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沉沒的孤島,廉航也想活下去

2020-12-23 品橙旅遊

【品橙旅遊】6月27日,泰國廉航酷鳥航空公司宣布其董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案,決定關閉該公司,425名員工已被裁減。

同日,在大洋彼岸的加勒比群島,區域航司LIAT宣布將停止運營並進行破產清算,組建新的實體之後再為加勒比島國們提供至關重要的聯繫。

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以來,已經有多家廉航和區域航司宣布倒閉、被收購或資金告急,比起動輒因為獲得政府救助而登上頭版頭條的大型航司,它們才是真正來到生死關頭。

危機加劇 孤掌難鳴

IATA數據顯示,各國或各地區政府共向航司提供1230億美元的救助資金,以債務支持為主,集中在美國和西歐。大部分接受救助的航司是國有航司和國家旗艦航司,也是知名國際企業,從各方面來講,政府都不會讓它們倒閉,可其他航司就沒這麼好命了。

3月初,在全球航空公司競爭最為激烈和混亂的歐洲,英國區域航司Flybe成為第一家被新冠肺炎疫情拖垮的航司,成立於1979年的Flybe曾為全方位和低成本航司棄用的較小區域機場提供服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兩年,歐洲已經有十幾家航司陸續倒閉。在歐洲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前,Flybe就已經陷入困境,航空旅行需求大幅下降,還曾獲得政府1億英鎊的短期貸款,疫情的爆發只是壓垮Flybe的最後一根稻草。

4月21日,主打廉航市場的澳大利亞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航空由於受到疫情的打擊,最終進入自願託管狀態。6月26日,澳洲維珍宣布與美國私募巨頭貝恩資本達成收購協議,只待今年8月獲得澳洲維珍的債權人投票批准。

類似的劇情也在亞洲上演。去年3月27日,本身已經連續虧損的國泰航空竟宣布以49.3億港元收購香港快運航空(HK Express)全部股權。其中22.5億港元以現金支付,26.8億港元透過發行及更替承兌貸款票據結付。國泰當時還稱,國泰及香港快運的業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補。收購完成後,香港快運繼續作為低成本航空公司獨立運作。

然而就在一年多之後,尚未「完全消化」香港快運的國泰,自己也沒能逃過傾覆,2020年前四個月虧損高達45億港元,不得不在6月宣布將進行總額400億港元的資本重組計劃,接受香港政府的直接注資。而寄人籬下的香港快運,前景也變得模糊起來。

廉航也敢於叫板

航空公司的裁員、休假、退飛機、求援助和客機改貨機等自救方式,似乎已經在行業內通行。

而作為業內財務狀況最好的航司之一和歐洲最大的廉航,底氣稍足的瑞安航空(Ryanair)決定不走尋常路。

數據來源:瑞安航空控股公司2020年財報

6月26日,瑞安航空呼籲歐盟委員會阻止荷蘭政府出資34億歐元幫助法航荷航集團,並稱這是非法國家援助,相當於荷蘭的每位每男女老少都要為其補貼200歐元。

就在此前的一個月,瑞安航空還對德國政府向漢莎集團提供90億歐元紓困資金提出質疑,認為這項救助擾亂了市場競爭。

瑞安航空CEO Michael O』Leary稱,德國政府提供的援助資金將使漢莎能夠以「低於成本價的價格」進行銷售,從而使瑞安航空和其子公司Laudamotion,以及同為競爭對手的易捷航空(EasyJet)等更難展開競爭。

在對「非法」國家援助提出上訴的同時,瑞安航空還呼籲政府解除隔離,使愛爾蘭的航空旅行協議與其他歐洲國家保持一致,並刺激更多航班和消費者需求。

自去年以來,接連受到波音737Max停飛影響和疫情衝擊的瑞安航空已與工會談判關於減薪、讓員工無薪休假和裁員至多3000人等措施,其預計截至6月底的本財年第一季度將虧損2億歐元,並將年度客運目標大幅下調至8000萬人次。

除了叫板政府對傳統航司的救助計劃,歐洲的廉航還正向機場施壓,要求其大幅削減費用以恢復航班運營。Wizz Air、瑞安航空和易捷航空要求長期的費用折扣或機場的豁免,好讓它們在需求回暖後用最低的報價贏得更多的客流量。

低成本的旅行熱潮在過去20年中刺激了歐洲航空業的發展,廉航將精力集中在二級機場上,其中許多由當地政府擁有,在機場方面的實力是廉航與傳統航司競爭時的主要優勢之一。

註:品橙旅遊根據公開報導和財報數據不完全整理

路在何方

新冠肺炎大流行使航空旅行幾乎停擺,導致全球空前數量的航班被取消,航司面臨巨額虧損,航班運營量比正常情況下減少90%,但隨著需求開始回升,各航司正逐漸將航班重新添加到航班時刻表中。

目前對於未來的預測似乎繞不過「低價」這個主題。愛爾蘭證券經紀公司Goodbody認為,廉航的航班從較小的基地出發,比高成本的對手在機場中更有競爭力。目前廉航佔歐洲市場份額的27.5%,預計兩年內將增長4.3%。

