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創建「寶貝回家尋子網」 各地打拐辦入駐

2020-12-24 騰訊網

張寶豔,吉林省通化市人,200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2007年,她與丈夫秦豔友一同創建「寶貝回家尋子網」,專門幫助被拐賣、被遺棄和走失的孩子以及流浪乞討兒童回家。目前,在「寶貝回家」志願者組織登記註冊的志願者已逾1.4萬人,成功幫助80多名離散兒童與家人團聚。

「寶貝回家尋子網」上一些有著同樣經歷的家長,從該網站上收集了2700個丟失孩子的照片,印製了共計10萬份的傳單,準備走遍全國,在尋找自己的孩子、尋找線索的同時,做好宣傳,提醒其他家長們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這是2010年1月3日中午,在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廣場上,丟失了孩子的家長展出了自費印製的由2700個丟失兒童頭像組成的長幅海報。沙浪攝

冬日晨光微曦,K429次列車緩緩停靠在吉林通化車站。

記者按照張寶豔手機簡訊的指示,走出車站,來到城區中心地帶一棟老舊的居民樓前。

這是周日上午,張寶豔和丈夫秦豔友在家等候記者多時。

進門還未坐下,就聽張寶豔大聲地說:「我們志願者這幾天又找回8個孩子!」夫妻倆內心充盈的喜悅綻放在臉上。

就在一個多月前———2009年12月4日晚,中央電視臺2009年度中國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暨頒獎典禮上,上臺領獎的張寶豔還表情凝重地說:「現在我們找到了75個孩子,但是我們網站上還有3758個孩子沒找到。」

剛剛找到8個孩子的消息,對於張寶豔以及她身後的民間尋子志願者大軍來說,無疑是莫大的鼓舞。

「超越謀殺的罪惡」

冬寒將窗玻璃上吸附的熱氣凝成冰花,陽光在冰花上散射出斑斑駁駁的耀眼光亮。曼妙美麗的冰花猶如張寶豔的人生歷程不可思議……

張寶豔酷愛讀書,年輕時常懷著文學夢想憧憬未來。

如果不是對人生、對孩子、對家庭的摯愛,如果不是看到那篇題為《超越謀殺的罪惡》的報告文學,也許就不會有張寶豔今天的所作所為。

1992年,而立之年的張寶豔最疼愛的兒子剛滿3歲,尚在咿呀學語之中。就是在這個時候,這位年輕母親看到了那篇《超越謀殺的罪惡》。讀罷,她陷入了震驚、憤怒、悲傷之中。這篇報告文學詳盡披露了拐賣孩子的犯罪惡行。張寶豔在心裡把自己置換成一個個不幸的家長,驚恐地想像著丟失孩子後天塌地陷的情景。

「以前只知道社會上有送養孩子的,從沒聽說過拐賣孩子,不相信真有這回事!」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恐懼心理,張寶豔開始有意識地教年幼兒子在與父母走散時怎麼辦———不跟陌生人走,去找警察叔叔等等。

真有那麼一回,姥姥牽著小外孫逛商場,一不留神走散了。兒子按媽媽平時教的,自己鎮靜地認路回家。可父母上班鎖住了家門,他找到附近不遠處的姥姥家。姥爺見小外孫自己回來,以為老伴兒先讓外孫回來了,沒再細問。

姥姥在商場一轉身不見了外孫,找了幾個來回就慌了神兒,打電話告訴正在銀行上班的張寶豔。接到電話後,張寶豔腦袋「轟」地一響,幾個同事見她神色不對,連忙跟她奔出單位……

下班時分,姥爺領著外孫走進張寶豔家門時,看到焦急沮喪的老伴和淚流滿面的女兒、女婿,這才知道全家除了他之外,已經火急火燎地「找翻天了」。

曾設想寫劇本感召人販子

這次驚嚇讓張寶豔和丈夫真切地體會到父母丟失孩子痛不欲生的感受。

從此,每逢看到街頭張貼的尋人啟事,尤其是尋找孩子的,他們總要仔細看個究竟,總想著能不能幫人家找回失散的孩子。

愛好文學的張寶豔曾天真地設想———人販子也許不知道父母在孩子被拐賣後有多麼痛苦。如果把這些痛苦寫成小說、寫成劇本,人販子看到後被打動,也許就會停止這種喪盡天良的犯罪行為。

夫妻倆開始四處搜集素材寫成小說,但卻找不到地方發表。想到寫劇本也許更有影響力,夫妻倆專程到北京採買怎樣寫劇本的專業書籍。轉眼進入2000年,夫妻倆繼續構思劇本。他們與一些丟失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知道湖南有位家長破費幾十萬元張貼尋人啟事,往往是剛剛貼好不久就被人撕掉,再加上風吹雨淋,張貼尋人啟事未必是最佳辦法。

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丟失孩子的家長找到孩子?

