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教學」翻轉課堂是一個過程,也需要技巧

2020-12-23 任改梅

在和老師教研的過程中,我也輔導了幾位老師開展翻轉課堂。當然,前提是他們已經在做一些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或者他們願意嘗試這種新的教學形式。在輔導老師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有一些過程和經歷是相同的,一起來看一下。

1. 對翻轉的誤解:自主學習+學生展示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方向一直倡導將課堂還給學生,要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所以,老師們一般都嘗試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生展示。而且這幾個環節一般是公開課的標配,等到常態課中老師們還是會回到原來的狀態。當翻轉課堂進來後,基於原有的經驗,老師們一般會將它視為新瓶裝舊酒,所以繼續課堂中讓學生自己學一下,然後小組合作一下,學生一展示就好了。

但是,真的就只是這樣嗎?首先,我們為什麼翻轉?其次,翻轉中為何要自主學習?學生展示是為了什麼?再者,學生如何自主學習,學生展示什麼,學生怎麼交流。最後,你翻轉了之後真的教學目標達成了嗎?比原來更好嗎?

我們在進行翻轉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這幾個問題,然後再設計翻轉的流程,否則照葫蘆畫瓢,最終也是似是而非啊。

2. 自主學習活動設計的缺失

很多老師對於活動設計方面並不擅長。首先知識轉化為活動時,老師很少想出來比較有趣、實用、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任務。其次老師設計了任務以後,對於怎麼完成這個任務自己都沒有想好就丟給了學生!結果就是,學生完成他的任務單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填寫。最恐怖的一個現象是,有一次教研活動,我問老師,這個任務單欄目中,該選項的答案或者支撐材料並沒有在老師給學生的學習資料裡面呈現,這是學生基於原有經驗可以完成的嗎?老師猶豫了一下告訴我,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不太清楚。我當時就醉了!於是,我給的建議就是,你下次再設計完之後,就自己先填一下你的任務單,利用你給學生的學習資料先做一遍!最後,我們在設計任務的時候,一定要提供彈性的任務,以及配套的有效資源。彈性的任務可以讓學生之間實現分層教學,有效資源可以支撐孩子們順利完成任務,掌握知識。但我們的老師有時候提供的資源先拋開有效性不說,界面設計就很差,比如WORD文檔排版,PPT製作,圖片、視音頻資料不清晰等。

3. 小組合作無效,組間交流較少

關於小組合作,無論在北京還是西寧,我看到的有限課堂裡面沒有什麼大的差異,通病都是小組合作無效,組間交流少。具體而言,原因如下:

a. 通常做法:為了彰顯學習的自由,小組學習主題不同。

在小組學習的時候,小組內的同學各領了一個任務,每個同學回答的問題都不一樣,最終一起填寫完了一份任務單。通常的小組合作就像蓋一間房子一樣,你蓋廁所,我蓋廚房,他蓋臥室,還有一個不著邊的小朋友蓋了客廳,彼此之間也沒有商量過,因為也不知道要商量什麼,蓋完就是了,於是乎一個歪歪扭扭的房子就出來了!

b.通常做法:每個小組匯報一下各自的成果,教師最後總結。

在展示的時候,老師一般都會讓學生再點評一下,但是這個時候大部分同學就不說話了。首先,學生已經忘了之前說過的幾個小組同學關於那麼多任務項的觀點和看法了。其次,就算學生想說,但是他們聽不懂別的同學在說什麼,因為自己壓根沒有看過匯報同學學習的主題啊!最後,就算學生說了,老師能夠給神馬反饋和建議嗎?點評的高度夠不夠?

關於這一現象,我們究竟該怎麼破?這篇文章裡有介紹,我就不囉嗦了。

【PAD教學】小組合作:看起來熱鬧,實則交流少——以一節科學課為例

【PAD教學】音樂課的翻轉:從失敗到成功,我們做了什麼?

