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在著作中提到:「普通人只發揮了其潛在智能的10%。」
孩子的智商高低,是每一位家長關注的話題,智商潛能因而在家長們之間越來越流行。有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報了智力開發班,其實這些家長並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智力開發。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智力開發並不是提升智力分數,而是大腦能力的培養。
其實,高智商兒童在先天條件上並沒有優勢,大多取決於後天的培養。
被稱為「智商之父」 的美國心理學家劉易斯·推孟在20世紀20年代做過一次大規模的研究:通過智力分數測試挑出1500個智商大於130的孩子,持續追蹤他們的後續情況。
在經過多年的追蹤調查後,這位「智商之父」發現這些高智商兒童大多有以下共同點。
美國心理學家特曼曾挑選了1000多名高智商兒童,從11歲一直追蹤調查到老年,經過多項數據、智商測試和研究發現,這些高智商兒童都具備極強的創造力。
創造力不僅是判斷孩子智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現代社會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
創造力強的孩子敢於探索、質疑,面對問題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孩子探索得越多,知道的就越多,如果家長可以合理地引導,多帶孩子體會不同的環境和世界,將來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很大幫助。
經常看到用「愛因斯坦說話晚」的例子,判定說話晚的孩子都聰明的結論。事實上,高智商兒童掌握語言的能力很強。眾所周知大腦分為左右腦,負責學習語言的區域就在左腦中,左腦發育得越快,孩子的語言能力越強。
語言能力強的孩子通常都是一教就會,對詞彙的發音更為敏感,掌握詞彙量的速度更快,但與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沒關係。有的孩子說話晚,可是一開口就已經掌握了很多詞彙。
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左腦也會迅速發展。
因此,家長更要注意孩子的左右腦均衡發展。
英國爆紅的節目《天才兒童》聚集了一群高智商兒童,他們會進行各種智力競賽。在節目進行的過程中,很多人發現這些孩子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共同點——專注力優異。
比如有「人類計算機」之稱的12女孩Nishi。
Nishi的父親表示女兒有超強的專注能力和自控力。
2017年該節目的冠軍也表示:「在參加比賽之前,我就是一個喜歡專注和反思的人。」
大腦中的前額皮質控制專注能力,前額皮質的體積越大,孩子的專注能力越強,大腦也就更聰明。高智商兒童並不是完全取決於天生,相反大多都是後天的培養。
天才兒童的兩任冠軍
《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表明:高智商兒童的大腦皮層在6歲時不僅沒有普通兒童厚,反而要更薄。但此後,大腦皮層會迅速增厚。
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家認為,天才兒童大腦皮層之所以快速增厚,與後天環境有關。
寶寶出生後的三年內,大腦重量會從成人的25%發展到85%。
簡單來說,60%的智力發育主要進行在出生的頭三年前,這段時間大腦接觸的刺激有多少,對孩子的智力有很大影響。3歲前,對大腦最好的刺激來源於感官,所以遊戲、故事繪本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這裡是智慧爸媽學園,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