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理論考試中,關於科爾伯格的知識點對於大家來說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需要大家進行識記和理解,主要以客觀題為主進行備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科爾伯格繼承並發展了皮亞傑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把兒童的道德發展看成是整個認知發展的一部分,認為兒童的道德成熟過程就是道德認知的發展過程;認為兒童道德的發展是分階段的,是多個水平的。
1.故事:「道德兩難故事法」——漢斯偷藥
歐洲有個婦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醫生認為只有本城一個藥劑師發明的藥才能治好她。漢斯找到藥劑師,卻被索價2000元,這個藥價足足高出了藥成本的十倍。漢斯只能到處借錢,可最後只湊夠1000元。漢斯不得已,只好懇求藥劑師,便宜一點賣給他或者允許他賒帳,以便能快點救活妻子。但藥劑師一口回絕他,說:「不成!我研製此藥就是為了賺錢。」漢斯因此走投無路,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去把這個藥偷來。
於是科爾伯格就問處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漢斯到底該不該偷藥?為什麼?後來科爾伯格對於道德發展階段提出了三水平六階段。
2.理論——三水平六階段
(1)前習俗水平(9歲以下):分為懲罰與服從道德定向階段和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對於懲罰與服從道德定向階段的兒童來說,他們考慮問題都是從避免懲罰的角度思考。如,認為漢斯應該偷藥,因為偷藥可以免於妻子家人的懲罰;認為不應該偷藥,因為不偷藥可以免於偷東西的懲罰。對於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的兒童來說,他們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這個階段的兒童會認為如果漢斯的妻子平時對他特別好,那麼漢斯應該偷藥救妻子,救了妻子對自己是有好處的;但如果他的妻子對他不好,那麼漢斯不應該偷藥救妻子,救了對自己沒有好處。
(2)習俗水平(9-16歲):分為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和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對於尋求認可定向階段的兒童來說,他們以人際關係的和諧為導向,順從傳統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見,謀求大家的讚賞和認可。總是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並總是儘量按這種要求去思考。如:認為漢斯應該去偷藥,因為做一個好丈夫就應該救妻子的命;認為漢斯不應該偷藥,因為作為一個好公民,不應該偷東西。對於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的兒童來說,處於該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尊重法律的權威,認為法律不可變,如,大部分兒童會認為漢斯不應該去偷藥,因為如果人人都違法去偷東西的話,社會就會變得很混亂。
(3)後習俗水平(16歲以後):分為社會契約定向階段和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也稱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對於社會契約定向階段的兒童來說,他們認為法律和規範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種社會契約,是可以應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的。如,他們會認為,漢斯應該去偷藥,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遠遠大於藥劑師對個人財產的所有權。對於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的兒童來說,他們認為人類普遍的道義高於一切。如,認為漢斯應該偷藥,因為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認為漢斯不應該偷藥,因為藥只有一顆,被偷走的話對於生病能買得起藥的人不公平。
以上就是對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中三水平六階段的理解,下面結合例題帶大家強化一下知識點:
【選擇題】可以分為社會契約定向階段和普遍道德原則階段的定向階段是( )。
A.習俗水平 B.前習俗水平 C.後習俗水平 D.超習俗水平
【答案】C。解析:科爾伯格把他的道德發展階段分為三水平六階段,前習俗水平包括懲罰與服從道德定向階段和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習俗水平包括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和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後習俗水平包括社會契約定向階段和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也稱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