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河以左,昌南之星
立一重鎮,名為蓮塘
在我記憶裡蓮塘有好幾個名字
春天紅情綠意,夏天萬木蔥蘢
秋日蕭瑟,冬日寒樹,四季有不同的風景
隨之相伴的還有那悠久的歷史
地理環境
蓮塘在江西省南昌縣中部偏南,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53.8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蓮塘。
全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候17.45℃。境內水資源充沛,東有贛撫平原總乾渠,西有贛江,為生態綠化、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源源不斷地提供活水。自西向東有蓮塘河(原稱蓮塘排漬道)排除境內漬水。
蓮塘河
這些常識,咱們蓮塘人肯定張口就來,但蓮塘的歷史,你真的清楚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
過往
蓮塘地區(包括合併前的原蓮塘鎮、小藍鄉、蓮西鄉)的歷史,可上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先民們繁衍生息在蓮塘地區這塊土地上。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今蓮塘地區那時屬九江郡管轄。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劉邦命令灌嬰率兵進駐南昌,並正式設置豫章郡。南昌縣歸豫章郡管轄。
三國時期布紋四系罐
從那時起,蓮塘地區一直隸屬南昌縣。民國初年,蓮塘設區,歸南昌縣南鄉管轄。
1949年5月21日南昌縣解放,6月15日縣人民政府成立,8月20日縣政府從謝埠遷至蓮塘。自此,蓮塘已成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1951年2月20日,南昌縣第七區公所設蓮塘,始建鎮制。
銀三角
1960年設蓮塘鎮。2000年蓮西、小藍二鄉併入。產稻、蔬菜、禽蛋等。省民星企業集團、省手扶拖拉機廠和省送變電、匯仁集團駐此。有小藍工業園區和禽蛋市場。京九鐵路和105、320國道及南高公路經此。
圖為澄碧湖舊景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2371公頃,常住人口237565人。2019年10月,蓮塘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看到這裡莫名自豪的說)
鎮名由來
提起南昌縣便會想起蓮塘鎮,尤其是作為縣府所在地更為大家所知,那麼蓮塘到底是什麼意思?蓮塘之名的來由又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蓮塘三說」
一、藕佳說
新中國成立後,在蓮塘鬥門(沒錯,就是現在的鬥門)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石錛,石斧,在縣政府大院西側發掘到西晉墓群,證明新石器時代、西晉,蓮塘地區都有人類居住。
鬥門村
鬥門
西晉褐色點彩六系蓋罐
西晉立鳥圓形穀倉
新石器時代距今有七八千年,西晉距今也有1600多年。(由此可以看出咱們蓮塘可謂是歷史悠久)
但當時的居民點在哪裡?叫什麼名稱?卻很難查考。現已了解到的蓮塘最早的居民點,是1981年縣地名普查時,蓮塘老住戶曾姓老人提供的桐子廟(今糧食局所在地)。
南昌縣糧食局
據《曾氏族譜》記載:曾氏祖先是明英宗天順五年(1461年)或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間從南豐縣遷此。來時已有李,駱二姓居住,稱齊榮村,寓同享榮華富貴之意。
後來為什麼改稱蓮塘呢?根據《曾氏族譜》記載,解放後在鐵路宿舍旁邊的田中發現的明代一個處士的墓碑,上面刻有「蓮塘傑樓」四字,於是推測:改稱蓮塘最早不會超過南宋孝宗乾道七年之前或明英宗天順五年之前,最遲不得遲於明末毅宗崇禎十七年(1644年)之後。
之所以改稱蓮塘,是因為駐地蓮花溪產蓮藕,以藕佳得名蓮塘,鎮以此名。1949年8月20日,南昌縣人民政府開始由謝埠街搬遷至蓮塘街為駐地。
二、荷湖說
《國立上海商學院院務半月刊》1935年1月15日
蓮塘鎮之西南有湖,每屆夏令,荷花盛開,土語稱湖為塘,逐名蓮塘,鎮與湖毗鄰,因以名鎮,昔為一小村落,交通阻塞,人口稀少,知之者鮮,近以贛浙,贛閩,贛粵,贛皖公路與浙贛鐵路均經其間,逐為往返南昌必經之地。
三、村姑詩言說
清雍正11年(公元1733年)南昌設郡,南昌通豐城的官馬大道經村旁而過,並在村北蓮藕塘畔設一驛站。隨後,村民陸續北遷,開鋪設店,漸成街市。相傳,一村姑在藕塘邊洗衣服,一外地男子見其貌美而戲問:「娘子,此何名也?」村姑斥答:「來到蓮塘問蓮塘,人先未死眼就亡,吾乃娘家黃花女,錯呼我是你老娘。」蓮塘因處地和村姑詩言而名。
現狀
2019年上半年,蓮塘鎮財政總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完成4.31億元和2.08億元,同比增長11.2%和9.8%;固定資產投入28.07億元,同比增長13.6%;工業總產值完成190.8億元,同比增長37.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7%;限上批零住餐零售額完成15.28億元,同比增長16.2%。
澄碧湖公園
今日的蓮塘,早已今非昔比,但依然是我身上揣著五塊錢也敢滿城亂跑的地方。
歲月在蓮塘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痕跡
這些痕跡隨著這座城市飛速的發展正在一點點的消減
被更多新的痕跡代替
但是屬於你自己的,只有那些內心深處的那些觸動
這些觸動會一直伴隨我們每個人的未來
即使不再身處蓮塘,即使不再年少
鄉愁都永不能解
有深度/夠用心/做公眾號,我們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