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餘曉宇)8月27日,教育部召開2020年金秋系列第一場發布會。會上,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提出,秋季學期要全面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所有學段、所有年級應開盡開。
王登峰介紹,到目前為止,全國30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已經明確了秋季學期開學的安排,都是按照分期、分批和錯時、錯峰開學來進行。各地的中小學、託幼機構和高校基本上安排在8月15日-10月10日,高校基本上都安排在8月底到9月乃至10月上旬,跨度一個多月,恢復全面開學最短的是5天,最長的37天。新疆疫情防控形勢還比較嚴峻,從9月1日開始,所有學段開始線上教學。
王登峰表示,教育部將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開展。要全面跟蹤和指導各地秋季學期開學的情況,要不斷總結和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要加強管理,強化健康教育,及時解決教育教學和校園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總結疫情防控期間各地各校師生養成的良好工作、學習規律,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各地各校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學校的正常複課實際上是當前恢復社會經濟正常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複課之後,建立起科學的防控機制,注意疫情的防控和整體正常教學的平衡也很重要。」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封閉式管理需要有適度的措施,不是越嚴越好,適度才是正確的選擇。」
熊丙奇認為,既要做到全面正常地開學複課,又要把疫情防控融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讓疫情防控的措施幹擾到正常的教育教學。
線上教育在疫情期間有效地支撐了「停課不停學」工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要總結經驗,把做好線上教學工作作為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的戰略工程來看待,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抓手,也就是以教育信息化來引領、帶動教育現代化。
中小學方面,教育部已經研究起草《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啟動中小學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打造豐富多彩的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課程教學資源,並於9月1日上線新學期課程;確定了90個「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應用的新型的教與學模式」試驗區,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教學路徑和方法,大力推進線上教育教學改革,在創新升級上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
呂玉剛還提出,要統籌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兩個平臺,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促進資源共享、渠道互補,覆蓋全體學生。此外,教育部還指導中國教育電視臺為52個貧困縣的全部教學點近1.2萬間教室配置了直播衛星接收設備,預計在今年秋季學期,將會應用雲互動的電視直播課堂模式,讓北京的名師與52個貧困縣教學點師生實現遠程互動,通過電視空中課堂進校園,助力52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中小學線上教育,要促進它更好地發揮三個作用:一是支撐好學生的自主學習;二是要服務好農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三是促進廣大教師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呂玉剛說。
高校方面,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則表示,教育部在在線教學方面主要推進「四個新」工作:完善政策,推動在線教學走向「新常態」;強化保障,優化在線教學服務「新平臺」;提升質量,打造教育教學改革「新精品」。要立起標杆、樹起榜樣,堅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讓新時代的高等教育質量有標杆、有榜樣、有標準;聚焦公平,探索教育開放共享「新實踐」。
與此同時,熊丙奇也提醒,在線教育對於學生視力有一定的影響,個性化差和交互性弱的問題還有待加強,必須要理性對待。
他強調,學校線下教學的作用不容忽視,在線下教育無法進行的時候,在線教育能夠提供一定的資源,但作用還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