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什麼叫體育談起,至體育運動,然後釐清何謂體育新聞。以《羊城晚報》對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報導為解析對象,應用新聞報導策劃的若干原理,看當下紙媒體育新聞的採寫策略。盛夏南國上演體壇精彩盛會,青春鵬城匯聚五洲青春健兒。持續12天的大運會見證了不一樣的精彩,我國最老牌的晚報之一《羊城晚報》關於深圳大運會的報導因創新元素髮力而亦然。
關鍵詞:體育新聞;大運會;新聞報導策劃
一
何謂體育?《中國大百科全書》的釋文:體育系通過鍛鍊身體,達到增強體質、發展體力、豐富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它是人們鍛鍊身體、延長生命的重要方法,是與德育、智商、美育等相配合的整個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還以競技的形式,作為社會文化生活的內容與各國人民加強聯繫的紐帶。
在中國,體育又稱體育運動。體育運動是人類眾多興趣中可能最富大眾性與魅力的一種人類行為。它吸引了無量的參與者,也讓新聞媒介每每著迷。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體育新聞特別關注之事實當為和競技體育、社會體育、學校體育、軍事體育等各個方面相關的特定狀態、真實情況。[1]體育新聞就是對專業及業餘的體育比賽、體育建設、體育活動、運動員狀況等方面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報導。[2]體育新聞的特點有多種,按照新華社王俊璞的總結歸納,其具有「六性」:就是受眾廣泛、題材廣闊、激勵人心、專業性強、競爭激烈和隱含政治等特質。
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的講話中指出:「必須不斷改革創新,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胡總書記強調「要按照新聞傳播規律辦事,創新觀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方法、創新手段」。筆者認為,新聞宣傳工作欲與時俱進,惟有傳媒人不懈努力、不斷創新,方能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讓黨放心與讓人民滿意!體育新聞屬專業採訪報導學中的「新貴」,富於創造性應成為採編人員的常態。
體育新聞是《羊城晚報》多年來,一直苦心經營的「強項」。本文以這張報紙對第26屆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報導為探析對象,應用新聞報導策劃原理管窺體育新聞的採寫之策。
1997年初,在中國新聞學院任教的蔡雯提出,「報導策劃就是新聞編輯部門在一定時期組織報導的設想和規劃,這種策劃的結果以文字表達出來,是包括如下內容的報導設計方案:報導的主要內容、報導重點、報導過程、發稿計劃、報紙版面地位和形式、報導人員等」。
新聞報導策劃不同於「點子」,但它與「點子」又有密切聯繫,一次成功的策劃,往往是從有了好「點子」開始的。[4]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導趙振宇認為,新聞報導策劃是新聞報導的主體遵循事物發展和新聞報導的基本規律,圍繞一定的目標,對已佔有的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著眼現實,發掘已知,預測未來,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創造性的策劃活動。
二
《羊城晚報》對第26屆夏季大學生運動會的報導,真可謂是花了一番心思,下了一番苦工。十三天的報導中,不僅有始有終、全方位的反映了運動會,而且不時將鏡頭細放,從細微處反映深刻事,使讀者見微知著。宏觀上反映第26屆大學生運動會的盛大與細節上體現盛會的精彩相結合,是《羊城晚報》平時所沒能體現的優勢。
在2011年8月11日《羊城晚報》A13版上,名曰《大運攻略》的組稿,賽事賽程 24個項目產生306塊金牌(使讀者宏觀的了解整個賽事賽程)、門票信息 全市有近百個代售網點(方便讀者購買門票)、交通指南 開設專用道 貨車繞路走(告知讀者怎樣更方便的到達比賽地點)、觀賽之餘好吃好玩歡樂購物(告知讀者怎樣方便購買紀念品),及場館介紹(告知讀者賽場的分布地點及觀眾席的數量)和大運氣象(告知天氣信息),可謂版面上的「預熱」。
《羊城晚報》在有限的版面中,用一整版來報導關於第二天將要舉行的大學生運動會相關信息,不僅有「大方」之舉,還成功的推銷了深圳商業繁茂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提供的信息全面而細緻,展示出十分周到的服務性,可謂「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報導了讀者真正需要了解的信息。同日,相比於同處深圳的《深圳特區報》,選擇報導的角度以介紹深圳整體環境和中國代表團為主;而《廣州日報》只對大運會的開幕式做了相關介紹,未涉及到服務類的報導。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看出,《羊城晚報》對大運會「預熱」式和「服務」式的報導,是另一種成功。
