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像感冒 其實寶寶是出疹子

2020-12-18 東方網

原標題:症狀像感冒 其實寶寶是出疹子

  症狀像感冒 其實寶寶是出疹子

  醫生提醒,孩子發燒前三天先別急用抗生素

  20日,在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小兒急診科,不時傳來寶貝們的陣陣哭聲。春天到了,氣溫忽冷忽熱,萬物復甦,細菌、病毒也在蠢蠢欲動,往往會引發疾病或導致疾病反覆。

  寶寶高燒急壞一家人

  「大夫,你判斷的沒錯,果然出疹子了。」陳實和妻子李群抱著6個月的恬恬出現在急診室,不像其他家長那般焦灼,反而面帶笑容。

  抬頭看到陳實,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小兒急診科主任劉玉剛也舒了一口氣,他告訴記者,在前一天,這小兩口可是方寸全亂。

  原來,就在三天前,恬恬突然發起了高燒。「一開始體溫38度多。」陳實說,因這是寶寶第一次生病,他們一家人都慌了起來,全家人都請了假,圍著恬恬量體溫。因為一時不想用藥,他們想用物理降溫的方法把燒退下來,沒想到,第二天晚上,恬恬的體溫還是升到了39度5。

  這可急壞了一家人,陳實趕忙驅車帶著妻子和女兒趕往省城某醫院。值班大夫讓恬恬查了血,發現確實有病毒感染,建議暫時先不用藥,回家觀察、降溫。

  聽了大夫的話,陳實和妻子就放心回家了。

  打不打針引發矛盾

  回家後,不料恬恬的爺爺奶奶不高興了。「他們說,孩子太小,免疫力太弱,如果不馬上打針,病毒壓不下去,可能會加重病情,讓孩子受更多的罪。」陳實說,但是,他和妻子認為,恬恬這次發燒只有體溫高這一種症狀,不咳嗽也不流鼻涕,雖然體溫高但是精神很好,食慾也不錯,網上都說這種狀況不應該打針輸液,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降溫貼等物理方式降溫。

  恬恬斷奶前,李群曾經儲存下一些母乳,恬恬這次生病,這些母乳派上了用場。看著恬恬抱著奶瓶大口大口喝奶的樣子,小兩口心裡更是有底了,「寶寶這麼能吃,還非要打針嗎?」

  一時間,兩代人冷臉相對。當時天色已晚,陳實和妻子堅持不給恬恬打針。為了讓恬恬好受些,他們不停給恬恬擦著身體,並餵了布洛芬退燒藥。然而,退燒藥效一過,恬恬的體溫又攀升到了39度。

  本來就十分心焦,但恬恬的爺爺奶奶還是在半夜裡敲開小兩口的臥室門。他們前來詢問孩子的體溫,知道孩子又燒起來了,忍不住埋怨起來。李群看著熟睡的恬恬,忍不住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  

  孩子患的是幼兒急疹

  第二天,小兩口帶著孩子到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結合寶寶的症狀以及表現,看著精神機靈的恬恬,接診的劉志剛推斷,小寶貝可能是得了幼兒急疹,一般三到五天高燒退後就會出疹子。

  劉志剛告訴記者,幼兒急疹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病毒性出疹性疾病,由人類皰疹病毒VI型引起的一種病毒疹,多見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尤以1周歲以下嬰兒更多見。幼兒急疹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熱退疹出」,等高熱退去後,全身會出現粉紅色斑點樣皮疹。

  但是,由於其前期症狀與感冒十分相似,甚至連查血指標也和病毒性感冒相似,只有很有經驗的醫生才能在寶寶發燒時結合相關表現推斷是幼兒急疹。很多患兒在高燒期間被當做病毒性感冒治療,在退燒出疹後才被確診病情。

