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代表了一個人的品味和修養,因此,看一個人的書房,就能了解到這個人的品性。可以說,書房是文人的靈魂之城。
自古以來,書房並無一定之規。書房不必太大,但古人的書房追求一個「雅」字。
林聲先生的書房,在我們心中是一種精神的蒙養,一種對那不可見的精神的體認,讓精神家園般的情愫與林聲的書房陶然相遇。古代文人陸遊自題書房為「書巢」,足見耽書之甚。萬卷伴終生,是陸遊的真實寫照。陸遊嗜書,老而彌篤。有「讀書有味身忘老」之名句傳世。林聲先生亦然,他的書房為「味蘭書屋」。林聲先生的名言「書房就是我的世界」,並用書法書寫出來,贈送給我們。這是中國文人的精神境界,林聲先生用筆墨書寫出來,我們懷揣著一份敬心,敬祝年近九旬的老人林聲先生健康長壽!
林聲(中)書寫「書房就是我的世界」贈本文作者程義偉(右)、葉立群
著名美學家,遼寧大學教授王向峰有一首詩可以見證林聲先生的人格精神和審美意識:「竊得東籬一莖香,晚芳惜醉畫中藏。倘如陶令來尋問,論道當與共引觴。」(《重陽菊》)這首詩啟發我們,在對林聲先生的自題畫詩成就的評價中,審美個性的開掘是一個關鍵。林聲把自己融入了重在傳神寫意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中。他對詩和畫的喜好、研習,印證和深化了崇尚人格精神的審美意識。在人格理想的追求與人格修養的實踐上,林聲先生通過詩和筆墨,有意無意地按莊子的「真人」範型來塑造自己,愈到老年,他愈從詩和畫中呈示出道家人格的風神。他身處浮躁的社會,卻淨心滌慮,氣骨凜然,他用自己的詩和畫譜寫了一曲文化意蘊豐厚、感人至深的文化人格交響曲。
他的畫和詩融匯著剛健與凝重,美學內涵更趨於豐富。學者張永芳評他的畫:「畫境詩情一意通,更憑書法寫心胸。才兼三絕世間少,堪喜遼天有此翁。」林聲的畫和詩本於道家「平淡」的審美意識和特有的風格境界,達到了一個相當的美學高度,在當下美術界和詩詞界尤顯特出。林聲先生通過詩和畫來表述自己的一生不棄「平淡」,能守「平淡」,而在晚年又能在「平淡」中多有涵容,彰顯出豐富的精神世界。我們可以將他的自題畫詩視為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知識分子心境的記錄,它見證了一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其中蘊含著令讀者感動的骨氣和傲氣。
林聲先生的《林聲自題畫詩》是在他的書房內完成的,我們從林聲先生的書房中解析與體悟他的人格和靈魂,就林聲的書房而言,人格高於一切。我們從林聲先生的書房中,可以看到他的一種膽識、勇氣和操守。由此,林聲的書房至少可作為當下的一種文化坐標,並成為新世紀文化建設的精神資源,啟迪著我們更加熱愛讀書的人生。
文章作者簡介
程義偉,遼寧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現任遼寧社會科學院美術研究中心主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瀋陽書畫院籤約畫家。曾著《瀋陽當代美術史》《遼寧當代美術史》《韋爾申油畫創作研究》《遼海文化鏡像——遼寧當代文學美術研究》《遼寧文化藝術形態與精神重構——以宋惠民、韋爾申、白國文為例》《周衛油畫創作研究》《黑土畫魂——白國文的藝術與人生》《李連志藝術創作研究》等。
葉立群,遼寧綏中人,文化學者,評論家。多年來致力於地域文化、文學和藝術理論研究。已出版著作《當代遼西的文學世界》《地域文化視域下的遼寧現代作家創作》《張成思美術創作研究》《晚清寓華傳教士的跨文化傳播》等多部。在《小說評論》《名作欣賞》《中國藝術報》等國內重點報刊發表文化隨筆、文學評論、藝術評論等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