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傳承回歸傳統: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醫傳承回歸傳統: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傳統拜師禮現場,學生誦讀拜師貼,「弟子仰慕呂景山教授的道德和學問……願追隨教授左右,侍診、學習,並敬拜呂景山教授為終生恩師。」 範麗芳 攝

  中新網太原5月11日題:中醫傳承回歸傳統「師帶徒」29人叩首奉茶拜山西中醫大家

  作者範麗芳

  叩首,喝茶,呈拜師貼,「弟子仰慕呂景山教授的道德和學問……願追隨教授左右,侍診、學習,並敬拜呂景山教授為終生恩師。」11日,來自中國各地的29名中醫愛好者叩首、奉茶,正式向山西兩位年近耄耋的中醫大家呂景山、王世民拜師學藝。

  同為山西老中醫,拜師收徒見證人侯振民見此情形,不禁哽咽,「拜師學習是幾千年來中醫傳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拜名師又是歷代名師成功之路最重要的一環,看到今天這樣的情形,我感到中醫後繼有人。」

  中國傳統醫學的傳承經歷了從傳統「師帶徒」到「院校教育」的過程,前者側重於實踐,以「深耕細作」「經典傳承與發展」為重點,而後者主要完成「普遍教育」和高端理論研究。

  曾有知名中醫指出,國內多所中醫藥大學缺少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和積累,不重視臨床診治成為現代中醫人才培養制度的一個缺陷。而持續多年的「中醫西化」傾向,造成既有紮實中醫理論空城計、又有豐富臨床經驗和診療技術的高層次中醫人才日益匱乏。

  在此背景下,中國千百年傳承的師承教育模式重新被人推崇。年已八旬的呂景山早年師從京城四大名中醫之一施今墨及北京中醫學院教授祝湛予,一生痴迷中醫;另一位老中醫王世民也已79歲高齡,是中國方劑實驗學研究的創始人,對山西中醫界貢獻頗大。

  「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中國古代,拜師學藝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學生應該終身如同對待父親那樣對待自己的老師。

  曾在北京從事中醫二十餘年的田佩洲,仰慕呂景山醫技、醫德已久,於六年前來到太原並紮根於此,「呂景山至今對曾經的老師及其家屬關懷備至,這一點值得每一個中醫人學習。」據悉,今天參加拜師儀式的有教師、臨床醫生、研究生、中藥材鑑別師等,年齡最大者已過六旬,最小為「80後」。

  根據拜師收徒協議書,老師承諾,將通過言傳身教讓徒弟學到真本領,達到真正傳承目的,直至學生學有所成、出師為止。

  據介紹,因呂景山著作《施今墨對藥》、《呂景山對穴》等被翻譯後遠傳日本、韓國,許多人因此慕名來訪。如今,呂老的弟子遍布各地,甚至遠至香港、加拿大。

  「收徒弟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呂景山現場勉勵學生,「跟師學藝,要從貌似到神似,對老師的學問進行傳承和發揚,共同為中國中醫事業努力。」(完)

