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學而不厭的老師才有學而不厭的學生

2020-09-03 閒燕碎碎語


無意間聽得土生土長的外語學院教師給學生授課,純正的英文夾雜著少許地方口音的國語,這是第一次聽她同一時間講兩國官語。她畢於名校,師資專業能力很強。一點點遺憾,她口中的母語官語,明顯遜色於大不列顛合眾國官語。隨之埋藏在心中的記憶也像潺潺流水淌過時間的痕跡,思緒被浸潤在淡淡的懵懂的童年記憶之中。


腦海中還是在讀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某位老師手拿教鞭指著黑板上一個個漢語拼音字正腔圓、鏗鏘有力領讀的情景好象正是昨天,正是有了他的啟蒙教育,才有得一口還算標準的國語。混跡社會的這些年基本無語言障礙。不過那麼熱愛教育事業,博學多才的他不知道什麼原因總是考不到教師資格證。所以不得不離開他所熱愛的三尺講臺和同學們。童年時期的短短兩年學習生涯,在以後漫長的人生歲月中基本能算不落什麼痕跡。卻並沒有妨礙他成為我心目中所敬佩的老師。雖然他己不在人世,他在講臺上的音容笑貌卻能永駐我心。

奇怪的是當時僅僅上過幾年級的某位女老師只是進過幾天學習班卻能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考試。長大點之後才知道她爹當時是個管文教的幹事。


前些年經常聽丫丫說她們班數學正常排年級倒數第一,是因為她們班的數學老師,就是她們學校門口以前天天穿制服的那個保安。是校長的什麼親戚。學校擴招時華麗轉身,成了名堂堂正正的人民教師(有可能代課老師)。文盲,保安都能在教育界混得風生水起,什麼年代都有見怪不怪的事情。

不過這個社會還是需要德才兼備,訓練有素的師資,才不至於會誤人子弟。教師這個職業絕對不能夾雜著社會上的任何不良風氣。自己是什麼人才能把學生教育成什麼人。惟有學而不厭的老師才有學而不厭的學生。


記憶中最深的兩則小故事是我們一位代課老師課堂上給我們所講。在那個年代好像幾乎沒什麼責任心可言,家長對孩子們也都是習慣性散養,基本不會顧問學習上的事。本來的任課老師家中建房,只要他的課就改自習,將近差不多一個月,學校可能也實在看不下去了,給安排了一位代課老師。任課老師本來嘴裡唾沫紛飛的驢頭能被同學們理解為馬嘴,而同樣的課程總是被他講得豐富多彩。同學們都會被課堂上那個妙語連珠的他所吸引。他每講一堂課都會穿插些生動活潑的小故事來吸引同學的注意力。他有的是各種辦法來吸引同學們認真專注聽他講課。

故事一:有位愛得瑟的人,成天就愛顯擺自己,有一天他買了一件新褲衩,他就想跟人們顯擺顯擺他的新褲衩,可是這褲衩是穿在衣服裡面的,無法讓人們一眼看見他的新褲衩也就無法顯擺,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找來紙筆,用白紙紅字寫了個「」新褲衩在裡面」的紙條貼在外衣的後面。因為這張紙條他洋洋得意了一整天。

故事二:我們人的壽命如果照36500天來算,那我們並不是過一天大一天,而是過一天小一天,也就是過一天少一天,人的壽命和宇宙萬物比起來渺小得不如一粒塵埃,我們人類到這世界上來也就相當於旅遊了一圈,如果你在這次旅途之中並沒有細心欣賞這沿途的風景,而是選擇匆匆一走而過,那麼這一輩子你會什麼都沒有留下,那你這一生就相當於白白到這世上白走了一圈。

每天放學都由他家門前走過,每次看到他家那低矮的土房子,就仿佛看到他臉上那如沐春風的笑容。貧困並沒有吞噬掉他身上的傲骨。雖然他早己離我們而去,但這兩則小故事早就被流傳,早就有了一批又一批新聽眾。


同學打電話說某位老師去世。問大家需不需要一起送送她最後一程。如何能說不呢?她的颯爽英姿到現在還歷歷在目。當年很少有專業的英語老師。英語稍好一點的她成了學校趕鴨子上架的英語老師。她經理說她在教學的這些年裡每天中午十二點都堅持聽收音機裡的英語講座。正是有了這份堅持才使得她的每一課都講解得那麼嫻熟。跟現在這位純科班出生的英語老師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直到後來自己生了孩子才理解當年的她為什麼每天都風風火火走路都帶小跑。家庭事業都兼顧的女人都不允許自己浪費時間。她不僅桃李滿園,還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醫學博士。這樣的女子無論如何也是人們處心積慮都想結識的對象。更何況她是恩師,叫人無論如何能不尊敬她?他們都是記憶中的一座座標杆。悠悠幾十年過去,偶爾想起他們,每每心中都還能有股如春的暖流。


