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教協同回歸傳統 江西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有了新模式

2020-12-15 人民網江西頻道

人民網南昌5月21日電 (時雨)  為深入推進江西省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江西中醫藥大學協議,深化中醫專碩與中醫規培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試點,經過近一年的精心籌備,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門診規範化培訓基地——岐黃中醫門診部近日正式開業接診。

據介紹,岐黃中醫門診部作為一個中國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改革創新全國唯一試點平臺,還將助力「一帶一路」倡議,主動承接外國留學生臨床實訓任務,努力建設成為具有侍診、助診、預診等不同帶教功能,具備名醫臨證音像採集系統與網絡遠程共享的中醫臨床研究高地、中醫臨證示教基地、中醫門診規範化培訓基地。

為進一步保持和彰顯中醫特色與優勢,使中醫人才能夠有效傳承,2012年開始,江西中醫藥大學以岐黃國醫書院為依託,開展了中醫專碩培養與中醫規培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2016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教司確立為改革試點唯一單位,探索出了一條「雙惟」基礎素質與「名醫」成才要素相結合、院校教育與師授傳承相補充的高素質中醫臨床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岐黃中醫門診部以江西中醫藥大學杏林國醫研究室、岐黃國醫書院為依託,創建了一整套以六經辨證為核心的理論框架,通過崗前培訓、崗中培訓,為培養高水平有專長的中醫臨床人才提供了理論基礎。構建了「合於正」的臨床診療模式,通過門診限號、優質優價、詳化診療、規範脈診、集體會診、預約隨訪等,再現了傳統醫堂模式,實現了理論與臨床的緊密結合。

江西中醫藥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規範培養高層次中醫臨床人才的重要實踐平臺和岐黃國醫書院門診規範化培訓基地,岐黃中醫門診部將牢記「傳承岐黃之道、振興中醫大業」使命,緊緊圍繞中醫高層次臨床人才培養這個中心,遵循中醫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中醫人才成長規律,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完善具有書院特色的高層次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醫教協同深化中醫高層次人才培養,努力建設理論教學與臨證實踐緊密結合、嚴格規範的門診規培基地、臨證示教基地。

(責編:羅娜、毛思遠)

