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保齡球效應」

2020-12-23 騰訊網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保齡球效應」

1

我們都不止一次聽過這樣一個笑話。

有一天,一位家庭主婦熱情地給客人端上一碗米飯,客人使勁地聞了聞稱讚說:「這米飯聞著真香!」

主婦聽了特別高興,她連忙告訴客人:「這飯是我做的。」

客人吃了一口飯後,皺著眉問道:「怎麼有股糊味?」

聞言,主婦的臉色立馬沉了下來,她急著解釋道:「是孩子他奶奶燒的火。」

客人繼續吃了一口後,又抱怨道:「飯裡還有沙子呢!」

主婦又搶著回答道:「是孩子他小姑淘的米。」

這就是人性。對於讚賞,我們總是來者不拒,而對於批評,我們卻避之不及。正如故事中的那位主婦,客人一說飯香,她立馬把功勞兜攬在自個兒身上,客人一說飯燒糊了和飯裡有沙子,她很快又把責任推卸給孩子的奶奶和小姑。這也從側面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人人都喜歡並希望被讚美、誇獎。

2

心理學家們曾做過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實驗,他們讓兩名保齡球教練分別訓練各自的隊員。在訓練的過程中,兩邊的隊員都是一球打倒了7隻瓶子。

這時,一邊的教練笑著對自己的隊員說:「幹得漂亮,打倒了7隻。」隊員聽了他的誇讚後倍受鼓舞,心想,下次我一定要再加把勁,爭取把剩下的3隻也打倒,這樣才不辜負教練對我的教導!

而另一邊的教練則板著一副臉對自己的隊員說:「真沒用,竟然還有3隻瓶子沒打倒!」隊員聽了教練的指責後,心裡特別不高興,心想,我只是一個新手,能打倒7隻瓶子就算不錯了!

結果,前者訓練的隊員,成績越來越好,而後者訓練的隊員,成績則一次不如一次。

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保齡球效應」,它要表達的觀點就是:與人交流,比起批評和指責,讚揚更容易取得積極的效果。因為受到批評和指責的人,不會簡單地減少「把事情辦砸」的心思,反而容易學會怎麼去逃避批評和指責;反之,受到表揚和鼓勵的人,會逐漸積累更多的自信心,從而不懼怕任何的艱難挑戰。

所以,在與人進行言語溝通時,我們也要極其重視誇讚和鼓勵的作用,要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動聽的話能讓別人心花怒放,一句難聽的話則會讓他人心生厭惡,因此,我們最好儘量尋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並對其予以真誠友善的誇讚,這樣對方才會心生愉悅,更樂意和我們說話,我們的職場之路也會越走越開闊。

3

丁芳做事非常急躁,常常粗心大意,把事情給辦砸了。有一次,為了慶祝公司成立三十周年慶,公司老闆要求她寫一份活動策劃方案出來。

結果,丁芳交上來的活動策劃方案裡滿是錯別字和語病,公司老闆看了之後,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但他沒有直接批評丁芳做事不細緻,而是微笑著誇讚她說:「你做事不僅有效率,而且還非常細緻,我想別人休想從你辦的事情裡挑出一點點刺來!方案我已經粗略看過了,你回去再好好斟酌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修改的。」

丁芳聽了老闆的誇讚後,整個人為之一振,她立馬回到自己的辦公桌,耐心細緻地看起了活動策劃書,很快她就發現策劃書中存在許多錯誤,最後她把錯誤都一一修改了過來。

當她再次把策劃書遞給公司老闆審閱時,沒過多久,老闆的嘴角終於出現了一朵大大的笑花,他毫不吝嗇地對丁芳豎起了大拇指,這讓丁芳的自信心再一次得到了提升。

後來,丁芳的工作狀態越來越好,她在重主辦事效率的基礎上,也把自己的活兒做得非常細緻,為此,公司老闆還將她提升為部門的主管。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選拔的第一任總裁查爾斯·史考伯曾說:「我認為,我那能夠使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是我所擁有的最大資產。而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賞和鼓勵。」丁芳的職場經歷是這句經典名言最好的佐證,很多時候,批評給人的感覺,就好比在「挑刺」,我們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上帝,別人自然無法信服我們對他們提出的批評。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把批評和指責化作讚美和鼓勵,這樣別人也更容易接受一點,從而對我們心生好感,更願意和我們暢所欲言,把酒言歡。

