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豔接受羊城晚報專訪:我盼望尋子網早日關門大吉
金羊網 2020-05-24
近日,張寶豔接受了羊城晚報專訪,坦露了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和一個個愛心故事。
張寶豔(中間穿白衣者)在街頭髮放傳單(受訪者供圖)
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尋子網創辦人張寶豔接受羊城晚報專訪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今年3月,尋子15年的申軍良在廣州與被拐15年的兒子申聰相認。15年來,除廣州警方及申軍良個人的不懈努力外,寶貝回家尋子網和志願者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一家運行了13年的網站,它的創辦人張寶豔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近日,寶貝回家尋子網創辦人、「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豔接受了羊城晚報專訪,坦露了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和一個個愛心故事。
「哪怕能找到一個孩子,努力就不白費」
羊城晚報:今年參加全國人代會您準備了哪些議案或建議?
張寶豔:議案、建議還是跟打拐和兒童權益保護相關。
羊城晚報:您被外界熟知的身份之一是寶貝回家尋子網創辦人。當初是什麼事情觸動您創辦網站的?
張寶豔:1992年時,我看了一篇報告文學,寫的是幾個被拐兒童的家長尋找孩子的事,當時挺震驚,因為我們東北這種情況很少見,所以第一次知道還有拐賣兒童現象。我孩子當時正好3歲,我當時想,我的兒子要是在這個年齡丟了,這種災難我可能沒法接受,可能就活不下去了。兩三個月後,我媽帶我兒子去商場,一回頭發現孩子不見了,找了好久沒找到後,她告訴我說孩子丟了。
我腦袋就「嗡」的一下,立刻想起之前看的那篇報告文學,意識到孩子丟失這事也攤在我身上了,非常緊張,我和單位同事立刻到商場去找,找了半天沒找到。晚上,我爸把孩子帶回了家。原來,兒子回家找不到父母,就到外公單位去了。
孩子雖然沒丟,但我們在找孩子的過程中,感覺特別煎熬。那之後,我對這個群體特別敏感,只要在網上、報紙上、雜誌上看到尋找孩子的信息,我就會打電話過去安慰家長。在聯繫家長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少家長在找孩子過程中,見過很多其他被拐的孩子——你可能看到了我的孩子,但你不認識我,我可能看到了你的孩子,但我不認識你。我愛人懂電腦,我們就決定創辦網站,有效整合這些線索。我和愛人認為,哪怕能幫人找到一個孩子,努力就不白費。
羊城晚報:創辦網站前,您有其他工作嗎?
張寶豔:我開始在銀行工作,後來在典當公司當總經理。籌備網站過程中,需要整理各種資料、聯繫家長,牽扯很多精力,2006年我就把工作辭了,全職投入。
羊城晚報:辭職這事,家裡人理解嗎?
張寶豔:我丈夫當時在通化師範學院當老師,建網站這事實際上是他提議的,所以他沒有異議;建網站那年,我兒子正好考上大學,他也挺支持我們;兄弟姐妹都很支持,印象深的是,2008年,我爸身體不太好,一直住院,我們兄弟姐妹輪流到醫院照顧,他們不排我的班了,說讓我把精力用在網站上。
家裡的老人當時覺得做這件事沒有收入還倒貼錢,並且這些事情跟自己家沒有關係,挺不理解,也挺反對,但後來我們把資料拿給老人看,跟他們說這個群體挺不容易,我們的舉手之勞,很可能幫到一個家庭。一段時間後,老人慢慢也理解了,不反對了。
「歷經千辛萬苦,幫人找到孩子時最興奮」
羊城晚報:目前,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有多少志願者?幫了多少家庭?
張寶豔:目前有30多萬名志願者,他們都是零報酬。到現在,我們已幫助6300多個家庭團聚,其中有3326個走失和被拐的孩子,其他的是被拐婦女以及各種原因失聯的成年人。
羊城晚報:13年來,最難的是什麼時候?
張寶豔:是網站剛創辦時,很多人包括尋子家長都不相信我們,他們感覺你一分錢不要幫我們找孩子,是不是有什麼企圖,所以我們跟他們聯繫、登記、要資料,好多人都不給。而且當時社會上還有收費的尋人網站,我們遭受的非議也很大,有人認為我們是作秀、炒作甚至是在騙錢。這種委屈,我沒辦法跟所有人解釋,就乾脆不解釋,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
羊城晚報:從事這項事業,什麼時候最興奮?
張寶豔:是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一個孩子的時候,其中很多案例非常感人。有個被拐的孩子,當時在廣東打工,我們根據他回憶的情況,判斷他可能是四川或重慶的孩子。為了幫他找到親人,志願者把他接到四川、重慶,去了三四次,都失望而歸。後來這孩子回憶,小時候家裡做飯是在地中間挖個坑,在坑裡燒火下鍋。有志願者就說四川達州農村有這個習俗。再後來,我們在達州找到媒體,媒體報導後,還真有人打來電話。我們幫他找到了父親,還確認了人販子,警方把人販子抓了,他弟弟也被找到了。後來孩子打電話給我時,我特別激動。
羊城晚報:從你們的接觸看,孩子被拐的現象,現在是多了還是少了?
張寶豔:現在少了,一年也沒幾例。剛創建那段時間,寶貝回家網站上一天就有四五例,最多的一天登記了8個丟失的孩子,而且那時,寶貝回家還不像現在這麼有名。
從這個角度看,社會確實進步了。一方面是公安機關非常重視打拐工作,打擊力度很大;另一方面,國家的法律、政策對拐賣等犯罪行為量刑也更重了;此外,全民防拐意識也在加強,以前很多人身邊就有買來的孩子、婦女,並且想當然地認為花錢買來很正常,現在很多人見到都會報警。
「我獲的榮譽屬於所有的志願者」
羊城晚報:申聰爸爸用15年的堅持找到了兒子。現實中,有的父母好像沒那麼堅持,最後可能不了了之。您怎樣看待這種堅持與「沒那麼堅持」?您有什麼話想對那些正在尋子途中的父母們說?
張寶豔:申聰被拐的刑事案件中,也有其他幾個孩子被拐。他們的家長也都在堅持找孩子,只不過他們沒法像申聰爸爸那樣全身心投入。
我想說的是,這些家長在不放棄的情況下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說不定哪天,警方通過線索就能找到孩子,或者信息庫裡匹配上了。申聰爸爸值得敬佩,但家長們也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否則等孩子找到了,可能沒法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
羊城晚報:近年來,您獲得了不少榮譽,包括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等。您怎樣看待這些榮譽?
張寶豔:我只是搭建了一個平臺。如果沒有廣大志願者,就沒有這麼多成功案例,也沒有今天。我實際上是志願者的代表,這些榮譽每個志願者都有份。
羊城晚報: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是不是更有利於尋子工作的開展?
張寶豔:對,在溝通的過程中,人家會更信任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這對工作的開展有幫助。
羊城晚報: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張寶豔:我希望早點把寶貝回家網站「關門」。我想,當這些被拐的、丟失的孩子們都回家了,也就用不著寶貝回家尋子網了,所以我盼望著早日「關門大吉」。
編輯: 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