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才之光照亮西部發展——回眸「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工作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華春雨、榮啟涵)實現西部創新發展,人才是關鍵。

  2003年,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加強西部地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科院四部門共同啟動實施「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工作。

  12年來,項目已支持2934名訪問學者到東部重點高校、科院院所和企業研修深造,中央和地方財政累計投入1.173億元。

  新時期,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棋局」正在開啟。回顧「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工作的成果經驗,將為繼續深入推進西部人才建設,培養一支幹得好、留得住的創新型人才隊伍,提供寶貴啟示。

  圍繞實際需要提升人才能力水平

  1996年11月,為貫徹落實中央「科教興國」戰略和「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加快培養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急需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科技骨幹,中科院發起實施了「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旨在為西部地區培養有較高科研水平和競爭力的青年科研群體。

  1998年2月,根據中央組織部與中科院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意見》,該計劃開始由中央組織部和中科院共同組織實施。

  2003年,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加強西部地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科院四部門共同啟動實施「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工作。

  堅持標準、確保質量是做好訪問學者選派工作的前提。結合實際、按需選派是做好培養工作的現實要求。

  12年來,項目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西部各省區市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認真研究確定訪問學者培養的重點範圍和領域,優先培養支持西部優勢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

  一批批年輕創新型科技人才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項目中得到成長,專業技術水平和科研能力顯著提高,同時增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深造返回工作崗位後,這些學者大多成為重點科研項目帶頭人,培養了數千名青年人才和一批科技創新團隊,使「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項目產生更大的「溢出效應」。

  在西藏,地理環境特殊,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短缺。2013年選派的旦久羅布,在研修結束後被聘為那曲地區職業技術學校野外實訓指導專家,近一年時間培訓草原管理人員1530名。現任西藏山南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的明久,作為第3批「西部之光」學者研修回來後,將依託高原自然優勢,發展高原特色種植業當做自己的研究方向,引進新品種、開發地方特色作物20多種。

  在貴州,省科學院新材料基地主任蘇向東從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修回來後,申請國家專利17件,由其主持研發的「難處理鋁土礦高值利用新技術」已成為省礦產資源就地轉化示範工程的核心技術,目前正用於省內第一家年產5億噸鋁系微納米新材料的生產線建設,投產可新增產值3億元。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墾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的周平研修歸來後,通過研究創新技術路線,首次在兵團獲得了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綿羊。此項研究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其成果的進一步應用將有助於肝病患者的恢復。

  項目的實施,為西部地區實現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注入了強大的人才力量。

  著眼長遠發展搭建機構合作橋梁

  在提升學者個體科研能力的同時,「西部之光」訪問學者項目創新實現了依託人才專項支持西部的工作模式,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了東西部間持續交流合作。

  在貴州,當地訪問學者充分利用「西部之光」項目的資源優勢,積極聯繫協調,已達成選派單位與研修單位間合作510餘次,成為引才聚才合作的一條重要途徑。

  天津市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培養方式,主動出擊,選派優秀專家到西部地區開展講學、義診、手術指導等幫扶工作,把東部優質的教育、醫療等資源柔性引進到西部。

  作為培訓單位之一的農業部,建立起「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導師回訪制度,要求導師在研修期間到訪問學者所在地開展1至2次調研,研修結束後每年都要回訪1次以上。

  通過訪問學者的牽線搭橋,選派單位積極加強與研修單位的聯繫,通過採取與研修單位之間開展互訪、邀請訪問學者導師和其他專家赴基層考察等方式爭取多方面支持,主動與研修單位建立長期的密切協作關係。東西部之間發揮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形成協同攻關、共同受益的合作機制,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發揮品牌效應釋放項目更大潛力

  「西部之光」訪問學者項目成果顯著,但目前,西部地區人才工作和隊伍建設仍面臨嚴峻形勢。人才基礎薄弱、高層次人才緊缺、創新能力不強和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率低等問題依然存在。如何依靠人才發展建立西部地區的比較優勢,是十分現實和緊迫的課題。

  12年來,「西部之光」訪問學者項目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符合西部地區人才需要的選派機制,成為區域人才工作中較成熟的品牌項目,也總結出一些具有借鑑意義的經驗。

  ——加大項目投入,持之以恆並不斷擴大規模。

  專家學者建議,可將「西部之光」學者培養工作與課題申報相結合,針對西部急需的技術問題進行定向研究,為訪問學者提供項目支撐。以「西部之光」為紐帶,形成高校和科研院所、地方、企業多方支持格局。

