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法規保障的懲戒權回歸,是沒有助聽器的聾子耳朵

2020-12-23 老張說學

因為熊孩子的任性,「將戒尺歸還教室,將戒尺交還老師」。很多有識之士在為此大聲疾呼。但如果沒有具體規範,沒有相應的法律制度保障。即便戒尺到了教室,握在教師手裡。也只能是沒有助聽器的聾子的耳朵。不會有實際意義。

對戒尺歸還教室,交還老師,我的看法是:

第一、只有快樂,沒有懲戒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

戒尺歸還教室,交還老師。也就是賦予老師懲戒權。

近些年,一味追求快樂,單純強調欣賞。家長不讓管,老師不敢問。偶有老師使命感覺醒越過家長雷池懲戒學生,往往招致雷霆萬鈞的不幸。於是造就了一批無拘無束,我行我素的熊孩子。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強調:合理的懲戒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它有助於學生形成堅強的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和才幹,能培養學生抵制誘惑、戰勝誘惑的能力……

從宮廷到街巷,我國長期的教育史不乏懲戒。火辣辣的、孩子們望而生畏的戒尺,曾經抽打出無數堂堂正正、有情有義的國家棟梁,造就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

如今戒尺遠離教室,告別老師。孩子們無拘無束,目空一切,盡情享受快樂,享受欣賞。在快樂和欣賞中讓教育變得蒼白和病態龍鍾,讓一個一個熊孩子變得老師無可奈何。

戒尺歸還教室,交還老師。已經勢在必行。

學校教育淪為了畸形的教育。

第二、沒有配套制度和法律保障的戒尺是空中樓閣

教育不能只有快樂和欣賞沒有懲戒。但懲戒權交還老師,應該有相應的制度建設和法律保障。否則,即便交還,戒尺也只能是牆上畫餅,只能是沒有助聽器的聾子的耳朵,不會有實際意義。

賦予老師懲戒權,將戒尺還給老師。我們喊了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結果是敢於懲戒學生的老師猶如鳳毛麟角。

五蓮二中的楊老師因學生逃課,用課本懲戒了學生。招致家長「自出洞來無敵手」的架勢,招致家長的窮追不捨、狂轟濫炸。結果是「丟掉飯碗+保送被抽打學生上一中+當今30萬索賠」。家長凱歌高奏大獲全勝。老師被家長、學校和教體局反覆蹂躪。

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哪怕學生如何上房拆瓦,曾獲優秀教師稱號、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楊老師以後還能、還敢使用懲戒權嗎?其它老師能全無引火燒身之憂嗎?能不戰戰兢兢,躲避對學生懲戒嗎?

沒有制度建設和法律保障的懲戒是危險的、不可行的、沒有生命力的。

第三、戒尺歸還教室交還老師,應該有明確的制度建設和法律保障

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曾發出振聾發聵的呼喊: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也就是必須有懲戒。有戒尺歸還教室,交還老師。

但是,若使懲戒可行,必須有具體明晰的規定和法律保障。例如:

1、什麼樣的學生可以懲戒

2、什麼部位可以懲戒

3、什麼時候可以懲戒

4、因懲戒出現的爭議處理,教師權益保護。

如此等等,應該有具體的、明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

老張說學覺得:教育不應該僅僅有快樂,有欣賞,有苦口婆心的疏導,有朋友一樣的促膝談心。儘管這些也很重要。特別情形下,也應該有法規和制度保護下的老師冷峻的威嚴,有火辣辣戒尺的高懸。讓孩子感知有些雷池不可逾越,有些規矩不容侵犯。從而老老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剛柔相濟的教育才是完美的教育。