「我丈夫說建個尋人網站比貼尋人啟事好。」張寶豔說。

秦豔友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從網際網路逐漸普及的趨向看,這的確是個好主意。秦豔友在網絡上試著搜索,看看有沒有尋人網站,結果真搜出一些。不過,這些網站都是收費的,僅僅將丟失孩子的照片貼在網頁上一年就要收費六七百元。

劇本設想演變為現實尋子網站

「建個免費尋找孩子的網站如何?」

這個念頭以及圍繞這個念頭展開的想像,被引入劇本寫作中。張寶豔以丈夫為原型,將劇本主人公設計為搞計算機專業的,為找尋丟失的孩子,成立起「太陽城尋子聯盟」,將丟失孩子的家長聚集在一起,招募各地誌願者,聯手尋找丟失的孩子……

哪想到,寫好的劇本談了兩家影視公司均未籤約,但「太陽城尋子聯盟」卻演變成現實中的「寶貝回家尋子網」及「寶貝回家」志願者組織。

經過半年時間的籌備,「寶貝回家尋子網」於2007年4月30日開通。2008年1月18日,「寶貝回家」志願者組織在吉林省通化市民政局成功註冊。

「寶貝回家尋子網」創建伊始,就篤定不收一分錢。這個民間公益網站最初每天只有幾十次、幾百次的瀏覽量,到2010年已突破3萬人次。

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寶貝尋子網站有過多次變更伺服器的經歷,在一年裡更換了三家,還有兩次被服務商強行關閉。租用伺服器要預交全年費用,中途更換伺服器時,服務商不退還一分錢,這筆錢全由夫妻倆支出。

「我沒有工資收入,到去年9月之前,我家全靠丈夫一個人的工資。」張寶豔說,她在2002年從銀行辭了職,到山東幫助表哥創業。後來考慮到兒子臨近中考,她放棄了山東任職的崗位。回家照顧兒子之餘,開過酒店也辦過典當行,直至把自己的文學夢延續轉移到「寶貝回家尋子網」,全心全意地幹起來。

深夜電話拯救「自殺邊緣人」

張寶豔的姓名和手機都公開在網上。

她曾在凌晨兩點接過一個從廣東深圳打來的電話,一個大男人在手機另一端「嗷嗷」地哭,哽咽著說,如果張寶豔不接這個電話,他就打定主意跳樓。

這位父親3歲半的兒子在家門外獨自玩耍時被人販子拐走。找人調監控錄像,對方說監控錄像壞了;找當地媒體登尋人啟事,人家說在頭版刊登要2萬元。

絕望的父親強裝鎮靜勸慰老人、安撫妻子。夜深時分,親人都睡熟了,思念兒子的悲苦令這位父親萬箭穿心。聽說有個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在查找到張寶豔的手機號碼後,他向樓頂走去,心中的念頭一再強化———對方不接這個電話就跳樓。

所幸的是,24小時開機的張寶豔接到了這個電話……

在江蘇無錫打工的一位父親,在年幼兒子丟失後打張寶豔手機,抽泣嗚咽半個多小時後才能一點點講明悲慘遭遇,而不熟悉對方方言的張寶豔也是費盡氣力才一點點聽明白。

「聽每位家長訴說,他們哭,我也哭。」張寶豔曾哭得眼睛紅腫、頭痛、心痛,整天沉浸在無邊悲苦中難以自拔,丈夫秦豔友也感受到極大的心理壓力。

一天夜半,張寶豔聽到耳邊響起越來越大的哭泣聲———是丈夫從噩夢中驚醒,枕頭濡溼一片淚跡,丈夫告訴她,「我夢見咱們東東丟了,找不回來了!」

當時,丈夫還對她說:「老婆,這太折磨人了,咱不能做下去了。」張寶豔嘆口氣說:「我說你做夢都急成這樣,人家丟了孩子,有急瘋的、急死的,咱們能不做下去嗎?」

創建寶貝回家尋子網站未及3年,各地發生的丟失孩子的辛酸悲劇越來越多地匯集在這個網絡平臺上。

一個被拐男孩的母親和外婆,歷盡周折打探出人販子在農村的家,乘長途車跨省前往,到人販子家幫著種地,一連幹了幾個月,只為感動人販子的家人,指望人販子良心發現,將她家的4歲男娃兒找回來。