8月12日是第26屆大學生運動會開幕的第一天。報紙以頭版、A2、A3、A4、A5五個版的大部分黃金版面力推大運會。將5個黃金版用於報導運動會,具有集中力量的優點。頭版頭條之背景用圖為大運會開幕式彩排現場,有象徵意味。A2時評版之「首席評論」,大運會:激情創意營造青春舞臺,選用新華社電稿。A3版重點突出且有懸念——清華學子成為旗手、開幕之夜,「闖」開世界之門兩稿頗為「打眼」,懸念源自一條小稿「誰來點燃聖火 翔哥還是阿聯」。A4版信息含量大,成為信息貨櫃。所有這些報導,都齊奔一個主題:不一樣的大運會 不一樣的精彩。從多方位的整體上回歸到一個主題上。
13日,頭版現身喜慶的套紅標題《青春大運點燃五大洲激情》,逾半版大小、由羊城晚報記者拍攝的豎幅大照片全景式地將不一樣的開幕式定格。圖片具有直觀、色彩絢麗、吸引力強的優點。後A2-A8版整個系「大運風起」的精彩內容,濃墨重彩。7個版的頭條都是與主題相對應的報導,頭條選取的角度決定頭條是否到位。值得一提的是A5版中「人之最」欄裡的3條小稿件:一、最美麗:引導員;二、最神奇:提琴少女;三、最青春:鮮花少女。另有用激情感染觀眾的互動團體自願者,單人單車騎行宣傳大運會的周子遷,與眾不同的中外大運隊員……讀者關注事件,實質上也是關注人。採寫事件性新聞,不忽視人的要素,《羊城晚報》記者的採寫視角值得肯定。
8月12日A5版的兩條主稿,一條聚焦火炬傳遞,一條講述中國代表團之最。很明顯,《例舉中國代表團之最》一稿靠的是資料;文中的4個小標題就是4個新聞點,人氣最旺的隊伍——跳水、學歷最高的隊伍——男足、最養眼的隊伍——藝術體操與沙排、最本土化的隊伍——帆板。這等於將鏡頭由世界代表團縮小至中國代表團,再從所有中國代表團中選取最有特徵的代表團來報導,避免了籠統,也反映了記者在收集資料中下的功夫,而且用「最」這樣的新聞點,可讀性強,更易吸引讀者。
繼13日的「高潮」之後,14日的版面上關於大運的報導僅「報眼」位置之「導讀」,A4版、A5版的上半部分,可見有輕有重之編輯思想。A4版的頭條為《每個運動員都能找到家鄉味》,記者程偉了解到,大運村特別聘請了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廚師,設置了五大餐區,食堂早餐就有114個菜,大廚還將掌勺倫敦奧運。此稿可謂是跳出大運寫大運的佳制!在運動會這樣的盛會上,主角永遠都是運動員,廚師一般是不起眼的小角色,可是《羊城晚報》卻將鏡頭投向廚師,反而使報紙看起來具有親和力,而且增添了報紙的「事無巨細」之感,展現了記者細心的高素養。版面上的一條小稿《志願者暱稱「U哥」「U姐」》,對志願者的稱呼也能成為新聞,顯示出記者的發現新聞之功。
15日A13版的頭條《中國風勁吹大運村》乃綜合新聞。綜合新聞是對同類事物或一事物的多側面情況進行歸納綜合的新聞報導的統稱。新聞文體中之所以有綜合新聞這種報導形式存在,是因為有很多事情孤立地看,不成其為新聞,或者說不成其為重大新聞,一旦「異中求同」,把許多具有相似特徵的事物放到一起來報導,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羊城晚報》記者走進大運村發現,運動員們對帶有中國特色的物品以及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學說中國話學寫毛筆字,愛上葫蘆絲愛上京劇臉譜……此稿概括性的三個小標題「特許商品店 中國元素搶手」、「中文學習中心 毛筆寫中國名」、「音樂減壓中心 葫蘆絲最熱門」。這是將鏡頭轉向運動員生活中的愛好,而不是關注運動員平時訓練的艱辛,更使這條綜合新聞平添了不少易讀性。易讀性的原意是指新聞、文學作品等易於閱讀的程度,易讀性強即作品使讀者易於接受和了解,有興趣並以理想的速度閱讀,且帶來閱讀的樂趣,從而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
17日A13版的「大運花絮」(據新華社電)編得好!大運遇上高溫、賽場各顯神通,《沙灘排球場 定時「補水」 網球賽場館 大冰塊降溫》。花絮可謂描寫性消息中的「簡訊」,「單細胞」的新聞特寫。花絮雖小,卻有過人的魅力,不容輕視。所謂魅力,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其作用有二:一曰具特殊的信息釋放功能,二曰含獨特「觀賞」價值。其寫作特質是小角度、大視野,輕鬆幽默、亦莊亦諧 。《羊城晚報》的責編蔡小蓮為此稿製作了三個小標題:每天用幾百公斤冰塊降溫,扇、帽、水、藥齊齊上陣,足球項目特設「補水時間」,實在是點到了新聞的睛。
三
《羊城晚報》對第26屆大學生運動會的報導,不僅關注運動會的整個過程,還關注運動會所舉行的地點深圳,將深圳為慶祝運動會取得圓滿成功而辦的「慶功宴」全部呈現給讀者,使讀者在回味運動會的盛況中,同時感受到深圳的熱情。而縱觀其以前的體育報導,都沒有對某次賽事或某個體育事件作全景式的報導,只是對某個明星、某個團隊具體的某件事作簡單的報導。