朋友們,「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保齡球效應」。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反饋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反饋效應」!泰戈爾曾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含蓄的感情固然朦朧美麗,但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不要再責怪別人不知道你愛她,多問問自己,你是否曾告訴她你愛她。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反饋效應。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位差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位差效應」01「來自領導層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級知道並正確理解,而從下到上反饋的信息則不超過10%,平行交流的效率則可達到90%以上。」這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對企業內部溝通進行研究後得出的重要成果,即所謂的「位差效應」。
  • 不懂「親和效應」,怪不得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親和效應」1所謂的「親和效應」是:人們在交際應酬裡,往往會因為彼此間存在著某種共同之處或近似之處,從而感到相互之間更加容易接近。而這種相互接近,則通常又會使交往對象之間萌生親切感,並且更加相互接近,相互體諒。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六度分離」理論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六度分離」理論 1967年,當時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的米爾格蘭姆隨便招募了300多名志願者,請他們郵寄一個信函,目的地是米爾格蘭姆指定的一位住在波士頓的股票經紀人。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缺乏「同理心」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缺乏「同理心」1心理學家指出,人與人的關係沒有公式可言,只能以關心為出發點,為雙方都留下空間,設想他們所想要、所需求的東西,他們能做的事,及他們自己的生活。一個人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會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從他人的角度考慮,這樣,會使你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受到歡迎的。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需求定律」
    你擁有需求,他人亦然,可當需求與需求相碰撞時,又應當如何處之?美國人拍攝的好萊塢大片常常有這樣一個橋段:幾個性格各異、能力各有所長的人因為一件事集合在一起,他們每個人的需求或許不同,但因為有共同的目標,因而聚在一起共同去完成某件事。在眾多諜戰片中,一個主角往往不是以個人的形式展現,而是團隊的形式。
  • 心理學小知識|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有效的掌握心理學的知識,對於開展人際關係的構建與提升是有重大意義的,下面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人際交往中的七個心理效應具體的運用。首因效應,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 戀愛、職場、人際交往:3大心理學定律,助你事半功倍
    每個人都可能需要面對,戀愛、職場、人際交往等不同場合,根本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生存。那麼,初次見面時,如何在戀愛、職場、人際交往中脫穎而出,順利過關斬將,提升自我價值感,成為人生贏家呢?相親失敗,面試無果,交友不順,並非你運氣差,可能只是因為你忽視了「首因效應」,忘記了在初次見面時,要給對方留個好印象。
  •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學效應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在首因效應中,對情感因素的認知常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們一般都喜歡那些流露出友好、大方、隨和情感的人,因為在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他人尊重和注意,這個特點在兒童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小孩子都喜歡第一次見了他就笑呵呵的人,如果再給予相應的讚揚,那麼兒童就會更加的高興。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
  •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
    社交心理學: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六大心理定律,受用一輩子;多少人敗在不懂社交!悟透這人際交往的六大心理定律,人生越來越順。四、「似曾相識」定律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與某人初次相見,感覺卻好像曾經見過似的,對方身上的某些東西,如相貌、舉止、言談、性格等,你都很熟悉,於是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將你和對方的時空距離拉近,從心裡願意接受對方,這就是社交心理學中的似曾相識效應。
  • 3大心理學效應,這些人際交往技巧,看完就懂
    很多人對心理學有很大的誤解。我認定只要掌握心理學,就能讀懂別人的心。這是對心理學的錯誤認識。每個人的個人都是特殊的,沒有一個人能完全看穿別人的一切。心理學不是神。是關於人的思想、感情、行動的研究。如果你學識淵博的話,即使不遲到也不會被認同。如果你做了出色的工作,也得不到上司的稱讚和提高。如果你的人品好的話,這是一言難盡的情況。如果面對客人讓步的話,對方會一直不滿。
  • 人際交往能力是個什麼東西?
    心理學將人際關係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繫。中文常指人與人交往關係的總稱,也被稱為「人際交往」,包括親屬關係、朋友關係、學友(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僱傭關係、戰友關係、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等。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緣總是不太好,是因為你不懂「投射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緣總是不太好,是因為你不懂「投射效應」01美國心理學家羅斯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在一所大學中隨機抽取了80名大學生,並給他們發放了這樣一張試卷,試卷上面有兩道題目:一、你願意在學校內背著一塊大牌子走動嗎
  • 人際交往心理學
    人際交往心理學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人際交往心理學 / 尹智程著. -- 北京 : 當代中國出版社 , 2019.1 ISBN 978-7-5154-0897-2Ⅰ. ①人… Ⅱ. ①尹… Ⅲ. ①人際關係-社會心理學-通俗讀物 Ⅳ . ① C912.11-49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270101號
  • 十大心理學效應,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生活之中無處不「心理」,為什麼會情人眼裡出西施?為什麼人會屢戰屢敗?為什麼自我暗示會有效果?「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有沒有科學解釋?.....人類社會的很多奇妙現象與行為均可歸結為人的心理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心理學進行解釋。
  • 心理學:為什麼你還是一事無成?是因為你不懂「人脈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還是一事無成?是因為你不懂「人脈效應」 01 世界頂尖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說:「人生最大的財富便是人脈關係,因為它能為你開啟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門,讓你不斷地成長,不斷地獲得財富,不斷地為社會做貢獻
  • 心理學:人際交往的三條潛規則,你越早知道越好
    禮尚往來,意味著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相互欠情的,我這次幫你,有可能也希望下次你可能會幫得上忙。中國人所謂的人情世故就是禮尚往來的意思。所以如果你想真正擁有好的人際關係,你最好記住這條潛規則,不要責怪自己為什麼沒有好人緣,因為可能你在人際關係維護與朋友互幫互助方面做得有所欠缺。
  • 人際交往中有哪些實用的心理學技巧?
    在人際關係中,有些心理學理論是需要我們理解的,只有理解了,你才知道有哪些實用的心理學技巧,去面對周圍的人。我舉三個最常見的社會心理學的理論知識。02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最簡單的人際吸引和交往的原則,叫做「接近效應」。
  • 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太弱」,該怎麼辦?6個步驟,幫你提升
    人際交往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因為人要在社會上生存一輩子,免不了要和不同的人接觸、打交道。這時候,人際交往能力強弱的差距就拉開了。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往往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和要求,能得到更多的認可和讚賞,從而能更輕易地獲得幸福感。
  • 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太弱」,該怎麼辦?6個步驟,幫你提升
    人際交往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因為人要在社會上生存一輩子,免不了要和不同的人接觸、打交道。這時候,人際交往能力強弱的差距就拉開了。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往往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和要求,能得到更多的認可和讚賞,從而能更輕易地獲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