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老師很執著,我看了她以前的課堂,在小組合作存在問題,我告訴她具體怎麼做。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她依舊還是照著原來的做。當然,課堂中的問題也依舊存在。不過,我也很執著,每次都會告訴她你這麼做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其他聽課者的反饋。但也並非所有老師如此,跟有的老師交流,還是比較容易改變他的行為。可見,老師們接受這樣的一種方式在理念本身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4. 失敗後對自己和學生的誤判

大部分老師第一次做的時候都會有問題。最嚴重的應該就是有一位老師跟我講,我不想上了!我的孩子們都不適應!還不如原來呢!但是,我一般都會堅持讓老師找原因,找解決方案,然後再試。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寧市育才學校的音樂課,只隔了一天而已,效果就立即不一樣了。所以,有時候真的不是一些理念或者教學方式有問題,而是我們在落實的時候出了問題,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的是思考,改進,而非退縮,妄自菲薄。

5. 改進後的收穫

總體而言,但凡願意嘗試,願意去堅持的老師們還是懷揣著希望的,呵呵,改進後的結果一般也不會讓老師們失望。畢竟,課堂是自己的,學生也是自己的。整個課堂中,自己是否有激情,有火花,學生是否腦洞大開,創意無限,競相賽跑,只有老師和學生知道。

近期還有一位一起起合作的老師,跟我聊天吐槽說,不知是哪裡的「專家」,跑去她們學校「指導」,把她的翻轉課堂評的狗屁不是,讓她很鬱悶,但是她打算堅持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我笑了笑說,是與非,自己的課堂自己知道,自己做主,只要我們是在為孩子的進步一起努力就好!

6. 翻轉課堂只是眾多教學方式中的一種,要百花齊放,而非一枝獨秀

雖然我的碩士論文做了高校領域的翻轉課堂,也通過數據,和學生們的相處,以及他們畢業後偶爾感慨給我發來的回饋,深深的體會到了翻轉課堂可以給教育帶來什麼。但是,我從不倡導所有教育階段、所有學科、所有教師都要翻轉。也更反對老師們接觸到新的東西時,就一定要將原來的統統拋棄。

因為,在方正參加工作的這一年,我更加從一線裡面看到了老師們個人教學風格的不同,孩子們學習風格的不同,教學內容屬性的不同。有的老師在講解方面是非常優秀的,例如我在良鄉四小見到的美術老師,她的問題設計和引導層層遞進。又例如牛山一中的吳純菊老師,她在講解一些中西方繪畫的知識時可以旁徵博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交大聽過的一節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講的音樂文化類課,讓你不得不被他深入淺出,以小見大,聲情並茂的的講解而吸引。那麼,我們的翻轉課堂又能做些什麼?老師們可以嘗試吸納翻轉課堂中讓學生去參與,教師基於學生的理解而教學的這一理念,讓自己的教學可以教的更好!更有吸引力!更能抓住學生的基礎!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在引導與講解方面的優勢!

