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資本寒冬下,融資額縮水近八成,英特爾憑什麼三年打造千億產值?

2020-12-19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 | 巴裡

編輯 | 子鉞

頭圖來源 | AFP

從2015年開始,隨著網際網路紅利正在消退,橫空出世的AlphaGo讓市場看到了人工智慧(AI)正在成為下一個風口。大量資金開始湧入以技術為導向的AI行業。AI受到了整個投資圈的追捧。

2017年,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曾公開表示:「未來將會有一大批的AI創業公司倒閉,但整體上,AI會大規模發展,就像當年看網際網路泡沫一樣。」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也曾如此看待。

歷經幾年的實踐後,AI技術落地難、商業化項目周期長、收益慢等問題逐漸暴露。他們曾經的預言已被證實。

2016-2020年(截至12.14)國內AI融資趨勢圖

數據來源:睿獸分析

睿獸分析數據也顯示,國內2018年AI投資事件和投資規模到達頂峰,此後連續兩年的融資金額僅為2018年的兩成左右。

凱文·凱利曾在《失控》中寫道:最深刻的技術是那些看不見的技術,他們將自己編織進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之中,直到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高大上的AI技術只有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行業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這也就要求創業公司應該向更加細分、垂直的領域落地。

聯想創投董事總經理王光熙表示,要想真正要把AI用好,關鍵的是需要找到比較強的行業痛點。接下來會更多的投資能夠真正把AI在產業裡深度落地的團隊。信中利資本合伙人汪栩也提到,現在會更加關注公司對行業理解程度有多深。

晶片巨頭英特爾也似乎看到了這一點,正在以「生態孵化」的打法,推出了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以下簡稱AI百佳計劃),試圖在三年內在各個細分領域加速100家AI創業公司,並創造千億產值。

那麼,英特爾這麼做的底氣在哪裡?到底哪些AI細分領域還有機會?AI資本寒冬下,創業公司應該如何應對?

AI+垂直行業的機會

科百公司是一家農業領域的公司,看似與英特爾無關,但卻因AI而結緣,用AI「種地」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劉宗波的科百公司是國內比較早從事農業環境傳感器和數據採集的公司。隨著數據採集成本的降低,農業企業可以越來越容易地獲取到植物的生理、土壤環境、氣象環境以及作物生長的微環境等數據。

隨著數據的增長,這些數據之間會存在明顯的關聯,農業企業就可以通過這些數據來管理設施設備,指導農業生產。

科百的設備每天都會在農田拍攝大量圖像,對作物的生長狀態、病蟲害發生進行精準識別。例如,在光照強度大的情況下,植物的嫩芽和花芽很有可能被灼傷,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就很難恢復。

農業灌溉,圖源:微鏈

但如果能夠提前從圖像識別中捕捉到葉片從茂盛變成凋萎的趨勢,就可以預判出灼傷的前兆,自動啟動霧化進行降溫,從而避免不可挽回的損失。

但在這個過程中,劉宗波也越來越發現,「對我們來說,植株的形態、動物行為變化和環境之間的關係需要有一套模型來處理,這個模型的處理速度、圖像識別的準確度,我們自己的研發人員很難搞定。」

加入「AI百佳計劃」後,劉宗波深刻的感受到AI對於農業帶來的變化。科百的數據處理系統與英特爾的AI系統結合之後,可以對作物的生長進行全方位的及時處理。

這樣不僅可以實時識別出有效圖像,幫助農戶、農業企業快速做出決策,也降低了科百公司的研發成本,讓研發資源更加專注在作物的生理、病理和營養方面的研究。

北京科百宏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宗波

劉宗波激動地說道,「我們之前被稱為最懂物聯網的農業公司、最懂農業的物聯網公司,而現在我們是最懂AI的農業物聯網公司了。

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部董事總經理、英特爾創新加速器總負責人李德勝對創業邦說,現在AI落地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AI+產業」,科技公司將AI技術落地到垂直行業中去。另一種就是「產業+AI」,例如科百公司,本身擁有物聯網的技術,也深知農業領域的痛點和需求,再加上AI就可以直接解決產業應用中的實際問題。

張偉奇所在的富數科技也同樣參與到了「AI百佳計劃」之中。

最近幾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家相關部委一直在倡導數據要成為生產要素,必須實現開放和流通。但伴隨出現的是數據安全不可控的問題,這也讓富數科技創始人張偉奇看到了機會。

