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科學家發現未知真核生物

2020-12-14 人民網

原標題:加拿大科學家發現未知真核生物

成排線狀鞭毛導致新生物擁有「毛茸茸」的外觀 圖片來源:趣味科學網

真核生物通常分為植物、動物、真菌和被稱為原生生物的微小多細胞生物4個界,涵蓋了地球上找到的幾乎所有真核生物。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達爾豪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自然》網站上發文稱,他們發現了生命之樹上的新分支——一種以前未知的新型真核生物,或許應該使其所在的「門」升級為新的「界」。

該論文描述了兩種生物,一種是在新斯科舍省新發掘出來的,另外一種是在1988年發現的一種生物。經過DNA分析發現,它們與其他真核生物的區別比以前認為的更大。

研究人員將新發現的生物稱為Hemimastix Kukwesjijk,以當地米克馬克人神話中一個貪婪的多毛食人魔命名。從外觀上看,新生物擁有一個橢圓形的身體,周圍是成排的線狀鞭毛。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3D放大觀察,這種生物有點類似毛狀南瓜種子。

研究負責人之一揚娜·埃格利特說:「它們看起來有點笨拙,像纖毛蟲,但遊泳的方式不太協調。」

據悉,埃格利特在新斯科舍省的一條小徑上徒步旅行時發現了新生物的樣本,並收集了一些泥土。幾周後,在給土壤補水並在顯微鏡下觀察之後,她意識到新生物的運動方式很罕見,於是進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團隊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技術,對新生物的單個細胞做了研究,觀察了信使RNA分子的活性,這些分子會在數百個基因之間傳遞信息。通過遺傳測序,揭示了新生物與其他真核生物的不同之處。

該研究首席作者、達爾豪斯大學生物學教授阿拉斯泰爾·辛普森說:「它是生命之樹的一個分支,可能已經分離超過十億年,我們沒有任何有關它的信息。它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有助人們了解複雜細胞的進化以及它們的古老起源。」

(責編:李依環、熊旭)

推薦閱讀

細胞放大鏡: 剝開癌細胞的「畫皮」近期,接二連三有公眾人物因癌症突然離世,令人扼腕的同時也引發熱議:我們該如何更早地發現癌症,從而獲得儘早治療的機會?目前,我國癌症發病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死亡率高於世界水平。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認為,早診早治是關鍵。【詳細】

