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在網絡上各種關於校園霸凌現象、高校學生情感糾紛層出不窮。
與此相伴的,則是不斷攀升的離婚率和婚姻家暴事件。
藏族姑娘拉姆悲慘離世沒過多久,又有女性家暴事件被曝出。
對於頻繁發生的負性社會熱點事件,心之助心理專家盧悅表示:
即便現在的年輕人都受過很好的學歷教育,但是因為在情感教育上存在著重大缺陷,他們的人生之路往往走得也並不是那麼地順暢,這樣也導致了各種負行社會事件的頻發。
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源 在於家庭中的情感教育
不久前,短跑名將張培萌的妻子Roxana髮長文控訴丈夫家暴、出軌。
她曬出了自己遭家暴的受傷照,並稱家暴過程貫穿了婚前和婚後,甚至包括孕期、月子和哺乳期。
在心之助心理專家盧悅看來,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源,在於家庭中的情感教育 ,一個人的情感問題,開始於青春期。
對於一個人的健康成長來說,兒時接受怎樣的情感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直接決定了這個人的人格和情感。
在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受三大體系的影響,家庭、社會以及學校。
但是在青春期的中國孩子,主要忙於學業,家庭、社會這兩塊對於孩子的情感教育基本缺失。
對於他們來說,如果想要解決情感困惑,大多是來自於同伴和網絡世界。
而當缺乏正確而科學的參考時,則更容易導致情緒以及行為上的負性衝突。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群體中,性安全、疾病防護、心理安全、情感傷害、人身安全、暴力衝突並不少見。
這也說明了,青春期未曾得到正確引導的問題很大可能會輻射到青年期,忽略情感教育,則會培養出人格缺失的成年人。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離婚和結婚的比例已經達到1:3,大量的青年滯留在婚姻之外,很多人正在退出婚姻。
中國逐年攀登的離婚率和家暴事件,也當然和從未成年起就建立的關係處理能力有極大的關係。
對此,心理專家盧悅則表示:家庭和社會的問題,也從側面說明了家庭和社會對於情感諮詢行業的極大需求。
「健康人格」是好婚姻的基礎 情感服務有繁榮也有泡沫
在歐美國家,平均1000個家庭就有1名婚姻家庭諮詢師,而在日本甚至還有專業的婚前培訓機構。
總而言之,婚姻經營是需要一定的智慧和人格基礎的,而這當然離不開個人的成長和學習。
從生理到文化,從愛的維護到親密認知,從情緒管理到人際尊重,從表達方式到兩性思維差異,好的婚姻諮詢往往有著更寬泛的意義。
盧悅認為:目前中國情感服務正處於初級階段,一方面因為網際網路的到來,情感服務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完成了情感產業化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當下情感服務的繁榮,也是有泡沫的。
主要問題出在兩個方面:
第一,大量的心理情感知識沒有進入市場:傳統的心理諮詢師以及心理工作者市場意識,導致大量有用的情感三觀和理論以及情感經營方法不能和大眾需求有效結合起來。
第二,大量的山寨版情感理論充斥市場:有的情感網紅作家,用粗製濫造的情感理論,迎合當下功利化的思潮,用「莆田遊醫」式的服務方式,賺取暴利,傷害客戶和市場。
有些所謂的情感服務機構,利用用戶在情感挽回方面的急迫心態,讓用戶付出天價的服務費,但卻只能提供無用乃至有毒的服務產品。
心之助心理專家盧悅表示:「最後用戶罵的不是這樣的服務機構,而是我們整個情感服務行業。」
心之助:助國人解決情感問題 用行動支起社會健康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高效、快捷的信息傳播速度,相信,情感諮詢這個概念也將很快被大眾接受,情感諮詢師行業必將成為未來的朝陽行業。
心之助心理專家趙悅辰表示,自2015年起,涉足情感諮詢行業的企業數量增加,情感行業的市場規模也在逐年倍增,截止2017年上半年,中國情感消費總額已達960億元。
這一數字足以說明國人對情感諮詢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已得到飛速提升,國內情感業務升級已被提上日程。
按照國外經驗,一般平均每300個家庭就有1名婚姻家庭諮詢師,而我國目前情感諮詢師從業人員的數量遠無法達到這個標準,這就意味著國內許多需要解決兩性情感問題的人群無法得到相對的服務。
「到目前為止,我國情感諮詢師的職業缺口至少存在25萬。」
趙悅辰表示,這得益於人們對情感需求與情感諮詢接受度的穩定上升,國內情感消費市場的需求額度逐年增加,這就需要行業內不斷的輸送出更多的情感諮詢師,來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量,提升情感關係的質量。
「幫助萬千中國人解決情感問題,讓天下的男女都能好好相愛,一直是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臺的服務宗旨,而幫助行業培育出更多優秀的情感諮詢師,對億萬中國百姓的價值觀以及精神訴求作良性引導,引領行業的創新發展,更是平臺義不容辭的責任。」
她表示,希望通過創建專門的情感諮詢師培育體系,為行業培育出更多優秀的情感諮詢師,真正的幫助國人解決情感問題,用實際行動支起社會健康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