2017年,張偉奇開始投入多方安全計算和聯邦學習技術的研發,試圖解決數據開放過程當中的數據保護問題。但與此同時,他面臨的是,雖然數據加密之後,保證了不可流失,但系統性能、運算效率會急劇下降,甚至達到上百倍、上千倍的下降。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專家提出類似的技術設想,但一直沒有得以應用的原因就在於算力不足。如今,雖然BAT、Google、Facebook以及張偉奇的公司都對加密算法進行了大量優化工作,但仍然難以克服算力難題。

張偉奇在和英特爾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其SGX晶片就很適合TEE(可信執行環境)的構建。TEE能夠提供一個基於硬體的可信隔離區域,在這裡進行數據計算,性能可以大幅度提升。

這樣一來,富數科技的聯邦學習和多方安全計算的數據及算法邏輯也可以得到有效保護。所以,無論是安全性還是性能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證。

這讓張偉奇如獲至寶。

「其實不只是技術,藉助這樣一個平臺我們也結識了非常多優秀的創業者,在這其中也有很多的上下遊合作的機會」,他說。

據介紹,英特爾會把幾十家不同行業的AI公司聚合在一起,推動跨公司間的交流,碰撞出更多生態合作的機會。例如,科百和動物養殖業的公司,富數科技和金融行業的公司就可以產生一些合作。

英特爾AI生態的野心

全力轉向以數據為中心的英特爾,正在加速人工智慧的落地。從PC賽道拓展至數據賽道的過程中,英特爾強調的是自身的雲、邊、端全棧優勢和「XPU」的能力。

在人工智慧的賽場上,「全棧」也成為了英特爾、華為等巨頭的著力點,大家的野心都很大。

去年8月,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昇騰910、MindSpore的推出,標誌著華為已完成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構建。面向未來,針對不同的場景,包括邊緣計算、自動駕駛車載計算、訓練等場景,華為還將推出更多的AI處理器。

據悉,目前AI伺服器晶片領域的核心玩家除了華為和英特爾外,還包括了英偉達、谷歌、微軟等科技公司,AI晶片的玩家也越來越多。除了大公司,目前全球AI領域的創新公司已經達到了1100多家。

如今,AI計算不再是一個通用的解決方案,而是涉及算法、晶片和系統等多個要素。

英特爾此前曾表示,XPU理念的提出為的是應對豐富的應用種類,英特爾的目標是不用一種架構或者一種處理器產品來實現多種多樣的應用,而是用一系列的架構和不同型號的產品去解決它。

實際上,英特爾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AI專用晶片。

早在2015年,英特爾宣布167億美元收購美國FPGA廠商Altera。在此後的幾年,具有低功耗、小尺寸、高性價比的FPGA在AI應用上越來越展現出其優勢。AMD在今年以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也足以說明FPGA的重要性。

2016年8月,為了進入深度學習訓練晶片市場,英特爾以大約3.5億美元收購了Nervana。Nervana的深度學習晶片有著10倍於GPU的速度。

2017年,英特爾斥資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這家公司曾是特斯拉昔日神隊友,後與寶馬、英特爾組隊自動駕駛三巨頭。

之後英特爾再次憑藉一起收購引發關注,以2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AI晶片製造商HabanaLabs。

從CPU、GPU、FPGA到ASIC的AI晶片,全面的產品線也使英特爾具備了差異化優勢。

基於產品之上,英特爾更加關注的是AI的產業生態。如何能夠讓AI和產業更快、更好地結合,如何與高校、企業培養更多的人才,都是英特爾在生態方面的布局。

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部董事總經理

英特爾創新加速器總負責人 李德勝

「AI百佳計劃」也體現了英特爾在AI生態上的野心。

日前,英特爾公布了「AI百佳計劃」第四期16家團隊名單,本期總估值達到190億。加上前三期目前共計62支隊伍,已在20多個AI應用領域,50多個AI項目得到了實際落地。

在英特爾內部,「AI百佳計劃」更多的是一種機制創新,由戰略合作部牽頭,集合不同的產品事業部,把工程師的力量、產品的力量、市場的力量、生態的力量結合在一起,根據每個項目的需求再與英特爾的相應部門對接。

實際上,這種「One Intel」在英特爾內部已經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尤其像AI這樣的技術會涉及到跨部門的協同,譬如數據中心事業部、物聯網事業部等等。

