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媽昨天要網上看各地的開學第一課,看到一個讓自己很感動的視頻,感覺到這才是正能量,這才是為人師表最美的模樣。
江西婺源一個小學開學了,學生們在學校吃早餐,早餐很豐富有炒麵還有油條(菁菁昨天也去上小學了,說早餐是鹽白粥加小蛋糕,感覺還是江西同學們的早餐豐富啊),但是不少學生卻吃不完這些早餐,有些剩油條,有些剩炒麵。
剛好女副校長去看孩子吃早餐,發現孩子們剩下這麼多食物,一言不發走到孩子的面前,把學生剩下的食物全部吃了吃光,學生們看著校長吃吃自己剩下的食物,面面相覷有點無地自容,不敢出聲,這樣的教育方式比我們批評孩子浪費食物可恥更有效。
我們讓學生學《憫農》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學生可以朗朗上口的讀出來,但是卻很難體會這其中的辛苦。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生活在城市裡面,就是生活在農村,也很少去地裡面幹活,所以壓根就沒有辦法體會,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這種辛苦,對於他們來說,大米是去超市買的,在米缸裡面裝出來的,吃不完就吃不完。
開學第一課,這個女副校長的彪悍作風,也讓網友們怒贊:為人師表,言傳身教,身教比言傳更有效,給她一萬個贊。相信以後這些學生再也不敢浪費食物了!
菁媽看到視頻中的學生應該是低年級的學生,可能孩子剛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之前主要是在家裡吃飯,而這些孩子浪費食物主要就是家長的責任了。
誤區一:添加輔食時加太多
一歲以前孩子最主要的食物是奶,輔食就是輔助的食物,剛開始吃一兩口,慢慢增加,一歲前每天只吃1~2餐,一般不超過三餐。
嬰兒的胃腸消化能力有限,所以不能吃太多的輔食,否則會導致消化不良,甚至會影響胃腸的健康。
輔食一定是少量開始加。
誤區二:添加輔食太粗太雜
比如有些家長給孩子吃水果時,才6個月就給孩子用了好幾種水果打成果泥,以為這樣營養更豐富,不想孩子吃了之後拉肚子。
要知道水果對於我們大人來說是很好消化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水果也不是好消化的食物,水果還會引起孩子過敏,所以水果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負擔。也不要吃太多。
還有些家長剛開始給孩子吃蔬菜時發現吃什麼拉什麼,那是因為給孩子選擇的菜太粗了,建議可以把菜葉中的纖維扯掉(可以用開水把整個菜葉燙一下,再用手把菜的纖維拔出來)
誤區三:不讓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一般在8個月左右的話就會對自己吃飯這件事情非常的感興趣,搶著飯要自己吃。但是因為精細動作發育不成熟,所以吃飯時會吃得滿地都是,不少家長覺得吃得太髒就不讓孩子自己吃,都是家長餵孩子。
事實上孩子學走路肯定會摔跤,孩子學吃飯也肯定會弄髒衣服,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家長取而代之幫孩子做這些事情,只會讓孩子變成無能兒。
不讓孩子吃飯,孩子沒有獲得自己吃飯的權利和樂趣,會讓孩子對吃飯這件事情不感興趣,覺得吃飯這是家長強加給我的任務,是奶奶追著我餵要吃的「任務」,以後容易挑食。
從小自己吃飯的孩子,用手拿到食物再放到嘴巴這個過程會讓孩子覺得很有意思,開始可能會塞到鼻子和臉都是,但是可以加強孩子對吃飯的興趣。孩子以後不容易挑食和厭食。
建議孩子在8個月左右,開始對吃飯有興趣時家長就可以製作一些水指食物,比如小饅頭,麵條等方便拿到手上的食物給孩子自己抓著吃,不但讓孩子對吃有興趣,而且還可以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的發育。
誤區四:一廂情願的給孩子準備太多吃的
在孩子在吃飯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食量,每個孩子的食量是不太一樣的,有些孩子飯量比較大,有些孩子的飯量比較小。
之前網上看到一個媽媽每天早起做早餐給孩子吃,每天都非常豐富,玉米,雞蛋,牛奶,麵包等等都準備得很充分。
結果孩子媽媽看著時就吃得津津有味,等媽媽離開馬上把食物從陽臺扔了下去,結果樓下的阿姨上門貼字條:家長要看著孩子吃早餐,別再把食物把我們家露臺丟了。太浪費了 。
所以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食量,給孩子準備多樣化的食物,但不需要太大份。否則孩子勉強吃下去也會撐壞肚子。
誤區五:飯前吃零食
不少家長每次準備到飯點了,怕孩子餓著就會先給孩子吃一些冰淇淋啊,餅乾啊,糖果呀,水果呀等之類的零食。就怕孩子會餓壞了。而孩子也非常聰明,看著媽媽還沒做好飯就一直在嚷著自己餓了,想吃東西了。
孩子的胃口是有限的,飯前就吃了這些高熱量高糖分的零食後,孩子壓根就不想吃飯了。
有些家長生怕孩子去學校吃不餓,所以早上在家就先喝瓶牛奶,吃個雞蛋和餅乾,再去學校。那到了學校孩子的胃裡面滿滿的食物,哪時還吃得下學校的早餐呢,所以只能吃兩口做做樣子就剩下了。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孩子三歲前儘可能不要吃精製糖,而零食中大部分都會添加精製糖,菁媽建議孩子在三歲前不要吃外面賣的零食,家長可以自己在家製作一些好吃的零食給孩子吃會更健康。
菁媽寄語:孩子吃飯是一個習得的過程,六個月交喝奶,孩子的奶量也大不一樣,只要孩子身高體重正常,家長不要過於關注孩子的奶量,更不要和別的孩子比奶量。
而家長也根據孩子的奶量給孩子準備食物,不要用成人的飯量來定孩子的食物,孩子胃口小,少食多餐,別把娃撐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