  劉志剛進一步解釋說,幼兒急疹發病前一般沒有什麼徵兆,體溫可能會在幾個小時裡迅速攀升,來勢洶洶,但值得注意的是,發熱時寶寶的精神狀態很好,能吃東西、能玩耍,只是單純高燒。與感冒不一樣的是,患者血象不高,沒有打噴嚏、流鼻涕的症狀。

  一般來說,寶寶的疹子是粉紅色的,可能是小而扁的點或凸起的包,不癢也沒有其他不舒服,多數長在上半身和脖子,有些會擴展到胳膊、腿和臉上。兩三天後,孩子身上的疹子會消失,一般不需要做什麼特殊治療,可以自愈。

  聽了劉志剛的話,恬恬一家人又半信半疑地離開了醫院。沒想到,恬恬還真的出了疹子,這下,一家人終於放下心。

  兩種極端反應要不得

  劉志剛告訴記者,幼兒急疹是典型的病毒感染,而且愈後良好,很少出現其他併發症,所以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主要以針對高熱和皮疹的護理為主。然而,就像恬恬此次生病的遭遇一樣,很多家長在寶寶生病時會驚慌失措,所以往往會有兩種極端反應,「有些人反應過度,恨不得讓孩子一下子好起來,追著大夫用藥打針;還有一些淡定的家長就認為小寶寶生病不能用藥打針,這些都是錯誤的。」

  「一般情況下,寶寶發燒的前三天,不建議使用抗生素。」劉志剛說,其實,生病也是寶寶免疫力成長過程的一個必經階段,是機體完善自我的一個防禦機制。以病毒感染為例,也許寶寶的機體可以調動免疫力量,和病毒鬥爭三五天後,就可以完全清除病毒,這樣能夠產生抗體,遇到相似病毒時,這些抗體就能發生作用。

  如果這種情況下打針輸液,反而可能會造成寶寶對藥物耐受,體內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久而久之,耐藥性會不斷增加,到最後抗生素都無法起效,相當於無藥可用。劉志剛說,這也是很多小朋友反覆生病和生病久治不愈的一個原因。

  至於判斷是否用藥的標準,劉志剛表示,寶寶生病時,最好還是找專業的兒科大夫看一下。家長在家觀察時,可以注意寶寶是否有不良反應,比如精神狀況好不好、有沒有嘔吐、會不會拉肚子、是否憋喘等,如果只有高熱的症狀,不妨先用物理方式降降溫,或者服用些口服藥物。

  「當然,該輸液的時候也得輸,不能一味害怕藥物的副作用。」劉志剛說,如果孩子狀態不好,感染症狀明顯、拉肚子脫水或高燒吃不進飯,硬撐著不打針也很危險,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血鉀降低等反應,或者心衰、呼衰等嚴重併發症,遭遇生命危險。

  相關新聞 

  沒按時種疫苗 1歲娃染上麻疹

  同樣是長疹子,和恬恬比起來,1歲的昕昕就要痛苦很多。他眼淚汪汪地趴在媽媽身上,眼睛有點紅。

  昕昕媽媽劉雨介紹說,18日那天,她帶著昕昕去泉城公園玩耍,回家路上孩子突然咳嗽、流鼻涕,發燒38度5,吃了兩天感冒藥,但一直沒見好轉。到20日一早,她就發現昕昕的脖子上冒出大片紅疹,於是急急忙忙趕到醫院。

  劉志剛看了看昕昕身上的紅色斑疹,又看了看昕昕的口腔,表情有點嚴肅,「這個看起來像麻疹,再做個檢查吧。」

  果然如劉志剛所料,昕昕身上的疹子確實是麻疹。劉志剛告訴記者,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流涕,比一般感冒嚴重,患兒看起來眼淚汪汪、結膜充血,發燒兩三天後會出現紅色充血性皮疹。