一位家住江邊的父親,在孩子丟失後,遍尋江灣,甚至破費錢財,請人在沿江兩岸搜尋十數裡。

一位母親,在丟失孩子的21年裡,不管在哪裡聽到有孩子的一絲線索,都會毫不猶豫地奔去。這位母親至今未找到自己的孩子,但她幫助6個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

堅持24小時開機,堅持及時接聽求助來電,張寶豔從不厭煩、從不拒絕。

如此付出,需要極大的毅力和超常的耐心。張寶豔那親切的聲音,為那些焦慮萬分、走投無路的家長送去了莫大的慰藉,也激發起越來越多志同道合者的勇氣。

「是大家的勇氣和信心支持我堅定地走下去!」張寶豔這樣說。

從「遊擊隊」到「正規軍」

偌大的寫字桌擺放在臥室窗前,桌面上擺著一臺從不關機的筆記本電腦。

張寶豔向記者介紹網站的各個功能區及分隔在各個區域裡人數眾多的QQ群。

在寶貝回家尋子網站裡,天天有人負責搜集相關新聞和動態信息。只要網上出現帶有「認領」、「打拐」、「尋親」、「尋人」、「尋子」等關鍵詞的消息,就會被編輯羅列進這個網站的固定板塊裡。有40多名志願者保證這項工作的落實,他們提前將每天的值班表分配到具體人頭上,還有人負責監督值班情況。

網站有十幾名志願者專門負責對全國119個尋人網絡頁面進行全天查閱,特別留意新登出的尋人、尋家求助信息。經過會商安排,網站設立專門負責尋子的家長工作群,共有74名志願者負責這項工作;網站還專門設立負責尋家的家長工作群,共有79名志願者負責這項工作。在這兩個家長工作群裡,每天都有人撰寫值班日誌,並按制度規定,將日誌發布在「群公告」裡。

「我們網站各級管理人員不需考察學歷。哪怕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只要他無私奉獻愛心,大家從心裡接受、服氣,他就能成為最高層的管理人員。」張寶豔說,寶貝回家尋子網站裡就有這樣的人。

張寶豔操作著滑鼠,記者不無驚訝地看到屏幕網站上標有「公安部工作群」的字樣。

原來,公安部於2009年7月專門下達文件,要求全國各地打拐辦公室入駐「寶貝回家尋子網」。眼下,在「公安部工作群」裡,已有全國各地100多個打拐辦公室的警員「落戶」其中。

在2009年裡,張寶豔和網站部分高層管理人員曾3次走進公安部,與有關部門負責人協商聯手全國打拐事宜。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最初進入這個網站時聽從了張寶豔建議,將網名註冊為「007」。當這個「007」參與到網站熱烈討論的人群中發表見解時,一下子被敏感的網友懷疑他是否具備公安背景,因為他的發言太與眾不同了。

「後來,陳主任乾脆把身份公開了。」張寶豔說,尋子家長們得知公安部與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建立起密切合作的關係,「很多人打來電話時哭了,我也哭了」,那些家長落淚歡呼,「我們再也不是遊擊隊啦!」

新年伊始,寶貝回家尋子網站的志願者人數還在增加,網站裡註冊的各地誌願者已經超越1.4萬人,志願者中有國家公職人員、領導幹部、律師、警察、教師、自由職業者、記者、大學生、農民、工人。

有志願者在電話裡稱張寶豔是「軍首長」,是統領這支民間尋子志願者大軍的「軍首長」。

「軍首長」的兒子早不是當年在商場走丟的那個小寶貝了。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他,現在也是寶貝回家組織中的一名積極的志願者。

一天十幾小時「粘」在網上

採訪中,張寶豔的手機鈴聲不時響起。

秦豔友一次次地提醒她把耳機戴上,可妻子似乎不習慣,老是忘記,直至秦豔友忍無可忍,嘴裡嘮叨著親手把耳機戴到妻子耳中。

秦豔友扭頭對記者小聲說,長時間接聽手機對人體健康有害,張寶豔一天最多要接聽上百個電話,耳機是剛買的,不提醒她就不戴。

「人家打來不能讓人等著呀!」張寶豔有自己的道理。話音剛落又有電話打來,她忙不迭地把一隻耳機塞進左耳,再把手機貼到右耳上。這舉止叫秦豔友哭笑不得,連連嘆氣,說,「特犟,這人特犟!」

