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不一樣的兩會雲報導!羊城晚報「雕琢」多樣化精品報導

2020-12-11 澎湃新聞

5月29日羊城晚報A4版

5月下旬,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從全國各地匯聚北京人民大會堂。這場原本在「春天的約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遲到了夏天。

這是一次「不一樣」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戴著口罩參會,壓縮的會期等等。對於兩會的採訪記者而言,今年也有許多「不一樣」,其中,「不見面」的「雲採訪」成了今年的主要採訪形式。

面對「不一樣」的全國兩會,羊城晚報今年也推出了「不一樣」的報導形式:通過報、網、端同步推出獨家策劃《戰疫:廣東行動》《人民至上》等優質內容產品,全面展現了「廣東實踐」「廣東經驗」;推出了一系列重磅專訪稿,面向不同領域發出權威聲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羊城晚報通過多維度新媒體方式,用精美特刊、手繪長漫、H5、短視頻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精彩呈現優質內容。

追求優質內容是羊城晚報一如既往的堅持。在這次「不一樣」的兩會報導中,羊晚人用自己的努力,「精雕細琢」出形式多樣的精品報導,全方位、多角度講好「廣東故事」,唱響「廣東好聲音」。(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潔 豐西西)

羊城晚報5月20日推出特刊:《戰疫·廣東行動》

書寫「廣東實踐」,獲代表委員點讚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廣東表現出的膽識、擔當,取得的成績、成效等,均被總結成了「廣東經驗」「廣東實踐」,向全國乃至全球推廣。在這場疫情中,許多住粵全國政協委員和在粵全國人大代表都衝在了抗疫最前線,也有無數代表委員出錢出力,為抗疫做貢獻。他們不斷總結思考,深入調研,將抗疫期間的觀察和思考,融入了精心準備的建議、提案和議案中。

5月20日,住粵全國政協委員和在粵全國人大代表啟程出發當天,廣東「抗疫」剛好滿4個月。這一天,《羊城晚報》同步在報、網、端推出12個整版《戰疫·廣東行動》特刊和H5作品,展現了戰疫中的「廣東高度」「廣東速度」「廣東力度」「廣東精度」「廣東溫度」「廣東韌度」「廣東尺度」,得到了在粵全國人大代表和住粵全國政協委員的高度評價。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點讚特刊:「展現了我們代表、委員們的心聲和建議,對我們履職是一個很大的鼓舞。特別棒!」

5月20日《戰疫·廣東行動》特刊

5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代表委員中引發了熱烈反響。代表委員在接受羊城晚報的採訪時紛紛表示,將把「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入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5月24日起,《羊城晚報》報、網、端同步推出《人民至上》專題報導,圍繞「全方位守護人民健康 多措並舉增加人民福祉」等主題,記錄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在各個領域,尤其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實踐行動。

《人民至上》專題報導海報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如何在疫情防控同時,高質高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廣東有「路數」。兩會期間,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策劃、創作推出了《邁上這條更美的路》——2020全國兩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原創歌曲主題MV,廣東音樂家們用輕快的曲調、激昂的歌聲發出「廣東聲音」,展現中華大地翻天覆地的變化。

使用多種形式做內容呈現,是羊城晚報近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這一次,我們再度開啟了「不一樣」的嘗試,接下來,我們將努力探索更多可能。(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代表委員打破「次元壁」,與受眾「零距離」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做音頻節目,感覺很新鮮,讀者能直接聽到我的聲音,好像和大家的距離更加接近了。」5月26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珠海市分公司外伶仃郵政營業所主管謝堅在錄製《代表日記》時,與聽眾朋友分享他此次兩會期間錄製Rlog(聲音日記)的感受。

因為今年兩會「不一樣」,早在兩會開幕前,羊城晚報採編中心兩會報導組就決定,邀請往年的「受訪者」變身「發布者」,讓代表委員通過音頻和視頻等方式,講述履職故事。於是,羊城晚報以音頻表達為主的《代表日記·不一樣的兩會》與以視頻表達為主的《代表課堂》應運而生。

5月21日,羊城晚報攜手國內最大的UGC音頻社區——荔枝和暨南大學口語傳播系聲海工作室共同打造的「兩會聲音日記」欄目《不一樣的兩會》正式上線。

謝堅是發布者之一。錄製首篇日記時,謝堅還有點小緊張,因為這是他第一次通過自己的聲音在媒體平臺上與大眾「見面」。由於時間很緊,謝堅每天都會認真寫好文本,通過連線「輸出」聲音日記的半成品,再由記者精心製作完成並發布。