最後,通過跟老師們一起成長,我發現,翻轉課堂是一個過程,需要老師們不斷體驗,不斷琢磨,不斷思考;但是,翻轉課堂也需要技巧,而非盲從,魯莽地實施。

任改梅

教研諮詢師

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翻轉課堂 可不是兩塊屏這麼簡單
    不同進度的學生能通過手中的pad,完成個性化的學習,不懂的地方可以反覆聽講,反覆練習。 讓學生憂愁的作業環節,也因為兩塊屏幕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還能得到即刻反饋。學生可以在pad上觀看視頻答題,李老師能直觀地看到每個學生的答題情況、正誤率;也可以在紙上答題,用pad拍照上傳到教學系統,李老師同樣能立即收到電子作業,隨機選取學生作業在智能白板上進行講評。
  • 「翻轉課堂」火了,關於「翻轉學習」您知道多少呢?
    根據美國翻轉學習聯盟(Flipped Learning Network, FLN)的研究,翻轉學習的定義是:「翻轉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將直接教學的行為從群體(group)學習空間轉移到了個人學習空間,由此形成的群體空間則變成為一個動態的、互動的學習場所
  • 亞倫•薩姆斯:「翻轉課堂」改變的不只形式
    「課堂不該只有理解和記憶的部分,而應該用來完成更高階層的學習任務。2007年春天,學校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把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幫助缺課學生補習。更具開創性的一步是,他們逐漸以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為基礎,擠出更多課堂時間來為寫作業或做實驗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不久,這些在線教學視頻被更多的學生接受並廣泛傳播開來。
  • 翻轉課堂智慧教室之英語課堂的應用
    在此背景之下開展的翻轉課堂智慧教室也在中小學課堂中不斷發展,表現出了勃勃生機。我們不能說所有的課型或者說所有的課堂都可以應用翻轉課堂和智慧教室進行開展,但是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在某些課型以及某些教學環節上,是可以跟翻轉課堂和智慧教室進行深度融合的。而英語教學當中到底有哪些環節或者是哪些課型可以進行應用呢。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翻轉課堂。
  • 專家引領,實踐探究,共建共贏 ——唐馬路小學pad環境下教學智慧班理論引領、教師經驗交流活動
    智慧課堂建設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成長、理念要更新,離不開專業的引領,專家的指導,教研訓中心的尹瑞新主任專程為我們做了題為《數據支撐下的翻轉教學》的講座。尹局長的講座高屋建瓴、思想前瞻、深入淺出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為什麼要翻轉課堂」「數據支撐下的翻轉課堂」「如何實施翻轉課堂」「翻轉課堂的有關概念」四個層面,讓我們對翻轉課堂有了充分的認識,更喚起了我們對智慧教育的重新思考。他所談到的數據支撐下的翻轉教學,正是我校在智慧課堂建設中一直在研究,但還比較欠缺的領域,我們心中的迷茫正需要這樣一縷微風吹散,我們渴望甘霖的心田正需要這樣一場細雨來滋潤!
  • 翻轉課堂教育教學方法
    一些美國教師認為,「翻轉學習」是一種教學模式,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應用更多的信息,進行協作學習。這可能會引發關於「什麼有效」問題的幾個因素的有趣討論。具體來說,就是要面對諸如時間、學習機會、「結構」為主要教學條件等典型問題。在翻轉課堂中,典型的課堂教學和家庭作業是相反的。
  • 翻轉課堂:適合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嗎?(從過程和內化目標分析)
    第一篇中提到翻轉課堂對中職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現實距離,而且在第二篇提到,翻轉課堂在中職學校的實證研究少,並不能說明當前的教學模式之「翻轉課堂」廣泛地用到中職的課堂教學之中,更不能說明運用「翻轉課堂」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進行相應的分析,希望能形成共鳴。
  • 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小學作文教學探索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創新性的教學實踐模式,帶來了學科教學方法、途徑和手段的根本性變革,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極大提升,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我們大膽嘗試翻轉課堂在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改進教學方法,營造寬鬆的寫作氛圍,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 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
    現在,美國一些地方的學校推出了跟這種傳統模式完全相反的教學方式,新內容和知識點全部讓學生在家裡跟著教學視頻自學,課堂時間主要用來做針對性練習,老師的主要任務是答疑和輔導。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就叫flipped classroom(翻轉課堂)。
  •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翻轉課堂是這一時期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代表,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將知識傳遞置於課前,將學習知識的主動性交給學生,促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翻轉課堂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靈活的教與學的方式、關注學生個性化與全面化發展的思想,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吸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翻轉課堂的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但在分析翻轉課堂帶來的優勢的同時,還要重視翻轉課堂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 基於數據分析的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
