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鄉村旅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地方經驗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拓寬融資渠道、推介精品線路、創新營銷方式

  推動鄉村旅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遊客在四川瀘州納溪區大渡口鎮民強村的櫻桃林採摘櫻桃。楊濤攝

  

  

  

  攔門酒、對山歌、篝火晚會……日前,湖南省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村古樹林,一群北京遊客正在盡情享受花瑤民俗。 羅理力 攝

  編者按:

  近日,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在浙江召開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會。來自省、市、縣、村各層面代表,圍繞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作了精彩發言。本期將這些地方發展農旅產業的「乾貨」介紹給讀者,供各地學習借鑑。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副局長馬洪濤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大力改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公共服務設施條件,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近日,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在浙江舉辦2017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介對接活動,搭建供需雙方洽談平臺。這是農業部拓寬融資渠道、宣介精品線路、創新營銷方式的重要舉措,對於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作為現代農業的新型產業形態、現代旅遊的新型消費業態,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呈現出產業規模日漸擴大、發展內涵不斷提升、類型模式逐步豐富、綜合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態勢,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新增長點,成為社會各界投資合作的熱點。搭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領域合作洽談平臺,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和相關機構參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讓人才、技術、資金和平臺等要素回流鄉村、跨界合作,帶動經營主體改善基礎設施、挖掘特色資源、創新銷售模式,有利於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檔升級,有利於提升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利於滿足城鄉居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需求。

  我們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平臺聚集資源、資源服務產業」的思路,搭建了合作平臺,各方積極溝通、熱誠交流、優勢互補、共商合作,讓優質資源聚集起來。一要善於結交合作對象。參加此次推介對接活動的,既有各地農業管理部門的同志和部分經營主體,還有國投創益產業基金、農發銀行等眾多投資主體,攜程、同程等專業旅遊網站和阿里巴巴、趕街網等電商企業。希望大家懷著做大做強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的情懷,抱著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心態,圍繞推出的推薦項目冊、精品景點冊和特色產品冊,主動對接合作對象,積極交流合作項目,深入洽談合作細節,科學分析項目前景,為後續合作奠定基礎。二要勇於創新合作方式。在資本對接方面,投資方要積極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有效解決融資抵押難、擔保難等問題。在景點對接方面,旅行社要適應旅遊消費向休閒消費轉變、自駕休閒增多的新趨勢,創新與經營主體的合作方式和利益分享機制,形成景點、遊客、旅行社三方受益的格局。在產品對接方面,電商企業要拓展物流渠道,創新物流模式,力爭將優質安全、營養健康的農產品銷售到消費者的餐桌上。三要敢於承擔社會責任。各投資機構、旅行社和電商企業參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要利用自身的資金、市場和營銷優勢,積極探索建立農民參與、互惠共贏的機制,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元素,幫助有潛力的項目景點做大做好,肩負起助推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社會責任。

  引導多方主體進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領域,對於提升行業發展水平意義重大。搭建一個永不落幕的對接平臺,是產業發展的要求。我們一定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公共服務,構建長效機制。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要把推介對接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納入年度工作計劃,落實專人負責。要引導各經營主體加大規劃設計,形成一批推介對接的項目庫。要多形式、多渠道組織開展本區域內的推介對接活動。二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和14部委《關於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的指導意見》要求,在用地政策、財稅支持、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大政策創設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三要加強宣傳推介。要及時總結各地推介對接的好經驗、好做法,並通過多種途徑加大宣傳,為探索合作模式,構建長效機制,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檔升級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農旅產業·地方篇

  浙江文化+體驗打造休閒農業升級版

  浙江省現有各類休閒觀光農業區(點)3818個,帶動就業21.5萬人,2016年,全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遊客1.5億人次,總產值達到393.9億元,比上年增長73.5%。

  近年來,浙江積極推進「農業+」行動,促進農業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強化農業產品、田園景觀、體驗活動等創意設計,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桐廬縣昔日的破舊牛欄、豬欄經過創意改造後成為大受歡迎的的牛欄咖啡館和豬欄茶吧。

