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與文無關。
微信公眾號「法律學堂」周末版準時推送!
最近幾年,社會上颳起了一股強烈的民國風!
有人說那時的大學教育出現了一批世界級的學術巨匠,有人說民國的榮光只是一葉障目。
我沒有認真研究,只想說一下民國的軍閥。
在中國人心目中,軍閥都是一身武裝,目不識丁,荒淫無度,強搶民女,奪人錢財,無惡不作。
其實吧,有些軍閥真不是這樣。
1926年3月18日這一天,被魯迅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在段祺瑞執政府門前的小廣場上,上演了一場抗議與屠殺的悲劇。
據說,「慘案發生之後,段祺瑞很快就趕到了現場,面對死者長跪不起,並終生食素以示懺悔」。
儘管上述據說存疑,但段祺瑞清廉如水,被人稱為「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的「六不總理」應該是事實。
他在家裡總是一件長衫,頭上一頂瓜皮帽,任誰見了,也想不到他會是個國務總理。段祺瑞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當時的銀行人士誰不想巴結這位實權派的國務總理大人?可他卻沒有在任何一家銀行投過一文錢的資本。
這讓那些動輒把錢存至瑞士銀行的今日高官們情何以堪?
堂堂的總理之家,居然常常會像平民小戶一樣也有經濟周轉不靈光的時候,實在挺不下去了,段祺瑞也會寫張欠條,到金城或是大陸銀行去借上個千八百元的。借帳記得十分清楚,等到他有了錢去還款時,哪家銀行想「賴帳」門都沒有。
真是古風不再啊!
有人說一個段祺瑞不具代表性。
軍閥吳佩孚的為人信條是:「不貪財,不好色,不納妾,不嫖娼。」大量史實證明,吳佩孚是言行一致的。
北伐戰爭之後,由於拒絕接受日本的誘降條件,拒絕做漢奸,拔牙的時候被日本人割喉致死(一說是病死在醫院的)。
吳的私德也讓人佩服。1921年4月21日,來自德國的露娜小姐在洛陽見到了吳佩孚,一見傾情,秋波頻傳,無奈大帥就是不領情,回去之後,露娜小姐對吳大帥下了「最後通牒」——一句話,譯成中文就是:「吳大帥,我愛你,你愛我嗎?」(想來這洋妞也真夠開放的)。
吳佩孚看後大笑不止,提筆原信批了「老妻尚在」四個大字,命譯員將此信送回。
以老妻拒洋妞,吳佩孚的這等情懷有幾人能比得了?豈不令當今包「二奶」、「三奶」者羞慚?
董必武曾說「吳佩孚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有清廉名,比較他同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難能可貴。」
那麼多官僚和軍閥,你有二個也不算多,我再舉第三個例子。
炮轟孫中山的陳炯明,這個人的形象與我們公認的歷史形象差距更大。
陳頗有文採而且廉潔自持,不蓄私財,在生活方面也相當嚴謹,以「不二色」而自豪。後來避居香港,流落街頭幾乎餓死,渾身上下只有幾個小錢,只夠在小店買粥充飢,想不到染上痢疾,不治身亡,去世時只能用其母所備的棺木入殮。
誰會想到,曾經顯赫一時的地方軍政長官,結局竟會如此..
何以如此?
在我看來,民國時期儘管西風東漸,但古風尚存,士大夫思想猶在。
可惜,近百年之後,我們終於除了欲望,什麼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