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英語在中國逐漸失去光環?

2020-12-14 參考消息

      資料圖片:2005年10月15日,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行的外語遊園會上,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展臺前圍滿了期盼學習英語的人群。新華社發

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導 美國媒體稱,近來中國就長期以來是否過度重視英語教學掀起了一場大討論,專家們說,這場爭論可能會掀起對中國人為何學英語、如何學英語的反思。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7日報導指出,瑪麗娜·王(音)曾在杭州一家英資企業工作,那時她每天都會用到英語。後來她辭職回老家湖北,在一家中資銀行找了份新工作,但在這裡她幾乎用不到英語。

報導稱,雖然瑪麗娜在大學裡主修英語,但她並不懷念說英語。她說,新工作的收入更穩定,而且現在住的地方離父母很近;新工作不需要用到英語,因為主要與中國客戶打交道。而她的經歷說明了一個問題。

報導指出,雖然估算值存在差異,但《中國日報》稱,2010年中國學英語的人多達4億。據市場數據供應商北京中智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數據,2011年英語培訓市場的規模達到463億元人民幣。

報導稱,隨著中國經濟日趨成熟、消費者階層日益壯大、本土公司崛起,許多像瑪麗娜·王這樣的人看到了新的、不需要英語能力的工作機會。與此同時,一些批評人士指出,學校過度重視英語教學造成了國內年輕人漢語水平的下降。

駐香港的教育顧問戴維·格拉多爾說,中國也許將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他表示,過去,中國人學習英語的主要動力是為了通過國家考試,將來這一動力可能會減弱,但為了提升英語溝通能力而去學習的需求可能會增強。

報導指出,2013年早些時候,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在內的一些大學取消了部分理工科專業自主招生考試中的英語筆試。此外,北京教育部門10月份宣布了有關降低高考英語分值的決定。山東、江蘇等一些省份也在醞釀高考改革。

報導稱,教育部前發言人王旭明近日呼籲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

據報導,一家報紙10月初評論說,中國的「英語熱」是到了冷一冷的時候了。該報說,現在是到了給這股熱潑點冷水的時候了,扭轉這種過分強調英語教育、英語學習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