  浙江還把農業文化遺產展示、民俗節慶體驗、特色小吃品嘗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相結合,提升文化品位和歷史內涵。安吉縣以白茶產業為基礎,深挖茶文化,舉辦茶活動,發展茶旅遊,創造了「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奇蹟。

  在鼓勵社會資本投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方面,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休閒觀光農業園區已累計投入資金333.5億元。省政府辦公廳在2007年、2011、2016年三次出臺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發展意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還被納入「十三五」浙江省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和旅遊發展規劃。

  在加大資金扶持方面,省、市、縣三級將「農家樂」休閒旅遊村莊列入「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計劃。出臺優惠政策,杭州市將40多家休閒觀光農業點納入政府會議培訓定點單位,台州市將休閒農業園、農家樂和民宿納入職工療休養的接待單位。

  此外,浙江堅持富民導向,通過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桐鄉市烏村引入專業旅遊公司實行股份制經營,農戶按照相應股份進行分紅。天台縣後岸村對全村農家樂經營戶實行「四統一」管理(統一營銷、統一內部設施、統一價格、統一管理),實現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雙贏目標,2016年全村鄉村旅遊收入超過2000萬元,戶均經營收入超過18萬元。

  浙江省農業廳供稿

  江蘇創意+品牌點亮農業產業新業態

  近年來,江蘇省認真貫徹農業部部署要求,運用科技、文化、藝術等創意手段提升休閒觀光農業,加快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培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動能。創意休閒農業已成為農業轉型升級、農民就業創業、農村融合發展的新型戰略性產業。

  為適應消費者多元需求,江蘇突出發展科技型、文化型、生態型、功能型、服務型「五種模式」創意農業,培育創意農產品、創意農田景觀、創意文化、創意節慶、創意飲食、創意民宿。全省創意農業鮮活典型陸續湧現,稻麥田藝術、茶園迷宮、花海花鏡等美麗田園景觀極具魅力,造型果蔬、陽臺農藝、植物窗簾等創意農產品和手工藝品精彩紛呈,南京農業嘉年華等農事體驗和農業節慶活動人氣十足。我省在兩屆全國休閒農業創意精品大賽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

  在推進創意休閒農業品牌化營銷方面,全省成功創建41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128個星級示範企業。強化節慶營銷,舉辦江蘇休閒觀光農業博覽會,組織參加全國區域性展會,支持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農事節慶。強化線路推介,組織推介150條創意休閒農業精品線路,吸引遊客走進鄉村。去年,全省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億人次,實現綜合收入350多億元。

  江蘇省堅持以農民參與、農民受益為原則,以有特色產業支撐、多元創意項目、獨特村容景致、完備服務設施、規範管理制度、緊密聯結機制的「六有」標準為導向,推動創意休閒農業整村建設,培育省級示範村。鼓勵以村集體、農家樂合作社或農業企業為主體的合作經營、股份經營,帶動農民充分創業就業。全省已創建17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101個江蘇最具魅力休閒鄉村和50個省級休閒觀光農業示範村,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閒觀光農業點達7200多個,創造農民直接就業崗位80多萬個。

  江蘇省農業委員會供稿

  湖生態+產業南發展農莊經濟新模式

  近年來,湖南省充分利用「魚米之鄉」的自然生態、特色產業、農耕文化等資源,拓展休閒旅遊功能,發展農莊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6年,湖南省建設規模農莊4300家,星級農莊1057家,休閒農業實現經營收入32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380億元,同比增長19.8%;安置45萬農民就業,帶動27.8萬戶貧困戶脫貧。

  通過規劃、政策、資金投向等措施,湖南省引導農莊堅持以農為本,充分拓展產業功能,實現農旅良性互動。

  一是創新發展理念。通過培訓、媒體宣傳等方式引導企業創新發展理念:堅持特色產業先行,拓展旅遊功能;堅持生態立園、品牌強園、文化養園,豐富旅遊產品;堅持人才至上、效益優先、事業為本,構建企業價值體系。二是創新發展路徑。鼓勵通過調整經營定位、延長產業鏈條、多元化合作、提升生產方式等路徑,走出休閒農業「周末經濟」困局。三是創新發展模式。立足產業特色、生態特徵、交通區位、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融合型、生態融合型、紅色文化融合型、民宿村鎮融合型休閒農莊。培育了「長沙慧潤」、「寧鄉湘都」、「湘西牛角山」、「張家界禾田居」等融合發展典型模式。