關注老師說學,艾特自己。我們手牽手評說教育,呵護孩子……

相關焦點

  • 海門一小學生跳樓墜亡|質問:老師教育懲戒權真正回歸了嗎?
    這是老師在行使教育懲戒權,老師的做法沒有過錯。老師在教育過程中,連批評學生都不可,老師的教育懲戒權何在?這還是「教育」嗎?一、教育懲戒權回歸背景呂玉剛介紹,教育部將按照意見要求,抓緊修訂教師法有關規定,從法律規定上進一步保障教師有效行使教育懲戒權,促進教師敢管、善管,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師道尊嚴。隨著學校教育問題的不斷出現,「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這樣的呼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教師們重拾教鞭,「教育懲戒權」重歸教師,這不僅是適時之舉,更是中國教育現實和時代的需要。
  • 教育懲戒權,老師敢用否
    閱盡《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9月1日生效,這意味著在全國率先入法的教育懲戒權將正式實施。懲戒權,立法時即飽受爭議的「新生兒」,它的第一聲啼哭會怎樣?手握懲戒權的老師們是否敢放手使用,又如何用、會不會用?同樣引人關注。懲戒權的法理回歸可謂破禁忌之舉。傳統上,老師的懲戒權毋庸置疑,典型的道具便是戒尺,這在史料或文學作品中多有反映。
  • 尷尬的教育懲戒權
    「賞識教育」依稀還在耳畔縈繞,冷不丁,「教育懲戒權」細則出臺了!作為教師,還是忍不住讀了幾遍,畢竟有相關性嘛。你要非得讓說點什麼,還真不好說:說好或者不好都顯得武斷。就是那個倡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那個誰,你怎麼看? 畢竟,懲戒權給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個明確的法規參考。
  • 懲戒權引起如此大爭議的原因:懲戒和體罰的界限沒有嚴格區分
    在前天我發表的一篇文章《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權嗎?錢文忠:我們都是過去的教育出來的》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大家各抒己見,爭論得相當激烈。而且關於教育是否應該實行懲戒權,以及懲戒權的利與弊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從這可以看得出來,對於懲戒權,大家的觀點還很不一致。
  • 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教師懲戒權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關要求,研究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這意味著,教師的懲戒權已不只是於理論理念上的探討,而要步入具體規則的制定,從而在法律法規層面為教師用好懲戒權鋪平道路。
  • 教育懲戒權規定籠統,沒有劃清與體罰邊界,老師還是不敢管學生
    《條例》在全國率先對教師教育懲戒權進行了立法,賦予教師必要的教育懲戒權。根據第56條規定,中小學校學生在校園內有用硬物投擲他人、推搡、爭搶、強迫傳抄作業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行為的,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和批評,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懲戒措施,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打罵、辱罵以及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 該省正式賦予教師懲戒權,教育懲戒權這次是真的來了
    9月1日,是各地學校正式開學的時間,「神獸」們終於回歸校園了,家長們可以鬆一口氣了。9月1日,也是《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正式實施的時間。該條例的實施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因為這是廣東省在全國率先通過立法方式,賦予了教師必要的懲戒權。
  • 懲戒權與尊師重教,公私約束激勵探懷
    他們有的拿學生成績誘迫學生,有的明目張胆以家訪之名索要錢物,有的沒有愛心沒有責任對孩子粗暴打罵,有的因管理太過或太松導致不幸。那麼,這些案例的產生有無深刻的原因呢?尊師重教和回歸教師懲戒權還有現實性意義麼?這些能用公心和私心來解釋麼?有沒有更好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呢?
  • 教育法規首提"懲戒"概念 如何行使 何為邊界?
    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 新聞背景  教育法規首提「懲戒」概念  近日,青島市政府發布地方性規章《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到「中小學校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適當懲戒;情節嚴重的
  • 修改教師法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
    關於「教育懲戒權」的討論再度回到公眾視野中。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由於教師沒有一定的懲戒權,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教師只教授知識而不敢管、不願管學生的現象,這對學生的發展是不利的。
