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虹1999年在印度尼西亞建立第一個海外辦事處至今,長虹「出海」實施國際化戰略已經走過17個年頭。從單純的出口,到做OEM(定點生產),再到海外投資建廠,長虹用了1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產品、製造、技術及品牌層面上的「走出去」。
2015年,長虹實現海外收入超過150億元,遍布印度尼西亞、捷克、西班牙、德國、巴基斯坦等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很多國家和地區處於「一帶一路」沿線。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已取得國際化階段性成果的國企長虹,再次踏上了「實施全球化的資源協同」新徵程。
堅定信念繪製國際化新「曲線」
「哪裡有市場,就去哪裡開拓,就把產品賣到哪裡」這是長虹當年「走出去」最樸素的邏輯,同時也是長虹在國內做大家電產業,完成技術與生產製造能力積累之後的順勢而為。
而相比於海爾的先難後易投資建廠,TCL的併購,長虹則採用了一種先易後難的發展策略。即先布點、成立辦事處,根據條件情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經營的子公司。在初期進行海外規劃時,長虹第一批鋪設了10個辦事處,如同種下一顆顆火種和希望。
經過細緻的海外市場考察,印度尼西亞成為長虹最早成熟的海外市場,其第一個海外辦事處和工廠都建在那裡:1999年電視產品進入;2000年第一個海外工廠開建。印度尼西亞是擁有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未來需求增長強,市場空間大。另外,印度尼西亞離中國市場較近,華人消費者多,對中國產品認知度較高。相比於成熟且壁壘森嚴的歐美發達國家,以東南亞為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市場更容易開拓。
經過17年的發展,長虹在印度尼西亞已站穩腳跟,成為當地最知名的中國家電品牌,年平均增長率達到30%以上。長虹是中國企業在印度尼西亞第一個成功申請保稅庫的企業,取得了與三星、LG等同等快捷的通關條件。
在完成印度尼西亞的建廠布局後,長虹又把目光投向了歐洲。為了保護本土企業,歐洲市場曾對中國彩電徵收高額反傾銷關稅,中國彩電一直進不去。但面對全球三大主流電子產品消費市場之一的歐洲,不突破又覺得可惜,長虹果斷決定在當地投資建廠。2007年,長虹歐洲項目在捷克投產,國際化進程開始深入歐洲腹地。
目前,長虹歐洲業務駛入良性增長軌道。2014年,自主品牌的銷售和代工加在一起,長虹捷克工廠一共銷售了超過70萬臺電視機,銷量增幅約為70%,領先於業內同行。2015年,長虹捷克工廠實現滿負荷生產,達到近100萬臺的設計產能。
資源協同與全球一起「脈動」
對於大多數中國家電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之路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做出口貿易,可能沒品牌沒客戶,找到一個公司甚至個人把貨賣出去即可。第二個階段是做國際化,開始在多國做貿易。第三個則是本地化,在當地國家設廠開公司,變成當地的企業。第四個就是全球化。全球化的含義,是綜合地運營全球的市場和資源。在融資成本最低的歐洲融資,去製造成本最低的南亞生產,把產品賣到利潤最高的美國……把全球的資源和市場整合起來,這就是全球一流公司的格局。
「只有調配全球的資源去跟競爭對手打才不會輸。」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大文告訴記者。
出於全球化思維,長虹歐洲公司總經理廉永平提出了「歐洲大供應鏈」計劃。原本剛建成投產時,長虹捷克工廠僅僅是個組裝廠,原材料只來自中國。在首次整合歐洲本地供應商資源後,廉永平為生產一臺電視省下了7美金。目前,長虹乾淨整潔的倉庫裡,一半以上機型的主要材料來自歐洲。
初到巴基斯坦的第一年,長虹RUBA製造公司總經理謝文才專注於考察本土供應商。從中國進口的原材料需要海運1個月的時間,關稅也在5%~30%。廉永平的經驗被複製到巴基斯坦,新建的冰箱工廠開始物料本地化進程。目前,長虹RUBA冰箱的生產已經實現了10%的物料本地化採購。「未來,在巴基斯坦本地採購的原材料達到一半以上是沒有問題的。」謝文才說。
同樣坐落在歐洲的長虹旗下華意壓縮巴塞隆納有限公司(「HCB」)則反向思考。這家為了打破國外商用壓縮機壟斷而收購成立的公司,推行的是「零部件中國化」戰略。
目前,在長虹的全球化版圖上,已經形成了以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為基地的南亞、東南亞開拓區,從捷克工廠到義大利營銷公司的歐洲生態鏈,以杜拜為基地的中東生意線。「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緊密結合,沿著『一帶一路』建設做好海外業務的發展,將是長虹下一步全球化拓展的首要做法。」長虹控股公司總經理李進表示。
目前,長虹已在北美設立了研發中心,今年位於捷克的歐洲研發中心也即將成立。此外,長虹綿陽總部還將從義大利、印度等地大範圍引進世界頂級工業設計專家,大力打造以研發和軟體為核心的競爭力。
而隨著長虹控股公司的改組成立,以資本運作為助力,優化投資管理,成為長虹整體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並在長虹國際化戰略上已有體現。2015年年底,長虹發起成立了基金規模總計150億元的申萬宏源長虹併購基金和上海嵐裕股權投資基金。加上此前成立的創業投資基金,這三隻基金將成為長虹未來併購的主要工具。而過去,長虹只採用過自有資金和股市融資參與併購。
基金的成立使得長虹不再囊中羞澀。「有了這三隻基金,假設面臨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那樣的收購,我們現在也能幹了。」長虹控股公司董事長趙勇向記者表示,下一步,長虹還要沿著「一帶一路」的路線,進一步增加海外據點,將長虹的觸角伸向人口眾多的印度、孟加拉國等地;同時,還將向海外推出更專注高端和智能化的CHiQ(啟客)品牌。
按照長虹的規劃,長虹的「走出去」分為三個階段,在經歷了產品走出去,資本、人才、品牌走出去之後,下一步將形成全球化的資源協同。未來10年,在產品出海、海外拓疆、投資建廠、海外併購等之後,長虹將高舉資本大旗,努力打造整合全球資源、全球運營的能力,大踏步走向世界和未來的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