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身上帶著胎脂,看起來髒髒的。一些新爸媽認為要馬上擦洗掉,這對寶寶來說是比較危險的。寶寶身體小,脂肪不多,自身保溫的功能不完善,散熱比較快,而這層胎脂,可以讓皮膚散熱慢,對於保持體溫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無論你多愛寶寶,也千萬別洗去寶寶身上的胎脂。
對於早產兒來說,除了沒有這層胎脂的保護,還有其他風險,比如有些早產兒哭的聲音很小很小,甚至不哭,這是因為寶寶的呼吸系統實在沒有發育完善。如果早產兒提前兩個月或者更多,寶寶的一些器官不能得到足夠的氧氣,可能引發嚴重的呼吸障礙,影響寶寶健康。
【那麼新生兒多久洗一次澡?】
你知道嗎,嬰幼兒皮膚柔嫩,而新陳代謝又十分旺盛,汗液及其他排洩物容易蓄積,因此,洗澡是嬰幼兒護理的重要內容,因為寶寶的到來,是上天給父母最好的禮物,特別是媽媽,會因為有一個可愛的寶寶而特別自豪驕傲,照顧寶寶的時候,都會格外小心。寶寶才到這個世界,非常脆弱,所以,媽媽們都特別注意,想讓寶寶乾乾淨淨的,會經常給孩子洗澡。
冬季,給小寶貝洗澡不僅需要勇氣,而且更要掌握技巧。新生寶貝的抵抗力比較弱,洗澡時稍不小心,就會引來感冒、腹瀉等麻煩。同時,冬季寶貝出汗較少,不必每天都洗澡。
一般每周洗2~3次即可,南方溫暖溼潤地區可以隔天給寶貝洗澡。每次洗澡的時間應該控制在5~10分鐘,時間過長易使寶貝疲倦,也易著涼。
【除了胎脂,新生兒這幾個部位再髒,洗澡的時候也不可以碰】
1、馬牙」
有些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牙齦上會有白黃色的小點點,這就是孩子的「馬牙」,有的地方也稱作「板牙」。
有部分家長覺得長大以後牙齒很難看,會將寶寶的「馬牙」給挑掉。但是這個行為是很危險的,小寶寶的口腔黏膜很脆弱,如果在給寶寶挑的時候,孩子口腔會受到損傷的,容易感染細菌,導致引起細菌性口炎等感染性疾病,嚴重則會導致敗血症等全身性疾病。
其實,寶寶長「馬牙」,屬於正常現象,「馬牙」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消失的,建議媽媽不給寶寶挑掉。
2、乳房
不論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在出生15天,也就是兩周左右,乳房周圍都會出現一些腫塊,摸上去感覺硬硬的。出現這些腫塊是正常現象,是因為寶寶才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乳激素分泌過多導致而成。一般在8-10天左右自動消失的。
但是有些新媽媽會擠壓腫塊,想把寶寶乳房洗乾淨,但如果媽媽這樣做,很有可能對寶寶的嬌嫩的皮膚造成損傷,導致皮膚潰爛,嚴重則會引起乳腺炎。
3、耳朵
很多媽媽都會給寶寶清潔耳朵,認為寶寶耳朵裡面的髒東西回影響孩子的聽力,於是就很頻繁的給寶寶清潔耳朵。
媽媽這個做法是錯誤的。寶寶還小,耳道極其脆弱,頻繁的掏耳朵,會對寶寶的耳道造成傷害,嚴重則會引發中耳炎。反而,少量的汙垢對寶寶的耳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4、臍帶
小寶寶出生的時候,臍帶上多多少少都會粘黏著其他的髒東西,沒有完全脫落。有些媽媽愛乾淨,再給寶寶洗澡的時候,給寶寶的臍帶洗得乾乾淨淨的。
這樣做是錯誤的,寶寶的臍帶是不能輕易洗的,相信這一點,醫生也給媽媽說過。媽媽是不能用手去揉搓清洗的,不然會對寶寶臍帶造成傷害,臍帶周圍會出現紅腫。
5、乳痂
有一部分寶寶在出生之後,頭頂上會有一些淺黃色的斑塊,不好看,有些媽媽就非要把那些淺黃色的斑塊給洗乾淨,洗不掉還會給寶寶摳下來。特別是有強迫症的媽媽。
正常情況下,寶寶頭上的乳痂會在寶寶出生之後的三個月左右出現,但是在六個月的時候,是會自然脫落的。如果媽媽忍不住,非要給寶寶洗掉,可以先用植物油軟化再輕輕的擦掉,但最好是自然脫落。
但如果媽媽非要給寶寶把斑塊摳下來,這是很危險的,如果一不小心把寶寶的頭皮弄傷了,媽媽指甲裡的細菌會給寶寶造成感染的。
【以下情況最好別洗澡】
1、重感冒發熱前後
病毒性感染髮熱前後48小時不宜給寶寶洗澡,原因是洗澡過程中毛孔張開, 雖然起到了物理降溫的效果,但因為寶寶年幼抵抗力差,在降溫的同時也會有冷空氣隨著毛孔入侵,有可能導致病情的加重。因此,在寶寶發熱前後48小時內不建 議給寶寶洗澡,應等寶寶病情穩定,健康狀況好轉之後再洗。
2、皮膚受損的時候
受損的皮膚接觸到水之後容易引起感染,加大恢復難度。寶寶年紀小,不知道怎麼避讓,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讓受損的皮膚沾到水,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導致寶寶癒合延後,或是感染引起各種風險。因此,當寶寶的皮膚出現受損情況或是有皮膚病時,媽媽要慎給寶寶洗澡,就算要洗也必須聽醫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