另一方面,來自暨南大學口語傳播系聲海工作室的主播們,則通過選取兩會期間刊登在羊城晚報的《代表日記》,如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的《第一次代表通道》等,以音頻的形式在荔枝平臺上發布。荔枝平臺上的用戶,近九成用戶為「90後」「00後」,他們表示,通過這一方式,讓自己對兩會有了更多的了解,「距離好像拉近了」,有主播說。據統計,此專題在羊城派與荔枝平臺點擊量近百萬。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被最高法點名表揚的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在全國兩會期間,在羊城晚報獨家開設了《代表課堂》。通過五期《代表課堂》向大家講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什麼每年必須召開?民法典將怎樣影響孩子們的生活等等。她希望通過《代表課堂》,讓孩子們了解人民代表大會的制度與國家立法的動向。

通過打通各種平臺渠道,用年輕人們喜歡的方式,打破「次元壁」,讓年輕受眾更加了解國家大事,關心國家大事,這一次,我們做了「不一樣」的嘗試。(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雲遊嶺南,閃亮廣東」H5

「大咖」紛紛帶貨,展示廣東風採

「一個沒有荔枝的夏天是不完整的。」最近,全國人大代表、茂名市委書記許志暉的這一金句,火出了圈!這是他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為茂名荔枝「帶貨」時說的一句話,真誠而有趣。

今年兩會期間,我們採訪了廣東多個地市的書記市長,並推出了一組重磅專訪稿件——

全國人大代表、湛江市市長姜建軍透露,今年擬安排交通重點項目46個;全國人大代表、茂名市委書記許志暉說,茂名要成為容得下肉身放得下靈魂的城市;全國人大代表、潮州市長殷昭舉強調潮州正全力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長朱偉表示,要加快廣佛全域同城化;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市長劉毅將打造農業合作平臺;全國人大代表、陽江市委書記焦蘭生提出要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全國人大代表、汕頭市市長鄭劍戈稱要以特區之為主動謀變;全國人大代表,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稱,百項重點民生事項年內實施;全國人大代表、清遠市委書記郭鋒要加快廣清一體化和「入珠融灣」步伐……

一個個專訪,通過文字、視頻等多種方式,在《羊城晚報》報、網、端同步呈現。與此同時,羊城晚報還推出了H5,將航拍下的嶺南醉人美景與各地市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全面展現廣東形象。

「直播」「帶貨」是2020年的熱詞,也融進了我們的兩會報導中。今年全國兩會,羊城晚報推出「帶貨廣東」系列策劃,除了邀請許志暉為茂名荔枝帶貨外,還請他為「南粵家政」工程帶貨;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為廣東美景、「粵菜師傅」工程「帶貨」;曾小敏為嶺南文化、粵劇文化「帶貨」;李東生為廣東製造、高質量發展「帶貨」;楊珍為廣東技工「帶貨」;董明珠為廣東技能人才「帶貨」等等。

《羊城晚報》2020年5月25日A6版報導

2020年,這個「不一樣」的全國兩會上,我們讓代表們用「不一樣」的方式表達,全面展現廣東風採。(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婷婷)

發起「多地聯動」,聚焦熱點話題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這是今年全國兩會一項重要議程,它來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律協創會會長陳曼琪會前提交的一個建議。為什麼會有涉港國家安全立法?它背後有什麼故事?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陳曼琪,她通過《羊城晚報》堅定發聲:「中央出手,香港有救」。

事實上,兩會期間,圍繞「涉港國家安全立法」這一主題,羊城晚報聯合香港大公報、文匯報、澳門商報組成報導組展開聯合報導。通過電話、視頻連線等方式,採訪到了多名在港區代表委員,他們紛紛表達了對涉港國家安全立法的支持和贊同,並深度解讀,為公眾「答疑解惑」。

另一方面,羊城晚報牽頭香港大公報、文匯報和澳門商報等媒體,發起粵港澳三地代表委員聯動,讓代表委員「隔空」對話,為下一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方面建言獻策。

同樣的聯動,還體現在「廣深」。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中心城市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廣州和深圳如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的機遇,加快高質量發展?羊城晚報牽頭髮起了「聚焦雙區發展」的專題報導,通過採訪全國人大代表中來自廣州和深圳的企業家、專家學者代表,為「雙區」建設建言獻策。

