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8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範子萌 宋薇萍)2020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金融領域的創新煥發別樣光彩。昨日,2019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正式揭曉,上海證券交易所、中證登上海分公司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落地」項目斬獲特等獎。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解冬在昨日召開的2019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媒體通氣會上表示,上海金融創新獎創立十年來,知名度和影響力日益提升,湧現出一大批創新性強、示範性好的優秀成果,共評選出優秀成果共588項,不少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小標題)科創板相關項目斬獲大獎
記者昨日從通氣會現場獲悉,2019年度上海金融創新獎評選中,190個符合條件的創新性項目參與角逐,最終69個項目脫穎而出,其中特等獎1個、一等獎6個、二等獎15個、三等獎22個、提名獎25個,金融創新推進獎9個。
多個與科創板有關的項目斬獲大獎。其中,「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落地」項目(上交所、中證登上海分公司)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在發行、定價等一系列關鍵制度上進行了市場化改革的突破,獲得特等獎。
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的「『工銀科創』金融服務方案」獲得二等獎。該項目著眼服務科創板,圍繞落實「浦江之光」行動,通過在滬設立總行級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探索為科創企業提供多元金融服務。
「兩年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在改革中誕生、在探索中發展。」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闕波在會上說,截至昨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已達到200家,其中上海地區上市的有35家。
闕波認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建設符合預期,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在對企業的包容效應、上市企業的成長效應、上市行業的集聚效應、審核的快速效應、價格的均衡效應、審核的威懾效應以及改革的示範效應方面,作用鮮明。
(小標題)緊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在解冬看來,本年度獲獎項目的另一大特點是緊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目標,打造金融開放的樞紐門戶。
比如,獲得一等獎的境外礦山鐵礦石基差貿易創新項目(國信期貨),是境外主流礦山首次試點運用國內期貨品種點價,有利於提升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國信期貨總經理餘曉東告訴記者,境外礦山鐵礦石基差貿易創新項目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歷史性創新。項目的成功推進,為中國成為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中心邁出重要一步,同時也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從此以後,中國企業進口鐵礦石只能用美元結算的被動局面將得到改變。
二等獎系列中的「首隻中日ETF互通產品——華安日經225ETF」項目(華安基金),作為國內首隻投資日本市場的ETF,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
榮獲三等獎的中債登上海分公司「人民幣債券跨境跨市場互聯繫列創新」項目,以開展人民幣債券跨境業務創新為亮點,提升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
(小標題)十年創新獎 激活創造力
2010年,為加快實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一國家戰略,上海市政府設立「上海金融創新獎」,用於推動金融創新,增強金融機構綜合競爭力,促進上海金融業發展。這是國內首個聚焦金融創新的省部級政府獎項。十年來,上海金融創新獎共評選出588項優秀成果,其中成果獎513項、推進獎75項。
解冬說,總體來看,這些項目具有四大特點:一是始終立足創新引領,二是緊緊圍繞國家戰略,三是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四是踐行人民至上理念。
解冬表示,創新是金融改革發展的靈魂,是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上海金融創新獎的意義不僅僅是獎勵和表彰,更重要的是對金融業創新發展方向的引導和推動,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和氛圍,激發更多的金融機構和人才來支持創新、參與創新,希望上海市金融機構和廣大金融工作者以獲獎項目研發實施單位和個人為榜樣,強化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為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及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向更高能級邁進作出更大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