相關焦點

  •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的意思
    細緻釋義:學而沒有厭:努力進修而沒有感覺饜足。誨人沒有復倦:教育先生從沒有疲倦。語出《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zhì)之,學而沒有厭,沒有厭其煩,何有於我哉?」譯文:孔子說:「冷靜地記著(所學的學問),進修沒有覺患上饜足,教人沒有曉患上疲勞,對我來講,另有什麼遺憾呢?」這一章緊接前一章的內容,連續議論治學的法子題目。後面說他自己「述而沒有作,信而好古」,此章則說他「學而沒有厭,沒有厭其煩」;反應了孔子教育法子的一個正面。
  •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真的是不厭倦學習嗎?
    該篇實際上是孔子以一個教師,的身份闡述自己的「教學心得」,在「學而不厭」這三句話前,孔子將自己比作同宗的殷商史官老彭,「默而識之」的「識」讀作「志」,意思是標註、銘記,這句話是說孔子一旦發現知識點就會不聲不響地記下,「誨人不倦」是說教導學生從不感到疲倦,「何有於我哉」有兩種解讀,一種認為是「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呢」,是一種謙遜的措辭,另一種則認為是「這樣做對我又有什麼好處」,帶有一種自嘲、悲傷的口吻,強調自己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理想和學生
  • 論證手法多樣化的高考作文:《學不厭精》
    竊以為:學不厭精也。學不厭精,即學習不僅不討厭那些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闢之論,而且喜歡它、擁抱它,與之終生為伴。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闢之論猶如書山中的寶玉。石可以鋪路建樓,玉卻更高一籌,能養人潤人。故而,學不厭精,多多益善。學不厭精,要在精選,樂在精嚼,至在精思。要在精選。
  • 山東省曲阜市實驗小學: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仰聖求實、崇文修禮」作為山東省曲阜市實驗小學的校訓,培養了一代代在社會上有較大影響的人才。仰聖求實。」仰聖「,表達了後人對孔子以及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仰之彌高」的崇敬心情。因為山東省曲阜城的正南門即為仰聖門,是出入孔廟瞻仰聖人的必經之路。
  • 隨筆:學而不倦,悔人不厭,老師就是學生最好的榜樣
    而校長作為老師們的管理者更是應該注意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只有這樣才能管理好教師,而教師才能教育好學生。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老師和人品不端正思想不端正的人經常在一起難免老師們不受影響,而孩子們每天和老師們待在一起的時間比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還多,如果老師的思想不端正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 每天學點國學:詩不厭改,改則意達
    【見解】詩不厭改,改則意達; 文不厭改,改則意賅。 經過四位大夫、四位賢人之手,互相補充,互相把關,使外交政策法令,不但有文採,而且更能維護本國利益,不喪於文辭之失,有利於外交處於不敗之地。集思廣益,是政令 法令的生命線,於中可見一斑。
  • 10首百聽不厭的聖誕歌曲
    All Want for Christmas Is My Two Front Teeth1944年前的聖誕節前夕,紐約一位音樂教師DonaldGardner問他二年級班的學生:「聖誕節你們想要什麼樣的禮物啊?」他收到了一片咬著舌頭的回答,這時他驚奇地發現,幾乎所有學生都至少缺了一顆門牙。
  • 經史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義自明
    在語文教學中,「讀」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主題思想,領會寫作方法的關鍵行為。 在一次公開課上,陳老師應用嘗試教學法,指導學生反覆誦讀《伯牙絕弦》,收到了良好效果。聽後,我無不感嘆道:經史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義自明。
  • 「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久處不厭莫若相見如初」是什麼意思?
    「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久處不厭莫若相見如初」是什麼意思?如何將愛情進行到底?且聽中式婚戀教祖戴浩然我來解析:乍見之歡指男女一開始時的新鮮感很爽,但如果經不起長時間的相處,不能保鮮持久,就不行了;而長期相處雖然不至於厭倦和左手摸右手,但如果不能儘量保持最初的美好狀態,一天天走下坡路,也不是味道。反過來講,就是每個人都希望,就算長久相處,也要保持初見時的美好,這是所有天下男女最大的奢望和幸福。
  • 每天學點國學: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艮卦寓意有所止息,才有所前進。【原文】艮: 艮其背,不獲其身; 行其庭,不見其人。 無咎。【釋文】艮卦,追隨他背後,沒有跟上他; 來到他家裡,也沒有見到他。 沒有過失。艮: 兩山重疊,有高山仰止的意思,因而可以解釋為崇尚,追隨。獲: 意為追上。【品文】曹操詩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山高令人仰止,是其有崇高的精神; 海深令人俯止, 是其有博大的胸懷。
