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一生中最得意的六大「尖貨」,加起來價值百億!

2020-12-20 馬爺說古

馬未都:我一生中最得意的六大「尖貨」,加起來價值百億!

馬未都是我國著名的收藏家之一,他的藏品多且豐富,號稱是北京城第一收藏家,很多人對這個稱號不太「感冒」,但只要你踏足過他的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你就會明白馬未都確實擔得起這個稱號,尤其是他所收藏的「六大尖貨」,足以讓馬未都得意一生。

壹·紫檀大畫桌(清)

從古至今,紫檀一直是財富的象徵,而畫桌則是古代文人們最重要的家具,而身為兩者結合體的「紫檀畫桌」,價值更是遠高於其他紫檀家具,尤其是馬未都所收藏的這面紫檀大畫桌,寬度是目前現存紫檀畫桌中最寬的,足足有98釐米之寬,稱它為「天下第一大畫桌」也絲毫不為過。

貳·紫檀錦地拼面書桌(清)

紫檀書桌不足為奇,但紫檀拼面書桌可就是稀罕物了,錦地拼面是雍正皇帝御用的藝術品,整個桌面看似雜亂無章,卻是用五千多塊的細碎小木,以榫鉚拼接,背後的工藝複雜無比,目前世上僅存十餘件,幾乎都收藏在故宮之中,在民間的僅有馬未都手上的一件,其價值自然非比尋常。

叄·紫檀描金七重簷寶塔(清)

佛教有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梵語之中,浮屠其實就是塔,而馬未都手上的這件「紫檀描金七重簷寶塔」,八面玲瓏,工藝精美,早年更是歸屬於乾隆皇帝,可惜亂世漂泊,在英國流落百年,後持寶者為生計將其拍賣,馬未都一擲千金,以壓倒性的叫價拍下此物,寶物也終於重回故鄉。

肆·紫檀五屏風式象首獸足寶座(清)

早些年流落出故宮的東西不在少數,但故宮中的寶座卻極少出現在民間,原因之一就是它太重了,光搬出去就得耗費大量人力,所以在目前的收藏市場中,寶座絕對是個稀罕物,皇帝做過的寶座更是珍品中的珍品,而馬未都的收藏中則有這樣一件紫檀寶座,雕工精美,栩栩如生,光是雕刻的木材都價值不菲,更不要提它本身的歷史價值了。

伍·百寶嵌羅漢床(明)

在最早的時候,古人們是不睡床的,而到了漢唐時期,文化物質充裕,人們開始逐漸豐富自己的生活,床也被創造出來,其中睡覺的床被稱為「架子床」,而小憩的床則被稱為「羅漢床」,而馬未都所擁有的這件羅漢床可不是凡物,上面鑲嵌滿了各種松石象牙,這些扣下來單買都價值不菲,完整的羅漢床更是價值連城,其本身也代表著明朝工匠們巧奪天工的技藝,歷史價值也不可小覷。

陸·粉彩霽藍釉瓜稜大瓶(清)

粉彩是瓷器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康熙時期,景德鎮的工匠們為了討好康熙,特意耗費大力氣燒制了一件尺寸巨大,色彩萬千的陶瓷大件,即使是在兩百多年後的今天,觀看起來依然心生震撼,更不要提它的價值了。