值得一提的是,羊城晚報還推出「雙區齊飛,粵來粵好」H5,通過生動有趣的互動,為人們呈現出一個富有蓬勃活力的廣東形象。(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長圖漫畫《》局部

《民法典與「明仔」這一生》被中國記協公眾號@了

5月27日上午,報社的兩會溝通群裡,一位同事轉發了一條中國記協官方微信公眾號文章《觀會| 10萬字民法典草案,這些「創意播報」好有料》,其中羊城晚報的長圖漫畫《》被收錄該文中予以推介。

這是今年全國兩會羊城晚報民法典系列創意設計產品中的一個,被多個平臺轉載。

審議並表決民法典草案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重要議程,也是民法典編纂工作「兩步走」的第二步。兩會召開前,嚴格地講是春節前,我們就瞄準這一議程謀求創意表達。開選題會時,羊城晚報採編中心兩會報導組經反覆溝通創意,最後商定了由長圖漫畫這種形式展現民法典究竟將怎樣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們設計出廣州人「明仔」的形象,將其形象代入日常生活中各種可能的場景——比如出生前、遭遇高空拋物、結婚時隱瞞疾病、離婚時夫妻債務、死亡後遺體捐獻等等,來闡釋民法典是怎樣處理生活百態的。

中國記協公眾號文章《觀會| 10萬字民法典草案,這些「創意播報」好有料》在評價羊城晚報的這一創意時說:「立足創意包裝,設計出淘氣可愛的漫畫人物,將其套入從草案中想像提煉的生活場景,讓法律規定的抽象概念形象化、時尚化。」

此外,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我們在策劃的主要面向青少年的《代表課堂》視頻欄目中,也設計出一期《民法典將怎樣影響孩子們的生活》視頻;我們還專訪了民法學界的權威專家——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教授,整版刊發了專訪文章《民法典草案最大亮點:人格權獨立成編》,講述了我國民法典立法的時代意義、最大亮點、如何回應社會「痛點」等問題;兩會期間,我們還用音頻形式展現了廣東團代表肖勝方登上首場代表通道接受採訪的心路歷程,還採寫了《》的稿件,閱讀量迅速突破10萬。

民法典草案的多維度新媒體表達,在這次兩會報導中得到充分運用,也給了我們全媒體團隊更多信心。(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雲採訪」顯神通與「大咖」隔空對話

今年兩會報導,「雲採訪」成為了我們對話諸位「大咖」的主要方式。每一年全國兩會,羊城晚報都會推出一大批權威人物的重磅訪談,在今年不一樣的兩會上,我們實現了與「大咖」們隔空對話。

我們盯緊了教育界的幾位「重量級」代表委員,比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院長宋爾衛等,就高等教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話題,進行了深度專訪;

我們還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全國人大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等,著眼新基建建言獻策;

我們還請到了全國人大代表、格力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分享了疫情之下,企業如何突圍的「秘訣」;

我們還專訪了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家單位的「一把手」,暢談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工作部署和未來展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請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航空業的「大佬們」隔空對話,「把脈」疫情之下中國民航業的突圍和發展,於是,南航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王昌順,東航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紹勇,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吉祥航空董事長王均金,首次以「雲上圓桌會」的方式,回應社會關切。報導出街後,在社會引發強烈反響,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一報導說了業內想說的話,解了百姓心中的疑。」

每一條「沉甸甸」的專訪稿背後,是羊城晚報多年來在各個領域的積累和深耕,是羊城晚報多年來對內容精雕細琢的「打磨」。正因如此,這些優質內容才得以完美呈現。(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唐珩)

《一份建議的誕生》讓代表履職可視化

聚焦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特別是工作在基層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是羊城晚報本次兩會報導的一個側重點,也是我們在策劃相關欄目時重點考慮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兩會召開前一周,《羊城晚報》報、網、端上就已經開設了兩會預熱欄目,聚焦工作在基層的在粵全國人大代表和住粵全國政協委員的履職。

兩會召開前,羊城晚報採編中心兩會報導組策劃了一檔讓代表履職可視化的欄目《一份建議的誕生》,聚焦工作在基層的在粵全國人大代表,通過「視頻+文字」相結合的方式,講述他們怎樣聯繫群眾、溝通群眾、反映民意的過程。

