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真的很累,但能為家鄉做點事心裡開心……」看著建成的高高聳立的馬庫基站通信塔,不善言辭的雲南怒江鐵塔貢山縣區域經理熊金昌笑了。在此之前不懈奮戰的48天裡,熊金昌帶領的建設團隊遭遇20多天暴雨,兩次在滾滾流淌的獨龍江前進退兩難;搬運土建材料及電力配套設施累計超過4噸,以原始人力方式搬運建設物資徒步行走累計超過270公裡;他們被蚊蟲、螞蟥等叮咬的包遍布渾身,還屢次遇到毒蛇……
熊金昌,一個90後的藏族小夥。瘦弱的身體,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透著一股書生氣,身材不算高大,卻有著巍峨如山般的意志、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小小年紀有著寬闊的胸懷與擔當,大家都喜歡稱他為「熊哥」。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個邊遠的小縣,全縣人口3萬多。這裡山高坡陡,地形地質複雜,每年雨季泥石流、塌方頻發。交通不便、通信不暢成為貢山人民發展道路上難以逾越的鴻溝,為當地人民搞好通信建設也成了「熊哥」心中勢必完成的夢。2015年,剛剛畢業的他放棄了留在廣州深造的機會,毅然決然地返回了家鄉,加入了鐵塔公司。2017年,他主動請纓前往養育他的貢山,為貢山通信事業貢獻力量。
「馬道」難,難不倒堅強鐵塔人。貢山馬庫村位於獨龍江鄉最南端,距鄉政府41公裡,全村僅有2座基站,通信的落後限制了馬庫村民對外界的認識,通信建設迫在眉睫。2018年,怒江鐵塔發起了馬庫改造鐵塔項目,為保證按時完成任務,讓馬庫人民早日享受便利的通信服務,「熊哥」盯緊項目的每個環節。他知道項目難度很大,但絲毫沒有退縮。馬庫基站距州府六庫394公裡,六庫至貢山250公裡,貢山至獨龍江90公裡,獨龍江至馬庫46公裡,馬庫至基站建設位置7.5公裡,其中,貢山、獨龍江區域建設物資都需要人工搬運,工作難度之大讓施工人員望而卻步。「熊哥」二話不說扛起一袋水泥就往前走。大家看到這一幕,瞬間身體充滿了力量,紛紛扛起了水泥、沙土往前繼續挺進。通往基站的路已多年未保養,人馬驛道灌木叢生,人員通行難度極大。「熊哥」一行見山開山,遇樹砍樹,徒步搬運7.5公裡,歷時三天完成了物資的搬運。途中不知滑倒了多少次,摔了多少跤,被蚊蟲、螞蟥等叮咬了多少口,滿身是泥,渾身是包, 「當時沒覺疼,只想一定不能停,一定不能倒下,一定要把這座基站建起來,讓山裡的老百姓有信號。」回想起那段日子「熊哥」笑著說道。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困難接踵而來。土建完成後,他們一行又迎來了電力引入、配套安裝的大挑戰。連續的降雨造成道路塌方,使原本艱難的「徵程」由7.5公裡增加到了12公裡。「熊哥」一如既往地衝在了最前面,一聲吆喝,五人一組扛起了重達300多斤的電纜。在泥濘的小路上,他們身上扛著沉重的電纜,誰都不敢放鬆警惕,稍有不慎就會摔下山坡。他們花了整整5天,終於把所有的電纜和配套設備搬到了基站,並於7月21日安裝完工。從6月3日開始進場施工到7月21日建設完工,全程用了48天。「熊哥,阿克傑!」(傈僳語「熊哥,好樣的」)同行人員無不對其拍手稱讚。
在雲南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馬庫基站的建設案例並非個例。雲南屬典型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積佔全省總面積近90%,自然條件非常艱苦。雲南鐵塔成立以來,承接的新建任務中有相當大比例的建設項目自然條件惡劣,鐵塔人憑藉「釘釘子」的精神攻堅克難,在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裡,在保山騰衝雲霧繚繞的山頂上,在麗江玉龍雪山寒冷的山脊,在中緬邊境線……正是一個又一個「熊哥」,幫助運營商建成了一座又一座「肩膀扛出來的基站」「驢背駝出來的基站」。
編輯:於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