相關焦點

  • 山西百年中藥老字號傳承中醫經典
    楊靜 攝  中新網晉中9月21日電 (楊靜)近年來,資源大省山西力求擺脫「一煤獨大」困局,積極尋求資源轉型。作為晉商發源地,山西流傳下來的眾多百年老字號企業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其中,山西百年中藥老字號廣譽遠積極傳承中醫經典,弘揚國粹文化。 炮製定坤丹和龜齡集等藥物所需的部分藥材。
  • 拜師續傳承 貴州百名中醫繼承人再現傳統「拜師禮」
    劉鵬 攝  中新網貴陽1月18日電(記者劉鵬)「鞠躬行禮,獻花奉茶,贈大醫精誠捲軸……」18日,在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舉行的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暨第二批貴州省名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拜師大會」上,99名中醫繼承人分批依次向身著唐裝的指導老師們行拜師禮,以傳統拜師方式傳承國粹中醫。  中醫藥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
  • 全國中醫院校傳統保健體育運動會山西舉行(圖)
    範麗芳 攝   中新網太原9月2日電 (範麗芳)2日,「振東杯」全國中醫藥院校第十三屆傳統保健體育運動會在山西中醫學院舉行。開幕式文體表演環節,500名身著古裝的表演者再現了遠古中醫藥人遍嘗百草、宣藥療疾的情景;另有500人伴隨悠揚的古琴聲,展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
  • 傳承中醫文化 展現中醫魅力: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傳承工作室隆重揭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18日訊(記者 馬方勇) 為進一步弘揚中醫文化,傳承中醫國粹,11月17日,菏澤市中醫醫院隆重舉辦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傳承工作室揭牌收徒儀式暨學術講座。菏澤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一直高度重視包括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等老專家工作室建立,藉此李佃貴教授情系中醫傳承的暖心之舉,希望醫院重視中醫師承工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中醫傳承工作搭建好平臺;也希望各位傳承繼承人能抓住良機、虛心學習、勤於實踐,成長為中醫棟梁之才。
  • 河南省中醫院舉行拜師儀式:國醫精粹 傳承岐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文 通訊員 王東方 圖 「一叩首,行奉茶禮,意喻飲水思源代代傳。」 「二叩首,徒弟向老師奉上拜師貼。」「三叩首,意喻弟子感念師恩,願不負師恩,日有所成,並獻花。」 中醫藥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師帶徒」是中醫的傳統傳承方式,也是繼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重要方式。為了更好地傳承中醫藥文化,2018年4月28日,河南省中醫院隆重舉行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啟動、拜師儀式暨河南省第二十七期中醫高層論壇。
  • 薪火相傳之二:傳承中醫傳統醫術及救死扶傷精神
    記者獲悉,江門中醫藥發展歷史悠久,名醫名家輩出,出現了近代廣東四大名醫之一陳伯壇,而一代代江門人也傳承中醫傳統醫術及救死扶傷精神。 記者了解到,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成立於1958年,是我省成立較早的中醫院。
  • 山西三中醫 名號響全國
    編者按6月2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表彰100位全國名中醫。這是我國首次開展此類評選表彰活動。歷經自下而上、逐級推薦和「兩審三公示」等嚴格評選程序,山西省中醫院主任醫師王晞星、孫鬱芝,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賈六金榮列其中。本報擷取3位中醫大家善仁、精醫、傳承、致遠之人生華章,以饗讀者。
  • 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落戶湖南省直中醫醫院
    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湘西劉氏小兒推拿二級工作站落戶湖南省直中醫醫院。紅網時刻12月22日訊(通訊員 譚盼盼)12月22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驗收的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湘西劉氏小兒推拿二級工作站落戶湖南省直中醫醫院,這是首個落戶醫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首個落戶醫院的國家級中醫藥流派工作室,這項綠色、健康、便捷的、集傳統針灸推拿和兒童保健於一體的中醫療法將造福更多兒童。
  • 歌樂山上傳承百年的中醫正骨術
    華龍網7月7日0時34分訊(欄目主持/馮珊 本期記者/周盈)生活在沙坪垻區歌樂山的人,幾乎都聽說過「廖氏骨科」,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今年67歲的廖慶渝,是已傳承150餘年的「黃氏中醫正骨術」少有的外姓傳承人
  • 復興光明中醫之路 振興中醫傳承教育
    經過熱烈討論和分析,鑑於中醫藥事業後繼乏人,後繼乏術,決定由光明日報社主辦一所面向全國沒有圍牆的「光明中醫函授大學」。這是中國中醫繼民國時期惲鐵橋等辦中醫函授學校之後第二次以函授形式辦學。從當時的研究成果來看,中醫研究已經集中圍繞著運氣學說的核心關鍵上有所展開,中醫天地人系統的輪廓和中醫宇宙人生觀的實質都已經逐漸地清晰起來,天文地理知識已經回歸成中醫理論的要素內容,氣象醫學、地理醫學的概念已經提出並被認可應用,從當時的研究能力和當時的研究水平來看,堅持下去,再進一步引入能量和系統的概念,結合傳統的功夫實踐,很可能就能夠取得中醫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歷史性的重大突破。
