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莊子齊教授
「一夜一泡腳,勝吃大補藥」;「熱水泡腳,加點中藥」。泡腳愛好者習慣在累了倦了的時候用熱水泡泡腳,為什麼泡腳能舒緩疲勞呢?「腳下的玄機」究竟都有哪些?專家指出,熱水能刺激到人體的經絡和穴位,如果能因地制宜地選擇泡腳藥物,對人體血液循環、活血化淤都有很好的幫助。
說法@真相
購物網站不乏賣五花八門沐足藥的商家,他們聲稱這些沐足藥物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市面上同時也出現了很多高科技的浴足器,據說紅外線對中藥的吸收有奇特的功效。這些沐足產品真的有神奇醫學療效嗎?
老薑足浴粉,治感冒、解疲勞、防治腳氣?
辨正:防治腳氣、治療灰指甲等說法有點誇大其詞
【網上熱銷產品】老薑足浴粉
【產品成分】老薑
【宣稱功效1】預防感冒 暖身驅寒
老薑泡激活足部反射區,溫經散寒、溫中暢血、頃刻暖足。長期可防治感冒。
【宣稱功效2】安神助眠 緩解疲勞
老薑能增強血液循環,可緩解疲勞、乏力、失眠等症狀,改善睡眠,養心安神!
【宣稱功效3】美足防治腳氣特效
老薑特有的「姜辣素」能活血去異味,殺菌止癢治療和預防腳氣、腳癬、修復腳裂脫皮、治療灰指甲、滋潤養護!
專家點評:姜性屬辛溫,具有散寒,溫中,祛溼等功效,其本身藥用確可起到祛散風寒,預防感冒之說合乎道理。但安神助眠之說則有失偏頗,姜其實並無安神之效,它只針對寒邪入侵,寒溼阻塞經絡所引起的失眠有幫助,並非對心失所養,勞心費神所致之失眠。至於防治腳氣特效、治療灰指甲等說法則有誇大廣告之嫌。
苗疆泡腳粉護肝養腎?
辨正:「疏肝鬱氣暢通經絡」有點牽強
網上熱銷產品:苗疆護肝養腎泡腳粉
【配方】肉蓯蓉、熟地黃、白芍、枸杞子
【宣稱功效】疏肝鬱氣、暢通經絡、護肝養腎
【適用人群】體弱氣色差、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多夢、常喝酒
專家點評:肉蓯蓉鹹溫質潤,補腎陽,益精血,可有效地預防、治療男子腎虛陽痿、遺精早洩及女子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等疾病;熟地黃甘厚微溫,補血滋陰,益精填髓,有顯著的強心、利尿、保肝、降血糖等作用;白芍酸甘微寒,功善養血柔肝,有抗菌、解熱、抗炎、鎮靜、鎮痛等作用;枸杞子性甘平,補肝腎,具有補氣強精、抗衰老、暖身體等功效。「綜上四味藥材,確有補益肝腎,養血補精之效,適合素體虛弱、經常熬夜之人作為泡腳的藥物」。莊子齊教授認為,至於「疏肝鬱氣、暢通經絡」的說法則略帶牽強。
藏大黃足浴粉排毒塑身減肥?
辨正:陽虛痰溼虛胖體質,泡腳或能起到一定減肥療效
網上熱銷產品:藏大黃精品沐足劑
【宣稱功效】排毒降脂瘦身塑形減肥
【主要成分】選用青藏高原潔淨無汙染的神奇藏藥藏大黃、紅景天、藏雪蓮、藏黃芪、紅毛五加等精心配製而成
【適應人群】肥胖者,腹部、四肢或者其它部位贅肉者。
專家點評:對於中醫辨證為陽虛痰溼的虛胖體質之人,或許能起到一定的減肥療效。「適當的水溫會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助於改善下肢的浮腫」,莊子齊教授解釋道,「但泡腳畢竟只是一種中醫養生的方法,所以不是說只要每天泡腳就能有減肥的效果。其次,凡是與中醫有關的調養和護理,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像西醫那樣立刻就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莊子齊教授提醒,如果完全指望泡腳達到減肥的目的,則可能性甚微。要達到減肥瘦身的目的,平時均衡的飲食及適量的運動,才是真正合理的減肥之道。
藏紅花足浴粉有多種功效?
