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這個方法要掌握,需要一定的動手能力。
你有沒有這種困擾?
就比如你想買新能源的基金,但是一搜新能源,崩出來好多個,然後就傻眼了,不知道到底該選哪個。
如下圖:
大多數人遇到這種情況,第一選擇是找收益率最漂亮的。
比如,上面列表中的第一隻,申萬菱信新能源汽車主題基金,你點進去:
你一看,哇,不光近幾個月收益亮眼,而且近1年和近3年收益也都在90%以上,這時候可能你已經對它「芳心暗許」了。
這樣選基金,買基金的人在所有基民中佔據很大一部分。我管這種方法叫隨緣選基法,說不好聽點,就是瞎矇,技術含量10%都不到。
還有一類老鐵,稍微精明一些。
他們在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會使用基金對比工具。如下圖:
這兩隻基金都是新能源主題基金,從歷史收益走勢來看,似乎融通的這隻更勝一籌。有一些更勤奮的老鐵,可能會把所有新能源主題的基金都對比一遍,最後選出讓他滿意的那隻。
但我說實話,這種篩選方法,雖然比前面那種看到收益亮眼就直接下單的稍微好一些,但也不夠客觀,技術含量30%吧,不能再多了。
很多老鐵看到這裡肯定不服了,那該怎麼選?
我也不繞彎子了,說重點:你參考收益率去選基金,這沒錯,但是比較收益率最正確的姿勢應該是階段性比較。
重要的事說三遍,階段性,階段性,階段性!
說到階段性,不得不吐槽一句,現在幾乎所有的基金APP上,你只能看到一些近1月、近3月、近6月、近1年、近2年、近3年這種「近字型」數據,這些其實都忽悠人的,為了利於銷售目的的。
因為這種收益率的展示方式,會掩蓋掉這隻基金運行過程中階段性虧損的時間點。就比如一直基金近一年收益率是60%,它可能是上半年賺了90%,下半年虧了30%,最後總收益率為60%。
而你如果是前面第一類買基的老鐵,你看到誘人的60%後,買入了,但是可能這個基金所在板塊正處於冷淡期(不然下半年也不可能虧損30%),你就進入了一個下行通道。
如果你是第二類買基金的老鐵,雖然你也找了很多基金對比了,但是對比的維度依然是這種「近字型」數據,你看不到階段性的收益比較(比如某個季度、某個月、某一段小牛市期間),所以你選出來的優勝者未必是最強的。
那所謂階段性數據如何看呢?
第一類,看最基礎的階段性數據。
最基礎的階段性數據是季度收益和月度收益,也就是1-4季度的每季度收益,以及1-12月的每月收益。這個數據需要你自己去拉取基金的歷史淨值,再放到一起對比。(拉取方法是進入到該只基金的基金公司官網,他們網站有歷史的淨值數據)
第二類,看個性化的階段性數據。
這類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根據你的投資時長去選擇。比如你的投資期限是5個月,那麼你在看階段性收益的時候,就拉取一下新能源主題下的所有基金近5個月收益,你去比較這5個月內他們哪個表現更穩定,這樣得出的結果會更匹配你的節奏一些。當然了,你也可以拉取10月的收益數據,然後分為兩個5個月去比較,這樣樣本就多一些,參考就更清晰一些。
第二種是根據你的目的去選擇。比如你想看看在今年7月那波牛市期間,新能源主題的基金哪個表現更強,或者在8月到10月震蕩市期間,他們哪個表現更抗跌。然後拉取相應維度的淨值數據,再去比較,這樣你會有針對性地找到你的目標基金。
千言萬語,歸結為一句話。
因為那些亮眼的收益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你持有過程中,每一天的漲跌都需要你去承受,所以階段型數據要比「近字型」數據更科學,更有參考意義。
如果你學會了階段性數據比較,那麼你選基的技術含量就會來到50%以上。
剩下的50%還涉及到基金經理的比較,基金公司的比較,行業的比較,策略比較等方面。但是只要你先搞明白了這最基礎的一步,後面的也都是循序漸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