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衛武公傳略

2020-12-22 名捕

衛武公,姓姬,名和。西周至春秋初期衛國國君,約公元前853年出生於朝歌,公元前813年衛武公繼位,在位時期施行康叔政令,使百姓和睦安定。後因勤王有功,升為公爵。公元前758年衛武公去世,在位55年,享年105歲。

一、奪取君位

衛武公是個政治天才,但在當時那個時代,他在政治舞臺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公元前813年,衛釐侯逝世,繼承國君並沒有衛武公姬和的份,當時的太子共伯姬餘(yú)被立為國君。姬和(衛武公)是共伯的弟弟,因天資聰穎,原本很受衛釐侯寵愛。姬和便用原來衛釐侯賞賜的財物收買武士,當把釐侯的棺木送於墓中後,姬和的一位朋友對共伯姬餘說:封墓之前,按規矩應由最親近的人把先王的墓室最後打掃一遍,讓先王乾乾淨淨地在內享清福。憨厚的姬餘沒多想,聽了這話,拿著掃帚就進了墓室。姬餘一進去便被武士動手封了墓門,不得已自殺在墓道裡。姬和知道後痛罵了武士一番,讓人把姬餘埋葬在釐侯墓旁,稱之為共伯。就這樣姬和成為衛國國君,即衛武侯(後周平王升其爵位為公,稱衛武公)。

原文:《史記衛康叔世家》:「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餘立為君。共伯弟和有寵於釐侯,多予之賂;和以其賂賂士,以襲攻共伯於墓上,共伯入釐侯羨自殺。衛人因葬之釐侯旁,諡曰共伯,而立和為衛侯,是為武公。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為公。五十五年,卒,子莊公揚立。」

以上是《史記》的記載,但考之於《毛詩》,現代史學家們都認為《史記衛康叔世家》的記載錯謬之處太多,不可信。《毛詩》為《詩經鄘風柏舟》作序記載:「《柏舟》,共姜自誓也。衛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絕之。」《毛詩》序說「衛世子共伯早死」,又與《史記》「衛武公迫使其兄自盡」之說相異。《柏舟》中有句「髧(音但)彼兩髦」,《毛詩傳》釋義云:「髧兩髦之貌。髦者,發至眉,子事父母之飾。」在古代,父亡則脫左髦,母亡則脫右髦。共伯餘死時,兩髦皆存,可見其父母都還在。這意味著共伯餘是英年早逝,而不是《史記》所記載的被衛武公逼死。(《「共和行政」考索》童教英)

二、康叔之政

衛武公在位期間,能修康叔(名姬封,衛國開國之君)之政,增修城垣,興辦牧業,政通人和,百姓和集。衛國人對他十分尊敬和崇拜,《詩經淇奧(yù)》就是衛人歌頌他的民謠: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瑩,會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詩歌以淇水邊的竹子,比喻衛武公的高風亮節,歌頌他風度莊重心胸寬大,威武英俊容光煥發;讚美他談話詼諧風趣,從不刻薄傷人。儀態威武莊重,心地正大光明。

三、虛心納諫

衛武公九十五歲高齡時,告誡衛國百姓說:「從卿以下到大夫和眾士,只要在朝中,不要認為我年老而捨棄我,在朝廷必須恭敬從事,早晚幫助告誡我;哪怕聽到一兩句諫言,一定要背誦記住,轉達給我,來訓導我。」於是,在車上有勇士的規諫,在朝廷有官長的法典,在几案旁邊有誦訓官的進諫,在寢室有近侍的箴言,處理政務有瞽史的引導,平時有樂師的誦詩。史官不停止書寫,樂師不停止誦讀,用來訓導進獻,衛武公於是作《懿》這首戒詩來自我警戒。

原文:《國語楚語上》:「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曰:『自卿以下至於師長士,苟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聞一二之言,必誦志而納之,以訓導我。』在輿有旅賁之規,位寧有官師之典,倚幾有誦訓之諫,居寢有褻御之箴,臨事有瞽史之導,宴居有師工之誦。史不失書,蒙不失誦,以訓御之,於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及其沒也,謂之睿聖武公。」 三國吳韋昭注:「昭謂《懿》詩,《大雅抑》之篇也,懿讀曰抑。」

原文:《懿》即《詩經大雅抑》:

抑抑威儀,維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哲人之愚,亦維斯戾。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訏謨定命,遠猶辰告。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其在於今,興迷亂於政。顛覆厥德,荒湛於酒。女雖湛樂從,弗念厥紹。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維民之章。修爾車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蠻方。

