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海峰
固定寬帶業務一直是運營商兩大傳統支柱業務之一。縱觀多個領先運營商的財報,我們能發現固網寬帶貢獻了大量收入。但是目前有人認為寬帶業務這個生意進入同質化競爭,陷入價格戰的泥潭,無法實現價值提升。
對此,在10月13日的2020年全球超寬帶高峰論壇上,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表示:「全球運營商在固定寬帶領域的持續投資和發展創新,呈現出了無限的發展潛力,將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強勁引擎。」
丁耘在演講中提到,超寬帶產業依然可以持續擴大,擁有萬億藍海市場。他為何如此有信心?丁耘直接舉例說,2020年初疫情對人們工作生活帶來巨大挑戰,但固網寬帶表現出色,有效推動了復工、復產、復學,支撐了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尤其是在中國等寬帶基礎設施領先的國家。
這讓個人、家庭、企業都充分認識到,固定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價值巨大,不但可以讓我們應對疫情挑戰,還能讓我們「化危為機」,在未來釋放出巨大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是中國新基建的核心項目。
那麼,超寬帶產業該如何通過構建智能聯接,擴充商業版圖,實現更多智能體驗,發掘2H、2B等行業數位化市場價值?
中國進入智能聯接時代:為更多業務創新提供土壤
UBBF已經舉辦五屆。回顧過去,華為聯合產業共同定義「千兆寬帶」和「品質寬帶」這兩個發展階段,區分了從帶寬增長到帶寬品質發展的理念。
在本屆UBBF上,華為提出了智能聯接的產業創新方向,助力運營商開闢更多的商業場景,使能千行百業的數位化發展。丁耘表示:「我們需要在固定寬帶領域進一步深耕細作,將聯接的重心從家庭擴展到企業,在構建固定寬帶商業正循環的同時,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
如今,智能聯接上升至許多國家的戰略,例如歐盟的下一代EU計劃,韓國的10GiGA等;去年5月,我國提出要在300個大城市部署千兆寬帶。短短一年多時間,運營商就紛紛發布了千兆套餐,激發大量創新湧現,中國率先進入了智能聯接時代。
未來智能聯接的需求依然旺盛。分析不同場景的需求可知,第一,在辦公方面,由於國外疫情仍然嚴峻,許多重大國際會議仍在線上召開。而工作在線,要求網絡穩定,安全,體驗有保障。
第二,在教育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國有4億學生在線學習,在線教育平臺還解決了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連接使教育有了更多可能性,而有質量的聯接為可能提供了想像的土壤。
第三,在社會商業方面,直播讓賣場不再有限制。直播視頻的穩定、流暢不卡頓是線上消費體驗的保證。「家庭聯接
從128K速率出發,到千兆速率聯接,再到智能聯接,更多的未來等待我們去挖掘。」丁耘說。
家庭寬帶競爭力如何變現?三維度升級
如上所述,由於工作和教育需求的頻繁出現,家庭從娛樂中心走向多元化,所以保障家庭多元化業務的智能體驗是價值所在。
對此,丁耘表示,家庭數字價值變現的公式是「家庭的數字價值 = 高速寬帶連接 + 全覆蓋的家庭網絡 + 多業務SLA的體驗保障」,所以業界可以從這三個層面保障家庭體驗,支撐家庭場景功能的延伸,為最終用戶帶來全新的「Home+」智能體驗。
第一,智能精準建網,打造高速寬帶體驗。各國政府需要將寬帶網絡建設納入國家戰略,並提供政策和資金扶持。運營商需要對整體網絡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裝機、運維和運營統籌規劃,加強F5G與5G網絡的協同建設,聚焦高價值用戶重點打造千兆價值小區,以帶動寬帶業務的普遍性升級。
比如廣東移動主推F5G與5G雙融合,從建網協同、營銷協同出發,實施5G與XG-PON同步建設、打造千兆價值小區、優化千兆套餐,以千兆提速包帶動寬帶的全方位升級。上半年,廣東移動千兆用戶大幅度提升,最重要的是保留了原有高價值的移動用戶。
第二,聯接從家庭向用戶延伸,構建全覆蓋體驗。據調研,中國約有60%的寬帶問題來自於家庭Wi-Fi。業界可以聚焦家庭網絡的Wi-Fi體驗瓶頸,推動Wi-Fi產品的服務化、Wi-Fi服務的平臺化,實現家庭Wi-Fi體驗的可視、可管、可維,最大化保障家庭用戶的實際業務體驗,同時進一步推動光纖到房間(FTTR)的技術創新,為更多智能家庭應用場景的創新提供保障。