中國北鬥邁向全球的「關鍵一步」十一月十九日二時零七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第十八、十九顆組網衛星。【詳細】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沒有線粒體的真核細菌
    科學家發現沒有線粒體的真核細菌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25   今日/總瀏覽:1/1768
  • 科學家發現藻類化石,揭開真核生物演化的奧秘
    儘管真核藻類的微體祖先在距今10億年前就出現了,但研究表明,直到距今7-6億年前,包括綠藻在內的肉眼可見的宏體真核藻類才初步具備了生態優勢,成為海洋中主要的初級生產者。採集上萬件珍貴化石標本,持續研究5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與山東科技大學的同行合作,在山東發現了一個距今約10-7.2億年的藻類化石生物群。
  • 真核生物屬於古細菌嗎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誕生了一種被稱為內共生學說的生命起源假說,該學說認為,真核細胞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等細胞器,起源於共生於真核生物細胞中(之內)的原核生物。線粒體起源於好氧性細菌,而葉綠體源於內共生的光合自養原核生物的藍細菌。新的研究表明,該假說可能進化為一個更激進的解釋。
  • 日專家發現介於原核與真核生物之間的微生物
    新華網東京6月3日電(記者錢錚)日本科學家近日說,他們在日本伊豆諸島附近的海底發現了一種核膜不完整的微生物,它們可能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中間型」生物。  據共同社報導,東京醫科大學的小塚芳道等研究人員在2000年從伊豆諸島南部海域約1300米深的海底採集了淤泥,結果發現泥中的背鱗蟲(環節動物門的一種動物)上附著有一些微生物,其尺寸只有幾微米。  在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這些微生物時,科研人員發現其細胞內包裹DNA(脫氧核糖核酸)的核膜尚不完整,呈不連續狀態,但有形狀近乎完整的線粒體。
  • 我科學家人工合成4條真核生物酵母染色體
    我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具備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的國家。  繼「DNA雙螺旋發現」和「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之後,以基因組設計合成為標誌的合成生物學引發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如果說基因測序是「讀」基因,那麼合成生物學就是「寫」基因。多國合作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是人類首次嘗試改造並從頭合成真核生物,旨在重新設計併合成釀酒酵母的全部16條染色體。
  • 真核生物屬於古細菌嗎?各個國家的科學家們都在努力
    只不過,目前已知的所有生物劃分到底,都是有三種最基本的生命體構成,這三種生命體也就構成了生命之樹的三個主要分支。分別是細菌、真核生物、古細菌。有過了解的認知道,我們人類、動物和大多數植物都是由真核生物構成,其原理就是真核生物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皮膚、肌肉等等,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個體,這些細胞相互協調、合作,各自分工明確,才有了各種各樣的生物。
  • 哈裡斯·李文:10年內人類將給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組測序
    哈裡斯·李文稱,在預計的1200萬-1500萬真核生物中,只有約10%是已經被科學家發現並認知的,也就是說,在300年的生物學演進中,我們對真核生物只有10%的了解。而目前已完成基因組測序的真核生物僅有不到0.3%。「我們如何對剩下超過99%的真核生物進行測序?」這是哈裡斯·李文提出的問題。
  • 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
  • 首次發現細菌「春藥」促進真核生物交配
    2017年9月9日/生物谷BIOON/---科學實驗有時會取得意料不到的發現。對多細胞生物進化感興趣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促進玫瑰花形領鞭毛蟲(Salpingoeca rosetta)聚集在一起形成玫瑰花形群體(rosette-shaped colonies)的細菌。
  • 中科院發現真核生物DNA新修飾形式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組日前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陳大華研究組合作,利用經典的模式生物果蠅,揭示了真核生物基因新修飾形式。
  • 02 人工合成4條真核生物酵母染色體
    3月10日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形式刊發中國科學家的4篇研究長文。由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分別完成的這4篇論文,介紹了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要知道,釀酒酵母總共有16條染色體,此前國際同行奮鬥多年才發現了1條。
  • 最古老的"真核生物化石"被發現 起源提前15億年
    一支由法國等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對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多細胞生物起源於21億年前,而不是此前人們認為的6億年前。
  • 國際團隊計劃給地球上所有複雜生物基因測序
    新華社華盛頓4月24日電(記者周舟)一個國際科學團隊正在推動旨在測出地球上所有複雜生物基因的大型計劃,計劃歷時10年,將對150萬種已知真核生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23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論文中,來自美國、中國、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巴西等地的科學家介紹了這一國際大科學項目。項目科學家說,「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旨在闡明地球生命的進化和構成,為醫藥、農業、生態保護等領域的全球性創新提供新資源。
  • 哈裡斯·李文:努力破譯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組
    哈裡斯·李文認為,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有可能會改善我們的世界,能創造一個更加可持續的生態經濟,就像不知道宇宙有多少個星星一樣。在地球上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種真核生物,估計大概有1200-1500萬種真核生物,據哈裡斯·李文介紹,科學家只了解總數10%左右。
  • 史上最大生物學研究公布:10年內測定150萬種真核生物基因組序列
    該項目計劃耗資47億美元,在接下來的十年間,測出所有已知的150萬種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序列,並為我們找到尚未發現的全新物種。1990年,上一項全球性基因組測序工程——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的共同推動下,截至2003年項目結束,我們首次成功解開人類的基因密碼、繪製出人類基因組圖譜。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真核生物染色體
    真核生物雖然也有人工合成的染色體,但由於其大多是原有染色體稍作改裝,常常含有許多的冗餘部分,比如假基因和轉座子,各方面性能都不如synIII。因此,傑夫·伯克認為,這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就像第一個人類基因組被測序完成一樣」。  據陳軍教授介紹,與原核生物不同的是,真核生物的基因組要複雜得多。
  • 史萊姆是一種虛構生物?科學家發現原型,雖無腦卻擁有智慧!
    史萊姆是一種虛構生物?科學家發現原型,雖無腦卻擁有智慧!自從進入科技化時代,各行各業有了跨越式的進步。在閒暇空餘時間,大家都會看各種電影、科幻小說等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科幻小說中提到一個怪物,與普通的怪物截然不同,它叫做史萊姆。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或將揭示複雜真核生物起源
    科技日報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出一種神秘單細胞微生物,研究團隊隨後對其進行了表徵。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
  • 為何真核生物如此多樣?因為祖先就形色各異-虎嗅網
    Asgard 古細菌是幾年前才被發現的一個總門,通常認為 Asgard 古細菌與真核生物最為接近。因此科學家得出了結論,線粒體的誕生可能來源於古細菌與α-變形菌共生。蘊含著某些小分子的古細菌產生的代謝廢物蘊含氫和氫離子,這些物質被細菌利用,從而菌孕育出了線粒體。
  • 北大西洋深海古菌:從原核到真核的橋梁
    2015年5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普遍認為,20億年前,單細胞結構簡單的原核生物產生了結構更加複雜精細的真核生物。最終,這些真核生物不斷發展,形成了今天豐富的生物種類,比如真菌,植物,還有我們這樣的動物。然而,從原核到真核,這個轉變的具體細節仍然無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