提前策劃、拍攝、製作完成後,在兩會期間陸續推出,讓代表履職的風採,通過可視化的鏡頭表達和展示,讓廣大讀者能夠看到代表們的履職故事,體會到他們的履職心得。

此外,羊城晚報還策劃開闢了《脫貧攻堅代表說》欄目,我們採訪了來自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請他們講述脫貧攻堅過程中的代表作為及工作實效。

人大代表人民選,選出代表為人民。在這次全國兩會報導中,羊城晚報把目光對準廣東的代表們,搭建呈現代表履職風採的可視化平臺,代表履職更加接地氣、聚民意。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金羊網

統籌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潔 豐西西

文字 | 見文內署名

編輯 | 艾心

校對 | 杜文杰

審籤 | 魯釔山

猜你喜歡

按以下步驟

原標題:《【關注】不一樣的兩會雲報導!羊城晚報「雕琢」多樣化精品報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廣東廣播2020全國兩會報導策劃先睹為快……
    觀察與思考了解與傾聽關注與建議……廣東廣播多個頻率迅速展開全國兩會相關策劃,制定全面的宣傳報導方案。想了解兩會期間的精彩內容,現在,小編就跟你提前劇透一下!打造融媒體專題《兩會抖一夏》通過觸電APP、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推出以視頻為主的兩會融媒體報導內容,視頻化呈現兩會熱點。
  • 雲端兩會 多端融匯 中國新聞網積極做好全國兩會宣傳報導
    圍繞特殊之年的全國兩會,中國新聞網從自身特色出發,在選題策劃、形式設計上積極尋求創新,在PC端、移動端同步推出「兩會」融媒體專題,集納全網精品內容產品,突出展示兩會雲訪談、畫說兩會、兩會vlog等特色欄目,兼顧動態消息和深度解讀,融合圖文、短視頻、漫畫、圖解、H5、移動直播等多種表達呈現方式,內容豐富,各形態產品全面覆蓋傳統和新興的傳播渠道,方便網民實時關注和分享兩會信息
  • 那些年兩會記者用過的神器:1983-2016 記者們兩會報導設備盤點
    聽說最近顏值高智商高氣質好的人都在關注兩會o(╯□╰)o   因為兩會上有最先進的全景拍照、谷歌眼鏡¥#@等等刷新人生的新科技。   Well今年兩會記者的新武器確實已經堪比科技界的新品發布會了——   《小丫跑兩會》是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兩會」報導創辦的專欄。從2000年到2010年,《小丫跑兩會》走過了十年,在十年的節點上,微博接棒話筒,開啟了兩會報導的記者微博直播時代。
  • 全國兩會開幕,芒果TV全端、多維融媒報導,壯大主流聲量
    其中,芒果TV網頁端創新融媒體專題形態,推出「學習時刻」「要聞聚焦」「熱點關注」「兩會時間」「融媒體驗區」「決勝新湖南」六大版塊,聯動大小屏,做到多維度、多樣化的呈現全國兩會報導。做到根據各埠不同的用戶體驗和操作習慣,針對性進行編排推薦,打造全國兩會的全埠宣傳報導矩陣。
  • V話兩會 兩會報導一周「聲量」出爐,「民營企業」進入詞雲
    換個角度看兩會,依託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指揮中心提供的大數據,《V話兩會》帶你看最火的新聞、最熱的話題、最受關注的資訊。兩會報導一周聲量:3月5日當天最高自3月3日以來,關於全國兩會的大數據也有了一周「報導聲量」匯總。其中,3月5日當天的「聲量」最大,其中網站報導數量最高,達79277條,其次是APP報導,達28453條。兩會熱門微信top10 :壯哉!
  • 羊城晚報:不一樣的「高考」路
  • 【兩會讀報 一起追夢】「讀報讓我明確未來方向」!河婆中學高三...
    「看了看了,《羊城晚報》上說人工智慧將進入應用落地爆發期,好期待咱們鎮上以後會變成怎麼樣。」「不知道今天又會有什麼樣的熱點出現呢。」金羊網訊 記者周聰報導:3月12日上午,連日的烏雲被一掃而空,久違的陽光灑進校園。
  • 兩會「風向標」,我們如何報導產業新基建?
    根據官方信息,兩會的具體召開時間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建議5月21日召開。 值得關注的是,截止5月15日1時10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緊張,全球確診高達4258666例。
  • 淺析「四全媒體」如何為兩會報導賦能
    綜合來看,「四全媒體」的發展,對應著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提升,這種內在聯繫,在近年的兩會報導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每年的全國兩會,都是國內外新聞媒體進行新聞鏖戰的焦點。近年來,隨著媒體融合步伐的加快,全媒體在兩會報導中大顯身手。