第三,業務識別智能化,實現多場景、多樣化SLA業務體驗保障。業界可以引入人工智慧技術,智能識別家庭業務類型,提供多場景差異化業務保障:加強與OTT等合作夥伴的協同,實現應用生態變現;基於具體業務需求提供定向SLA保障,實現差異化體驗變現;進一步向智能家居等垂直領域延伸,拓展更多新業務場景。
據悉,為了更好保障上課學習體驗,北京聯通與英語在線教育的頭部企業VIPKID合作,使用華為eAI技術對其業務進行網絡加速,從而實現了消費者、OTT、運營商三方共贏。在泰國,3BB通過華為eAI識別熱門遊戲向最終用戶推出遊戲寬帶套餐,吸引廣大遊戲愛好者,實現了一個月一萬用戶的發展。
此外,隨著家居的智能化加速,中國電信的天翼看家、天翼高清等多款拳頭產品深受用戶認可,其中天翼看家達到了百萬級用戶。中國電信深耕數位化家庭,在家電控制、AI交互上發力,逐步開闢出智能家居的新天地。
如何釋放企業數位化價值?三方面發力
企業的數位化,本質是打通企業的資金、人、物、信息、監管等工作流,聯接是企業數位化的血液。當前企業都在推動數位化,對聯接的追求也在不斷提升。然而,企業聯接的體驗滿足仍具有較大挑戰:開通周期長,響應慢、定價方式單一、SLA不可視等。
在此,丁耘提出企業聯接價值變現的公式,即企業的數字價值=覆蓋的密度×體驗的深度×集成的廣度。基於此,丁耘建議業界可以從這三個角度發力,系統性提升企業聯接的體驗感知,助力企業的數位化轉型。
第一,多技術智能覆蓋,實現無縫接入體驗。主動進行綜合業務區規劃,保障企業300米範圍內可以接入光纖專線,同時一張光纜網融合5G、OTN、IP、PON等多種技術,根據企業差異化需求,智能匹配差異化專線產品;充分發揮全光城市等已有網絡資源優勢,實現一網多用,一條專線承載多種業務,滿足企業的多樣化聯接訴求。
在UBBF2020會場展廳,筆者看到,上海電信藉助「全光城市」深度覆蓋,用多合一政企網關替代傳統的「光貓+多設備堆疊」的組網模式,為大量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業務採購,如上網、網絡安全、視頻會議、視頻監控、企業內網可靈活組合,實現一根專線多種業務接入,大幅降低了中小企業的ICT建設與維護成本,運營商提升了業務黏性,同時也實現了收入增長。
第二,彈性智能架構,打造確定性SLA體驗。構建一張無阻塞、永遠在線、可擴展、極簡的彈性智能網絡架構,實現帶寬、時延、可靠性、業務開通時間等SLA指標的可承諾,為企業帶來確定性聯接體驗的同時,實現SLA的價值變現。
丁耘介紹,西歐某運營商構建覆蓋其國內全境的媒資專網,採用媒資透傳解決方案,提供動態帶寬滿足彈性需求,實現套餐溢價6倍。印度尼西亞BRI銀行是該國最大的銀行之一,業務的發展及安全級別的進一步提升,數據中心的互聯需要超高可靠性,Indosat打造硬管道銀行專網,實現可靠性從3個9提升到5個9,套餐溢價50%。
上海電信通過光纜路由優化,快速升級傳統業務,優化證券交易所時延從以往的4.6ms到0.63ms,實現7倍溢價。其推出的1ms、2ms、3ms時延圈專線產品獲得市場高度認可。寧夏電信基於網絡切片技術,打造網絡共享,租戶專享的業務,為3000個醫療機構、2000個教育機構提供專網的敏捷部署,其中教育專網從過去的3個月縮減到2天完成交付。
第三,雲網廣泛集成,實現差異化的雲網服務體驗。網絡能力將演化成平臺底座,網絡邊界將被打破,雲網全面融合,從而實現企業從購買到使用的全流程自定義體驗。與此同時,產品服務也將從當前的雲+網的模式,向一跳入雲、入網即入雲演進,實現差異化的雲網服務。
超寬帶商業與技術不是孤立存在
在本次UBBF上,多個演講嘉賓表達了與丁耘類似的觀點,可見超寬帶產業進入智能聯接時代,從2C向2B發展已成共識。
比如工信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韋樂平就表示:「隨著運營商的業務範圍逐步從2C轉向2B,光纖到園區和光纖到工廠乃至車間將逐步成為未來重要的光網絡2B市場。同時,雲網融合正成為主旋律——網是基礎、云為核心、網隨雲動、雲網一體。」
當然也有業界人士擔心,對固定寬帶產業進行較大的技術創新投入,短期無法實現商業成功,所以寧願選擇等待觀望。
對此,丁耘表示,商業與技術從來不是孤立存在。智能聯接實現了智能建網、智能雲網、算網協同三大技術創新,結合家庭、企業的兩大商業變現公式,將真正驅動構建萬物互聯時代的智能化體驗,以雙輪驅動使能行業數位化,開啟數字經濟的萬億藍海市場。
而在此背景下,華為將持續與運營商一起,在確定性體驗、泛在千兆、超自動化的智能聯接技術上不斷創新,通過家庭、企業的這兩大商業變現公式,打造萬物互聯的智能化體驗,雙輪驅動使能社會數位化,釋放行業的萬億價值。
「行業在變化,新需求在不斷湧現,我們堅信:需求可以被創造,體驗的追求永無止境。」丁耘最後說。
附華為常務董事丁耘演講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