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根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的報導,美國《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雜誌刊登了英國最新的研究報告,報告表示,準時睡覺的孩子大腦發育更好。
這則報告不僅說明了睡眠和大腦發育的關係,同時也為父母,特別是對寶寶正處於嬰兒階段的父母們提出了新要求:想讓寶寶的大腦發育的好,穩定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最值得給父母關注的是,孩子的睡眠和大腦發育是一個雙向的關係。睡覺不但能否幫助寶寶開啟早期的發育,父母也能通過寶寶睡覺時的表現,窺探出寶寶的大腦發育情況。
寶寶睡眠和大腦發育有關係,寶寶的睡眠表現能反映大腦發育
睡眠能和大腦發育建立聯繫?
這種說法似乎和我們的常規認識不同,但事實上,這種結論存在著現實的科學支撐。
美國兒科協會的研究顯示,晚於晚上十點睡覺的孩子,智商發育水平基本處於中下遊階段。
這說明,孩子的睡眠時間,睡眠狀態,睡眠程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大腦發育情況,同時也能反映孩子的大腦發育狀況。父母在保證孩子睡眠質量和時間,幫助孩子大腦發育的同時,也要學會通過孩子的睡眠表現,讀懂孩子大腦的發育情況。
那父母應該怎麼讀懂孩子的睡眠表現的「潛在意思」呢?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睡覺時的這三個表現,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好,父母要早做準備。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的這三種表現,說明孩子天生聰明
1)喜歡踢被子
在照顧寶寶睡覺的過程中,最讓父母們感到頭疼的就是寶寶踢被子的這個壞習慣。會踢被子的寶寶常常是趁著父母的不注意,將原本蓋得好好的小被子一腳蹬開。
擔心孩子可能會著涼的父母,也只能是無奈地一次又一次給寶寶把被子蓋好,心理默默埋怨這個磨人的小妖精。但是你知道嗎?寶寶這個愛踢被子的小習慣,可能反應了他們的大腦發育情況哦。
這是因為當寶寶長時間選擇一種睡姿時,會使身體出現麻木的現象,大腦發育快的孩子會不斷調整自己的睡姿,同時在蹬被子的過程中鍛鍊四肢的能力。這個過程同時會對大腦產生二次,促進大腦的發育。
所以說,喜歡踢被子的孩子更聰明是有科學支撐的。
2)睡眠淺
寶寶睡覺時到底要不要保持絕對的安靜?
這個問題是困擾許多父母的問題,面對著面前這個睡眠淺淺的小娃娃,不少父母表示頭疼,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幾乎什麼都不敢做,有一點點動靜就足能把這些寶寶吵醒。
實際上,父母需要明白,可能睡眠淺並不是一件壞事。這說明寶寶天生具有較為強大的感知能力,他們對周圍的環境能夠保持警惕的狀態,周圍環境發生一點變化都會影響都會被他們感應到。
大腦在具有這種感應能力的同時,也能將周圍感應到的變化傳送到大腦中,從而刺激大腦不斷發育。
3)面帶微笑
你的寶寶是面帶微笑睡覺的嗎?如果是就要恭喜你,你寶寶的大腦發育得很棒。
寶寶睡覺時面帶微笑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夢到了什麼開心的事情,這種心情的變化反應到面部上,就是微笑的形式。
這時會有人問,開心就會笑,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就是你不懂了。寶寶不同於成年人,能夠在心情變化和身體反映之間建立穩定的聯繫,微笑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活動,需要經過神經的傳遞和大腦的控制才能形成。如果寶寶能夠做到在睡覺時面帶微笑,這說明寶寶能夠在身體神經和大腦神經之間建立穩定的聯繫。
好的睡眠對於寶寶是如此重要,父母應該怎麼保證孩子的良好睡眠
1)營造相對安靜的睡眠環境
雖說寶寶睡覺時不一定需要絕對的安靜,相對安靜的環境還是利於寶寶的睡覺休息。父母應該在寶寶睡覺時注意不要突然的聲音變化。
如突然的鬧鈴和手機鈴聲,而正常的生活聲音是可以的,這樣能夠讓寶寶熟悉生活聲音,避免寶寶養成有聲音就不睡覺的習慣。
2)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想要讓寶寶得到良好的睡眠,首先要為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在睡前不宜吃太多的食物,太多的食物會讓寶寶的腸胃處於工作狀態,讓寶寶不能完全地處於休息的狀態。
腸胃需要休息,大腦也是一樣。不要讓寶寶在睡前出現較為明顯的情緒變化,如興奮和悲傷,這樣大腦神經元會處於興奮狀態,使寶寶不能獲得一個好的休息。讀書就不失為一種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