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報訊(梁英爽/文)雖然隔屏教學解決了常規授課問題,但需要進入實驗室動手的大學物理實驗課該怎麼開?怎樣設計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自2月24日全校啟動網絡授課以來,我校教師和學生衝破時空的阻隔,相聚「雲」端在線開展教學和學習活動,而實驗教學則成了師生必須共同邁過去的「坎兒」。
為此,我校物理學院物理實驗中心教師「十八般武藝齊上陣」,推出了寓教於樂的「哈工大居家實驗方案」。一顆紐扣,一部手機,一把尺子都搖身一變成了實驗器材,既保證了疫情防控期間物理實驗教學的進度和質量,又能讓學生更關注身邊的物理學,進一步將物理知識跟具體的實際聯繫起來,做到活學活用。
一場未經演習的實戰
網絡教學準備工作啟動以來,物理學院就組織實驗中心教師每周召開一次在線研討會議,針對學生不能返校開展實驗學習的問題,35位實驗課任課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計劃,結合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通過大量試做和反覆討論,設計了三個系列共15項居家自主實驗項目供實驗課使用。
目前開發出的居家實驗項目有: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蛇擺的設計與製作、克拉尼圖形、夫朗禾費衍射實驗-單縫衍射與細絲衍射、物體散熱規律實驗等。針對學生在家缺少實驗測量傳感器的問題,手機傳感軟體「PHYPHOX」也能派上用場,它可以實現「加速度、聲音頻譜、磁場、光強」等基本實驗測量。
「目前所推出的實驗項目,都是我院李俊慶、黃麗、魏波、趙景庚、婁秀濤和劉偉龍等教師自主開發的,是其他院校同類實驗中所沒有的。設計的實驗都和本學期學習的內容接近,題目新穎、有趣,家中也容易找到實驗的材料。因受到疫情的影響,學生在家都挺「鬱悶」的,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得高興。」物理實驗中心主任趙海發老師說。
一次教學改革的契機
「剛開始的時候有點手足無措、無從下手,畢竟是拿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替代了實驗器具,但不會的問問老師,也都能解決,群裡老師很多,回答問題也很快,而且非常詳細。」化工與化學學院大二學生王陽明說。
實驗中心教師通過7個QQ在線群實時指導和解答學生實驗中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發揚創新精神,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對有畏難情緒的同學給予鼓勵,耐心地和他們一起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們都積極嘗試,想出了很多好的辦法,比如用螺帽、麵團、小金桔等作為擺球開展單擺和蛇擺實驗,利用分析聲音的頻譜研究樂音的規律等,這些嘗試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開展居家實驗雖然在一些方面不如在學校方便,但也有不少好處——不是簡單地利用網上實驗仿真軟體來學習物理實驗知識,而是通過學生自主動手實驗和探索,找到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
「完成一次居家實驗,需要學生完全自主搭建實驗設備,在此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這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觀念,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我們實驗教學的目的。」物理學院副院長張宇老師說,「作為教師,要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改革我們的實驗教學,指導學生能夠在任何場合下,對於一些具體的現象能用物理的原理去分析,我們還要把這個實驗模式固化下來,將來學生返校後,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
一次以物理為話題的心靈交融
目前,已有1000餘名學生完成了居家實驗,學生利用居家閒暇時間自主實驗學習、動手實踐、撰寫電子版實驗報告,每個過程都可以得到實驗任課教師的在線指導和幫助,這個過程為師生交流互動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在家做實驗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大家把自己的問題發到群裡。實驗前、實驗時、實驗後都可以和老師交流,感覺很方便,效果很好。」材料學院大二學生荊馨儀說,有一次,講樂音實驗的趙海發老師給她講了一兩個小時,直到她弄懂為止。
隨著課程的逐步推進,張宇老師還發現了「居家實驗」的另一個益處——疫情期間,學生在家做實驗時,有些家長也跟著參與了進來,和學生一起研究、琢磨、擺弄,給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不僅促進了親子交流,還碰撞出了不少學習物理學的「新智慧」。「有時,我會在朋友圈中看到家長們發的學生做實驗的視頻,能真切地體會到他們共同學習研究的喜悅。」
化工與化學學院王乙晴也有同樣的感受:「在家做實驗經常需要父母的幫助,有了很多有趣的相處時光,而且有時候父母會對實驗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讓我們之間的溝通交流更頻繁了,很棒。」
據了解,4月11日,我校舉辦了全省高等學校物理實驗在線教學研討會,與省內兄弟高校交流了開展居家物理實驗的經驗做法。參會教師表示深受啟發,我校的實驗項目為其拓展了思路,會後將積極推動所在學校線上物理實驗教學工作。
學生實驗:光幹涉衍射圖
克拉尼圖
蛇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