  2016年為破解休閒農業發展瓶頸,湖南省舉辦了「湖南休閒農業發展對策論壇」,邀請業界精英問策解碼。

  首先,制定行業發展標準,通過制定湖南省休閒農莊《建設規範》和《星級評定準則》地方標準,推動企業標準化、規範化、特色化發展;其次,組織指導企業運用「眾籌」、「轉股」、「掛牌」等方式破解融資難題,先後引導推薦22家休閒農莊在湖南股權交易所Q版掛牌上市;第三,通過網際網路、電視、報刊引導消費、推介品牌;通過農業博覽會、美麗鄉村風採展、「百千萬」工程產業園展及節慶活動,提升企業知名度,促進產品銷售。

  湖南省農業委員會供稿

  貴州荔波休閒農業助推脫貧

  近年來,荔波縣立足資源優勢,通過精準規劃、政策扶持、培訓提升、品牌打造、創新模式等,全域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發展。荔波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帶動1.2萬人實現脫貧致富。

  荔波縣把農村實用技術、服務產業人員培訓作為提高農民素質、提升服務水平的重點工作來抓,先後舉辦「休閒農業經營主體」「農家樂」等培訓班,進一步提升鄉村旅遊整體形象和接待水平;通過每年舉辦萬畝梅花報春節、荔波蜜柚評比大賽、四季花海攝影節和到省內外開展宣傳推介會等大型活動,大力宣傳荔波特色休閒農業。

  此外,荔波採取「公司帶協會、合作社帶村組、大戶帶散戶」的模式培育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建成了以樟江精品水果園區為代表的5個省級農業示範園區的休閒農業龍頭企業集群,湧現了瑤山四季花海、朝陽賽莪、朝陽農耕文化園、聯山灣等鄉村旅遊示範點,帶動農戶2000戶以上,其中,以四季花海為代表的2000畝觀賞園帶動從業人員達100餘人,2016年營業收入達3億餘元。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2016年,荔波縣休閒農業經營主體達到631個,年營業收入28.5億元、實現利潤5.2億元,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4個,農產品銷售收入18億元以上,從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人員達到1.58萬人,接待遊客近600萬人次;休閒農業產業覆蓋3012戶,吸引150人返鄉創業,建成了播堯返鄉創業園,帶動貧困戶584戶2451人脫貧,產業帶動效果明顯;全縣已建成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5個,州級20個,縣級60個,星級賓館86家。

  貴州省荔波縣人民政府供稿

  四川成都為農旅注入文化之魂

  成都休閒農業,經過30多年發展,在傳承川西農耕文明、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11月,成都市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市。目前,全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1億人次,總收入超過260億元。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成都是中國農家樂發源地,近年來,在鼓勵發展農家樂基礎上,成都著力培育了具有更多休閒旅遊要素和功能的休閒農業業態。全市各類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經營主體超過1.6萬家,其中省級休閒農業主題公園10個、省級示範休閒農莊20個、省級家庭農場和合作社201個。在此基礎上,開展特色活動,做到月月有節會,每節有特色。龍泉國際桃花節、成都採茶節、成都油菜花節、成都獼猴桃節等重大休閒農業節慶活動久負盛名,成為成都一張張靚麗的名片。

  在產業文化方面,成都深入挖掘以竹編、棕編、藤編、根雕、盆景、蜀繡等為主題的川西農耕文化內涵,為休閒農業發展注入「文化之魂」。已形成邛崍大梁酒莊、都江堰茶溪谷、蒲江縣明月村、溫江區天星村等一批文化主題突出的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全市掛牌保護的傳統村落52個。

  與此同時,成都扶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青年創業團隊、藝術家團隊等創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基地;著力培育休閒農業創業者和職業經理人,目前,全市從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的持證職業經理人達到2600多人,佔全市農業職業經理人總數的三分之一。