  • 「教師懲戒權」網絡瘋傳,9月份實施!
    教師懲戒權的話題一度很熱,當前我國教育面臨嚴峻挑戰,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學生違紀老師不敢管,一管就出問題的狀況。根本原因是教師沒有了懲戒權,沒有懲戒,就沒有了敬畏,怎麼能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呢?教師對學生稍加管理,家長就鬧到學校門口,輕則被通報降級,重則丟掉飯碗,於是教師懲戒權立法工作,早已成為學校健康持續發展,確保學生在校園健康成長的關鍵。
  • 餘雅風,葉壯 | 論中小學教師懲戒權的彈性及限度
    教師合法、合理實施教育懲戒,對於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矯正學生的失範行為、實現學校立德樹人的功能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缺乏相應的法律規定,教師懲戒沒有得到法律的明確授權和有效制約,導致出現放棄懲戒或濫用懲戒的不良現象,既不利於維護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又容易激化家校矛盾,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 李 帥,黃 穎||教師權威的式微與重塑:從教師懲戒權入法談起
    摘要:懲戒權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依法擁有對學生的錯誤行為進行否定性制裁,以免失範行為再次發生的一種權力,其目的在於更好地進行教學管理、維護教師權威。迄今為止,「教師懲戒權」從法律概念到適用原則、範圍、方式以及法律監督及救濟機制等都缺失法規層面的明確與支持,以至於造成諸如懲戒失範、懲戒性侵權等諸多問題。
  • 助聽器傷耳朵?說明你選錯助聽器啦!
    助聽器驗配 . 個人聽覺定製很多準備選配助聽器,或是剛佩戴助聽器的小夥伴,都有一個相同的困惑就是「佩戴助聽器或長時間佩戴助聽器會不會加劇聽力損失?」這裡我想認真負責的告訴大家,如果助聽器是經過專業聽力師,根據自身聽力情況,進行過精細化調試的就完全不用擔心這樣的問題。
  • 高考作文備考素材: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請將教育懲戒權落到實處沒有懲罰,何來教育?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相關要求,研究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這意味著,教師的懲戒權已不只是於理論理念上的探討,而要步入具體規則的制定,從而在法律法規層面為教師用好懲戒權鋪平道路。曾幾何時,懲戒權幾成敏感話題,教師該不該有懲戒權?懲戒權與變相體罰有何區別?
  • 別讓「教育懲戒權」變成「教育懲罰權」
    「對以下同學提出批評,今天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後作業沒有認真完成,請家長看鞋認領。」某家長群中有老師拋出一張照片,雖然看不到學生的上半身,但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學生的鞋子以及他們站立的姿態。偶然間看到這些照片,讓我這個一線老師覺得非常尷尬。
  • 懲戒權能不能還給教師?不解決好這個問題,還了也是白還
    有的家長在信息表格裡填個職業類別,都會懷疑老師心懷鬼胎……學校和老師沒有權利也沒有方法去了解家長。懲戒權能不能還給教師?不解決好這個問題,還了也是白還!什麼問題?即怎樣有效、安全地使用懲戒權的問題。所以,怎麼使用懲戒權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使立刻就把懲戒權塞到教師手中,教師們也哆嗦著不敢要。
  • 老師需要懲戒權
    今天有網友問道「老師需要不需要懲戒權」?我是教師,我覺得需要懲戒權。好的教育必是寬嚴有度,嚴慈同體的。記得有篇文章叫「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裡面講了愛的兩種不同方式,對學生亦是如此。正所謂的「因材施教」也是如此。有的學生乖巧,稍一點撥便能聽話去學習,而有個別學生,我們俗稱「熊孩子」,犯了錯誤不是老師敦敦教導一番就能聽進去,就會改正的。
  • 教育懲戒權教師不敢接、不願接 舉戒尺還須邁過幾道坎?
    「懲戒是人生成長的一味良藥。沒有懲戒的教育,是缺鈣的軟骨教育。」採訪中,有老師這樣說道。然而,現實中面對教育懲戒權,他們又為何退避三舍?教育懲戒權從文件走向現實還有多遠?但此法規一出,諸多受訪教師卻紛紛表示,管理部門的好意「心領了」,但這個權利卻「不敢用」「不願用」。「老師們在發火生氣時,稍微重一點的話都不敢說。」謝靜說,一些老師拒絕使用教育懲戒權,是因為擔心「引火上身」。「只要孩子不高興,家長就到學校找麻煩,這還讓老師怎麼教?」
  • 「懲戒是教育的剎車」教師懲戒權需要規則與邊界
    懲戒是教育的剎車,老師沒有懲戒的權力,就如同讓老師去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學生不是向老師低頭,是向規則低頭。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懲戒權的爭論甚囂塵上。作為公眾人物的馬雲,用生動、鮮活的「懲戒是教育的剎車」,來表達自己對教師懲戒權的態度和立場。對那些缺乏規則意識和邊界精神的學生進行必要的、適度的懲戒,猶如給失控的汽車及時地踩上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