Wizz Air的CEO Jozsef Varadi近日預測,經濟危機將帶來「從高價航空公司向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轉變」。

全美最大廉航西南航空的CEO Gary Kelly也在5月底表示,他預計新冠疫情緩解和客流逐漸回歸之時,將形成「殘酷的低價」環境。因為目前飛機座位遠遠多於客戶數量,而且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而低成本理念、戰略和架構將非常適合公司業務的復甦。

最近,AirlineRatings.com網站評出2019-2020全球最安全廉價航空公司TOP 10,包括(按字母順序):Air Arabia(阿聯)、Flybe(英國)、Frontier(美國)、HK Express(中國香港)、IndiGo(印度)、Jetblue(美國)、Volaris(墨西哥)、Vueling(西班牙)、Westjet(加拿大)和Wizz Air(匈牙利)。

在這些「物美價廉」的廉航中,有的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上榜了,其他的也基本都在苦苦掙扎。

無論是對於國家經濟還是行業健康來說,都不應只有大型壟斷企業的容身之地。廉航和區域航空給航空業帶來的活力與可能是有目共睹的,所有在危機中努力生存的企業都值得擁有一個翻身的機會,預算不那麼寬裕的旅行者也該有坐飛機的權利。

2020年剛剛過半,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品橙旅遊 Cathy Liu)

