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新手媽媽網友「椰梨」在網上發帖詢問大家有沒有和她一樣的感受,雖然公婆對她非常好,但生了孩子後卻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婆婆抱小孩,很想與公婆分開住。她明確表示自己的心理狀態是從生了孩子之後改變的,而且自己非常樂意親媽幫忙照顧孩子。
網友「三七與六月」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不喜歡婆婆碰自己的孩子,更聽不得婆婆哄孩子的聲音,她甚至懷疑自己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
看到了她們的帖子,同為新手媽咪的網友感到很欣慰,看來大家的感受是一樣的,就是不喜歡自己的婆婆親近自己的孩子。
一些過來人表示確實存在著這樣的情況,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
網友分析到這與小動物護崽是一樣的道理,另外自己剛當上媽,空有滿腹理論知識但缺乏經驗,難免手忙腳亂,婆婆幫忙卻會出現指手畫腳,而且老一套做法與科學育兒存在出入,新媽媽看不慣又不能說,慢慢心中便積攢起了怨氣。
也有網友認為這與新媽媽產後情緒敏感有關,剛生完孩子都會這樣想,平穩度過就好了。
還有網友建議新媽媽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同理心對待婆婆,多與婆婆溝通,懂得感恩、惜福。
婆媳是天生的敵人,兩人因為同一個男人而成為一家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在沒有寶寶之前相敬如賓,相互遷就、包容,有了寶寶之後,雖然婆婆幫助媳婦照顧孩子是傳統,但媳婦卻越看婆婆越來不順眼,甚至不想要婆婆碰自己的孩子,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1.雖然媳婦喊婆婆一聲「媽」,但兩人沒有前二三十年的磨合,對彼此的習性都不了解,照顧寶寶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如果婆婆以自身經驗對媳婦加以指點,媳婦會感激,但如若以過來人的身份對媳婦養育孩子的行為指指點點,媳婦必定心生不滿。
2.寶寶是媳婦生的,應當以媳婦的養育意見為主,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婆婆應該處於輔助地位,如若喧賓奪主,會讓媳婦感覺到一種威脅——寶寶被「搶」的心理,心情自然不舒服。
3.婆婆幫忙照顧孫兒,會經常想起自己兒子小時候的事,沉浸在那時的快樂之中,也會覺得孫兒越看長得越像自己的兒子,說些類似「孩子長得像爸爸不像媽媽」好似孩子不關媳婦啥事之類的話,讓媳婦內心不爽。
4.婆婆覺得孫子是自家人,帶孫子底氣足,以自己意願為主,親媽帶外孫會更注重女兒的感受,母女間的溝通比婆媳間的溝通也更順暢。
5.婆婆是媽又不是媽,如果母女之間有矛盾,說出來、解決了就沒事兒,但如果婆媳之間有了誤會,那便會是永久的間隙,久而久之矛盾便會越來越大。
在婆婆面前,媳婦畢竟會有些顧忌,有什麼不滿也不能當面指責,但在親媽面前卻母女沒有隔夜仇。在兩代人帶娃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矛盾,婆媳之間難以消化,母女之間卻很容易解決。不過不管是奶奶帶還是姥姥帶,孩子都會與親媽帶有顯著的區別。
就連明星家也不例外,姚晨就曬出了小土豆的對比照,吐槽姥姥帶的時候不一樣的氣質。
有老人幫忙帶是一種福氣,畢竟現在年輕人工作忙,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在兩代人共同撫育下一代時,年輕人要耐心與老人溝通,適當接納老人的觀點,必要時給予讚賞,大家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改變從自身做起,多些體諒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