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雙腿被稱為身體的「第二心臟」,與人體衰老關聯密切。如何調動腿部力量,讓它的衰老速度慢下來?
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幫到你:踮腳。
這個動作不只是芭蕾舞者的專屬,它不受時間、空間約束,隨時隨地就能給身體帶來好處。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教你用這個動作為身體提升力量。
受訪專家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老年病科教授 田曉彥
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醫師 呂沛宛
一次踮腳,調動腿部8處肌肉
當我們在做踮腳這個動作時,腓腸肌、比目魚肌、蹠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脛骨後肌、趾長屈肌、拇長屈肌8處肌肉會共同參與。
這些肌肉中,腓腸肌強大,短跑、蹦跳時產生的爆發力就大;
鍛鍊比目魚肌,可以增加站立、行走、慢跑時的耐受力,適合各年齡段練習。
踮腳養生,自古就有
踮腳尖在古代就早已被運用,被稱為「敦踵法」,西漢初期的《引書》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記載。
具有800年悠久歷史的導引養生術八段錦,其最後一勢動作名為「背後七顛百病消」。
注意看第八勢
這個動作正是通過踮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震蕩,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
從傳統醫學的角度看,腳與人體的腎經關係密切,踮起腳尖可刺激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下,斜行於足心湧泉穴,沿足跟部上行)、疏通足三陰經,使體內的氣向上運行,從而溫補腎臟、激發中氣。
常踮腳,讓身體受益
東京都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研究部長金憲經認為,「抬腿踮腳」運動可以增強20%的腿力(腿部和膝蓋力量),從而增強身體平衡能力,令走路變得更安穩。
除了最直接的好處「增腿力」,踮腳還有這些保健功效。
1丨保護心臟
據測定,雙側小腿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量大致相當於心臟搏動一下一側心室射出的血量。
踮腳能幫助人體下肢血液回流,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心血管健康。
2丨預防痔瘡
踮腳運動可以使肛門的肌肉收縮,並能使直腸靜脈內的血液回流,因此可以緩解痔瘡充血,有助改善痔瘡。
3丨消除疲勞
可以先雙腳併攏,用力踮起腳尖,然後放鬆,再重複,每天連續做數十次。
踮腳運動不受場地、時間和器械限制,每次5~10分鐘,能有效而快速地減輕疲勞。
站行坐臥,都能踮腳
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合適的場景,通過以下方式練習。
站:站立踮腳尖
身體直立,兩腳併攏,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慢慢踮起腳,腳趾緊緊抓住地面,身體提升到最高時,將重心從腳尖落到前腳掌,放鬆身體。
最後,落下腳跟,輕撞地面,引發柔和的震蕩,沿兩腿上傳到上半身。
行:踮腳尖走路
30~50步為一組,一組過後稍稍休息一下,再根據自身狀況重複,速度以感覺舒適輕鬆為宜。
初始練習者若不平衡,可扶牆練習。該動作對全身協調性要求較高,高血壓、骨質疏鬆患者不建議嘗試。
坐:坐姿踮腳尖
兩腿微分,大小腿垂直,踮腳尖30~50次。
也可將兩瓶礦泉水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速度可自我調節。
臥:平躺勾腳尖
平躺,兩腿併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
每次20~30下,速度可根據自我耐受度調節。如果小腿不適,要停下休息。
需要提醒的是,踮腳雖然簡單,但也要循序漸進,不能用力過猛,否則易導致足跟疼痛。若出現部分位置疼痛,應暫停練習直至好轉。▲
本期編輯:徐夢蓮
覺得文章不錯?別忘了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