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無易由言,無曰苟矣,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無言不仇,無德不報。惠於朋友,庶民小子。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無曰不顯,莫予雲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闢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於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緡之絲。溫溫恭人,維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維愚人,覆謂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樂。視爾夢夢,我心慘慘。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匪用為教,覆用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於乎,小子,告爾舊止。聽用我謀,庶無大悔。天方艱難,曰喪厥國。取譬不遠,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四、賓之初筵

《詩經賓之初筵》也是衛武公的詩。這首詩是我國最早的「酒文化」名篇。詩歌把貴族飲宴酒醉之後的醜態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一開始寫賓客初入宴席,道貌岸然,彬彬有禮;席間還有音樂助興,有歌有舞,禮節周到,你敬我讓;飲宴中還以射箭來行酒令。但是不久,便有人醉了,舉止失態,全沒了君子的風度:再喝下去,酒席上更加混亂,吵鬧喧譁,東倒西歪,杯盤狼藉,衣冠不整,醜態百出;最後,詩歌對飲酒的人做出規告,提出應該專門設一個人來監視記錄,不要無限度地勸酒,不要胡亂說話,對酒醉胡說者給以懲罰等等。

2800年前衛武公寫的《賓之初筵》,拿到現在仍然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深思。特別是詩中還寫到酒筵上的禮儀,提到射壺行令,最後還提到要設監酒人、提出喝酒要有限量,還把酒風不正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聯繫起來(「醉而不出,是謂伐德」。可翻譯為「如果醉了還不走,就是缺德太不好」,)等等,是我國最早的比較周詳的寫酒文化的詩篇。

原文:《詩經賓之初筵》

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殽核維旅。酒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舉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發彼有的,以祈爾爵。籥舞笙鼓,樂既和奏。

烝衎烈祖,以洽百禮。百禮既至,有壬有林。錫爾純嘏,子孫其湛。其湛曰樂,各奏爾能。

賓載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爾時。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

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仙仙。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儀抑抑。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僛々。是曰既醉,不知其郵。

側弁之俄,屢舞傞傞。既醉而出,並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飲酒孔嘉,維其令儀。

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恥。式勿從謂,無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語。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識,矧敢多又。

五、勤王輔周

衛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不聽大臣勸告,廢黜了太子姬宜臼,結果姬宜臼的外公申侯,引來犬戎和徐狄,攻打西周的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周幽王因為曾「烽火戲諸侯」,此時點燃烽火求救,諸侯沒有一個來,結果周幽王被殺。

衛武公得知消息後,馬上率領衛國之精兵強將,與晉、鄭、秦等國聯合,協助周平王(宜臼)平息犬戎叛亂。時因鎬京殘破,迫近西戎,周平王由晉文侯,鄭武公,衛武公,秦襄公夾輔,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王城公園一帶),史稱東周。

周平王登基後,對衛侯感激不盡,將衛侯姬和的爵位晉升為最高的官銜「公」,史稱「衛武公」,並任他為周王室的司徒,主管刑事法規的事務,衛國也因此得到許多特權。

武公先後並滅邢、燕(南燕)、共、鄹、殷、邶、胙、凡等國,使衛之疆域得到了擴大和鞏固,增強了國力,成為東方強國之一。前758年,衛武公卒。

六、歷史遺蹟

1、淇園

衛武公還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家園林——淇園。在此之前,僅有帝王為狩獵而圍構的「苑囿」,真正的園林則始於淇園。春秋晉靈公在絳州築「桃園」,戰國時商丘的「漆園」,均在淇園之後。淇園舊址在朝歌城西北三十五裡(今河南省淇縣西北三十五裡黃洞鄉)。據推斷淇園規模較大,主區在今黃洞鄉、廟口鄉和高村鎮西北部一帶。相傳,古代從這裡到桃胡泉二十多裡的溝壑間全是竹子。淇園當初的景物結構、建築形式無從查考,但是其「綠竹茂盛」則是肯定的。

2、思德河

朝歌人對衛武公更是心存景仰,淇園有一條小河,原來叫美溝,衛武公去世後,衛人把它改名「思德河」,取永思武公之德的意思。朝歌城北13裡有個村子原叫槐蔭村,後改名思德村,今屬淇縣高村鎮。