  • 哪裡、如何有效快速學習中醫入門中醫傳承?
    而丟失掉的有可能恰恰是傳統中醫所注重的東西。這就使我們要思考,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最適合於中醫?(1)訪雨路老師中醫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在學問的傳承上有著豐富的經驗,有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鑑的,這個經驗就是師徒相授。我想這樣一種模式比較有利於中醫這樣一門特殊學問的傳承。
  • 山西七旬老中醫捐資200萬設獎學金 冀高校培養中醫人才
    李龍 攝中新網太原3月1日電 (範麗芳)3月1日下午,年過七旬的山西名老中醫李廷俊,將代表著200萬元人民幣的牌匾遞到山西中醫藥大學校長劉星的手裡。「希望以我的綿薄之力,為有志於中醫藥學傳承和發揚光大的年輕學子們鋪路搭橋,希望學校能儘快培養出一大批熟悉中醫經典、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傑出人才。」李廷俊如此期許。
  • 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醫魅力
    這也是挖掘、傳承、振興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的基礎和關鍵。心即是神,心神定乾坤,心神即是真正的靈魂,心決定言行和結果,所以,每個人乃至國家和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而「心神」是與生俱來、本有的,只是人們執著於「眼見為實」的假象裡,有卻不得見,所以要挖掘。中國人的心、靈魂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也失於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我們必須找回來,這是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真正的意義。
  •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肛腸學術流派會議成功召開
    2019年8月16-17日,由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主辦、壺關縣中醫院承辦的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肛腸學術流派年會暨中醫肛腸特色療法新進展學習班在壺關縣中醫院順利召開。
  • 醫教協同回歸傳統 江西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有了新模式
    人民網南昌5月21日電 (時雨)  為深入推進江西省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江西中醫藥大學協議,深化中醫專碩與中醫規培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試點,經過近一年的精心籌備,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門診規範化培訓基地——岐黃中醫門診部近日正式開業接診。
  • 山西省名中醫趙永強學術思想研討會在長治市中醫醫院召開
    ,在40餘年的臨證中秉承姜老的學術思想並將其深化,逐漸形成了「雜從脾胃、治以調和」的學術思想,並於2018年成立趙永強省級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弟子代表以茶代酒,以禮代拜,向趙永強老師敬茶、鞠躬,用傳統中醫拜師儀式行拜師禮,通過傳承尊師傳統的禮儀,讓師承人員言傳身教,傳道、授業、解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趙永強帶領弟子誦讀《大醫精誠》,希望年輕一代中醫藥傳承人在他的帶領下,遵循師訓,精研醫術,掌握中醫的博大精深,讓中醫文化源遠流長。
  • 固生堂中醫:助力黃煌經方論壇落地南沙,持續傳承中醫經典
    為深入學習國家對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加強名老中醫經驗的學術傳承以及經典醫學的學習,促進中醫藥傳承。2020年7月24日,由廣州市南沙區衛生健康局、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聯合固生堂中醫連鎖管理集團聯合舉辦的「第一屆黃煌經方醫學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暨廣州南沙經方臨床應用研修班」正式開班。
  • 繼承中醫傳統師承方式 健全中醫人才培養機制
    為滿足深圳市民的中醫醫療需求,提高中醫醫療服務水平,近年來,寶安區進一步加快轄區中醫藥事業發展,以寶安中醫院(集團)為龍頭,加速打造「中醫藥創新之都」。 中醫的發展,人才傳承是關鍵。尤其是「師帶徒」,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醫的傳統傳承方式,也是繼承名老中醫衣缽的重要方式。
  • 我國中醫名家李可逝世 被稱為「中醫ICU」(圖)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說,要不是親眼所見,真不相信傳統中醫有如此神效,後來她拜入了李可門下,成為其眾多弟子之一。  據媒體報導,李可有自己獨特的治療用藥風格。他自創破格救心湯,搶救肺心病、風心病、冠心病及各類心衰瀕危病人百餘例,全部起死回生;自創攻毒承氣湯,治療2000餘例外科急腹症、多種膿毒敗血症,均在30小時內化險為夷;自創攻癌奪命湯,對頭部、甲狀腺、淋巴系統、食道、胃、宮頸等惡性腫瘤有卓效;自創培元固本散,對多種老年性退化性病變、中風後遺症、心梗後遺症、帕金森氏病有卓效……  為弘揚中醫,省中醫院將李可請到廣東授徒,該院已有7位中青年專家拜入其門下
  • 王溫:從傳統中醫世家走出的婦科良醫
    道虎壁王氏中醫婦科的傳承人物,傅山女科傳承人,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原婦科主任。其祖父王裕普是近現代王氏婦科的傳奇人物,曾被譽為「婦科神手」。其父王培章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道虎壁王氏中醫婦科首位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