  「是不是沒打疫苗呀?」劉志剛問道。劉雨這才想起來,昕昕8個月時生了一場病,正好拖延了麻疹疫苗的接種時間。

  「麻疹常見於1歲左右的孩子,未按計劃接種麻疹疫苗的兒童和成年人成為麻疹的易感人群。」劉志剛說,國家已經將麻疹納入計劃免疫中,通常麻疹疫苗在孩子8月齡接種首劑成功率為85%,在18月齡複種時成功率約為95%。完成2劑次接種的成功率可能達到99%,但仍存在免疫不成功的人群,一些打了疫苗沒產生抗體的小孩甚至成人也有可能患上麻疹。

  據介紹,麻疹病毒大量存在於發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血中,通過打噴嚏、咳嗽等途徑將病毒排出體外,並懸浮於空氣中,形成「麻疹病毒氣溶膠」。易感者吸入後即可形成呼吸道感染,也可伴隨眼結膜感染。除主要經空氣飛沫直接傳播外,麻疹病毒也可經接觸被汙染的生活用品,在短時間短距離起到傳播作用,引起感染。麻疹沒有特殊治療方法,大部分人會在數周內康復。如果並發肺炎、心肌炎、喉炎、腦炎等會比較兇險,可能發展為心衰。

  劉志剛說,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患麻疹後應適當隔離5—10天,臥床休息直至疹子消退、症狀消失。房間要經常開窗透氣,避免吹冷風或強光刺激眼睛。患者食物以營養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為主,多喝白開水,經常用溫水清洗口、眼、耳、皮膚的分泌物。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三曬一開」,即曬被褥、曬衣物、人常曬太陽、開窗換氣,室內保持清潔,空氣流通,避免人群集會,儘量不到公共場所。對體弱年幼的易感兒童,可採用被動免疫的措施,注射丙種球蛋白,最主要的還是要按國家計劃免疫及時接種麻疹疫苗。

