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出問題後,很多家長給國產奶粉長打上了「不靠譜」的印象,進而轉戰購買進口奶粉。而大部分人願意選擇去比較方便的香港海淘進口奶粉,但是這些海淘而來的奶粉,卻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詳的大牌!雀巢,惠氏,雅培,美贊臣,A2等,這些大牌分分中招,被檢測出致癌物環氧丙醇。
嬰兒配方奶粉的安全性對初生寶寶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香港消委會近期檢測了15款密封包裝嬰兒配方奶粉,發現全部樣本均含有汙染物氯丙二醇(3-MCPD),食用過量或損害腎功能或男性生殖能力。而當中含量最高的是「BELLAMY'S ORGANIC」,每公斤含有120微克3-MCPD,若按建議份量餵哺嬰兒,會超出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建議攝入限量。
此外,15個樣本中,多達9個含有可致癌物縮水甘油酯,當中最高含量的為澳洲生產的雪印思敏兒初生嬰兒奶粉,每公斤含29微克、日本的meiji Infant Formula有27微克。歐盟就奶粉的規管上,每公斤的縮水甘油酯上限為50微克。至於包括鉛、塑化劑以及微生物測試等,全部樣本均符合標準。
由於奶粉是嬰兒主要食物,其營養含量極為重要。家長購買奶粉時,很自然會比較成分標籤。不過香港消委會還發現,不少奶粉的成分標籤並不正確,其差距大於規管可容許的誤差。其中惠氏 illuma Infant Formula Milk Powder ,其維他命A實際含量,較標籤所指的少了21.9%;meiji Infant Formula奶粉,其實際的維他命B12比標籤所指的少了30%,兩者均超出規限。
那麼什麼椒氯丙二醇呢?
氯丙二醇其實是某些食物和配料在加工製造過程中(例如加酸水解、烘焙和燒烤等)中產生的汙染物。它具有基因毒性及致癌性,環氧丙醇以縮水甘油酯(GE)存在於食物中。其實對於成年人,其實是可以耐受一定致癌物氯丙二醇的。
世界委員會把氯丙二醇的暫定最高每日可容忍攝入量定為每公斤體重2微克。因為致癌物氯丙二醇的毒性主要通過腸道釋放出來,歐洲食物安全局提出每日可容忍攝入量不適應於12周以下嬰兒,對於嬰幼兒飲食中應該是氯丙二醇是應該被明確被禁止的!對於小嬰兒,尤其是一段餵養的寶寶,最好選擇嬰童店的奶粉,中文標籤的奶粉,如果寶寶已經吃過了,建議不要繼續吃了,孩子長期累積大量的氯丙二醇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影響孩子腎臟和生殖系統健康。
氯丙二醇又為何會出現在奶粉中?
近幾年發現,食物中的氯丙二醇大多以脂肪酸酯的形式存在,經加熱處理的食物和精煉油脂是攝入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最主要來源。因此會出現在棕櫚油、嬰幼兒奶粉、薯條、香腸、精煉油脂等地方。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指出,嬰幼兒配方奶粉脂肪含量的大約為25%,其中多數含有植物油,有些同時含有動物油。由於配方粉添加的油脂必須是無味的,所以添加的差不多全都是精煉油脂,因此便會含有氯丙二醇脂肪酸酯。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氯丙二醇的高低象徵著奶粉植物油原料的好壞,尤其是棕櫚油。因此,媽媽們哺乳期,應減少煎炒、油炸、燒烤、烘焙食物攝入,因為氯丙二醇是可以通過母乳傳遞給孩子的!成年人當然也要適當減少油炸等食物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