  四川省成都市農業委員會供稿

相關焦點

  • 淺談國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
    同時,注意管理,對農場主經營活動有所監管,以確保產業健康發展。2、法國鄉村旅遊的興起法國和英國相比,鄉村旅遊起步稍晚,但也算較早得到發展的國家。伴隨工業化推進,法國農村人口急劇減少,大量青壯年進入城市,鄉村有衰敗跡象。同時,法國農業發展水平很好,具有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條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鄉村旅遊起步發展。
  • 吳麗雲:以創新為導向推動鄉村旅遊融合發展
    當前,鄉村旅遊在各地蓬勃發展,如何加快推進農旅融合,吸引更多資本投資鄉村旅遊,創新發展鄉村旅遊新業態是業界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要做到「三個堅持」。一是要堅持以政策為引領。旅遊正成為農業產業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融合領域。農業是第一產業,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推進領域,加速農業產業升級,對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鄉村旅遊與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考——評《鄉村旅遊創意開發》
    鄉村旅遊與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考——評《鄉村旅遊創意開發》周玲強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旅遊和文化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需求量越來越大。提供高質量鄉村旅遊產品與服務已逐漸成為新時代鄉村旅遊的重要推進方向,融入創意元素已逐漸成為鄉村旅遊發展的新要求, 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於旅遊產品與服務日益增長的要求。鄉村旅遊創意開發能夠 提升鄉村旅遊競爭力,推動鄉村旅遊業健康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 臺灣鄉村旅遊的產業特色與發展策略
    在座各位可能去過臺灣,但是應該很少走進臺灣的鄉村,其實臺灣最漂亮的地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鄉村。在此,要先跟大家說明,為什麼臺灣最漂亮的地方是在鄉村,這個就必須從鄉村旅遊的產業特性談起。臺灣鄉村旅遊的產業特性,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樣特性:首先是有錢有閒的社會。從整個旅遊產品的發展進程,一定是先發展城市旅遊,後面才會發展鄉村旅遊。等到發展鄉村旅遊的時候,就表示我們這個社會已經是個有錢有閒的社會。
  • 我市持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12月10日,從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扣全年工作目標,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產業發展,持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京津冀重要旅遊休閒目的地和國內外知名文化旅遊城市建設再上新臺階
  • 石門推動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 常德日報
    本報訊(記者 侯碧海 通訊員 楊龍 賀勇)近日,石門農村商業銀行向縣茶葉協會整體授信10億元,助推該縣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創建,實現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多年來,石門立足茶葉資源優勢,深入推進茶葉產業提質升級,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 鄉村振興:鄉村創意旅遊成功經驗分享
    創意旅遊是當今時代背景下一種新的旅遊可持續發展模式,也成為一些地區轉型和經濟復甦的利器。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農村地區發展鄉村創意旅遊也勢在必行。本文以京津冀地區鄉村旅遊發展狀況為切入點,通過分析京津冀地區鄉村創意旅遊成功案例的共性,指出鄉村旅遊與創意產業結合的重要性,通過因地制宜將充滿地方特色的鄉村資源以創意手段進行開發利用,可以提高鄉村旅遊的競爭力,吸引鄉村旅遊創意人才,帶動旅遊產品創新,促進經濟發展。
  • 節慶活動走向市場化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原標題:關於節慶活動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思考  通過文化節慶活動平臺,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品位,開發城市資源,豐富市民文化活動,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最終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常見模式。
  • 發展休閒農業,促進三產融合:長清區鄉村振興道路上的農業旅遊新產業
    近年來,長清區借力歷史文化資源與山水田園風光,以名優特產和秀麗田園為依託,用一二三產融合的思路,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在休閒農業和觀光旅遊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有益探索,打造了萬德茶業特色小鎮、馬山中醫藥康養小鎮、五峰山蒲公英特色小鎮,馬套村更是在發展特色農業鄉村遊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成為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發展鄉村旅遊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近年來,潛山市大力發展和推廣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設施、生態文明等各項建設,走出了一條現實有效的鄉村旅遊發展路徑,夯實鄉村振興戰略基礎。「江淮第一山」天柱山,通過實施基礎建設提升工程,以龍頭景區帶動周邊旅遊資源開發,A級景區由2015年12家發展到17家,農家樂由102家發展到315家,爭創省旅遊鄉鎮9個、省旅遊示範村21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個,形成4條鄉村旅遊示範帶,成功以景點旅遊帶動全域旅遊。
