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吃竹筍的時令季節,作為蔬菜,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味清香鮮美,而被視為菜中珍品。鮮竹筍含水量高,屬鮮嫩食品。竹筍在有殼的情況下,比較容易貯存。買回來的竹筍如果暫時不吃,可放置在通風、乾燥、陰冷之處,一周之內一般不會變質,也可以剝去筍殼放入冰箱冷藏室,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剝去筍殼煮熟後冷凍,放置時間可更長些。一般情況下都是買的商家剝好,煮熟用水泡著賣的竹筍。買回暫時不吃的話,可以用水養著或直接進冰箱冷凍,想吃再拿出來。
竹筍不能生吃,單獨烹調時有苦澀味,口感不太好,但是竹筍炒肉則味道特別鮮美。竹筍可以用來做湯,也可以燒肉,能做出許多美味佳餚。如竹筍燒豬肉,燒牛肉,燒雞等。今天分享鮮筍炒肉片。
鮮筍肉片
主料:鮮筍、豬肉
輔料:生薑、大蒜、大蔥,生抽、澱粉、味精
步驟:
1,把買回來的筍子用清水多洗幾遍;
2,筍子切片,清水洗幾遍,再放在容器裡用清水泡著,炒之前再瀝乾水分;
3,生薑、大蒜切片,蔥切節備用;
4,豬肉裡加澱粉、料酒、生抽和水拌均勻備用;肉不能拌得太稀,也不能太幹,感覺每塊肉之間都有點黏稠就行;
5,起鍋倒入油,油燒至八成熱,先下生薑炒香;然後再放入豬肉翻炒;
6,炒至肉變色,下鮮筍翻炒,再加入大蒜繼續炒;
7,起鍋前,加入大蔥,大蔥炒香,散少許味精,清香鮮美的鮮筍肉片就可以起鍋了。
鮮竹筍除了春季能吃到,現在還把它做成袋裝的麻辣筍片,開袋即食;還有筍子罐頭等。
筍子為優良健康蔬菜,它所含的多種維生素和胡蘿蔔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筍的蛋白質比較優越,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胺酸、蘇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穀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構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
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還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竹筍含脂肪、澱粉很少,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養生學家認為,竹林叢生之地的人們多長壽,而且極少患高血壓,這與經常吃竹筍有一定關係。
再好的東西有利也有弊,竹筍也含有人體不適用的成分,為草酸鹽;少年兒童也不宜多吃,因為正處在成長發育期的未成年人,骨骼的成長需要大量的鈣質,而草酸鹽會影響機體對鈣質的吸收。竹筍乃寒性食品,有澀味,含較多的粗纖維,容易使胃腸震動加快,還對胃瘍、胃出血患者極為不利,對於慢性胃腸炎病也不易康復;患有泌尿系統和結石的患煮不宜多吃。
溫馨提示
為了減少草酸鹽對人體的影響,食用時一般將筍子在開水中煮5-10分鐘,經高溫分解去掉大部分草酸鹽和澀味,撈出用清水洗淨再配以其它食品烹飪。
感謝您的閱讀,這裡是「主婦食記」
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收藏哦!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