  • 以有涯隨無涯:學而不厭 是一輩子的事
    作者:弓難張一個人的學習生涯,從生命開始到結束一直在不間斷地進行。只是隨著年齡的大小不同,學習的內容、廣度和深度各有側重,而且學習的效率與年齡也有很大關係。學習的列車不會漏掉每一個人,不因年齡大小而有所「歧視」,每個人都在這趟列車上,只是開始的時間有早晚,覺悟有高低。老而學如秉燭明劉元卿《賢奕編》記載:春秋時,昔者晉君之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而欲好學,得無既老而不可乎?」師曠曰:「胡而不秉燭?」晉君怒,以為其戲之也。
  • 學而不厭 孜孜不倦
    望兵石學校的這次培訓活動採用老師們自主培訓的方式進行。講課的「專家」就是學校的班主任們。培訓的內容分為自律、自立、自強三個篇章,每個篇章含2-3個主題,共8個主題,學校從一年級到八年級,每個年級組依次負責主講一個主題。這三個篇章循序漸進,符合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於是,主講老師們能充分結合自己年級的案例,來向老師們講授。
  • 你遇到過令老師生煩,學生生厭的學生嗎,請讀楚陽巷的小說——
    《教書育人》(小說)/楚陽巷下課的鈴聲剛響,地理老師氣咻咻地推開辦公室的門,三步並作兩步地來到我面前,把《地理》課本朝我的辦公桌子上一扔,說:「這學真的沒法教了,咱班學生楚向北也太不像話了。&34;聽到這裡,我忍無可忍,突然轉身面向於他,欲要擰其耳朵,但是,腦海中浮現出一個聲音:"住手!」一種職業的責任感促使我忍住了。這時,下課的鈴聲響了。
  • 師道63 | 站在新的起點,惟有「含谷青青」 · 馬春玲
    「傳道」要求老師在言傳身教,傳授知識的同時,重點在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只有心中揣著對教師這一職業與身份的敬畏之心,才能時刻提醒自身,作為師者教書育人應有的胸懷和態度,才能時刻約束自身作為師者應有的言行舉止。就在幾日前,我和幾位同事一起在學校附近吃午飯,返回學校的路上,我們聊些有趣的話題,老師們笑著說著走著,當看到迎面而來的學生時,幾位同事都不約而同地停止了嬉笑,端正姿態,面對學生的問候,禮貌回禮。
  • 關於教師節的名人名言大全 對老師最好的讚美
    老師是被認為最偉大的職業,他們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職責,老師是每個人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人,馬上就是教師節了,小編整理了關於教師節的名人名言相信你會需要。   一個人在學校裡表面上的成績,以及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點是你對於你所學的是否心裡真正覺得很喜歡,是否真有濃厚的興趣……--鄒韜奮   教師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佚名   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 字如其心:學而優厭仕的狀元羅洪先(花襲君)
    字如其心:學而優厭仕的狀元羅洪先
  • 《厭女》:日本李銀河運用女性主義理論深入解剖「厭女症」現象
    我們每天都能在網絡上看到,諸如單身女性想要冷凍卵子被拒絕狀告醫院,知名美妝博主被家暴,大齡女性因為單身不敢回家過年之類的新聞,這些新聞透露出的是整個社會氛圍對女性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惡意。今天我們解讀的《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這本書,就從根源上討論了女性厭惡這一現象。
  • 厭!
    小夥伴們大家好呀,今天咱們繼續聊聊爆笑校園,看呆頭和他的小夥伴們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今天有兩個同學在學校走廊裡議論,說愛拍馬屁的人最討厭了!
  • 譚山師說 | 學而不厭的師者——訪文學院江中雲老師
    江教授是一位嚴格的老師,也是學生心中的「慈母」。 33年來,江老師始終堅持「平等博愛、寬厚仁慈」的原則,以真誠、仁愛之心關懷著每一位學生。在採訪之前,我們對江教授所教的學生進行了採訪。2009級校友程希,現為揚州大學博士,他說江中雲老師的教育就像林徽因筆下的美妙詩篇「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的四月天」。 2014級學生倪天驕說:「江老師像一位母親,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的生活,甚至小到有沒有吃好早飯。」
  • 鳴鏑 |「升學宴」變味,惹人厭
    對於一些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學生而言,相互贈送些小禮品、宴請一下老師、同學及親朋好友,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對一些家庭困難的考生,如果一味的礙於面子,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去操辦升學宴、謝師宴,就會給家庭帶來經濟壓力。由於一些家長迫於面子講排場、比檔次,讓「升學宴」的花費不斷提高。不僅助長了奢靡浪費之風,也讓許多家庭經濟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