  • 茂德公發力鄉村旅遊,助力雷州旅遊產業發展
    曾經的南蠻之地,如今已是產業與文化同步發展的新型農村。無論是古色古香的昌公書局,還是極具雷州風味的紅網餐廳,抑或是以手作為主題的天工院,都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更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欣賞遊玩。足榮村的發展,是雷州市文化與生態旅遊建設的一個縮影。
  • 大渡口區持續發展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旅遊產業
    農文旅融合發展是釋放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有益探索,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在50平方公裡的鄉村振興區域內,我們發展的是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旅遊大產業。」大渡口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
  • 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徑的探索思考——關於杭州市鄉村產業發展的調研...
    特別在鄉村產業發展方面,雖然近年來農村電商、民宿經濟、鄉村旅遊蓬勃發展,但普遍存在層次低、規模小、布局散等問題,還處在碎片化、粗放型發展階段,迫切需要作進一步提質增效。對調研中發現的好的做法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入分析,對杭州鄉村產業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幾個方面的理性思考。
  • 松陽平田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
    麗水網8月7日訊 日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文,公布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遴選結果,松陽四都鄉平田村成為全市唯一入選案例。  為推動鄉村旅遊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抓好典型經驗的總結推廣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在全國範圍內徵集鄉村旅遊發展的典型案例,經地方申報、專家評審和領導審定,共遴選出了122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2014年以來,平田村以鄉村旅遊帶動生態農業、民宿經濟、文化創意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吸引了一批有理想情懷的優秀團隊、創業青年回歸鄉村,帶動村民就地就業。
  • 農業部長韓長賦:2020-2025年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審議通過全國...
    從2018年起,我部和財政部共同啟動實施農業產業強鎮和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項目,中央財政安排72.7億元,支持552個鄉鎮和62個縣(市)發展特色產業,推進產業集群發展。三是開展宣傳推介。開展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遴選推介工作,通過編發名錄、展會宣傳等方式,創響一批「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鄉村產業「金字招牌」,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二)優化鄉村休閒旅遊。
  • 發揮旅遊扶貧乘數效應,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讓更多的物流、資金流、人流和信息流源源不斷地流向貧困地區,充分發揮旅遊扶貧乘數效應,明顯提升特色旅遊產品品質,有效推廣鄉村旅遊品牌,對不斷鞏固旅遊扶貧成果,有效發揮旅遊產業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中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脫貧能力與發展能力,亟待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力促進鄉村旅遊扶貧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釋放更大效能。
  • 發展民宿產業 打造「流量鄉村」
    駐村後,我發現村裡的產業單一,村民脫貧意願不夠強,勤勞致富的氛圍不濃厚。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歸根結底要培育貧困戶的自我「造血」功能。一開始,我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充分發揮政法委基層治理工作經驗,通過重建舞獅隊、成立「美星志願者」團隊,開展歌詠活動、「最美勤勞戶」「最美文明戶」評選、網格化治理等,激發村民的向心力和勤勞致富積極性。
  • 廣東省數字鄉村發展試點 臺山市打造「空中經濟產業帶」
    據了解,臺山市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支撐作用,推動臺山新型數字農業農村經濟、鄉村數字治理、信息惠民服務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通過都斛鎮試點地在推進數字鄉村發展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做法經驗,為全面推進數字鄉村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 以精品民宿發展為引擎 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11月25日,延慶區召開精品民宿發展座談會,聽取延慶民宿產業發展情況及2020年北京市首屆鄉村民宿大會暨第四屆北方民宿大會籌備情況的匯報,並與多家民宿代表開展座談交流。區領導穆鵬、于波、黃克瀛、丁章春、任江浩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