  深圳大學教授袁易明表示,要注重培養青年學者的團隊意識,提升課題主持能力,注重培養其觀察研究經濟發展前沿的實踐能力。

  江西省新餘學院中小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周小雲來進修時,袁易明特意將自己課題裡「產業轉型政策研究」這一重要項目交於他主持,並針對江西新餘產業發展遇到的現實問題,幫他規劃了「中小城市產業選擇風險研究」這一未來學術研究方向。

  ——拓寬選拔培養領域,適當延長部分專業學習時間。

  專家學者認為,目前,項目學科領域過於集中,應隨著需求變化不斷調整更新。充分利用東部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依託科技型企業和新型科研機構,為西部地區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助推西部地區產業優化升級。通過嚴格遴選,確保有潛力的中青年科研骨幹都有機會參加到推薦選拔中來,確保選派學者的質量。

  ——有效銜接,與地方人才計劃形成合力。

  按照國家人才發展規劃部署,西部各相關省區市結合自身特點,配合「西部之光」計劃、參照「西部之光」模式,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地方人才培養計劃。

  例如,與中科院合作實施的「『西部之光』新疆特別支持項目」,西藏自治區組織實施「艱苦邊遠地區人才支持計劃」等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專家學者表示,應進一步加強「西部之光」訪問學者項目與地方人才計劃的統籌與結合,形成不同層次之間人才培養項目的合力。

  新的時期有機遇亦有挑戰。聚焦「十三五」時期西部地區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人才需求,圍繞「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繼續發揮和擴大「西部之光」品牌效應,西部地區必將培養出更多創新型科技人才。

