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店對於一個學校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本身文具店的服務對象大多數都是學生,許多的文具店,裡面的筆,橡皮,紙等等看似很廉價,但利潤也是十分可觀的,而下面這個美女在大學就開了一家文具店,月收入過萬!
張玲一名大一的學生,就在幾個月前,臨近考試時,張玲發現自己的筆沒墨了,去買筆,才注意到校內根本沒有文具店,要衝到校外去才能夠買到,時間上來不及,所幸班上有人帶了備用筆。
考完試,張玲就在想「學校沒有文具店,那我為什麼不開一個文具店呢?」。雖然校園不大,但是校內盡然連個文具店都沒有,如果缺少筆,缺少本子,要走到校外去。她在校內開個文具店,至少會有很多不想走遠路的人上門。學校裡男女生比例是1:2,學校的創業街正好是開在女生宿舍下的,在賣文具的同時在賣一些女生喜歡的小飾品,布娃娃,應該還是會有不錯的市場。
張玲當日便將想法告知了室友,同寢室的小夥伴多數表示支持。既然有了這個想法,說做就做,張玲當天就向學生會提交了申請,正巧當時學校欲在創業街分發四個店鋪給予同學們嘗試創業,經過幾次的創意比賽後,張玲的創業方案得到了校方的肯定,張玲與寢室的小夥伴張宇,劉小俠,周蘇,四位美女一起攜手開創了校內唯一的文具小店。
雖然拿下了店鋪,但是具體賣=什麼又成了最大的問題。室友們都各有各的建議,意見不統一。進?還是不進?張玲談及此事時,有些無奈的說:「當時真是把我腦袋弄大了,室友喜好各不相同,如果都買的話,剛開始營業就要投入一大筆資金,我們就四個女生,明顯承受不起。最後還是周蘇一句氣話點醒了我,她說:「管你買不買哦,反正又不是買給我們的,本來就是買來賣的麼!」她說了這話之後,我就想到了方法,乾脆讓同學們自己來訴說她們想要、又不方便購買的東西。」
於是,張玲決定去收集學生們的想法,第二天就在食堂裡開始了調查,最後羅列出了筆、本子、布娃娃、教科書(學生可能會遺失考試需要的書)、體育用品等,她們將消費者所需要的東西總結了之後,才開始進行投資進貨。
她們光投資就投資了一萬元,裝修門面,進貨等等。但當她們的店鋪裝休好了的時候,要進什麼貨也想好了,但去哪進貨成了難題,四個美女都還是剛進大學,都來自外地,對成都完全不熟悉,經過打聽確定在荷花池進貨,但荷花池離學校有一段距離,進了貨要搬回來,特別困難,美女們猶豫要不要找個男丁幫忙運貨,但張玲卻堅決反對。畢竟寢室室友創業,有了男丁利益上就會有矛盾。
最開始的時候,她們去找能包運的店鋪,但被很多的店鋪都拒絕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她們找到了一家文具店老闆,老闆很欣賞她們,便和她們籤了長期協議。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就有了繼續發展的激情,她們不久後就和荷花池的體育用品店,布娃娃玩具店,舊書店等店鋪籤注了長期進貨協議,從那之後她們進貨只需一個電話,再也不需要穿梭在荷花池的大街小巷了。
現在進貨,以及合伙人都沒有什麼問題,而唯一問題現在就是要想辦法創新,進更多同學們喜歡的貨來賣。
對於我們來說競爭力的問題是最不用擔心的,因為我們學校只有我們這一家文具店,,雖然有超市超市老闆也搭配賣點筆和本子,不過我們優勢還是有的,我們有著學生們最需要的教科書,供丟了書的同學買走,有體育用品,可租用也可購買,在校內還沒有體育用品專賣店,布娃娃也是我們店裡特有的。我們不會放棄提供新的商品,畢竟當下潮流變化很快,如果跟不上的話,我們文具店就做不大了。
張玲認為,首先,只要你有了靈感,你覺得你的這個想法不錯,那就告訴身邊最熟的小夥伴,獲得她們的支持。其次,我覺得,了解消費者的想法,是經營的重中之重,投其所好才能達到最大的利益,最後,就希望,要創業的小夥伴,堅持,不要輕易放棄,如果做得不錯了,就想想怎麼樣在推廣新的產品,這樣才能將店鋪做好,做大。
每一個靈感都是寶貴的,抓住自己的靈感去實現它,別等他悄然而逝才知道珍貴。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