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抵達北京開啟訪華之旅:與毛、周兩位領導人會談,爬長城、逛故宮,之後於2月26日飛往杭州,28日一早飛往上海,兩國領導人籤署聯合公報後,於28日上午10點飛離上海。
因為是在上海籤署的,所以這份大名鼎鼎的公報被稱為《中美上海聯合公報》,其實,尼克森在上海待的時間還沒有杭州多。如果是在杭州籤署,就該叫「杭州公報」了。
當時,馬雲只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尼克森的訪華使杭州成為開放社會的一部分,有很多外國旅遊者會來到杭州。
大概十一、二歲的時候,馬雲開始自學英語,早晨5點鐘,他會騎40分鐘的自行車去杭州的酒店找外國遊客學英語,以帶他們遊覽城市作為交換。
大家都知道「悔創阿里傑克馬」這個戲謔的說法,那麼,馬雲的英文名字為什麼是Jack呢?其實,這是一位來自美國田納西的女士起的,她到杭州旅遊,與馬雲成了筆友。但「馬雲」的中文發音對老外來說實在太難了,當時馬雲還沒有英文名,這位女士說她的丈夫和父親都叫Jack,你覺得Jack怎麼樣?馬雲說好,從此就成了Jack馬。
1984年,第三次參加高考的馬雲仍然未達本科線,但終因自己的英語成績優秀獲得機會,成為杭州師範學院外國語系英語專業的本科生。畢業後,他成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
除了做教師,馬雲也做一些翻譯工作。1995年初,馬雲作為翻譯代表杭州到美國溝通一個投資項目。在美國,馬雲第一次真實接觸到了網際網路的神奇。
回國之後,馬雲辭去教職,認定了網際網路行業開始創業,人生從此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