英特爾資本作為英特爾的CVC(企業戰略投資),也會進行內部協同。「AI百佳計劃」中的企業,不少也是英特爾資本所感興趣的,通過雙方的對接也在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另一方面,英特爾資本也會推薦他們的被投企業參與到AI百佳計劃中。

「僅僅靠英特爾資本一家,畢竟能投的企業有限。」李德勝說。

因此,在「AI百佳計劃」中,投資機構是其重要的合作夥伴。目前國內頭部的投資機構基本上都和英特爾建立了合作,通過創新大賽或者路演的形式,英特爾也會將優秀的項目開放給投資機構。

通過這種協同,英特爾不僅幫助入選企業在營收、規模、市值上都有了顯著的增長,也使其產品的推理能力平均提升了6倍以上。

人工智慧的「長期主義」

IDC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行業規模超過1500億美元,未來四年預計將以17.1%的年複合增長率快速發展,並在2024年超過3000億美元。

雖然人工智慧整個市場規模在迅速增長,但據睿獸分析數據顯示,國內自從2018年投資事件和投資規模到達頂峰後,2019年以來出現遇冷的趨勢,2019年、2020年融資金融不足2018年的1/5,融資事件也大幅下降。顯然,投資機構對於AI的投資更趨於理性和謹慎。

「所有AI企業已經步入死亡之谷。」曠視科技創始人兼CEO印奇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創新工場AI研究院院長王詠剛也表示,AI現在處於從淺灘到深海的關鍵階段,這個過程中會有一批企業落伍淘汰。

似乎AI行業正在遭遇資本寒冬。

李德勝對創業邦表示,投資機構前幾年在AI賽道投資了大量項目,這兩年會更加嚴謹一些,這也是基於他們對產業的判斷。但同時,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消費賽道的投資機構開始轉型和更多地關注到硬科技領域。

消費領域可以依託資本在短時間內完成橫向的擴展,甚至可以在三個月開100家店。但硬科技則不同,往往更需要企業在深度和時間上的積累,要從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來看待。

例如,AI算法模型是需要反覆不斷地訓練優化,晶片設計也有周期的客觀規律,從設計、流片再到客戶驗證、不斷迭代。所以,硬科技的發展時間並不是單純依靠資本就可以無限制縮短的。

在他看來,過去三年,AI無論是在全球還是中國,其發展速度都已經遠超預期。如果說三年前AI還處於嬰兒期,那麼現在AI就是一個大學畢業生。

上海富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張偉奇

張偉奇也認為,AI第一年是概念,第二年是科學,第三年是案例,第四年是收入。AI現在正在進入2.0時期,會有更多的應用場景,更多的行業細分領域會出現龍頭。

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是一個迭代向上的過程,需要應用場景、數據和商業嘗試對其不斷反哺,當前的人工智慧算法某種程度上已然是開源技術。

在資本持續萎縮的過程中,對於創業者而言,如何結合具體的行業和場景,滿足降本增效等需求,實現商業化價值,正在成為投資機構關注的重點。

「在AI領域,我們最關注的是如何把科技真正幫助用戶實現價值,而資本只是一種工具和手段。」李德勝說。如果這個企業真的有價值,不僅可以從終端用戶得到回報,同時資本也會幫助企業快速成長,這才是一個比較健康的方法和模式。而不是簡簡單單為了快速融資而創業。

劉宗波對創業邦表示,投資機構在和我們談的時候,並不只是關注我們在AI方面的技術,而是要看AI是如何應用在農業系統上,對這些數據、圖像是如何處理的,具體解決了哪些農業問題(自然災害、生物災害等),與傳統農業模式對比產生了多少效益,投資人更關注的是一整套解決方案。

例如,AI在處理昆蟲圖像的時候,系統可以直接智能地執行噴霧或者環境的調控,從而讓作物儘量少打農藥或者不打農藥。「我們在找投資機構的時候不再像以前那麼難了,AI和農業這樣的垂直行業的融合會越來越多」,劉宗波說。

據創業邦了解,英特爾給科百、富數科技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在李德勝看來,英特爾一直是一家做生態的公司。