    目前,信息技術的另一個制高點——大數據應用領域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海量數據的時代正在開啟。  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數據,使其服務於教育領域,優化教學過程,是教育工作者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闡述了數據分析在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將標準化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學。  本文應用的數據分析技術包括數據挖掘和數據呈現兩個方面。
  • 國內外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案例分析
    2.偉谷州立大學數學實驗課的翻轉課堂實踐  這所學校的羅伯特副教授在大一新生的數學實驗課上採取了翻轉課堂式的教學。課程開始前,每一位學生需申請一個博客,該課程每周有2課時,大約80分鐘。  史黛絲羅桑實施的翻轉課堂是基於乎板電腦的「家校翻轉」:在家,學生通過教師布置的教學視頻內化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記錄自己遇到的疑惑,當然也可以請教朋友;第二天在學校,教師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通過設置不同的情境進行解決,如有時間會再布置相應的課堂作業,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輔導。
  • 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在音樂教學中的實施,長見識了
    翻轉課堂將傳統的教學流程反轉過來,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到了課堂上學生有不懂的地方向老師提問,教師再跟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並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更好的消化吸收。這種教學流程與傳統流程相比是反轉過來的,所以教學流程的重構是翻轉課堂最為明顯的特點之一。
  • 翻轉課堂:美國日漸流行的教學模式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的革新,「汗學院」做出了資訊時代極富意義的探索。在薩爾曼·汗努力建設他的「汗學院」,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課外學習輔導的同時,在體制內的學校裡,也有一批教師在從事著類似的工作,做著顛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今天介紹給大家的,就是從2011年起,在美國學校裡逐漸流行起來的「翻轉課堂」。
  • 淺談翻轉課堂學生分組及組織教學
    我們知道,翻轉課堂教學的核心在於「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掌握學習理論以目標教學為核心,以反饋矯正為手段,以掌握學習為目的。而學生上課的形式採取小組式,這與傳統的課堂組織方式有本質的區別。對此,根據我在翻轉課堂教學的經驗,下面具體談談翻轉實驗班初期分組及組織教學的一點心得。
  • 讓外語教學行走於微課和翻轉課堂
    「微課」是「微視頻網絡公開課」的簡稱,是為了解決教學過程中某一知識難點或重點而製作的時長在10分鐘左右的簡短完整教學活動的一段視頻材料,是一種可視化的數位化學習資源。微課具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短小精悍、針對性強等特點,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負荷,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習效果。
  • ​「翻轉課堂」先翻轉思維|獨家專欄
    翻轉課堂看似一場以硬體為支撐的教學創新,其實應該將現有課堂的思維進行翻轉。網際網路+的影響下,很多學校做「翻轉課堂」,箇中滋味恐怕只有親身體驗的人才說得清楚。「翻轉課堂」幾乎是一夜之間席捲了教育圈,成為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彙。面對一場靠硬體支撐的「教育的大變革」,我們至少必須問一問:翻轉課堂到底翻轉了什麼?是否真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 為什麼翻轉課堂未能普及
    之後,可汗學院的視頻省去了教師錄製教學的環節,降低了學校和教師實施翻轉課堂的門檻,推動了翻轉課堂普及。隨之,翻轉課堂實驗在美國中小學不同學段、各種課程以及不同: 水平學生中的實踐成果,贏得了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廣泛讚譽。
  • 「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差異
    先學後教符合教育規律傳統教學結構是教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傳授知識,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或者感悟鞏固;「翻轉課堂」的教學結構是學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內化過程,晚上回家學習新知識。我主持的浙江省教科院重點課題「內驅型教學推動力建設」,意在倡導學生在學習上立足於無師自通的預習,立足於觀點碰撞的聽課,立足於真正理解的鞏固,立足於全面掌握的糾錯。在國家大力倡導課改的背景下,真正走進我們的基礎教育課堂,感覺還是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佔據主導地位。不少教師還是以不變應萬變,還在用凱洛夫五步法:組織教學——複習舊課——講授新課——複習鞏固——布置作業。
  • 提高翻轉課堂有效性的路徑
    它與傳統的教學過程正好相反,是讓學生先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習資源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產生問題和疑惑,再到課堂上互動探究,促進知識的內化和技能素養的提升,有利於提升教學效果。通過實現有效教學,推進課堂革命,結合實踐探索提高翻轉課堂有效性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