  (文中所有患者及家屬姓名均為化名)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感冒症狀+出疹子多為病毒疹
    20歲的小徐是一名大學生,他上個星期發燒後就開始出疹子,食慾一直不好,整天沒有精神,疹子看上去很像痱子,但是用了痱子粉根本就沒用,小徐來到醫院檢查才後知道自己得了病毒疹。專家提醒,春季病毒容易滋生,易致病毒疹高發,過集體生活的學生尤其要注意。
  • 寶寶出疹子都有哪些症狀?
    寶寶出疹子,在嬰幼兒期是很常見的,那寶寶出疹子會有哪些症狀呢?寶寶出疹子,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熱後疹出,首先發熱症狀常常是以高熱為主的,體溫在39度左右,持續時間在三天左右,隨著發熱的症狀逐漸好轉,疹子就開始出現了,疹子的形狀主要是以斑點狀或者是斑丘疹為主,用手壓之褪色,出疹的順序常常是以耳前後、頸部、面頰、前額,逐漸擴散到胸、背部、腹部、四肢,
  • 寶寶長疹子未必是皮膚疾病,常見3種會出疹子的疾病
    寶寶生病時應先看兒科由於寶寶的疾病必須從整體來看,從寶寶外觀看到疹子,未必是皮膚疾病引起,若還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咳嗽、流鼻水)或腸胃道症狀(拉肚子)等其他症狀,有可能是病毒感染造成,甚至也可能出現多種症狀的症候群疾病所致。
  • 這種癌症狀像感冒
    不過據她所說,這些感冒患者有真有假,而要是細細論來,一個小小的感冒背後可能藏了20多個「偽裝者」,有些更可能致命,可市民若是不了解,就可能誤當「感冒」而延誤了治療時機。這種癌症狀像感冒最常見的「偽裝者」在感冒的「偽裝者」團隊裡,最常見的大概莫過於流感、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咳嗽了。
  • 寶寶起疹子的症狀圖片
    寶寶起疹子的症狀圖片 寶寶起疹子的症狀圖片寶寶起疹子的症狀圖片 疹子,許多疾病均可引起小兒皮膚出疹子。麻疹疹子逐漸出現,通常3天左右出齊;風疹出疹快,通常24小時內出齊;幼兒急疹發熱消退後才出現,一般24小時內出齊;猩紅熱皮疹出現快,24小時內蔓延全身;水痘疹子分批出現,持續時間較長。 疹色麻疹暗紅色,風疹淡紅色,幼兒急疹玫瑰色,猩紅熱鮮紅色,水痘初起為淡紅色,成泡疹後根基周圍有紅暈。
  • 寶寶出疹子時,需要怎樣護理治療?
    寶寶低熱兩天後,出現身上紅點的情況,這種症狀是很符合幼兒急疹表現的。幼兒急疹多發生於兩歲以內的寶寶,尤其是一歲左右的寶寶,最為多見。幼兒急疹是很常見的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常常在發熱三天左右,寶寶皮膚出現玫瑰紅色的斑丘疹。在發熱時一般不會伴有任何症狀的,體溫一般主要是以高熱為主,在高熱的同時,有的寶寶有可能會出現驚厥、食慾下降等等症狀,雖然寶寶出現高熱,但寶寶的精神不受影響的。
  • 感冒症狀+出疹子多為病毒疹---大眾衛生報數字報刊平臺
    20歲的小徐是一名大學生,他上個星期發燒後就開始出疹子,食慾一直不好,整天沒有精神,疹子看上去很像痱子,但是用了痱子粉根本就沒用,小徐來到醫院檢查才後知道自己得了病毒疹。專家提醒,春季病毒容易滋生,易致病毒疹高發,過集體生活的學生尤其要注意。
  • 寶寶發熱後還出了疹子, 為什麼醫生卻說沒關係!
    但是,很多孩子在就診退燒後沒多久,又出了一身的疹子!寶寶首先是持續3~4天發高燒,體溫在39~40度之間,熱退後周身迅速出現皮疹,並且皮疹很快消退,沒有脫屑,沒有色素沉著。寶寶在沒有出現皮疹前也有發熱,熱度可以比較高,但是感冒症狀並不明顯,精神、食慾等都還可以,咽喉可能有些紅,頸部、枕部的淋巴結可以觸到,但無觸痛感,其他也沒有什麼症狀和體症。
  • 六種寶寶常見的疹子疾病及預防方法
  • 寶寶發燒、出疹子怎麼辦?新手爸媽必備常識
    發燒後出疹子怎麼辦 小樂水燒剛退,臉上身上就開始出了疹子,她不停地抓這些紅點點。這些紅點點就是就是幼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皮疹多不規則,為小型玫瑰斑點,也可融合一片,壓之消退。先見於頸部及軀幹,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較多。
  • 寶寶第一次發燒,可能是因為出疹子
    說起「幼兒急疹」,家長可能沒有對麻疹、水痘那樣熟悉,幼兒急疹其實是嬰幼兒出疹性疾病中非常典型的一種,希望通過這期的內容,可以讓家長可以「心中有數」,如果寶寶真的感染了,大家可以及時作出判斷和正確護理以冬春季節最為高發,幼兒急疹攻擊的對象通常是6個月到一歲半的小寶寶,傳染源一般認為是「無症狀的帶菌者」——我們家長因為自身已經有該病毒的抗體而且免疫力強,所以即使感染了這種病毒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是家長在護理寶寶或者和寶寶親密接觸時,病毒會通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播侵襲寶寶。
