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區原本只是上海一個普通郊區,實力和地位都次於松江區和嘉定區。然而,青浦區作為上海的西翼,地位特別特殊,在局部已經超過其他郊區。
青浦區是上海市的市轄區,面積 676平方公裡,2016年年末,青浦區常住人口121.5萬人。青浦區位於上海市西部,太湖下遊,黃浦江上遊,東與閔行區相鄰,北與嘉定區相鄰,南與松江區、金山區及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接壤,西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蘇州市崑山市相連。因此,青浦區實際上也是上海唯一一個與江蘇省和浙江省都接壤的區。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青浦區擁有上海五大新城之一的青浦新城,也擁有中心鎮朱家角鎮,並且青浦東部的西虹橋商務區,位於上海主城區內部的虹橋片區。上海也因此成為上海規劃中,除了浦東新區、嘉定區之外,另一個擁有上海主城區部分,又擁有新城的行政區。
青浦區是上海發展比較有特點,區域內各處的發展都有自身的特色,青浦城區的新城區和老城區部分如圖所示。
青浦區在上海的特殊性,以及優勢的地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青浦區的土地供應比較充裕青浦區產城融合的後發優勢明顯青浦西部的想像力非常豐富
青浦區的土地供應比較充裕
青浦區位於上海正西側,相比松江和嘉定,青浦區的後發優勢明顯。在上海浦西的郊區,對青浦區提供的建設用地,相對來說是比較充裕的。
從青浦區的規劃圖中可以看出,青浦的建設用地從西虹橋、青浦城區到朱家角,將形成一個連綿的整體。
實際上,青浦區的建設用地不僅預留充裕,而且大部分已經完成了騰退,對未來的開發比較有利。
青浦區產城融合的後發優勢明顯
上海郊區建設多年,經歷了多種不同的模式,到了青浦區大力發展的階段,已經吸取了足夠的經驗和教訓。郊區發展之最大要義「產城融合」,將在青浦區充分得到發揮。
青浦區的建設思路,是明顯的產城融合模式,居住區和產業區並行發展,避免睡城模式。
在上海西部的虹橋商務區中,青浦區實際上佔據了正西側的位置。位於青浦的西虹橋商務區更是青浦發展最新引擎,也是虹橋商務區當中比較有潛力的部分。位於青浦的西虹橋商務區也就是圖中的紫色的部分,如圖所示。
青浦區的後發優勢非常明顯,這最主要是吸取了兩個方面的事情:
建設最早的松江新城,把靠近地鐵站的最好土地給了住宅和大學城,雖然沒管,但產業發展乏力嘉定區產業非常發達,但新城核心總感覺人氣不足
因此,青浦區吸取了之前的經驗和教訓,按照目前最合理的模式進行——產城融合。
青浦西部的想像力非常豐富
青浦區西部包括知名的朱家角鎮,也有普遍認為偏遠的練塘鎮、金澤鎮。青浦西部的三鎮組成了上海的一個後花園(其實是前花園),其實它們也是上海比較靠近江蘇和浙江的地方。
朱家角鎮是上海的一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一個著名的水鄉。朱家角鎮位於澱山湖畔,東與盈浦街道、夏陽街道接壤;南與練塘鎮、松江科技園區、佘山鎮交界;西依澱山湖,與金澤鎮相連;北與江蘇省崑山市澱山湖鎮毗鄰。交通便利,處於上海市與江蘇省交界處,是上海通往江蘇、浙江的重要通道。朱家角鎮東西向有318國道、滬青平高速公路、沈磚公路,南北向有朱楓公路,依傍同三國道,南接滬杭高速公路,北通滬寧高速公路。
朱家角是聯繫青浦城區和澱山湖湖區的紐帶,規劃也非常給力。
從歷史來看,朱家角的水鄉特色非常鮮明,水路交通橫有澱浦河;縱有攔路港、西大盈港、朱泖河,均為6級航道,可通行100-500噸船隻,直通黃浦江,並與太湖水系相通。現在朱家角通了地鐵17號線之後,也更多增加了現代城市化的印記。未來的朱家角是一個風貌非常特殊的地區:既有傳統江南水鄉的旅遊風貌,又有現代化的城市功能。
除了傳統的旅遊特色之外,青浦區西部又有了華為研發基地、樂高樂園等設施,可謂規劃非常全面,未來這一面土地充裕、環境美麗的地方,可能真正成為上海的前院(面向長三角)。
基於上述三個特點,青浦區屬於全面開花模式,未來發展可期。從近幾年青浦區經濟發展趨勢上來看,也是屬於比較迅速的。
青浦區近幾年的GDP增幅如圖所示。
青浦區三次產業的比重如圖所示,實際上青浦區的第一產業(農業)佔經濟的比重僅為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