這不是個沉默是金的時代,這是眼球經濟時代,這是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這還是屬於你我的時代。
網絡小說自從網際網路普及以來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在步入移動網際網路後更是呈現爆發式增長。同任何行業一樣,網文也無法避免興衰的規律,儘管目前網文市場仍然如日中天,各種漫改、電改也層出不窮。但不可否認的是網文的品質近些年每況愈下,因此這期特別來聊下網絡的文學的興起以及未來將走向何方。
1、追根溯源
文學寫作在中國一直以來就有這個傳統,其中人所眾知的就是四大名著。我們能夠看到的古代保留下來的文獻大都是經史子集類用於教化世人的典籍,其中又有文人墨客留下來的詩詞歌賦,最後就是地各朝歷史等。真正被現代人所知的通俗意義文學作品是自元代才開始。
元朝因為是馬上得天下的蒙古人,與對被他們滅掉的重文輕武宋朝恰恰相反。在元朝讀書人的地位相當低下,甚至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讀書人的地位比妓女都低就比乞丐高一點。因為社會地位降低,為了餬口有些讀書人則不在進行詩詞歌賦的創作,畢竟陽春白雪,曲高而和寡。為了生活他們開始走向社會下層進行通俗文學的創作,這些創作者們結合各地風俗文化和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件進行大量加工形成了普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這便是元曲的由來。
元曲作為一種新的文學形式被被沿襲了下來,但直到元末明初才真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小說文學,關於這一點從四大名著的出現時間就能理解,我們通過四大名著的內容不難發現,這類文學作品大都有一定的現實依據可以參考,就算是西遊記中的人物以及故事形式都離不開古人信奉鬼神之說。今天我們認為這些只是虛無縹緲的鬼神故事,可在那個時代這可能就是普通人的真實信仰。
直到清末中國一度被所謂的西方列強入侵,可謂千年未有之變局。在這個時代「強國必先強兵,強兵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武」的社會理念感召下,大量武俠小說橫空出世。其中尤以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開武俠之先河,後來金庸、古龍等將其發揚光大,這些武俠小說中所論述的俠義精神可謂影響了中國幾代人,這些人中就包括作為金庸鐵粉的當下網際網路大佬馬雲。
2、星星之火
表達是人的天性,不論你是行為表達、語言表達還是文字表達。表達的直接目的可能是為名或者為利,但這都是上層邏輯,其人性邏輯一定是為了傳播價值觀獲得認同。關於這點可參考馬斯洛需求理論,這和喜歡發動態的朋友渴望他人評價和點讚是一個道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但讀書人相較全體國民則比例非常之小,這就導致古代很多人都是文盲,如此一來社會閱讀量必然長期處於讀書人本身的圈子,加上那個時候交通、信息不便,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社會的階層結構非常明顯。學而優則仕,讀書當官是所有知識分子的共識,可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人皓首窮經半生最終都無緣仕途,除了識字什麼都不會,可謂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催生出了許多無業讀書人代人寫信,代人讀信,在酒館茶樓說書等社會底層職業。
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後,政府積極開展了各地掃盲運動,徹徹底底提高了全民教育水平降低了文盲數量。這相當于于間接的擴大了讀者數量,經濟定律在這裡再一次發揮了作用,自改革開放後,書籍出版和閱讀量呈現指數型上升。
3、傳統之殤
人的任何行為都是為了獲得滿足,閱讀也不外如是。有人可能是為了學習知識、有人是為了打發時間、更多的人閱讀只是為了讓自己經歷一場從未有過的旅行,就像做場夢一樣。不說全世界就說全中國現有的中文出版的書籍加起來,一個人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的看100年也看不完。
可事實是現在全民平均閱讀時間花都在新出的網文小說上,這個時間比花在傳統文學上高近百倍以上,為什麼經典文學作品竟然比不上快餐式的網文的小說?我認真思考過總結了三點:
一、傳統文學往往帶有一定的價值內核和表達某種思想,這種作品在閱讀中如果讀者沒有靜下心來以及一個相對安靜的閱讀環境是很難讀的下去,可能還會有理解障礙。