太平盛世,古董價值水漲船高,當年的價值更不可與現在同日而語,如果真要把這六件「尖貨」拿出去拍賣,價值百億也不是遙不可及,只怕馬未都自己不捨得,畢竟窮極一生的收藏,怎麼能說賣就賣了呢。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我的收藏價值百億,有人居然想全部買走,該不該賣?
    馬未都:我的收藏價值百億,國外古董商竟想全部買走,該不該賣?馬未都是我國著名的收藏家之一,素有「北京第一收藏家」的美稱,這不僅與他眾多的古董收藏有關,還得益於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所做的一項壯舉——成立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
  • 身家百億?CCTV紀錄片:收藏界的傳奇-馬未都!
    早在2014年的時候,有一個故宮專家就專門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十年前馬未都的身家已經破億了,現在百億都不止,十年後估計還會翻倍! 不過對於身家百億的說法,馬未都本人卻表示: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事實上,對於馬未都來說,推動他不斷收藏的原因不是因為錢。
  • 馬未都收藏價值百億,為何卻不敢收字畫?你看看他怎麼說的
    馬未都收藏價值百億,為何卻不敢收字畫?你看看他怎麼說的眾所周知,馬未都是一個收藏大家,瓷器、玉器、古木家具等多有涉獵。據保守估計,馬未都的收藏價值百億。然而,馬未都卻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收字畫。這是為何?
  • 一件價值3萬的青花罐賣了3000萬,馬未都感慨:改變了我的一生!
    一件價值3萬的青花罐賣了3000萬,馬未都感慨:改變了我的一生!馬未都早些年是個編輯,那還是在八十年代,全國興起文學熱,馬未都熱愛寫作,也寫了一篇文章投給報紙,誰知一鳴驚人,他的作品《今夜月兒圓》登上了中國青年報,當時青年報的發行量足足有500萬份,馬未都的作品一夜之間就成為了最為頂級的「爆文」,讓馬未都徹底擺脫了工人的身份,踏入了編輯行業。
  • 馬未都:去香港時碰到「盈」字碗,老闆問我價錢,我裝作聽不懂!
    馬未都:去香港時碰到「盈」字碗,老闆問我價錢,我裝作聽不懂!馬未都是我國的收藏大家,手底下的古董尖貨不計其數,有些寶貝甚至在故宮都難得一見,可見他收藏的種類之多和價值之高,馬未都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他手裡的寶貝並非都出自北京,有一部分還是從香港「撿漏」回來的。
  • 馬未都最精闢的三句話,讀懂受用一生
    人與人之間,就是在這樣不斷的嘗試中,了解到尖刺的安全距離,守護好軟肋的舒適空間。在熙攘的人群中,為人際關係保留一個邊界,便是為生活帶來一份溫暖。正如馬未都所說:「人際關係中,親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親。」古人常說,「是親三分客」。意思是說親人之間,也應該像對待客人一樣,做到應有的禮節和尊重。
  • 馬未都曾用明代雞缸杯喝茶:我一生喝過最昂貴的茶
    成都商報昨天從蘇富比拍賣得到確認,在4月8日香港蘇富比「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拍」中,將上拍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一隻直徑約8釐米的撇口臥足碗,何以成為史上最貴?成都商報記者近日陸續採訪了拍賣方香港蘇富比,香港著名鑑賞家、華人圈最活躍的古董商之一翟健民和著名收藏家、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兩位鑑賞家都對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相當了解,曾在多個場合與之有過面緣。
  • 馬未都:我有許多價值上億的藏品,為什麼一件也不戴?
    1981年的《中國青年報》曾用一整個版面刊發了一篇講述年輕人之間的愛情故事的小說《今夜月兒圓》,小說發表後,他的作者也因為出眾的才華而被調到出版社,成為了中國青年出版社裡面最年輕的編輯。而這位編輯兼作者,就是隨後以編劇、製片人身份創作出了《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經典作品的馬未都。
  • 馬未都:當價值百萬的假文物擺在我面前,今天我會重新評價它
    像馬未都這種從小在北京長起來的人,並且又是從困難的時代走過來的人都會具有一種江湖氣。那天,馬未都一連接到兩個電話,都是朋友打來的,其中一位就說自己一位老前輩有個物件想找馬先生給幫著看看,給說兩句。一開始馬未都也客氣客氣,但也架不住朋友幾句好話,於是馬爺也就欣然答應了。
  • 馬未都:飯店夥計花3塊「包圓」地攤貨,命運因此發生巨變!
    馬未都:飯店夥計花3塊「包圓」地攤貨,命運因此發生巨變! 有一句話曾廣為流傳,叫做「往上倒三輩,誰家裡都是農民」,這句話還真沒錯,馬未都就深有感觸,他從小出生在北京,所以沒怎麼吃苦,而且後來他還跟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學習過一段時間,可以說馬未都的「專家之路」並不算曲折。
  • 馬未都:不是古玩行也能撿漏,我撿漏的地方很奇怪,你根本想不到
    馬未都:我撿漏從不去古玩行,逛個菜市場都能買到上萬的古董!在文章開始之前,筆者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想要買一件古董,你會選擇哪裡?很多人可能還是會去古玩市場,畢竟這裡東西多,機會大,但是馬未都對此卻有不一樣的選擇。馬未都是我國著名的收藏大家,也是眾所周知的「撿漏高手」,他目前所擁有的寶物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通過低價撿漏得來的。