妻子有著令人嘖嘖稱道的廚藝,但自從網站開辦,丈夫就沒了這份口福,眼看著妻子早起晚睡,一連十幾個小時「粘」在網上,端著飯碗也得走到電腦前,擱下飯碗還在電腦前。好容易求妻子做頓可口飯菜,人家點火架鍋燒上水,把什麼東西往大鍋裡一扔完事,鍋都燒漏了幾個。無可奈何的秦豔友給妻子起個綽號———「張大燉」。妻子圍著圍裙、從廚房裡端著香噴噴飯菜走來的情景,似乎永遠留存在記憶中了。

妻子頸椎疼、胃疼、頭暈眼花、血壓高,有一次半夜胃疼得冒大汗,十幾天不見好轉,秦豔友陪她到北京看病。就這樣,怎麼勸都不行,害得秦豔友動員網站志願者監視妻子全天上網時間,又動員兒子勸他媽媽不要把身體搞垮。

「做好事不能不要命。」秦豔友對妻子說,「你不心疼我也就罷了,你要是早早落下一身病,不就沒法把你的事業長久持續下去了嗎?」

希望沒有孩子被拐賣

寶貝回家網站辦公室距張寶豔家只需徒步走幾分鐘,在另一棟居民樓的六層。

張寶豔領著記者來到了這裡。這是個兩居室的單元房,一間屋裡安放著兩張對拼的辦公桌,桌上擺著新購置的電腦、電話、傳真與掃描一體機。

因為是周日,辦公人員都已回家,這裡十分安靜。

「實際上,我已經不算志願者了!」張寶豔一聲輕嘆,緩緩轉頭向窗外望去,神情似乎沒有任何變化,語氣中卻流露出難以掩飾的惆悵。

原來,經過網站管理人員反覆討論,一直拒絕拿工資的張寶豔終於服從了大家的建議和表決,從2009年9月起成為寶貝回家網站的專職工作人員,享受由贊助單位提供的工資。與張寶豔一同成為專職工作人員的還有另外3人。網站的所有收支全部公開,4名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隨時隨地接受網站全體管理者的審查。

進入2010年,除了日常工作外,寶貝回家尋子網站期待在今年「兩會」召開時,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他們寫好的有關建議遞交上去。記者看到,已經擬寫完成的建議中提到:

———摧毀買方市場,嚴懲買主,徹底堵住拐賣兒童的源頭;

———建立一個國家失蹤人口信息系統,公安、民政結合起來,真正地提高尋人效率;

———呼籲立法嚴禁帶領未成年人乞討、賣藝,對流浪乞討兒童實行強制性救助;

———修改現行的收養法規,杜絕以收養名義收買被拐兒童;

———建立救助流浪、乞討兒童專項基金;完善福利制度……

「網站不是我的,是大家的。」張寶豔對記者說,「我和大家心裡最盼望的是:沒有孩子被拐賣,沒有家長丟失孩子,到那時讓我們關掉寶貝回家尋子網站也不遺憾!」

[責任編輯:irenewu]