二、當前的社會特有的經濟環境,形成的有些社會觀念與傳統文學理念相悖,導致閱讀起來會有一定的牴觸情緒。
三、人的大腦偏向於追求刺激以獲得快感,網文小說往往以天馬行空的幻想,甚至可以說是意淫來故意滿足讀者。
4、異軍突起
在網絡媒體尚未大行其道之前,出版文學幾乎都是紙質傳媒由出版商發行,這其中涉及的宣傳、渠道、印刷、稿費的直接成本,這意味著如果發行書籍如果不暢銷,作者、出版商、發行商可能會面臨虧損的情況,為了儘量避免這類情況發生所有參與方在對作品本身的質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
然而在網際網路在中國遍地開花之後,出版文學的傳統模式被打破,網絡發行除了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其他成本,當然這個時候讀者也無需像購買紙質書那樣網絡閱讀基本免費,網絡作者本身這個時候大都也是出於興趣和表達欲來創造作品,用當下的話來說就是'用愛發電'。
其實用網絡文學來形容網文小說似乎有點過於抬舉了,但不管怎麼樣自從網絡小說的興起,社會又多了一條可以創造GDP的全新產業鏈。在經濟社會裡面,任何行業如果沒有足夠的前景和利潤是很難持續存在的,中國網文小說之所以越來越大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吳文輝』,他國內首創的章節付費閱讀模式給予有意願專職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提供了生活的基礎。
因為零門檻的入場標準,加上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只要你有一臺電腦,不管你是足不出戶還是在環遊世界都能賺錢,乍一眼看上去似乎真的挺不錯。這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作家們』跑步入場。可哪有這麼簡單,90%以上的創作者的價值可能不過是為網文平臺貢獻了流量而已。
5、方興未艾
網文起初是由一群出於個人興趣的文學愛好者形成的小圈子,基本上都屬於文清。以被稱為行業標杆的起點中文網為例,2002年早期的創建包括吳文輝在內的都是玄幻文學的愛好者,白天上班晚上發電。在起點上線後不久就吸引了很多網文愛好者加入,隨著作者和讀者的規模與日俱增,抱著玩票心態的吳文輝等人此刻面臨一個選擇。
由於最初建站時不管是網站本身還是租賃的伺服器都比較簡陋,用戶數的快速增長已經讓站點不堪重負,此時要麼關閉網站,要麼持續投入,最終吳等人選擇了持續投入。這意味著從玩票心態轉到創業心態,為了實現站點營收他們必須得做點什麼。按照當時市面上已有的成熟模式大概可以分為3種:
1、站點接貼片廣告;收益有限且用戶體驗的下降容易流失到其他網文平臺
2、站點電子書代全本理售賣;當時盜版搬運嚴重
2、購買站點書籍版權;對資金需求較大
上述三種每一種都有各自的問題,也許是基於吳文輝北大計算機專業背景的行業敏銳,在結合現實情況和網際網路創作的特性之後,吳創造性的開創了一種新的收費模式:『章節付費』,作者在上傳小說時每天更新幾章,讀者想閱讀這些最新的章節就需要付費。這樣既避免了作者直接上傳整本小說被搬運也實現了穩定的收入,由此起點從一眾網文站點中脫穎而出。
但上述的這種模式也有一些弊病,這裡列2個關鍵點:
1、需要用戶有意願有能力為此付費。
2、一本書就算按照章節付費但總有一天會完本,這個時候就可以整本搬運,現在已經演化出許多站點出現了更新一章搬運一章的情況。
有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會有搬運的情況,早期的搬運都打著免費閱讀的口號,因為沒有作者籤約、站點功能等其他設計。僅僅作為一個閱讀站點通過賺取網絡流量和站點廣告就可以產生收益。由於書籍的版權屬於作者,出於做這個人立場雖然許多人免費閱讀了自己的書,但同時也等於增加了作者的名氣和影響力,這和早期Windows盜版系統因為免費所以流行一樣。書籍的讀者多被漫改或電改的機會就大,那收益比閱讀要高得多。從這個立場出發作者通常不會去起訴侵權,就算起訴一來個人能力精力都有限,二來效果確實不大,這類網站只要換個域名就可重新來過很難杜絕。
在網文市場相對穩定和規範後後,許多搬運站大都轉型為了所謂的『渠道』,讀者通過這類『渠道』閱讀同樣需要按章付費,作家和這些『渠道』站點就從讀者的付費中進行分成。
6、如火如荼
網文市場的火爆來源於資本的入局,資本的瘋狂湧入主要是看中了近二十年的網文市場培育了一大批網文的受眾群體,這一批人經過歲月的蹉跎已成了目前中國的消費主力軍。網文在漫改和電改之後輕輕鬆鬆就可以收割這波人,美其名曰為情懷買單。
資本入局網文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對熱門網文的改編影視,以此打造成IP的現象級流媒體,畢竟僅靠網文本身這點收益資本是瞧不上的。要理解這個操作就得弄清楚這其中的關係。
