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杜紹斐(shaofeidu)
這兩天,氣溫快速下降,北方已經快到了要穿秋褲的季節,而每每到了這個季節,熟人相遇時,都會面帶微笑的互相問候「你媽逼你穿秋褲了嗎?」。
每天早晨起床後的標準操作流程是:把秋衣扎進秋褲裡,然後再把秋褲扎進襪子裡,充滿安全感。
你穿或者不穿,秋褲就在那裡,不偏不倚。那麼,我們到底還該不該穿秋褲?
一則關於秋褲的傳說
假如一個國家穿了60年秋褲,就再也沒可能脫下它了。
1953年,蘇聯遺傳學家李森科對史達林說這句話的時候,數以億計的秋褲沒有經過任何論證,正源源不斷地在中國強制推廣……
放眼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的人民穿著秋褲:中國和北朝鮮,給人穿上保暖的襯褲,人雙腿和關節的抗寒性就會在幾代之後喪失,無法在高緯度地區活動。
李森科期望秋褲導致中國人失去在遠東地區生存的遺傳基礎,並帶來體質弱化等一系列副作用,削弱中國的軟實力,從而鞏固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永久佔領。
特羅菲姆·李森科:1898-1976,蘇聯遺傳學家,提出「獲得性遺傳」這一錯誤學說,否定孟德爾的基因遺傳學說。
這篇多年前的文章。是一個長段子,是網友針對「外國人不穿秋褲」調侃出來的,俗稱:釣魚帖。
事實上,李森科在史達林的庇護下,擁有了使用政治幹涉科學的武器,所以反對李森科的正統蘇聯遺傳學家要麼去坐了牢,要麼被槍了斃,使得蘇聯的生物遺傳學落後世界至少兩代人的時間,中國也一度以李森科的學說當作正統。
在那個年代,最火的社交網站還是開心網,一個謠言既無法通過朋友圈傳播,自然也不能快速闢謠,這個段子也著實唬住了不少人。
秋褲到底是誰發明的?
秋褲,在我國也叫棉毛褲,翻開外研社的「漢英詞典」,「棉毛褲」的翻譯赫然在列:Cotton trousers(worn as underwear ),翻譯一下:棉褲(當做內衣褲穿)。既然漢英詞典裡有,證明秋褲在國外也是有市場的,在英文裡,秋褲叫做Long Johns或者Long Underwear。
秋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早年中世紀流行的馬褲,這種長款內衣大概於17世紀傳到英國,在18世紀演變成流行的睡衣,後來為了方便脫褲子上廁所,才重新設計分成上下兩件。
而據英國詞源學家考證,秋褲Long Johns這個名字來源於美國重量級拳王「波士頓壯男孩」John· Sullivan,因為他當年酷愛穿著秋褲在拳擊場上廝殺…
約翰·沙利文:1858-1918,拳擊歷史上最後一位徒手(不戴拳套)的世界重量級冠軍,非常暴力。
而商業化的秋褲生產是由一個名叫弗蘭克·斯坦菲爾德的加拿大人開啟的。他與自己的兄弟以號稱「不縮水」的棉內衣起家,在1915年正式申請了秋褲的專利,成為現代商業秋褲之父,秋褲也成了大眾消費品,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幾個穿著秋褲的歐美青年,排成了手機信號形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抵禦歐洲戰場的寒冷,秋衣和秋褲是美國陸軍的標配,在網際網路上搜索,還可以找到大量的軍品愛好者出售的美軍秋衣秋褲:
一條生產與1942年,正在網絡上出售的原味美國陸軍秋褲。
在奇幻作家尼爾·蓋曼的小說「美國眾神-American Gods」中,主人公來到零下30度酷寒的湖畔鎮後,第一件事就是買了十套秋褲(Long Underwear),直接震驚了收銀員。
然而他卻只是微微一笑,並不說一句話。
外國人到底穿不穿秋褲?
既然「漢英詞典」當中有秋褲的翻譯,那麼也足以證明秋褲在國外的市場應該還是非常廣闊的。但根據調查,各國青年對於秋褲的態度出奇的一致:
韓國:只有老年人才會穿秋褲,和韓國人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冬季裡韓國人的標準裝扮是棒球帽,棉大衣,短褲,拖鞋。
韓劇更不用說,來自星星的都敏俊,禦寒能力也是外太空級別的。
加拿大:現在已經基本不再穿秋褲,一般穿一條比較厚的褲子過冬,如果冬天要到室外工作,會在褲子外面再套一條羽絨褲(Down Pants),這樣進到室內可以方便地脫下來。
美國:早年,秋褲在美國的高寒地區也有相當的市場。現在,平均一人擁有一輛汽車的美國,冬天進屋暖氣,出門坐車,完全不必穿秋褲,年輕人更是不穿秋褲。
日本:同樣只有老年人才會穿秋褲,女孩自然不用說,大雪中上下學一樣是小短裙和光腿,留學生到了日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扔秋褲,因為只有50歲以上的女人需要。
像這樣的年輕女孩在日本街頭很常見,年齡大一些的會穿絲襪,但沒有人穿秋褲。
世界範圍來看,年輕人秋褲的高普及率幾乎像坐月子一樣,是中國的特色。
所以,我們到底該不該穿秋褲?
根據一則對電商網站的調查,北京地區銷售的秋褲與男襯衫的比例是江浙滬地區比例的2.72倍。也就是說,在銷售出同樣多件襯衫的同時,北京銷售出的秋褲遠遠比上海多,而在與上海平均氣溫幾乎相同的美國西雅圖,秋褲則頻臨滅絕。
雖然穿秋褲已經成為了一些人的傳統習慣。不穿秋褲的年輕人,也經常被一些20多歲的同齡人教育道:「等你老了,就知道老寒腿多厲害了!」,讓人啞然失笑,說得就好像你曾經老過似的!
不過,近幾年來,中國的年輕人也逐漸開始不喜歡穿秋褲了:
從眾心理對大家服飾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原因是寬鬆肥大的秋褲會限制冬季可穿衣服的款式。喜歡穿牛仔褲的人,精心挑選了的緊身款式,精美的水洗皺褶,結果很容易就被一條套在裡面的秋褲全給撐平了。
還有一方面原因是秋褲在運動過程中容易往上縮,露出腳踝,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多糟糕的感覺,不過,聰明的人會將秋褲塞到襪子裡,來解決這個問題。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上演的秋褲襪子秀。
加上供暖條件的變好,出行交通變得便利和舒適,尤其是在寫字樓工作的白領,穿了秋褲在暖氣下容易襠部出汗,上身的厚衣服還可以脫,下半身秋褲套在裡面,脫也不是,不脫也不是,索性不穿。
服裝紡織面料發展迅速,羊毛、羊絨、混紡等面料也不勝枚舉,保暖性越來越強,打底褲、壓縮褲這樣的秋褲替代品也越來越多,純棉質的秋褲已經不是保暖的第一選擇。
不過,人們也常說,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
小的時候在外地住校,回家我媽見了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摸我的腿看看穿沒穿秋褲,久而久之我也養成了習慣,回家之前先套上一條秋褲,讓我媽安心,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了下來。
在現在這個時代,想要變得會穿衣服並且穿的好看,實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但是有人能夠在一旁嘮叨你的冷熱,有時候,比起怎樣穿的好看,更是一種別樣的幸福感覺。
也許這就是,我們到底為什麼脫不掉秋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