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老師教研的過程中,我也輔導了幾位老師開展翻轉課堂。當然,前提是他們已經在做一些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或者他們願意嘗試這種新的教學形式。在輔導老師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有一些過程和經歷是相同的,一起來看一下。
1. 對翻轉的誤解:自主學習+學生展示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方向一直倡導將課堂還給學生,要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所以,老師們一般都嘗試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生展示。而且這幾個環節一般是公開課的標配,等到常態課中老師們還是會回到原來的狀態。當翻轉課堂進來後,基於原有的經驗,老師們一般會將它視為新瓶裝舊酒,所以繼續課堂中讓學生自己學一下,然後小組合作一下,學生一展示就好了。
但是,真的就只是這樣嗎?首先,我們為什麼翻轉?其次,翻轉中為何要自主學習?學生展示是為了什麼?再者,學生如何自主學習,學生展示什麼,學生怎麼交流。最後,你翻轉了之後真的教學目標達成了嗎?比原來更好嗎?
我們在進行翻轉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這幾個問題,然後再設計翻轉的流程,否則照葫蘆畫瓢,最終也是似是而非啊。
2. 自主學習活動設計的缺失
很多老師對於活動設計方面並不擅長。首先,知識轉化為活動時,老師很少想出來比較有趣、實用、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任務。其次,老師設計了任務以後,對於怎麼完成這個任務自己都沒有想好就丟給了學生!結果就是,學生完成他的任務單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填寫。最恐怖的一個現象是,有一次教研活動,我問老師,這個任務單欄目中,該選項的答案或者支撐材料並沒有在老師給學生的學習資料裡面呈現,這是學生基於原有經驗可以完成的嗎?老師猶豫了一下告訴我,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不太清楚。我當時就醉了!於是,我給的建議就是,你下次再設計完之後,就自己先填一下你的任務單,利用你給學生的學習資料先做一遍!最後,我們在設計任務的時候,一定要提供彈性的任務,以及配套的有效資源。彈性的任務可以讓學生之間實現分層教學,有效資源可以支撐孩子們順利完成任務,掌握知識。但我們的老師有時候提供的資源先拋開有效性不說,界面設計就很差,比如WORD文檔排版,PPT製作,圖片、視音頻資料不清晰等。
3. 小組合作無效,組間交流較少
關於小組合作,無論在北京還是西寧,我看到的有限課堂裡面沒有什麼大的差異,通病都是小組合作無效,組間交流少。具體而言,原因如下:
a. 通常做法:為了彰顯學習的自由,小組學習主題不同。
在小組學習的時候,小組內的同學各領了一個任務,每個同學回答的問題都不一樣,最終一起填寫完了一份任務單。通常的小組合作就像蓋一間房子一樣,你蓋廁所,我蓋廚房,他蓋臥室,還有一個不著邊的小朋友蓋了客廳,彼此之間也沒有商量過,因為也不知道要商量什麼,蓋完就是了,於是乎一個歪歪扭扭的房子就出來了!
b.通常做法:每個小組匯報一下各自的成果,教師最後總結。
在展示的時候,老師一般都會讓學生再點評一下,但是這個時候大部分同學就不說話了。首先,學生已經忘了之前說過的幾個小組同學關於那麼多任務項的觀點和看法了。其次,就算學生想說,但是他們聽不懂別的同學在說什麼,因為自己壓根沒有看過匯報同學學習的主題啊!最後,就算學生說了,老師能夠給神馬反饋和建議嗎?點評的高度夠不夠?
關於這一現象,我們究竟該怎麼破?這篇文章裡有介紹,我就不囉嗦了。
【PAD教學】小組合作:看起來熱鬧,實則交流少——以一節科學課為例
【PAD教學】音樂課的翻轉:從失敗到成功,我們做了什麼?
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老師很執著,我看了她以前的課堂,在小組合作存在問題,我告訴她具體怎麼做。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她依舊還是照著原來的做。當然,課堂中的問題也依舊存在。不過,我也很執著,每次都會告訴她你這麼做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其他聽課者的反饋。但也並非所有老師如此,跟有的老師交流,還是比較容易改變他的行為。可見,老師們接受這樣的一種方式在理念本身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4. 失敗後對自己和學生的誤判
大部分老師第一次做的時候都會有問題。最嚴重的應該就是有一位老師跟我講,我不想上了!我的孩子們都不適應!還不如原來呢!但是,我一般都會堅持讓老師找原因,找解決方案,然後再試。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寧市育才學校的音樂課,只隔了一天而已,效果就立即不一樣了。所以,有時候真的不是一些理念或者教學方式有問題,而是我們在落實的時候出了問題,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的是思考,改進,而非退縮,妄自菲薄。
5. 改進後的收穫
總體而言,但凡願意嘗試,願意去堅持的老師們還是懷揣著希望的,呵呵,改進後的結果一般也不會讓老師們失望。畢竟,課堂是自己的,學生也是自己的。整個課堂中,自己是否有激情,有火花,學生是否腦洞大開,創意無限,競相賽跑,只有老師和學生知道。
近期還有一位一起起合作的老師,跟我聊天吐槽說,不知是哪裡的「專家」,跑去她們學校「指導」,把她的翻轉課堂評的狗屁不是,讓她很鬱悶,但是她打算堅持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我笑了笑說,是與非,自己的課堂自己知道,自己做主,只要我們是在為孩子的進步一起努力就好!
6. 翻轉課堂只是眾多教學方式中的一種,要百花齊放,而非一枝獨秀
雖然我的碩士論文做了高校領域的翻轉課堂,也通過數據,和學生們的相處,以及他們畢業後偶爾感慨給我發來的回饋,深深的體會到了翻轉課堂可以給教育帶來什麼。但是,我從不倡導所有教育階段、所有學科、所有教師都要翻轉。也更反對老師們接觸到新的東西時,就一定要將原來的統統拋棄。
因為,在方正參加工作的這一年,我更加從一線裡面看到了老師們個人教學風格的不同,孩子們學習風格的不同,教學內容屬性的不同。有的老師在講解方面是非常優秀的,例如我在良鄉四小見到的美術老師,她的問題設計和引導層層遞進。又例如牛山一中的吳純菊老師,她在講解一些中西方繪畫的知識時可以旁徵博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交大聽過的一節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講的音樂文化類課,讓你不得不被他深入淺出,以小見大,聲情並茂的的講解而吸引。那麼,我們的翻轉課堂又能做些什麼?老師們可以嘗試吸納翻轉課堂中讓學生去參與,教師基於學生的理解而教學的這一理念,讓自己的教學可以教的更好!更有吸引力!更能抓住學生的基礎!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在引導與講解方面的優勢!
最後,通過跟老師們一起成長,我發現,翻轉課堂是一個過程,需要老師們不斷體驗,不斷琢磨,不斷思考;但是,翻轉課堂也需要技巧,而非盲從,魯莽地實施。
任改梅
教研諮詢師
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