辨正:藏紅花活血通經,涼血解毒解鬱安神,有一定效果
網上熱銷產品:藏紅花足浴粉
【成分】藏紅花
【功效】治療腳氣、腳臭、腳汗、腳癢等:美足香足、殺菌止癢!治療腳氣、腳汗、腳癢、腳臭、水泡、脫皮、腳癬有特效。可有效抑制腳汗、去腳臭、去角質、修復腳裂脫皮、治療灰指甲、滋潤養護。對女性補氣養血,調理痛經,宮寒,長期使用血氣旺,面色紅潤。對男性可補腎養肝,緩解疲勞,提高抵抗力。對中老年人可促進氣血運行,活血通絡,安神助眠,緩解關節疼痛,降三高,溫足散寒,去四肢麻木冰涼。
專家點評:中藥學中,藏紅花性偏微寒,主歸心、肝兩經,功能活血通經,涼血解毒,解鬱安神。因此藏紅花足浴對於調理女性的血淤痛經、老年人血脈閉阻所致的高血壓、四肢麻木及現代人勞累心神所致之失眠均有一定療效。莊子齊教授認為,如需溫宮散寒、解除手足冰涼感,推薦選用辛散溫通之紅花更為適合。
養生@技術活
中藥泡腳不要用銅器等金屬器皿
現在都有電子足浴器售賣,也有比較傳統的製作精良的木質泡腳盆,這兩種是見得最多的足浴器具,但不少人在家裡也有選用塑料盆、不鏽鋼等金屬盆來泡腳,有什麼講究?
莊子齊教授說,泡腳的時候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器具,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能讓水一直泡到小腿。至於腳盆的材質,中藥泡腳最好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很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鞣酸鐵等各種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推薦使用木盆或瓷質盆。
至於用那些所謂高科技紅外線浴足器來泡腳,莊子齊教授分析說,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遠紅外線確實有激發人體皮下組織裡的水分子運動的功能,從而通過刺激人體新陳代謝、改善水和電解質代謝的紊亂來起到理療的作用。紅外線在臨床上,也被廣泛應用。一般而言,遠紅外線對身體產生的主要是一種熱輻射效應,不會有別的不良影響。
想泡腳養腎最好在傍晚5-7點
網上有帖子說,早、中、晚泡腳有不同作用,比如「早上泡腳可以驅散晚上入侵的寒氣,而睡前泡腳則有助於睡眠,更容易入睡」這個說法正確嗎?
莊子齊教授指出,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早上是人體陽氣升發的時候,此時泡腳,水溫的熱度能幫助激發陽氣升散,驅走體內的寒氣;而晚上泡腳,則可幫助陽氣引火歸元,水火既濟,則易於入眠。
臨睡前泡腳一是方便,二是利於睡眠。但如果有充足的時間,特別是老年人,可以在下午4-5點的時候,也就是膀胱經和腎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候泡腳。
有人說晚上9點時泡腳最養腎,是真的嗎?莊子齊說有些片面。「中醫基礎理論認為,足少陰腎經的循行時間為傍晚時分的5-7時,如在此時泡腳,水溫的熱能能順應腎經的經氣運行為經絡所用。因此,要泡腳養腎的最宜時間應為5-7點。」
幼兒泡腳可用枸杞子、石菖蒲
孕婦和幼兒可以泡腳嗎?莊子齊教授認為,「孕婦適當泡腳並無太大問題,還可緩解疲勞,但不建議時間過長,因為時間過長、雙腳局部血液循環長時間過快,可能造成了身體其他部位如子宮的相對缺血」。
至於幼兒,可以用枸杞子、石菖蒲來泡腳,枸杞子能補益肝腎,石菖蒲醒腦通竅,十分符合幼兒生長要求。
偏方@鑑定
中藥泡腳減肥配方
材料:紅花5克,百部5克,蘇木5克,獨活5克,梔子4克,透骨草4克,細辛3克,威靈仙3克。用絲襪裝好將水和中藥倒入泡腳器具中,可以加入精油和浴鹽。
專家點評:此方中紅花、獨活、透骨草、細辛、威靈仙均為辛散走竄,化淤通絡之藥,適合淤滯體質的肥胖之人。但相比減肥而言,更為適合風溼骨病的患者。
專家@提點
泡腳最佳溫度40-50度,最佳半小時左右
民謠云:「秋天洗腳,肺潤腸濡」。泡腳能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和病變沉渣,起到人體的清潔作用,還能抵抗各種疾病,對很多疾病治療有輔助作用。民間更有「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一說。
泡腳等於腳部吸收藥,熱水刺激到人體的經絡和穴位,對於人體血液循環、活血化淤都有很好的幫助。但莊子齊教授所說,泡腳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具體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足浴最佳溫度在40-45℃,既防止水溫過高灼傷皮膚,尤其是昏迷、生活不能自理者,同時涼水對血管的收縮作用而有利健康。最好能讓水溫按足部適應逐步變熱。
