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愛與死是永恆主題,戰爭成為掠奪生命的機器,亦在極端的條件下激發人性之愛。飛行員飛過天空,逝如流星,但那蒼渺深邃的星空,當我們遙望會發現,它由愛構成。
1944年7月31日上午8點,科西嘉島波爾戈機場,天氣良好。法國空軍一架P-38戰鬥機改裝型F-5B偵察機,編號為223,正準備起飛偵察法國裡昂東部地區。一位44歲的「年邁」飛行員開始著裝,他需要穿上電熱服以應付高空的低溫,然後是通訊設施、毛皮手套、氧氣面罩、漂浮背心、降落傘,以及口糧、信號槍等小物件。
一切裝束完畢,地勤人員協助飛行員艱難爬進駕駛艙。他即將坐下的一瞬間,有人按下快門將這一幕化作永恆。沒人知道,這將是一位具備七千小時飛行記錄者的最後一趟飛行,這張照片亦成為他在世上的最後留影。
8點45分,飛機起飛,進入一萬米的高空。高空偵察並非最危險的任務,況且洛克·希德公司的P-38性能優良,被德國戰鬥機攔截的概率不大。不幸的是,返航時間到來時,基地雷達上沒有出現這架飛機的蹤跡。14點30分,是此機的油耗極限時間,它依然渺無蹤影。於是,該飛行中隊的飛行記錄上添加了這麼一行字;「聖埃克蘇佩裡執行法國南部高空飛行拍攝任務,未歸。」
美國的P-38戰鬥機,以擊落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機而名聞天下,但這位失蹤的飛行員比其座機、甚至比山本更有名。他在1943年出版的薄薄一冊童話《小王子》,講述一個跑到地球來的小王子的有關友情、愛情的感人小故事。《小王子》印量迄今超過5億冊,安東尼·馬裡·讓-巴蒂斯特·羅歇·德·聖埃克蘇佩裡,隨之擁有無數粉絲和追思者。1994年,他和小王子的形象被印在50法郎上。
對出生於伯爵之家的聖埃克蘇佩裡而言,飛行和寫作是生命的兩根支柱。他在1921年參軍任飛機修理工,自學飛行,翌年成為戰鬥機飛行員,退伍後成為飛行冒險家輾轉世界各地。二戰爆發前,他已憑《南方郵航》、《夜航》、《人的大地》三本書躋身著名作家行列。
法國潰敗後,聖埃克蘇佩裡於1940年最後一天來到美國,他心向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運動,所以維希政權禁了他的書。1943年4月13日,他與5萬名美軍將士登上前往北非的船隊。他之所以能以42歲的「高齡」參加空軍,是利用自己的名望說動美國軍方高層。
在阿爾及爾,聖埃克蘇佩裡所在的中隊換裝了P-38,該機操作複雜且只有英語飛行手冊,故他在內的法國飛行員們在訓練時出了不少事故。1943年7月27日,聖埃克蘇佩裡第一次飛抵法國海岸偵察,看到久違的故土時百感交集。8月1日,他在執行第二次任務時因故障摔毀飛機,鑑於訓練成績並不出眾,他被暫時取消飛行資格。他使出所有公關手段,在請美國軍官吃飯時說:「我愛我的祖國,我願意為法國戰死!」對方說:「不管你是否願為法國而死,我都不會讓你死在我們的飛機上。」
此後聖埃克蘇佩裡成為後備軍官,直到趁盟軍高層的一連串人事調動,再度找關係回到原中隊。但他只有6次執行任務的機會。聖埃克蘇佩裡隨後遇到過發動機單個故障、敵機出現、氧氣罩故障導致短暫昏迷、戰友被擊落,但他一直很幸運,直到最後一次任務。
名作家的失蹤一直是個謎,1998年法國南海岸漁船打撈到他的手鐲,這是《小王子》的紐約出版商贈送的。翌年潛水員在馬賽附近海域找到一架P-38的殘骸,沒有被槍彈擊中的痕跡,發動機上一串數字相符,卻是有違常理用手工刻上去的、機械故障、德機襲擊、抑或自殺?至今未解。他曾說過:「對我們飛行員來說,飛行事故就是我們死亡的溫床。」
□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