相關焦點

  • 放棄保研後的七年,活成了一座「孤島」
    孤島人活一世,什麼關係可以保持的最長遠?現在雖然不用讀那麼多書本,學習卻是不可以止步的。很多農村家庭的學生,讀到大學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不是經濟上的困難,誰會放棄保研?2013年,筆者本科畢業於一所南方的一流大學,四年綜合成績第一名,放棄保研,選擇了北漂。
  • 想分手,不捨得。有可能是陷入了沉沒成本效應
    你可能陷入了沉沒成本效應前兩天,表哥打電話找我:「我和麗麗處對象1年了,兩個人吵吵鬧鬧,現在想分手,但又覺得不甘心。」我問:「你們又吵架了?」表哥說:「是啊!」之後,就陷入了沉默。「我想分手,卻又留戀曾經的美好回憶。」俗話說,堅持就是勝利。可遇到表哥這種情況,堅持不一定是勝利,原因就是表哥陷入了沉沒成本效應。生活中,這種例子也很常見:等了10分鐘,公交車還沒來。
  • 最恨不得日本沉沒的,就是日本人自己
    日本沉沒作為一個科學問題,也有不少人研究過。劇集原著是1973年小松左京的科幻小說《日本沉沒》,當時是關東大地震50周年,一出版就轟動日本。上世紀末翻譯引進中國後,卻未掀起太大的波浪。但山西太行山下娘子關火電廠的一名計算機工程師讀了後,大感震撼:一部科幻作品,竟然能把一個民族深處最敏感、脆弱的對未來的恐懼感寫出來。他也想寫一部中國版的《日本沉沒》。
  • 想分手,不捨得?陷入沉沒成本效應,如何應對?
    學會三個辦法,不再被沉沒成本效應捆綁既然沉沒成本效應讓我們作出了許多非理性決策,那麼怎麼才能不被它捆綁呢?你需要掌握3種方法。(一) ETA脫困四問法,避免情緒化決策決策能力一定水平上受到了情緒的影響。
  • 害怕做錯決定,就不做決定,你計算過自己的時間沉沒成本嗎
    朋友小楊入職一家貨運公司三個月後,發現工作內容不是自己喜歡的,猶豫中想到再過三個月就能轉正了,又繼續做下去。結果做了一年後,發現還是不喜歡,但是又擔心離職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因此陷入自我糾結中。職場中這種情況很常見,明明可以及時止損另尋出路,但是因為害怕做決定,更害怕做錯決定,在不知不覺中把最寶貴的時間淪為了「沉沒成本」。時間是不可再生資源,每時每刻都在消耗。當我們意識到時間沉沒成本的嚴重性後,應該儘可能去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一、認識什麼是「沉沒成本」?簡單說,就是指已經投入但不可能再拿回來的支出,比如時間、金錢、情感、精力等等。
  • 中國聯航怎麼成了中國廉航?
    筆者第一次坐廉價航空(前年的春秋航空首航高雄不是作為真的廉航乘客),發現中國聯航五一之後正式轉型為中國廉價航空。南苑機場到處都是託運付費的提示性標語,面對旅客們提出的「我們出票時間可是五一之前啊」,中聯航值機工作人員的態度極不耐煩,可能是每天面對旅客質疑太多了。
  • 北美省錢大法——美國加拿大廉航全攻略
    作為廉價航空的起源地,北美特別是美國國內對於飛機航線的需求一直很旺盛,又加上北美的經濟形勢大不如前,很多居民都開始縮減自己的個人開支,當然對於出行的開支也不例外。不過不像國內有發達的高鐵動車網線而且票價物美價廉,美國基本都靠公路和航空,因此更為便宜的廉價航空產業一直是北美民航的中流砥柱。相信很多在北美留學的童鞋都會有過在美國乘坐飛機旅行的經歷,因為在北美旅遊出行幾乎靠的都是飛機。如果能弄請一些廉價航空的熱門線路,以及票價規律,可是能省下不少錢的哦~今天箱箱就帶著小夥伴們梳理一下北美的那些廉價航空公司。
  • 自從搶到了第一張廉航機票,人生就改變了!
    雖然有著種種困難以及大家的各種不看好,但是那種天生的「越是大家覺得不可能就越要做的性格」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那次旅程。那時我剛畢業沒有多久,但是把目的地鎖定在出了名的高消費歐洲,所以於我而言,關鍵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把成本降到最低。
  • 科普丨讓我們來聊一聊廉航
    廉價航空不代表不安全只是服務需要另花錢而已三、廉航為什麼價廉?可能廉航寶寶心裡還委屈呢我們已經是勒緊褲腰帶在飛了你還想佔我便宜?做!人!要!厚!道!啊!為了能滿足飛機不在外面過夜的原則,廉航一般都會搶佔每天最早起飛,最晚回來這樣也能多飛幾趟的啦~不出去玩那就免不了要起早貪黑所以早起一點晚睡一點在旅行中也
  • 酷航加入港廉航戰團
    繼香港快運將於10月正式轉型廉航後,新加坡廉航Scoot(酷航)亦宣布進軍香港,將開設新加坡來往香港航線,並於下周公布發展大計,隨?廉航競爭轉趨激烈,加上捷星香港等候成立,港人未來出遊相信亦「越來越平」。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你還會錯過真正的成本
    教授說,在做這個決定時,你應該忽略那7美元。因為它是沉沒成本,無論你是否離開電影院,這個錢你都無法收回。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念念不忘已經付出了的、不可收回的東西,總會不知不覺陷入沉沒成本的陷阱。就算看完電影,這些錢也拿不回來,反而會在電影院活遭罪。就算長期持有這隻股票,虧損的錢也賺不回來,反而會失去其他投資的機會。執著於收回成本,實際上是在盲目追求負收益。我們自以為是的付出,其實根本沒有價值。
  • 我們生活中的沉沒成本
    首先舉一個例子,一個員工遲到, 因為今天等地鐵比平時多花了40分鐘, 為什麼今天會多花了40分鐘呢,因為今天下雪,乘坐地鐵的人比平時多的多,以前最多等3趟就能上地鐵了,今天他等了4趟都沒能上去,這時候他就在糾結我要不要往回坐幾站然後再倒回來呢,此時在他心裏面就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了,一個說我都等了4趟了 ,下一趟我肯定能擠上去吧, 另一個說別等了, 先往反方向做吧
  • 生活中的「沉沒成本」
    在這裡,要給大家介紹一個經濟學的專有詞彙:「沉沒成本」。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都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這個概念,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維基百科用最簡單的例子做了說明:如果你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票款且假設不能退票,就算你不看電影錢也收不回來,電影票的價錢就可以算作你的沉沒成本。
  • 學會放棄,不因沉沒成本一錯再錯
    在權衡利弊的過程中,人們總會把注意力放在直接的損失上,卻忘記了理性計算自己的「沉沒成本」。所謂沉沒成本,是指那些已經發生但又不可能收回的支出,包括金錢、時間、精力等。行為決策理論專家發現,人們在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要看此事對自己有無好處,還要看過去自己在此事上是否有過投入,這被稱做「沉沒成本誤區」。
  • 「新型情感暴力」正在流行,孩子吃穿不愁,內心卻活成了孤島
    在老一輩人看來,孩子只要吃喝拉撒不出問題,就會健康成長。「孩子小不用溝通,聽話照做就行」「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吃飽穿暖萬事大吉,長大什麼都會了」……這種觀點看似平常,但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往往需要用一生治癒。沒錯,孩子是吃穿不愁,可家裡沒一個人理解他,內心逐漸活成了孤島。
  • 真正拖垮你的,是可怕的沉沒成本
    一向挑易的他實在看不下去如此的爛片。她回答:」這怎麼能行,我們不能白花 30元買電影票。」「這算不上什麼理由。』『他開始抗議, " 30元已經花掉了,你這是在糾纏於沉沒成本。」「我簡直受夠了你那沒完沒了的思維錯誤。」她說道。
  • 我已經投入了好多精力,所以我想應該……忽略沉沒成本,放棄它
    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只是造成當前狀態的個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發生的費用。通俗來說,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 幸福愛情系列:看清愛情中的沉沒成本
    如果追問下去,他很可能會說:都已經這麼多年了,我投入了那麼多感情、時間、精力、甚至錢財,如果現在分手了,不就什麼都沒了?一、沉沒成本謬誤不甘心自己付出過的一切白白打了水漂,哪怕不愛了,哪怕在互相傷害,哪怕看不到未來,都仍要緊緊抓著不放。
  • 「沒它就活不下去」英語怎麼翻譯?
    我每天玩手機,但是沒有手機我就活不下去了。The computer games have been doing harm to me,but I think I can't live without it.
  • 沉沒成本,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書先生,ID:svop13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當我們在決定要不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有兩個決定因素:一是,判斷做這件事有沒有好處,也就是能不能做,值不值得做;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