「AI百佳計劃」對於英特爾來說是一個長期的戰略,看中的並不是通過短期服務賺了多少錢,而是希望真正挖掘出具有潛力、創新性的AI企業。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AI資本寒冬下,融資縮水近八成,英特爾憑什麼三年打造千億產值?
    2016-2020年(截至12.14)國內AI融資趨勢圖數據來源:睿獸分析睿獸分析數據也顯示,國內2018年AI投資事件和投資規模到達頂峰,此後連續兩年的融資金額僅為2018年的兩成左右。信中利資本合伙人汪栩也提到,現在會更加關注公司對行業理解程度有多深。晶片巨頭英特爾也似乎看到了這一點,正在以「生態孵化」的打法,推出了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以下簡稱AI百佳計劃),試圖在三年內在各個細分領域加速100家AI創業公司,並創造千億產值。那麼,英特爾這麼做的底氣在哪裡?
  • 穿越寒冬的80億融資 | 黑馬學院2020融資報告
    投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幾千萬家企業僅完成1964筆融資。然而,在創業黑馬學院通過黑馬營、黑馬實驗室深度加速的近3000家學員企業中,2020年已累計完成融資49筆,總金額近80億人民幣,另有5家學員企業在納斯達克、深交所、港交所等資本市場上市。可以說,黑馬學員企業成功突圍,跑贏了大盤。
  • 資本寒冬下一對一模式遇冷,淨現金流轉正的鯨魚小班打造少兒英語新...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募資額為1342億美金,而2018年上半年跌到了341億美金,縮水75%。更喪的是,這幾天流傳於網絡的一個段子稱:2019可能會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對於資本驅動,企業燒錢鋪量,大打市場營銷戰的少兒在線英語行業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 數字醫療領域報告:資本寒冬下,這些細分領域還很「溫暖」
    原題目《數字醫療報告:明星項目和熱門細分領域更受資本青睞》 2015 年下半年開始,國內迎來新一輪周期性「資本寒冬」。創新創業整體環境驟然降溫,媒體紛紛開始聚焦報導於資本寒冬下創新企業「倒閉」、「裁員」。數字醫療領域作為前期熱點,更是難以倖免——春雨醫生倒閉論、好大夫和尋醫問藥大規模裁員等消息經常見諸報端。
  • 【創業者說】桐創魏強 : 母嬰兒童創業者必看的資本寒冬融資兵法
    二、資本寒冬下機構內部窺探資本寒冬不光影響到投資機構的募資,影響到項目融資的估值,也直接影響到了在投資機構積極看項目的投資人們。三、資本寒冬下母嬰兒童全年融資數據分析說完資本寒冬在投資機構募資、投資和內部決策層面的影響之後,我們看下母嬰兒童市場的融資表現。
  • 成人英語市場縮水三成,行業洗牌要來了
    記者 | 查沁君1成人英語市場近兩年的日子不好過。先是老牌成人英語培訓機構華爾街英語和韋博英語出現大面積關店,後有英孚教育傳出以20億美元出售部分中國業務,聚焦青少兒業務。疫情更是讓成人英語市場雪上加霜。
  • 成人英語市場縮水三成,行業洗牌要來了
    記者 | 查沁君編輯 | 成人英語市場近兩年的日子不好過。先是老牌成人英語培訓機構華爾街英語和韋博英語出現大面積關店,後有英孚教育傳出以20億美元出售部分中國業務,聚焦青少兒業務。據艾瑞諮詢8月11日發布的《2020年中國成人英語市場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成人英語市場規模將縮水37.6%左右,降至595億元,隨後逐步恢復,預期2021-2024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1.7%。對比2019年,成人英語市場規模953億元,其中應試英語規模293億,實用英語個人業務598億,機構業務則達62億元。
  • 「教育資本寒冬」已近一年,投融雙方誰有底氣逆勢破局?
    相比過去三年,2019年成為「教育資本寒冬」如今看來已毋庸置疑。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張戈在第三屆藍鯨教育大會上曾表示,「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教育行業對外披露的投融資案例約167起,去年同期為342起。今年不足去年一半,這就是行業所普遍認知的『資本寒冬』」。
  • 一年內融資額超10億,資本為何如此青睞鍋圈食匯?
    1、資本加持、巨頭入局梳理生鮮行業發展歷程,近年來生鮮領域重新煥發生機和新零售概念的興起密不可分。所謂新零售的本質,可以簡單理解成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線上完成營銷和用戶服務,線下進行庫存、分揀等操作。火鍋食材超市就是新零售極具代表性的一種商業模式。
  • 又獲新一輪融資 阿卡索憑什麼持續獲得資本加持?
