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改革開放40年,春風化雨,風雲激蕩。這40年,中國迎風破浪、砥礪奮進;這40年,江蘇蹄疾步穩、勇毅篤行。
在這40年間,無數人的命運因這場巨大的改革而改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鏡頭。走近南京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趙曙明教授,聆聽他與改革開放的故事。
人物原聲
改革開放後獲留學機會
我從南通農村到南京大學上學,當時是工農民學員。改革開放之後,美國的一些學校到南京大學進行交流。當時,美國加州PomonaCollege(波莫納學院)的交流主任來到來到南大,給南京大學兩個訪問學者名額,一個名額給了數學系,一個名額給了我。如果不是改革開放,我不可能有這種機會。
在PomonaCollege(波莫納學院)的一年訪問學者期間,我通過了考試,被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錄取。我當時讀的是教育學,獲得了碩士學位。
放棄美國綠卡選擇回國
一九八七年,我再一次到美國去留學,這次是讀高等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博士學位。當時,美國的老布希總統給所有中國人綠卡,大部分人都因此留在了美國。但是我想,我是南京大學派出去的,對南京大學很有感情;特別是作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覺得我在學成之後應該回國,為國家做一番事業,所以我們一家就選擇了回國。
改革開放取得很大成就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何去培養一大批人才,特別是管理人才,這一點非常重要。中國在九二年之前實行包分配政策,在高度計劃經濟下,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分配而來的。那時我們有所謂的「三鐵」:鐵工資、鐵交椅和終身制。從人力資源管理上來講,過去我們是用傳統的計劃經濟方式進行人力資源管理。
而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九二年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後,大學生不包分配,可以進行雙向選擇,這種方法尊重了人的自主性。人們由此明白了如何到社會和市場上用自己的知識找適當的工作,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不管你願不願意、會不會就直接分配。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無論從政治穩定還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上來看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國外跟MBA學生講課是我經常說,過去我們當學生的時候,從南京坐火車到北京要十九個小時;而現在坐高鐵到北京只要三個多小時,到上海只要一個小時左右。從高鐵這個具體事例上,我們就可以看到中國發展得非常快。
相信未來發展會會非常美好
過去,中國是閉關自守;現在,中國是全球化下的開放包容。經濟的全球化,信息的網絡化,知識的社會化,人口的城鎮化,貨幣的電子化,都是當今的發展趨勢。我覺得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中國的各方面都發展非常快。我相信未來一百年,會像習總書記所講的那樣發展得非常美好。當然,從管理學角度來講,我希望能夠通過有效的管理,來提高我們的生產力。改革開放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把工作做好,為單位、為國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人物介紹
趙曙明
南京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英文專業;1981年留學美國,1983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87年再度赴美,1990年獲美國加州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高等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1年在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商學院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博士後研究工作。
他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學生,他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批向西方學習管理的學者之一,也是最早將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引進國內、並將它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學者之一。從他的履歷中,不僅能看到他個人的奮鬥歷程,還能看到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變遷。
南京大學
來源:新浪江蘇
視頻剪輯:張曉芸
美編&責編:呂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