相關焦點

  • 張寶豔家庭(創建寶貝回家尋子網)
    張寶豔家庭(創建寶貝回家尋子網)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5月10日 18:57 A-A+ 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豔、副理事長秦豔友到醫院看望寶貝回家救助的患兒聰聰。  張寶豔家庭,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東昌街道清真委,家庭成員3人。一次兒子的走失,讓張寶豔、秦豔友夫婦體會到了走失孩子後的焦急。
  • 聚焦公益打拐:寶貝回家尋子網9年助1379孩子回家
    20年尋子路,我忍飢挨凍、跋山涉水、流離失所,悲傷悽慘的淚水流幹了!骨肉分離的揪心劇痛無時無地不割扯著我的心!尤其是在團圓佳節的日子,看著旁人歡天喜地慶祝,我卻只能默默含淚,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呼喚:兒子,你快回來!你快回來!」  這是一位名叫藍明秀的媽媽,在「寶貝回家尋子網」的尋親帖中發出的泣血呼喚。此時,距離4歲的兒子李偉被拐已經過去整整20年。  悲莫悲兮生別離!
  • 「寶貝回家」尋子網創始人來石家莊招募志願者
    燕趙都市報記者甄智力 張寧    近年來,媒體多次報導「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幫助丟失兒童家庭尋找和解救被拐兒童的事跡。8月12日,由民革吉林省委和民革河北省委聯合開展的「寶貝回家」志願者招募宣講活動在石家莊舉行,同時「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創始人張寶豔來到石家莊,講述網站的故事。
  • 寶貝回家網站為173個家庭找到失蹤孩子
    記者 馮志剛/文 寶貝回家網站/供圖  為什麼創辦尋子網  48歲的張寶豔是「寶貝回家尋子網」的創辦者。  張寶豔最近一次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的屏幕上,是參加央視與公安部共同錄製的「打拐新政」節目。她剛剛因為幫助失蹤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獲評央視「年度法制人物」。  1992年的一天,她的母親帶孩子去市場,孩子卻突然不見了。
  • 「寶貝回家」創建人:盼天下無拐 網站儘早關門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春節是中國人最看重的節日,即便遠隔千裡,也要回家團圓。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對那些孩子被拐、走失的家庭來說,春節難團圓。這樣的節日更是讓心裡的傷疤又撕開了一角。近年來,尋子尋親牽動社會各方關注:網上微博打拐興起;連續幾部影視劇以打拐、尋子為主題;今年初,由民政部開發的全國救助尋親網上線……民間尋子網站「寶貝回家」見證了許多尋子家庭的故事。
  • 民間打拐者:自學犯罪心理學 與人販子鬥智鬥勇
    在被拐兒童父母的圈子裡,有一種說法,孩子丟了,必須要在微博上@陳士渠(公安部打拐辦主任),必須要上寶貝回家網,這是常識。兩者代表的,是打拐中警方和民間志願者的力量,現實中,兩種力量常常形成合力。  民間的「手」  寶貝回家網  免費發布信息、採血比對、走訪  吉林人張寶豔於2007年創建寶貝回家網,為尋子和尋親的人免費發布消息,網站大量的志願者還會協助尋子者採血、比對信息、實地走訪等。廣東地區志願者有1200多人。
  • 寶貝回家之萬家團圓入圍行動者聯盟2019公益盛典「年度公益項目」
    三、項目簡介:2007年4月30日,秦豔友、張寶豔夫婦自費創建了寶貝回家尋子網,並在吉林省通化市民政局正式註冊,免費幫助尋找被拐及走失的兒童,同時也幫助因病因殘流浪乞討的兒童回歸正常的生活,開創了我國網際網路+打拐的新模式。
  • 尋子32年,「打拐母親」終於找回愛子,陝西警方:母親節快樂
    近期,投身尋子之路32年的「寶貝回家尋子網」志願者李靜芝迎來了人生中的大喜事:她的孩子找到了!2020年5月,李靜芝接到了來自陝西警方的好消息,經過DNA比對,找到了李靜芝被拐32年的兒子。這是李靜芝在32年間第30次得到找到孩子的好消息,只不過這次收到喜訊的母親是她自己。
  • 張寶豔接受羊城晚報專訪:我盼望尋子網早日關門大吉
    張寶豔(中間穿白衣者)在街頭髮放傳單(受訪者供圖)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尋子網創辦人張寶豔接受羊城晚報專訪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今年3月,尋子1515年來,除廣州警方及申軍良個人的不懈努力外,寶貝回家尋子網和志願者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一家運行了13年的網站,它的創辦人張寶豔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近日,寶貝回家尋子網創辦人、「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豔接受了羊城晚報專訪,坦露了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和一個個愛心故事。