    這也是阿卡索今年完成的第二筆融資,在10月底,阿卡索就拿到了券商直投領投的億元級C3輪融資。從宣布完成C3輪融資,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阿卡索再次獲得融資,阿卡索的企業實力不容小覷。據了解,阿卡索這次獲得的C4輪融資,是阿卡索從2016年獲得A輪融資以來,累計完成的第8輪融資。
  • 黑馬投資周報:多個過億融資,資本不再寒冬了?
    黑馬投資周報:多個過億融資,資本不再寒冬了?拓展:其自媒體正從簡單的傳播渠道,發展成包括創意、傳播、用戶、互動乃至銷售的整合營銷平臺。拓展:INXX以零售為基礎,提供購物、社交、資訊、發展等一體化服務,搭建一站式時尚平臺,結合線上及線下銷售模式。
  • 他用微信群賣水果,運營5000多個群,在資本寒冬融資數千萬
    李文憲和他的合伙人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找到100多個果園,恰逢O2O風口來臨,李文憲在2014年7月開始公司化運營,並於第2年的1月拿到天使輪融資。「那時候融資是很容易。」天使輪投資李文憲僅談了不到十家,在與原子創投創始合伙人馮一名約談了一次後,就決定了天使輪投資。三個月後,「優食管家」又獲得了來自「君聯資本」的A輪融資。
  • 地平線完成C2輪4億美元融資 7億美元C輪融資到位近八成
    原標題:地平線完成C2輪4億美元融資,7億美元C輪融資到位近八成   1月7日,地平線宣布,已完成C2輪4億美元融資。
  • 時尚眼鏡LOHO完成近1億美元C輪融資,大鉦資本投資
    i黑馬訊 2018年9月10日,中國領先的時尚眼鏡品牌LOHO和大鉦資本聯合宣布,LOHO已於近日完成近1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大鉦資本投資。本輪融資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供應鏈建設和品牌推廣。LOHO眼鏡此前已完成三輪融資,早期投資機構包括祥峰投資、KTB投資和紅杉資本等。LOHO創始人、CEO黃心仲表示:「LOHO正處在快速擴張的關鍵期,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公司的品牌推廣和供應鏈建設等,我們將加大投入在眼鏡品類的研發上,包括用戶體驗,藉助資本的力量,幫助公司更快更好發展。」
  • 領地集團赴港IPO「補血」 負債高企「千億夢」難圓
    外部環境來看,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國家進一步加強對險資、信託的監管力度,銀行的信貸政策也在細化房企指標,房企均面臨著融資渠道進一步收窄的現實。內外雙重原因推動下,房企紛紛尋求上市。經營活動現金流為負短期借貸難以覆蓋正是由於全國布局步伐加速,規模擴張下領地集團的負債逐年上升,且融資成本也正在不斷增加。
  • 碧桂園服務近40億港元發債背後 資本運作與千億市值之路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作為目前港股市場上市值最高的物業股,碧桂園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桂園服務」)再次掀起了資本市場的漣漪。日前,在現金充裕的情況下,碧桂園服務發行可換股債券高達近40億港元,這是其2018年上市以來的第二次融資。
  • 雲南欲打造家具產值千億大省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雲南省家具行業產值約30億元,銷售總額為110多億元;全省家具企業6000多家。但同期的四川省家具年產值超過了1000億元,年產值達到5億元規模的企業有100多家,僅四川一個全友家具企業的年產值就相當於雲南全省的產值。 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圖強的機遇也不是沒有。
  • 英特爾資本:每年投資5-8家公司,最快盡調只要2周
    近日,英特爾資本再次宣布對國內兩家硬科技公司的投資,分別是對晶片設計工具 EDA領域的概倫電子進行A輪投資、以及對AI醫療領域的江豐生物完成B輪融資。「不管經濟周期如何,英特爾資本每年都堅持投資5-8 家初創公司。」王天琳表示。
  • 茂楷獲 金寶貝億元投資 ,資本搶灘 託育 千億藍海 市場
    隨著國家託育政策的相繼出臺,託育行業逐漸受到資本的青睞。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託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和《託育機構管理規範(試行)》已於2019年10月8日起正式施行。明確了對於託育機構工作人員的資格條件,強調有虐待兒童記錄個人禁止從事託育機構工作。這意味著,託育機構的「國家標準」明確了。
  • 虧損不止,估值縮水8成,優客工場在割誰的韭菜?
    簡單來說就是偽裝成網際網路公司的二房東。而共享經濟、實體社交、未來辦公模式等概念,只是財務情況的遮羞布。一旦扯下來,人們看到的就是持續虧損、估值縮水、裁員、甚至倒閉。一、行業危機重重國內的聯合辦公崛起於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