相關焦點

  • 「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工作:照亮人才成長之路
    原標題:「西部之光」,照亮人才成長之路(西部之光) 在西部遼闊的土地上,有一群學成歸來的英才默默奉獻著;在東部高等學府,亦有一群來自西部的精英人才如饑似渴地學習。他們背負著奉獻西部發展的使命來到東部,滿載著先進經驗知識回到西部。
  • 「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項目12年回眸—新聞—科學網
    西部大開發,人才是關鍵,更是難點。2003年,為進一步加強西部地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組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四部門共同組織實施「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項目——每年從西部12個省區市、江西省以及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區選調訪問學者到東部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重要企業研修一年。目前已有12批、共2934名人才參與學習。
  • 成都中醫藥大學教師 被授予「西部之光」優秀訪問學者
    (原標題:成都中醫藥大學教師 被授予「西部之光」優秀訪問學者)
  • 首屆「理念之光」西部老年健康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辦
    (省二院)承辦的  「理念之光」西部老年健康發展高峰論壇暨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發展  研究中心老年健  康研究院揭牌儀式在西安舉辦。範會長指出,陝西省老年病醫院掛牌成立中國西部發展研究中心老年健康研究院並作為主辦方舉辦陝西省首屆「理念之光」西部老年健康發展高峰論壇,標誌著陝西省在老年健康研究和老齡事業發展上邁出新步伐,也充分體現了陝西省老年病醫院作為三級公立醫院的責任擔當和社會使命。
  • 關於推薦2018年中西部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問學者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根據河南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於做好2018年中西部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組織實施的通知》(教辦高〔2018〕13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校情況,現將推薦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選派對象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熱愛教育事業的在職教師,從事教學科研工作5年以上,具有較強的自我發展需求、較好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 「衢州醫學百科」柔性引進中醫藥人才 助力西部高校發展
    充分利用「血緣」「地緣」「業緣」「學緣」等各種人緣關係,引才借智,形成「柔性組團」,打造教育、科研人才隊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開展「四個一工程」(即講一門課、做一個講座、開展一個項目、培養一個人),實施人才培養三步走戰略(即「一參、二主、三領軍」),帶動人才自身培養,推動中醫藥高校「雙一流」建設,實現中醫藥高校教育、科研跨越式發展。
  • 陝西師範大學:「西部紅燭」照亮學子前行的道路
    「回到西部、回到母校」,這個聲音打動了他。五年之功,他將「冷冰冰」的思政課打造成「熱款」和「爆款」。「我不想當什麼網紅,只想做一個教書『狂』人!」年輕的「張帆們」在新時代繼續堅守和賡續著教育初心。  「陝西師大人紮根西部、守望教育,努力踐行『四有』好老師、『大先生』的使命;代代相傳的紅燭之光,照亮了一批又一批學子前行的道路。」校長遊旭群說。
  • 為西部大開發培養更多的外語人才
    作為我國西北地區唯一的外國語高等學府,西安外國語學院在其50年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建設了一支水平較高、素質較好的教師隊伍,立足陝西,面向西北,輻射全國,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培養和輸送了大量的外語人才。在西部大開發的熱潮中,全校師生銳意改革,團結奮進,決心把學校辦成厚基礎、寬口徑,以外語為特色的多學科、多層次、多模式的文科大學,培養更多、更好的外語人才。
  • 陝西師大培養數十萬教師紮根一線,為西部教師終身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在疆域遼闊的祖國西部,數十萬陝西師大畢業生和李晨光一樣,紮根在基礎教育一線,用青春、信念換來當地教育的日新月異;為培養好這些「教育人的人」,一代又一代陝西師大教師數十年如一日,懷揣報國之志,立身三尺講臺。  「作為一所紮根西部的師範院校,在76年的奮鬥徵程中,我們始終堅持與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緊密相連。
  • 西部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創新與發展聯盟在陝師大成立
    12月5日上午,西部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創新與發展聯盟成立大會在陝西師範大學召開。會議發布了《西部教師教育振興宣言》,通過了《西部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創新與發展聯盟章程》,成立了首屆聯盟理事會,討論研究了西部教師教育振興發展舉措,全面啟動了聯盟建設工作。
  • 青海大學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 為西部地區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青海大學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 為西部地區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018-12-14 來源:青海省教育廳   青海大學主動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能力,著力弘揚
  • 全國18所師範院校齊聚陝師大丨西部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創新與發展聯盟成立!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人才,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培養關鍵在教師教育。時代賦予責任,責任體現使命。師範院校作為教師培養的主體,應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推進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造就承擔民族復興大任的大國良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託舉教育強國夢想。
  • 中國科學院深入實施「人才培養引進系統工程」
    主要通過率先行動「百人計劃」,引進急需人才,提高未來科技競爭力;通過「特聘研究員計劃」穩定並激勵領軍人才出成果、帶隊伍;通過「青年創新促進會」著力培養青年拔尖人才,支持他們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實施「王寬誠率先人才激勵計劃」,探索設立針對不同類型高層次人才的激勵項目;通過「國際人才」計劃,拓展我院國際科研夥伴關係網絡,增強國際人才吸引力和競爭力;通過「西部之光」計劃,為西部地區培養引進一批青年人才。
  •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部綠色發展研究院成立
    該研究院將充分發揮科技引領和市場機製作用,著力破解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資源環境問題,為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該研究院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牽頭組建,聯合西部地區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關企業共同打造的開放式創新研究平臺。
  • 西安交大:六十年成就西北第一學府,顯赫C9聯盟,為世界之光
    尤其是在西安獨立建校之後,西安交大的發展進入新的歷程,成為全國高校人才培養、科研、改革的先鋒。2009年10月,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聯盟正式成立,西安交大與清華北大、上海交大同列「C9聯盟」之內,承擔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任,為世界之光。
  • 神用永生之光照亮我們的路
    所以人需要光,需要光來指引人的方向,需要光來照亮前進的路,使人可以有正確的看法看待一切事物。【詩篇 119:105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我們生來就需要被生命所引導,生命散發出來的光芒,成為我們的指路明燈,使我們看清眼前的道路,光來了,我們將不在黑暗中跌跌撞撞。【約翰福音 1:4】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 南大「科學之光」通識課開課了!
    呂建為三位領銜授課的教授頒發南京大學首批「科學之光」首席教授聘書,並發表講話。呂建表示,面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創新驅動是第一動力,科技進步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南大的「三元四維」人才培養新體系將會給同學們全面支撐,包括專業和知識以外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幫助同學們構建知識體系背後的創新思維體系,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家國情懷,未來成長為能夠把社會責任扛在肩上,一個「大」寫的全面的人。
  • 人民日報聚焦深圳光明:創新之光,照亮科學之城
    9月17日,人民日報13版刊發題為《創新之光,照亮科學之城——深圳光明區見聞
  • 南京大學啟動「科學之光」通識課
    2020年秋季學期,南京大學正式啟動「科學之光」項目,《「科學之光」——物理改變世界》《「科學之光」——微結構光子技術》《「科學之光」——認識宇宙》《「科學之光」——地球科學探索與實踐創新之路》《「科學之光」——電子信息新時代》5門通識課率先上線。每門課程由一名院士或長江學者領銜,幫助大一新生在高水平教師的引領下,感受科學價值,發掘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提高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 「網際網路之光」,照亮世界美好未來
    近日,《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新聞發布會在浙江烏鎮舉行。藍皮書連續4年面向全球發布,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一項重要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世界網際網路再度開啟了「烏鎮時間」,「數字中國」引發全球關注。  來烏鎮,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