3、武公祠

朝歌城西北三十五裡的淇園舊址修建有武公祠,以懷念衛武公之德,建築年代失考。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知縣顏頤壽重修。不知何年遷至縣城西南隅。正德十六年(1521年),淇縣縣令劉金把該祠遷回原址。嘉靖二十年(1544年)和嘉靖四十六年(1567年),淇縣知縣張宜和徐永年重修。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知縣李尚實,移其祠於縣城外東北隅舊天仙廟內,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知縣蔣行義移其祠於風景秀麗的泉頭村太和泉南岸,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知縣崔庚復移於淇園舊址。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知縣趙之屏重修,鄉紳高遐昌帶頭捐款,還有馮祥雲等二十多人募資,建築祠周圍的莊基,修建有斐亭,併購買香火地六十六畝。

七、後世評價

衛武公到95歲高齡時,還親民臨政,後世一直將他作為道德高尚、高風亮節的楷模,還作為高壽而德更高的典型。唐代杜牧《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詩:「願公如衛武,百歲尚康強。」杜牧《寄宣州鄭諫議》詩:「五言寧謝顏光祿,百歲須齊衛武公。」 宋代李薦詩:「方之昔衛武,猶不至期頤。」宋厲寺正詞《萬年歡》:「衛武期頤,與文公福艾,俱號賢相。」

八、甯氏之祖

甯氏得姓始祖季亹,是衛武公的小兒子。公元前770年,季亹被分封到甯邑(今河南獲嘉、修武一帶),因此他的後代以「甯」作為姓氏,也就是《左傳》中赫赫有名的衛國甯氏家族。

甯氏連續九代人在朝中任卿大夫要職,甚至一度把持著衛國的朝政。據戰國《世本》和晉代杜預《世族譜》載,春秋衛國甯氏世係為:[衛武公]-季亹-頃叔-甯跪(文仲)-甯靜(穆仲)-甯速(莊子)-甯俞(武子)-甯相(成子)-甯殖(惠子)-甯喜(悼子)。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政由甯氏,祭則寡人」,這是春秋時衛國國君獻公的話,他當時被趕出了衛國,為了回國,派人和那時掌握衛國實權的貴族甯惠子(甯殖)說的,大意是:「我把政權全部交給你甯惠子,只要給我一個祭祀的職務就行了。」甯氏當時在衛國的勢力可見一斑。