  • 寶貝回家:7萬條數據解讀兒童拐賣與遺棄
    這是寶貝回家網站上父母們在尋找孩子時留下的描述。截止至2018年7月16日,在寶貝回家網站上還有超過四萬個家庭在尋找自己的孩子。寶貝回家尋子網是隸屬於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的公益性尋人網站,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專門提供未成年人尋人信息的的公益網站。
  • 全國公安首家公益性打拐網站「三秦回家網」上線運行
    央廣網西安4月1日消息(記者雷愷 溫超)由陝西省公安廳主辦的公益性網站「三秦回家網」( huijia.shxga.gov.cn)今天(1日)正式開通運行。該網站將面向全國,為廣大群眾提供免費服務和幫助。這也是全國公安機關首家打拐反拐公益性網站。  「三秦回家網」立足陝西,面向全國,依託網際網路,免費向群眾提供服務和幫助。
  • 「打拐媽媽」找到的第30個孩子是自己兒子,這一幕太催淚...
    在《朗讀者》節目中,李靜芝吐露自己的尋子心聲,朗讀著《母愛》。此後的32年,她走遍大半個中國,印製了幾十萬份尋人啟事......這些年打拐尋子的歷程,她一次次滿懷希望上路,又一次次失望而歸。但也正如《母愛》中所說:「不管山有多高,海有多深,她總是勇敢無畏,天下無敵。」兩歲兒子在鬧市區走丟 沒留下任何線索1988年,李靜芝28歲,兒子嘉嘉兩歲,已經開始上幼兒園了,李靜芝也在有了孩子之後,第一次決定出差。
  • 《寶貝兒回家》山東熱播 全民動員「找孩子」
    陶紅董勇首演夫妻檔  搜狐娛樂訊 電視劇《寶貝兒回家》正在山東衛視熱播,真實飆淚的劇情、主演陶紅董勇無比的投入都令這部劇在六月螢屏掀起親情熱潮。山東衛視同時啟動大型公益活動「愛心轉• 讓愛回家」,掀起全民「找孩子」的熱潮,也使得社會首次關注「尋子家庭」這個特殊群體,給他們更多關愛!  眼淚中尋找關愛和力量,點亮孩子回家的路!
  • 夫妻高調尋子卻不認,孩子心亂了鬧著要去上海,養父:或因發現孩子聾啞
    劉義功說,今年以來,為增加找到兒子的成功率,劉義功和妻子找到上海警方,抽取了血液提取了DNA,並將信息輸入了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從小到大,一直隱瞞孩子的身世」玉陽村位於濟源市承留鎮西北約5公裡,是一個平靜而偏僻的村子。12月16日,韓全欣的養父,今年47歲的韓平軍聯繫記者,「家裡過不下去了!」
  • 趙薇主演電影《親愛的》原型尋子13年,懸賞20萬,至今仍未找到!
    這是一部 「打拐題材」的電影,由趙薇、黃渤、佟大為主演,講述了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的過程,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其實,這部電影是有原型的,它原型是一個生活在深圳的的普通的三口之家,男主人叫孫海洋,他的兒子孫卓在2007年10月被人販子拐走,當時他的兒子只有4歲,從此,孫海洋便和妻子踏上了尋子之路
  • 尋子13年,他是電影《親愛的》原型
    孫海洋和妻子也從這一刻踏上了找孫卓的路,他們把原本生意紅火的包子鋪改成了尋子店,並貼出懸賞小廣告,賞金從最開始的10萬元上升到20萬元,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自此,孫海洋開始接觸到全國各地的尋子聯盟和走失兒童網站,他相信只要抓住一個人販子,找到孫卓的希望就大一分。自此,孫海洋由獨自跑到各個城市尋找線索,變成了和尋子聯盟裡的爸爸媽媽們一起前往各個城市張貼孩子的海報。  13年過去了,孫卓已是16歲,是上中學的年紀。孫海洋就帶著照片跑到中學的附近做尋親活動,每次都會吸引很多學生圍觀。
  • 電影《親愛的》家庭原型 現場講述千裡尋子經歷
    本期節目圍繞「放養還是圈養」的話題展開,寶貝們很想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而老爸們總是不放心孩子自己面對世界。「萬一遇到壞人怎麼辦」,面對這樣的問題考驗,孩子們會給出怎樣奇葩的回答?為了深入探討,節目組還特別邀請到電影《親愛的》中,黃渤飾演的田文軍的原型彭高峰來到現場,講述連續三年千裡尋子的故事,又會給現場的爸爸寶貝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
  • 「寶貝回家」礦泉水上的男孩找到了
    2016年,一款名為「寶貝回家」的礦泉水走紅網絡,各大官方微博紛紛轉載,引發熱議。和普通瓶裝水的外包裝不同,「寶貝回家」礦泉水瓶外側,張貼著6個走失孩子的照片和相關資訊,期待著有知情者能幫他們「回家」。
  • 一個打拐媽媽的最好獎賞,32年後找到的第30個孩子是自己兒子
    有一個尋子父親,尋找幾年無果,在回程火車上,心灰意冷跳車身亡。還有的家庭,孩子丟了之後,十幾年不敢搬家,就怕孩子萬一哪天回來找不到家。這幾年,好幾部電影,比如《親愛的》、《失孤》、《天下無拐》,都是講述這種題材的。今天在地鐵上看到一個新聞,也挺虐心的。嚴格來說不算新聞,因為在今年5月的時候,這件事已經被報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