  • 寶寶為什麼會長疹子?疹子通常有哪些形態?為了寶貝的健康 這些常識...
    發生原因與症狀發生脂漏性皮膚炎大多為體質性的問題,每個寶寶的症狀輕重不一,症狀較輕微,好發於頭部及臉部,若較嚴重時,可能出現在身上的皺摺處,包含脖子、關節及包尿布較常接觸的腹股溝處。另一個因素為黴菌,因為皮屑芽胞菌過度的增生,而使寶寶患有此皮膚病。而脂漏性皮膚炎並不會讓寶寶感到很癢,而在患部不停搔抓。
  • 六種寶寶常見的疹子疾病
    觀念篇小寶寶長疹子,哭鬧不停,讓一旁的家長看得好焦急!本單元將請專業皮膚科醫師分析6種常見的長疹疾病,並教導家長面臨長疹症狀的預防措施及應對方法。(3)常規預防接種對象及時程:自2004年1月1日起,政府提供2003年1月以後出生且年滿12個月以上的幼兒免費接種。 2. 麻疹潛伏期約10~14天,發病的初期有結膜炎與一些上呼吸道症狀,寶寶會先出現高燒、倦怠、咳嗽、鼻炎、結膜炎等症狀。
  • 寶寶出疹子時,需要和哪些疾病鑑別?
    孩子出疹子,多見於嬰幼兒期(也就是多見於兩歲以內的寶寶,一歲以內的寶寶最為多見),又叫幼兒急診,常常是以高熱皮疹為特點的(熱退後疹出),其病原菌主要是以人類皰疹病毒6、7型感染為主。其病多發生於春秋季。
  • 寶寶發燒出疹子,我幾乎幾夜沒有合眼
    在寶寶第一次不舒服做為新手媽媽的我會不知所措,第二次的我就會比寶寶第一次感冒發燒時冷靜多了,有時你越不越冷靜,你就會讓寶寶越是遭罪,我曾經就犯過這樣的錯誤。記得寶寶一次出疹子的時候,剛開始連續三天發燒,忽高忽低的最嚴重三十九度五,我幾乎能到的物理物理降溫的方法我都用上了,比如溫水擦試、退燒貼、溫水洗澡、溫水毛巾、冷毛巾敷、寶寶多喝溫開水等等。
  • 發燒出疹子一定是幼兒急疹嗎?這幾種病易被誤診為感冒!
    幼兒急疹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絕大多數寶寶在嬰幼兒期都會得,它有一個特點:熱退疹出,不過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出疹子並不是幼兒急疹所特有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還有哪些疾病會讓孩子在發燒後出疹子。1、幼兒急疹幼兒急疹屬於呼吸道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十分常見,好發於2歲以下的孩子,其中又以6~12個月的嬰兒最為常見。
  • 寶寶病毒性疹子圖片
    核心提示:寶寶病毒性疹子是由各種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膚病的總稱,目前有上百種可造成皮膚疹子的病毒,但真正有命名的疹子只有麻疹、德國麻疹、玫瑰疹、水痘、口手足疹、川崎病疹等數種。
  • 孩子出疹子,別傻傻地以為只是病毒疹
    小孩生病的時候皮膚上常會突然出現一些疹子,而這些疹子常伴隨著發燒或其他症狀。疹子出現的原因可能來自於感染(病毒或細菌)、對藥物的反應等。由於小孩發燒的原因大部分來自於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所謂的感冒,而感冒最常見的病原是病毒,所以這些疹子,理所當然的就常被家長認為是病毒疹。
  • 寶寶出疹子圖片
    寶寶出疹子圖片 寶寶出疹子圖片 寶寶出疹子圖片 熱疹多出現在嬰兒的顏面、頸部、肩部、肘窩、腹股溝、腋窩等多汗部位,熱疹其實是汗腺的輕度發炎,初起時皮膚發紅,然後出現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或丘皰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膿性。發生熱疹後會劇癢、疼痛,有時還會有一陣陣熱辣的灼痛等表現。
  • 寶寶發熱出疹子別慌張 可能並非手足口病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李增清主任醫師提醒家長,水痘、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口腔炎與手足口病症狀相似,寶寶發熱、出疹子時,家長要儘快識別手足口病,配合醫生診療。 ■新快報記者 陳思陶 通訊員 林惠芳 水痘VS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和水痘都會出現發熱和出疹子,導致家長無法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