  • [學子論文]新聞報導策劃視域下的體育新聞採寫
    以《羊城晚報》對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報導為解析對象,應用新聞報導策劃的若干原理,看當下紙媒體育新聞的採寫策略。盛夏南國上演體壇精彩盛會,青春鵬城匯聚五洲青春健兒。持續12天的大運會見證了不一樣的精彩,我國最老牌的晚報之一《羊城晚報》關於深圳大運會的報導因創新元素髮力而亦然。
  • 【硬核】這樣報導2020全國兩會
    前言 這次的新冠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的的衝擊都是巨大的,新聞傳媒行業也不例外。在疫情期間新聞傳媒的同行們都冒著巨大風險深入基層為大家發來最真實、最新鮮的新聞資訊。全國兩會也因為疫情的原因延期召開。
  • 第一次參加兩會報導,怎麼穿才正式又得體?丨兩會Vlog
    第一次參加兩會報導,該怎麼穿才顯得既正式又得體呢? 幾天前,中國日報記者彭譯萱收到了報社的兩會報導手冊,卻沒有看到任何關於著裝的信息。 海歸小彭有些糾結。 他的報導經驗可是相當豐富了——參加過25年的兩會報導。
  • 人民網、新華網「2017兩會」報導比較研究
    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兩網站在「2017兩會」報導中各自的優劣之處,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人民網;新華網;「2017兩會」報導;差異性 一、 研究對象 每年 3 月召開的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兩會」歷時長、議題多、跨度大,重大話題密集,輿情複雜,對「兩會」的報導是各媒體展現自身實力和特色的重要時機。
  • 兩會報導英文版宣傳片
    兩會報導英文版宣傳片 2017-03-03 21:44:09 來源: 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舉報
  • 湖南日報刊文:兩會報導要民生視角,不要「美女搶鏡」
    湖南日報刊文:兩會報導要民生視角,不要「美女搶鏡」 2017年3月3日,2017年全國兩會在北京舉行。開幕之前,記者們站在場外踩著小梯子進行現場直播。
  • 揚子晚報全國兩會專欄和情景式交互融媒體數字產品上線
    2019年全國兩會大幕即將開啟。揚子晚報採訪今年全國兩會的記者們已經陸續出發,將通過第一現場的採訪報導,為您帶來精彩的兩會動態信息。揚子晚報圍繞全國兩會推出的特別策劃,也將讓您在交互式沉浸式的場景中感受、聆聽、「觸摸」兩會熱點,放飛夢想。
  • 「硬核」這樣報導2020全國兩會
    前言這次的新冠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的的衝擊都是巨大的,新聞傳媒行業也不例外。在疫情期間新聞傳媒的同行們都冒著巨大風險深入基層為大家發來最真實、最新鮮的新聞資訊。全國兩會也因為疫情的原因延期召開。全國兩會歷來是每年新聞的重頭戲,而今年的全國兩會又因為疫情的原因顯得尤為特殊。
  • 新華社兩會新聞報導中心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啟用
    設在人民大會堂的新華社兩會新聞報導中心1日正式啟用。從即日起,新華社有關兩會的各類報導將匯集到這裡,及時向海內外播發。    新華社兩會新聞報導中心位於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南側,佔地240多平方米,安裝了先進的移動式計算機發稿系統。兩會期間,來自新華社總編室、國內部、對外部、攝影部、信息部、音視頻部、新華網、技術局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將在這裡晝夜值班,組織採編播發新聞報導。
  • 後續報導:「孝心男孩」給晚報讀者寫感謝信
    13日,晚報以《20歲「孝心男孩」帶著父親上大學》為題,獨家報導了20歲的河南科技大學大二學生趙德龍的故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面對如潮的愛心,趙德龍在感激之餘婉拒了社會的幫助。同時,他還給晚報的廣大讀者寫了一封感謝信,希望由記者轉達他的感謝之情。
  • 「兩會」資訊外媒爭相報導 用搜狗英文搜索一覽盛況
    2018年3月1日,我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兩會已經成為全世界聚焦的大事件,是海外觀察中國治國理政、經濟外交、社會民生的重要窗口。據悉,在今年兩會註冊的3000多位記者中,就有1000多位國外媒體。會場內外,也隨處可見他們「拼命」報導的身影。那麼外媒到底是如何報導兩會盛況的?他們更關注政府報告中的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