漫畫、影視、遊戲才是真正賺錢的來源,而其中影視的傳播影響力是最大的。從上圖中不難看出,資本幾乎不會和網文作者直接接觸,而是對網文平臺的投資以此來獲得控制權。這就涉及一個重要的概念:版權。在中國逐漸面向世界之後不論是智慧財產權還是版權的意識都日漸完善,早些年在網絡影視方面國內的如:樂視、優酷、愛奇藝等公司都曾花重金採買影視版權,這個成本投入直接讓許多公司入不敷出甚至破產倒閉。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內做網絡視頻播放公司經過諸多嘗試,如自製劇、微電影、UGC等,但影視不論劇本還是拍攝,這都是很專業是事情,所以這類作品大多乏善可陳。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網絡播放平臺需要好的內容吸引用戶,而好的內容幾乎都來源於好的文學作品和好的劇本,而已有的好作品基本都已經被拍攝為了影視內容。
搞清楚了這一點,網絡視頻公司背後的資本們紛紛開始入局網文平臺搶佔資源。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未來才是最重要的,資本投資深諳此道,燒錢搶市場的大劇已經不止一次的發生在了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7、為所欲為
國內的網文發布站點基本都是在那幾個固定平臺,這也是具備網際網路屬性後贏家通吃的基本操作,在社交和內容方面尤其明顯。在形成規模之後的網文平臺和其平臺作者的關係強弱懸殊,將本該自由的創作人變成老實的打工人已經是行業共識。
網文平臺的籤約方式雖然多種多樣,看似靈活,其實不管哪一種都在弱化作者和作品之間的關係。 資本是貪婪的,貪婪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不斷試圖通過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也就是所謂的利益最大化,它們只管自己腰包哪顧他人死活。之前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閱文合同』事件就是源於此。
當網文市場形成一條完整的利益生態鏈之後,已經淪為資本的遊戲,打著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幹的卻是殺雞取卵的勾當,最後只能是一地雞毛。商業對行業的驅動作用本來應該是積極正面的,可現實卻在不斷打臉。
8、不忘初心
上述雖然對資本的一些行為進行了指正,但一個巴掌拍不響,許多『作家』們自身也存在許多問題,我可以不怕得罪的說在近幾年出現的網絡小說中,絕大一部分不管是故事形式、寫作手法還是傳達的價值觀幾乎可以稱之為:垃圾。
也許有人會對此反駁,說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已經過氣,不適應時代潮流等等。我覺得之所以有些作品被稱為經典,就是因為其所描述的人物,傳達的價值不論時代環境如何變化,我們總能夠在這些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人性的光輝。
閱讀一部好的作品就是一場自我的心靈淨化,不論網文也好傳統也罷,最終都需要回歸到本質就是作品。快餐文學是時代的必然這點不需要刻意改變,武俠小說的出現和火爆有特定的時代背景,現在中國正處在一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沒有什麼比能夠講好中國故事更有價值,更有市場。
9、勇往無前
現在是個流量經濟時代,網文也不可避免的被大量娛樂化。我們不難發現在今天這個市場上內容創作者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有機會,原創歌曲(周杰倫)、原創視頻(李子柒)、原創文學(天下霸唱)他們都通過自己的才能獲得了各自領域的成功。
在資本和媒體的刻意宣傳下,我們所處的世界消費主義盛行,這也是資本主義規則下的經濟必然現象,此處不展開論述。只需要知道人們當下對所熱愛的事物其消費意願比任何時候都強。
內容創作者並不生產具體的實物商品,他們更像造夢師,創造一個可以滿足人們精神的樂土。我想判斷一個創作者的優劣的唯一的區別便是這個夢是短暫的還是長久的,作品內核是經典和平凡之間的無法逾越的鴻溝。
也許有一天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終將歸於平凡。不想在熱鬧繁華中落寞立場,那便在人生高光時刻激流勇退,但如果理性已亡,那就娛樂至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