  • 他身家過百億,卻請李嘉誠吃飯只準備了一碗麵,李嘉誠吃得很滿意
    一說到我國的有錢人,相信大家腦海中浮現出的都是王思聰、李嘉誠等人的身影,他們的生活是常人無法想像的,無論是穿的還是吃的,每樣拿出來恐怕都夠普通人吃上一年。他身家過百億,卻請李嘉誠吃飯只準備了一碗麵,李嘉誠吃得很滿意。如果非要請李嘉誠吃飯的話,相信很多人都會請他吃山珍海味,咬緊牙關也要掏錢請他吃最好的料理。但有一個收藏家叫做馬未都,他卻反其道而行,他有了請李嘉誠吃飯的機會,但是卻並沒有請他吃很好的東西,反倒是在家中給他準備了一碗麵,還有一碟榨菜當配料,可就是這樣簡單的食物,反倒是讓李嘉誠吃的非常滿意。
  • 最輕鬆的撿漏,馬未都逛菜市場花六塊錢買的碗,現在價值八位數!
    喜歡收藏的人知道在收藏界中有一個詞叫「撿漏」,對於這個詞,很多收藏的人都希望這件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也是每個人都抱有的幻想。撿漏的意思就是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了很值錢的東西。而這個撿漏在收藏界就是非常的厲害了,你想想如果一個你只花了幾百塊或者幾千塊錢買的小玩意,到最後竟然能夠值幾百萬或者幾千萬是不是很賺了。
  • 馬未都:古董圈裡最狠的局,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渾身直冒冷汗!
    馬未都:古董圈裡最狠的局,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渾身直冒冷汗!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會說組個「飯局」,在這裡,「局」代表著聚會,但是在古董圈裡,「局」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意思了,因為在這裡,「局」可就是騙局的意思,浸淫古董圈這麼多年,馬未都自然也見過大大小小的「局」。
  • 杭州綜合保稅區開啟首個618保稅倉直播 拼多多打造全球尖貨最低價
    在此基礎上,平臺「全球購」業務設立「618全球尖貨」分會場,從數十萬個進口SKU中挑選出上千款全球熱門產品,通過引入「百億補貼」,產品價格最低能降至市場價的一折。這也是復工復產、促消費後,國內補貼力度最大的跨境電商活動。
  • 馬未都老師的收藏人生
    馬未都想改變博物館的業態,就像誠品書店改變了傳統書店的形式,「誠品書店最重要的改變是讓人能在書店裡坐下來,我們先不說他坐下來幹什麼,有人坐下來並不是為了看書,就是坐下來舒服。」而大多數人去博物館,都滿足於「那個博物館我去過」,固有的方式是在櫥窗前盯著看。「博物館讓人坐下來是個最基本的要求。」
  • 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價值3000萬,卻被馬未都2408萬「撿漏」
    而圓明園的流失文物在近些年來也通過各種形式回到中國,其中最著名的回歸就是賭王在世時,捐贈的兩尊十二生肖獸首。在圓明園流失的文物中,十二生肖獸首所佔的整體比重其實非常渺小,因此,當年賭王將獸首高價買回來的時候,有許多的人覺得不值。不過文物是無價的,哪怕是比重非常小的獸首都有著讓人嘆為觀止的鑄造技藝。
  • 馬未都有一件青玉臥牛,玉質青中閃黃手感油潤,價值不得而知
    馬未都有一件青玉臥牛,玉質青中閃黃手感油潤,價值不得而知牛在漫長的中國古代史中,具有獨特的地位。早在西周時期,我國就已經萌生了保護牛的意識。在那個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裡,牛意味著財富。因而,牛在我國的藝術作品中很是常見。最為經典的當屬韓滉的《五牛圖》,把牛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出來。馬未都收藏的青玉臥牛,玉質青中閃黃手感油潤。玉質指的是玉雕原材料,青中閃黃又說的是青玉之品相,至於手感油潤,更多的是一種觸覺。
  • 馬未都:太監後人找我鑑寶,我看完後說了8個字,對方落荒而逃!
    馬未都:太監後人找我鑑寶,我看完後說了8個字,對方落荒而逃!馬未都是公認的收藏大家,雖然現在的馬未都已經「金盆洗手」了,但是擁有豐富鑑寶經驗的他,還是會在觀復博物館中幫人鑑定東西,經歷的多了,馬未都也對鑑寶行業看得很透徹,馬未都還總結道:先開口講故事的,東西大多都是新的,馬未都還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一位自稱太監後人的男人找我鑑寶,我看完後說了8個字,對方落荒而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馬未都:30年前,我一個月就能掙7、8萬,同事才賺幾百
    馬未都和孫悟空一樣,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孫悟空僅憑一雙眼睛便能看透妖魔鬼怪的本來面目,馬未都僅憑肉眼就能斷定文物的來歷底細,估算它的收藏價值。作為一個行業的標杆人物,必定背後有他的過人之處。這些人如今單挑出來哪個不是響噹噹的人物,然而這些"腕兒"當年還要多虧馬未都,才能匯聚一堂,創作出這樣一部經典之作。王朔的小說當年首發在《青年雜誌》上,馬未都就是負責與他對接的編輯,二人的就此結緣成為至交,在生活中馬未都經常跟王朔講述自己在編輯部的工作日常,為他提供了大批量的寫作素材,其中由葛優飾演的"李冬寶"就是以馬未都為原型創作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