(作者甯志強,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詩經》中以翠竹作比來讚美衛武公的君子風度和德行的
    無疑,西周至春秋初期衛國的國君衛武公就是這樣一位讓時人和後人敬仰的君子。《詩經衛風淇奧》一詩就是以淇水邊的竹子作比,讚美衛武公的君子風度和德行的。詩中寫道: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大意是淇水的角落,有蔥翠婀娜的竹子。
  • 《詩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的是什麼?琢的又是什麼?
    在《量知篇》中,「切磋琢磨」被用在做學問領域,有「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之意,後人也用「切磋琢磨」來勉勵學習。不過,這並不是切、磋、琢、磨四個字最初的含義和用法,四字更早應見於《詩經·國風·衛風·淇奧》,詩歌中的原話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讀《詩經.衛風》之《淇奧》有感
    前言:肖戰先生曾經在《經典詠流傳》中說過「做人當君子,君子當如竹」,我喜歡肖戰,喜歡這個像竹子一般堅韌不拔,迎風而立的男人。用竹子來形容男子,娛樂首先想到的是《詩經.衛風》的首篇《淇奧》,也許很多人對《淇奧》兩個字還太陌生,不過娛樂如果說「有匪君子,如圭如璧,如琢如磨」我想大家便會耳熟能詳了。
  •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屈子講壇第二期開講 景海峰教授與眾談「心」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屈子講壇第二期開講 景海峰教授與眾談「心」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1日訊(特約通訊員 張為)什麼是陽明心學,為何方今心學大盛,販夫走卒懷揣陽明之書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講壇於上午10點正式開講,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屈子書院執行院長王琦主持,汨羅百餘位市民通過前期主動報名、籤到,紛紛準時趕到書院認真聽講。「心也者,智之舍也。」
  • 有匪君子,是對世間男人的最高要求
    君子,清澈如水然能屈能伸,飄逸如竹然堅忍不拔。這樣的清澈和飄逸已經不是一般人能夠具有的,更遑論內在的氣節與彈性的平衡,非常難。品質有內涵支撐,仁德有慈悲胸懷,難修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 有匪君子,扒一扒《詩經》中的男子美好形象
    那都是棠棣的花)、《國風·鄭風·山有扶蘇》中「山有扶蘇,隰有荷華」(隰,xí 指低洼的地方,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裡有美豔的荷花。)、《國風·召南·何彼襛矣》中「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怎麼又這麼濃煙漂亮的花朵,就像盛開的唐棣花一樣)。
  • 有匪君子,古代美男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代人寫起美男子來,用的辭藻比現代飯圈女孩對愛豆的彩虹屁還要更上一層。什麼丰神俊朗,貌似潘安,玉樹臨風,劍眉星目,都是經典的對古代美男的形容詞。「貌似潘安」就是形容相貌驚絕的男子的一種,而以「貌似潘安」為名的潘安湖更是有一種人傑地靈的氣息。審美是帶著個人情感的,沒有固定的標準,有時候讚賞一個人是古典美男的長相,或許就是這個人身上有一種古代人的儒雅含蓄。潘安湖婚禮小鎮的漢拍基地就見證了很多古典美男子的誕生。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註解】切、磋、琢、磨: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製成器物【釋義】形容文採好,有修養,後引申為學問上的研究、探討,指共同研究學習,互相取長補短。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與君共事,實乃我幸!得!明天你就升職!
  • 何謂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在我當年就讀的高中,校長和大家分享了他的辦學理念,他說,我們的高中不應該只是宣揚一味讀書的地方,他的理想,是將這所校園打造成一個培養「君子」的地方,從這裡走出去的孩子,能夠自帶「君子」的特質和氣質,這對於他們的一生都是有益的。何謂「君子」?今天與您分享19世紀英國教育學家約翰・亨利・紐曼的《The Definition of a Gentleman》。
  • 一首《有翡》小詩,是有匪還是有斐?
    天光窺見墨池畔,有翡君子幕晚收。這首自由體打油小詩的創作背景是由一部武俠小說《有匪》而來。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十六歲的女孩,名叫周翡。這篇小說講述了號稱「南刀」的大俠李徽奉旨為匪,建立四十八寨,而後死去。
  • 有匪君子,無愧餘生
    有匪君子,灼灼其華,飛揚直上,無愧餘生。2019年你們在自己堅持的道路上更加淡定從容,面對質疑,能無愧於心,面對成功,能泰然自若,不沾沾自喜,不任性而為。這是對自己和別人最大的尊重,也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2019年,現實中的你們就像劇中的你們,不畏艱難,努力實現夢想,並肩於雪山之巔。
  • 詩經《淇奧》:古之君子,其內堅如竹,其外溫如玉
    後世儒家對「君子」的規範有四點:第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第四,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可見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君子為人應如大地一般,厚實和順,仁義道德,容載萬物。
  • 有匪君子,善戲謔兮,一起來看看山東青島小夥對幸福的理解和看法
    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有他在的地方,總是笑聲不斷。工作中,Nova主持風格靈動,不拘束,親切舒服。時而如鄰家哥哥陪你談心敘情,時而如娛樂MC讓你樂不開支。現場應變能力強,幽默感十足。「其實,誰都不是天生的主持人。」Nova說道。「我小時候特別乖巧,性格內向。老師們都說,不管班上誰調皮搗蛋,我一定不會。
  • 香帥《宏觀中國》書評:有匪君子,如切如嗟
    但是做學問的張明,卻既不風流也不倜儻——嚴肅,方正,勤奮到令人難以置信——你能想像的傳統學人的品質,他都有。在他的專業文章裡,你看不見一絲遊戲人間,而是從理論到實證,從邏輯推理到案例分析,環環相扣,嚴謹樸素。
  • 許嵩晨:有匪君子 如圭如璧
    國際初中「博雅學子」 有匪君子 如圭如璧--許嵩晨 第三屆「博雅學子」 他擔任607班班長和六年級學生會紀檢部部員,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他始終把班級利益放在首位,也帶動同學們共同努力,為班級贏得了多次優秀班集體的稱號。他喜歡挑戰自己,「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在他這裡沒有任何的悲情色彩, 要燦爛生存不是平庸毀滅的,這也成了他的座右銘。不甘平庸的他,時刻準備著接受新的挑戰。他懷揣夢想,心嚮往之。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此簡單的幾個字,以前竟一直讀不懂
    切磋、琢磨這兩個詞源自於《詩·衛風·淇奧》,描述的是一位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美男子,原話如下: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怎麼會用來形容美男子呢?我們常用「貌比潘安」來形容男子貌美,用「才高八鬥」來說明男子才華橫溢,但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形容一個男子,不覺得晦澀難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