相關焦點

  • 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中醫門診部正式開業接診
    張安然 攝中新網江西新聞5月21日電(張安然 記者 華山)5月21日上午,江西中醫藥大學隆重舉行岐黃中醫門診部開業慶典,這也標誌著學校規範培養高層次中醫臨床人才的重要實踐平臺——岐黃國醫書院門診規範化培訓基地正式成立。
  • 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項目啟動 北大等被批准立項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2月7日記者獲悉,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等11個單位被批准為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批准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的通知》,批准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1個單位為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
  • 提質、聯動、協同 加強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
    1月25日,國新辦舉行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意見》發布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第一道防線。教育部對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視,跟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局密切配合,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概括來說,一是全覆蓋,二是補短板,三是提層次。
  • 【媒體關注】貫通院校與師承 高效培養臨床人才——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
    「名師帶高徒」是傳承中醫藥人才的重要而有效地模式,也是繼承發展中醫藥學術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路徑。歷經三年書院式的跟師學藝,在2013級的畢業實例考核中,同學們辨證論治結果與實際答案相似度極高,平均達83.5分。測評專家普遍認為,岐黃模式培養的中醫人才,中醫理論分析能力高、臨證診療水平高,實際動手能力更強,明顯超越傳統培養模式,是一次較為成功的改革實踐。
  • 教育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啟動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關於批准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的通知》(教研廳函〔2020〕6號),批准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1個單位為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
  • 吉林大學聚焦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
    我們通過實施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積極探索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形成醫教(衛)協同的育人機制,構建既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多維度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學術背景、豐富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  記者:公共衛生學院始建於1958年,有著豐富的人才培養經驗和特色鮮明的學科群。
  • 中醫傳承回歸傳統: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中醫傳承回歸傳統: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傳統拜師禮現場   中新網太原5月11日題:中醫傳承回歸傳統「師帶徒」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作者範麗芳  叩首,喝茶,呈拜師貼,「弟子仰慕呂景山教授的道德和學問
  • 外語+中醫!這個中心將培養更多中醫國際化人才
    中醫走出去,首先在翻譯。12月5日,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將推進培養高素質的中醫翻譯人才,助力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
  • 近60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相聚這個青年論壇
    本屆論壇以「國際前沿生物醫藥與中醫藥未來創新發展」為主題,首次採用現場與線上同步直播的形式,學校特邀了來自美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瑞典、西班牙、紐西蘭、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近60名具有生物醫藥教育和科研背景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參會。
  • 推動醫教協同,長沙衛生職院考察長沙高新區並籤訂合作意向
    紅網時刻長沙1月9日訊(通訊員 嚴永旺 譚佳穎)為進一步拓寬「醫教協同」、「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對接市場、對接產業、服務人民健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能力,日前,長沙衛生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羅文章一行赴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進行深入考察調研,與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慶年舉行了會談,並與韓國美麗健康產業協會籤訂了醫教協同
  • 江西中醫藥大學成為「省部共建」高校
    根據《意見》,通過共建江西中醫藥大學,大力促進學校改革與創新,提高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推進中醫藥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將學校建設成為培養高素質實踐型創新型創業型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基地、中醫藥理論與技術創新基地、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發展基地、中醫藥文化傳播基地、中醫藥教育國際合作示範基地,建設成為以中醫藥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產學研用結合特色鮮明的具有「中國特色
  • 福建加強培養高層次人才
    這也是福建加強培養高層次人才重點工作大潮的「一朵浪花」。福建省教育廳13日披露多組數據表示,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該省研究生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統計顯示,福建省有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1所,研究生培養單位15所,其中博士學位培養單位9所,碩士學位培養單位15搜,在讀研究生5.87萬人,其中碩士研究生5.12萬人,博士研究生0.75萬人,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生比例達52.3%。福建省連續多年實施「雙一流」建設計劃。不但列入省「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項目,福建省財政每年統籌安排建設資金16億元人民幣予以支持。
  • 繼承中醫傳統師承方式 健全中醫人才培養機制
    為滿足深圳市民的中醫醫療需求,提高中醫醫療服務水平,近年來,寶安區進一步加快轄區中醫藥事業發展,以寶安中醫院(集團)為龍頭,加速打造「中醫藥創新之都」。 中醫的發展,人才傳承是關鍵。尤其是「師帶徒」,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醫的傳統傳承方式,也是繼承名老中醫衣缽的重要方式。
  • 廣中醫探索外語人才培養新模式
    中醫院校外語人才也要有「中藥味」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葉金寶在致辭中指出,廣州中醫藥大學成立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希冀打造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高地,可謂恰逢其時。在後疫情時代,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怎麼才能在中國文化國際傳播活動中大顯身手,並作為中華文明對世界的重要貢獻傳播出去,這其中有大量的學術話題需要認真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宏斌介紹,廣州中醫藥大學作為新中國最早建立的全國四所中醫藥高校之一,從建校那一天起就以傳承振興中醫藥作為學校的光榮使命。
  • 高質量發展進行時(三)|協同「國家隊」培養高端人才
    、青年教師訪學託舉、重大科研項目合作、科研平臺開放共享、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國際合作交流拓展等「六大計劃」,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  同一天,山東省教育廳還與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打造海洋高層次人才培養高地。
  • 好醫師培養離不開好教材,曙光醫院與人衛社籤約深化醫教協同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2010年起,由原上海市衛生局牽頭,於全國範圍率先啟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促使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連續統一的醫學教育模式逐步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自此,「醫教協同」、「上海經驗」相繼出爐,全國醫學人才培養有了統一標準。
  • 清華開啟大數據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新模式
    清華開啟大數據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新模式來源:光明日報 2014-4-28 晉浩天  清華大學日前成立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開始實施大數據戰略人才培養工程,推出多學科交叉培養的大數據碩士項目,首批150名左右大數據研究生擬在2014年已錄取的碩士研究生中根據意願選定
  • 新增一所「省部共建」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
    >,大力促進學校改革與創新,提高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推進中醫藥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將學校建設成為培養高素質實踐型創新型創業型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基地、中醫藥理論與技術創新基地、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發展基地、中醫藥文化傳播基地、中醫藥教育國際合作示範基地,建設成為以中醫藥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產學研用結合特色鮮明的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中醫藥大學
  • 西電厚植產學研協同育人,打造人工智慧創新人才培養高地
    《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提出了「深化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要求,實驗室在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中始終堅持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培養創新性人才的理念。研究院作為學校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地、提升科技創新硬實力的開放新平臺、成果轉化轉移的示範區、拓展交流和國際合作的前沿陣地、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為一流建設提供新動能,為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提供新沃土。
  • 天津中醫藥大學:培養有責任、敢擔當、有志向、能奉獻的新時代中醫...
    人民網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 何淼)天津中醫藥大學創建於1958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中醫高等院校之一。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藥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學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唯一一所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是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聯盟建設高校,國家卓越型、拔尖型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