相關焦點

  • 《華爾街日報》阻擋中國崛起,竟寄望一種病毒
    原標題:沈逸:《華爾街日報》阻擋中國崛起,竟寄望一種病毒[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沈逸]2020年2月3日,正當中國聚精會神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疫情時,一些主流西方媒體卻突然口出粗鄙之語,其中,又以《華爾街日報》為最典型:
  • 《華爾街日報》阻擋中國崛起,竟寄望一種病毒?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逸】2020年2月3日,正當中國聚精會神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疫情時,一些主流西方媒體卻突然口出粗鄙之語,其中,又以《華爾街日報》為最典型:2月3日,《華爾街日報》刊發了題為「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 土豪大媽成英語熱詞 登上BBC和《華爾街日報》
    一些中英文語言專家日前表示,中文對英語影響力與日俱增。牛津英語詞典中目前大概收錄了1000個左右含有中文淵源的詞。英國廣播公司(BBC)不久前還專門為Tuhao(土豪)一詞做了一檔節目。今年《華爾街日報》專門使用「dama」(大媽)這個用漢語拼音得來的單詞關注中國大媽不容小覷的黃金購買力。《華爾街日報》報導說正是因為有了大媽,中國已經可以與印度競爭成為影響全球黃金市場的一支主力軍。很多人認為「大媽」一詞的使用證明一個國家影響力越大,這個國家的語言影響力也會越大。北京外國語大學魏崇新認為這種現象根源於中國在世界範圍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 華爾街英語品牌大使開啟中國之旅
    上海2018年3月23日電 /美通社/ -- 近日,華爾街英語課程情景劇《Make It Big 》女主角Khae的扮演者Nicole Maxali,作為華爾街英語全球品牌大使,暢遊韓國華爾街英語學習中心,並與中心的小夥伴們來了一場親密互動。Nicole親自講解並演繹了《Make It Big 》中Khae的背景和故事。
  •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奢華人生」頻道正式上線
    北京2012年9月19日電 /美通社/ --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網站正式推出全新奢侈品頻道「奢華人生」,以契合中國讀者以及廣告主對國內奢侈品市場持續上升的關注。
  • 《華爾街日報》:美國人正對大學文憑失去信心
    這項調查是由《華爾街日報》和NBC新聞聯合進行的。 調查結果顯示,與4年前相比,美國社會對高等教育價值的信心已經嚴重流失,美國不同性別、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地區以及不同黨派之間,在這一議題上的分歧持續擴大。對於幾十年來學費不斷上漲的美國大學而言,他們受到來自公眾的要求大學控制教學成本、調整課程設置的壓力,而此項調查的結果也反映了這一事實。
  • 張小龍獲《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中國創新人物獎」
    「微信由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經理張小龍 (Allen Zhang) 領導的一支團隊打造,它甚至不是中國發布最早的同類產品,比中國手機公司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的 「米聊」(Miliao) 晚了幾個月。
  • 《華爾街日報》承認錯誤?中方回應
    問:據報導,《華爾街日報》日前再次向中方致信,稱其認識到發表的辱華文章在中國觸犯了眾怒,對此感到不安。請予證實。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問:2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中國政府「驅逐」《華爾街日報》記者暴露中方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應存在問題,並稱如中方給予中外記者言論自由,中國和其他國家能更好應對挑戰。你有何評論?
  • 中國「dama」轉正了!華爾街日報造新英語單詞
    國際金價近來連日走高,外媒把此歸功於中國大媽的超強購買力。美國《華爾街日報》直接把大媽的漢語拼音「dama」轉成英語單詞。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中國與世界聯繫越來越緊密,外國人也更加重視中國社會發生的新變化、新現象。由於中英語言文化的差異,在用英語表示中國社會中某些現象時,經常發現找不到準確對應的英文詞彙。因此,外國人常通過音譯,創造了很多中式英文詞彙。
  •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總編輯:讀者需求是網站核心
    同時,她還向大家講述了她在《華爾街日報》紐約總部的工作和生活。那裡的編輯在審稿時的嚴格給記者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據袁莉介紹,每次的頭版文章不改得接近崩潰是通不過的,但最終結果都讓她無比欣慰,也使她真正理解了《華爾街日報》編輯們常說的一句話:「沒有流過眼淚的頭版不是好頭版」。
  • 《華爾街日報》文章說中國經濟繼續全面復甦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華爾街日報》文章說中國經濟繼續全面復甦新華社紐約12月16日電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日前刊文指出,中國經濟活動在11月延續回暖勢頭,呈現全面復甦態勢,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復甦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 【華爾街英語熱點】 自然閃光的華爾街英語「女主角」 下一站會去哪?
    近日,華爾街英語課程情景劇《Make It Big 》女主角Khae的扮演者Nicole Maxali,作為華爾街英語全球品牌大使
  • 《華爾街日報》:中國成為美國企業的「避難所」
    新華社紐約8月8日電(記者潘麗君)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日前撰文指出,中國消費經濟復甦幫助一些美國公司抵消了其在美國國內銷售嚴重下滑造成的損失,中國成為不少美國公司的「避難所」。  文章指出,今年4月至6月,中國零售回暖勢頭強勁,而同期美國零售額同比下滑8.1%。隨著中國有效控制新冠疫情,許多分析師預計中國零售額將在第三季度恢復年增長率,而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仍需努力控制疫情以全面開放經濟。  文章還提到,不少其他地區知名奢侈品企業也從中國消費市場獲益。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投資者關係主管表示,中國市場很好地抵消了公司在其他地區遭受的損失。
  • ...華爾街英語|華爾街英語課程註冊合同|中國裁判文書網
    運營商財經網吳碧慧/文日前,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華爾街英語與一學員引發了一場合同糾紛,因華爾街英語不願退費,致使該學員稱「來回奔波而流產」,不知到底是誰的責任?因為2017年8月中旬,劉女士因丈夫接到調往美國夏威夷工作的通知,於2017年8月23日向華爾街英語詢問夏威夷是否有教學點。在得知華爾街英語在美國夏威夷沒有教學點後,雙方開始協商解約和退款事宜。經過多次協商後,雙方基本達成42萬元(不涉及任何稅費)的退款意向,但是在雙方準備籤訂正式的退款協議時,由於劉女士無法按照華爾街英語的要求提供紅字信息表導致退款協議無法籤訂及履行。
  • 【華爾街日報:中美將在8月15日舉行高層談判】《華爾街日報》援引...
    2020-08-05 05:39:00來源:FX168 【華爾街日報:中美將在8月15日舉行高層談判】《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稱,中國和美國已同意在8月15日舉行虛擬高層會談,以評估中國是否遵守2020年早些時候籤署的一項雙邊貿易協定。
  • 附和日本政客《華爾街日報》鼓譟「拜登應協助武裝臺灣」
    對此,《華爾街日報》發表社評指出,拜登應以「威懾中國」為目標,「協助武裝臺灣」,讓臺灣就算在沒有美國支援的情況,都有能力讓中國大陸武力付出「慘烈代價」。《華爾街日報》社評表示,再過不到4周,拜登將就任美國總統,中山泰秀髮言凸顯美國的亞太盟邦憂心。北京把臺灣當作分裂省份,無法排除解放軍在拜登任期內「跨越臺海發動軍事行動的可能性」。
  • 「華爾街日報體」的公式
    「華爾街日報體」的公式來源:工人日報經濟部「知道『華爾街日報體』的請舉手。」大約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舉起了手。「華爾街日報體」在國內有些報社中都快被玩濫了,而本報的大多數記者編輯卻沒聽說過。——以上是某家報社某個部門開會時的一個虛擬場景。因此,有必要介紹一下華爾街日報體。
  • 《華爾街日報》,你可能病得不輕...
    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一篇關於中國的評論文章,在網絡上引起了強烈的爭議。就在中國正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這篇文章卻借疫情「唱衰」中國經濟前景。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文章還用了一個十分惡毒的標題——「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
  • 華爾街英語Jasmine:華爾街英語正向價值觀激發公益正能量
    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逐步穩定,眾多行業也迎來復工,許多在華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得以陸續入境。但為了維護疫情防控成果,中國對於特殊時期的出入境檢測、登記、隔離等措施都進行了嚴格把控。為了保障必要的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許多愛心人士主動報名成為志願者,為入境外籍人士提供服務。來自華爾街英語的Jasmine便是其中的一員。
  • 華爾街英語進駐中國20周年
    上海2020年9月21日 /美通社/ -- 2020年是華爾街英語進駐中國教育培訓市場的第20年,20年的發展為華爾街英語學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讓眾多員工日益成長。現任全國線下市場推廣經理的Jimmy,在華爾街英語奮鬥17年,用自己的職業軌跡「演繹」了華爾街英語追求卓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