二、足浴的時間在30-40分鐘為宜,足浴時間內水溫要保持,尤其進行足浴治療時,只有保持一定的溫度和確保規定的足浴時間,才能保證藥物效力的最大發揮,從而起到治療的效果。
三、足藥浴時,如給予足部以適當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腳或搓腳等,有條件者也可使用具有加熱和按摩功能的足浴盆進行足浴,效果更佳。
四、飯前、飯後30分鐘不宜進行足浴,由於足浴時,足部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腸及內臟血液減少,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飯前足藥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對消化不利,飯後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腸的血容量減少,影響消化。
五、足藥浴治療時,有些藥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膚發紅、瘙癢。有的病人屬特異體質,用藥後可出現過敏反應。出現這些症狀後,應停止用藥。
六、足藥浴所用外治藥物,劑量較大,有些藥物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時,足藥治療完畢後,應洗淨患處,拭乾。
七、有傳染性皮膚疾病者,如足癬病人,應注意自身傳染和交叉傳染的可能。
八、在進行足浴時,由於足部及下肢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可引起頭部急性貧血,出現頭暈、頭眩。出現上述症狀時,可用冷水洗足,使足部血管收縮,血流充分流向頭部,消除頭部急性貧血,緩解症狀。
低血壓、有出血症狀患者不宜足浴
莊子齊教授指出,中藥泡腳對高血壓有療效,特別是早期階段的機能紊亂期,通過對足部經穴及放射區的刺激,可以起到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加強機體新陳代謝的作用,緩解血管痙攣,從而恢復血壓。「但低血壓病人則不建議泡腳,因為泡腳是腳部的血管擴張,使腦部的血供相對減少,如平時就有低血壓症狀,長時間泡腳有可能出現頭暈,甚至昏迷的危險」莊子齊教授強調。
糖尿病病人如需泡腳,建議先找家人測試水溫,因為糖尿病病人的皮膚敏感度有所降低,熱水泡腳時可能會因為感覺不到熱度而發生燙傷。腳氣病病人可通過中藥泡腳進行治療。中醫認為本病多為溼熱侵襲,溼熱下注所為,可加藿香、白鮮皮、地膚子等藥材一同泡腳,具有一定療效。心臟病病人也可適當泡腳改善末梢血管通暢程度以減少心臟的負荷。
學點@常識
足浴加按摩保健效果更佳
莊子齊教授建議,泡腳的同時可以揉按湧泉、太衝、太溪、三陰交等穴位,保健養生效果更佳。
湧泉穴:位於足底,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首穴,功能散熱生氣。堅持推搓湧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太衝穴是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原穴,功能燥溼生風。常揉按此穴可以疏肝解鬱,現代研究發現更能防治感冒。
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原穴,功能清熱生氣。常揉按可補腎防虛,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齦腫,小便頻數,腰背痛,足跟痛等。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三陰交穴乃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的交會穴。是婦科主穴,對婦科疾病很有療效,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
採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 邱悅 通訊員 張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