《人民日報》許立群說,「淡化金牌」不如「人化金牌」,要透過冰冷的金牌描繪金牌選手閃光的人性光輝。對於金牌選手的報導,要力圖避免「高大全」的模式,因為他們有時也會和普通人一樣有弱點,會犯錯,真實的記錄這些,能拉近他們與讀者的距離 。
人性化報導不僅能拉近運動員與讀者的距離,還能拉近報紙本身與讀者的距離,使報紙更具親和力,使報導更具接近性。
8月14日,A5頭條《世界體操冠軍程菲舊傷復發退賽,領隊陸善真強調「不要血淋淋的金牌」》,新聞點抓得好,人文關懷躍然紙上。人文關懷簡言之就是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就是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不要血淋淋的金牌」充滿著人性,是本著對運動員的生命的關心,為報導平添了一分溫馨與親近。
《中國青年報》馬年華說,主宰體育競技這個舞臺的是那些體育明星和所有的運動員,因而,記者應該將更多的筆墨和感情傾注在他們身上,揭示他們的思想情感和內心世界,挖掘他們背後的感人故事,讓他們成為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形象。這樣的報導更能打動讀者,體現體育競技的本質。明星運動員是優秀運動成績的創造者,亦為眾人矚目的對象,對這些人物的風採、技藝、行蹤以及生活方面的報導,具有一定的鼓舞性與欣賞性,是極有吸引力的內容,深受廣大體育迷們青睞。
體育新聞報導中,當以專業的體育報導為主要目的,但是,如果能在專業的體育報導中融合其他的因素,能變動報導形式,是形式多種多樣,報導則猶如錦上添花。
16日A13版「大運風起」之頭條《交警助遊泳隊員「掙」到金牌》,副題「交警沿途接力,20分鐘將坐錯班車的澳大利亞隊員順利送達賽場」。筆者認為,此消息稿實則一條社會新聞,但由於主角是澳大利亞的運動員,因此使報導既含有社會新聞的因素,也有體育新聞的因素。
17日A15版的頭條名喚《中韓踢一場,門票收入過百萬》,可視為體育新聞之經濟視角。22日,A13版上,消息稿《12.27億元創下贊助新紀錄》可謂體育新聞之經濟視角的再現。這兩篇報導都融合了體育新聞因素和經濟新聞因素。
21日的「A6下」與「A7上」正好一個整版的位置。《閉幕那晚,深南大道將「變」停車場》是一則典型的預告新聞,是事先報導將要發生的事實的一種新聞。寫運動員的特稿《奪金後,何姿低調放眼倫敦》成功應用了前瞻思維。
22日,大運會已近尾聲,「大運風起」至豹尾階段,又開始強勢起來。當日A13版上,消息稿《12.27億元創下贊助新紀錄》可謂體育新聞之經濟視角的再現。A14版上的頭條《中國女足問鼎》圖文並茂,中國女足加時賽進球以2比1擊敗日本,事隔18年後再次奪得大運會金牌。次日,「大運風起」升溫,報導量增大。有關注安保、志願者等的重頭稿件,更有評論類的「體壇論語」,大運盤點《新星升起,在倫敦閃耀》;內容真是琳琅滿目,令讀者美不勝收。
24日是《羊城晚報》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報導的收官日,當天的晚報除頭條上突出處理的三行題、配喜慶的大幅照片外,用了4個版全方位地展示12天不一樣的精彩,為第26屆夏季大學生運動吹響了勝利的「集結號」。A5版「激情現場」,責編豐西西精心製作了5個小標題——青春盛會、環球舞臺、中國元素、真誠致謝和火炬熄滅,全景式地記錄23日晚深圳世界之窗一場狂歡的「深圳PARTY」。且新聞的開頭部分設置了三問,即深圳大運會閉幕式為何選擇在世界之窗舉辦?為何設定5個分會場?「深圳party」有何寓意?凸現了記者的受眾意識,爾後在報導事實的基礎上,逐一解開謎團,並點明事件的意義與特徵,不足千字的報導卻有幾分深度,著實難得。
(作者系: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文學院新聞系)
參考文獻:
[1]金夢玉 主編.專業新聞報導教程.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168.
[2]程道才 編著.專業新聞寫作概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243.
[3]馮健 總主編.中國新聞實用大辭典.北京:新華出版社,1996:339.
[4]藍鴻文.新聞採訪學(第三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24.
[5]蔡雯.新聞報導策劃與新聞資源開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6-67、72.
[6]周勝林 尹德剛 梅懿.當代新聞寫作(第二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123.
[7]董璐 編著.傳播學核心理論與概念.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50.
[8]康文久 主編.實用新聞寫作(第二版).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247.
[9]劉明華 徐泓 張徵.新聞寫作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282-283、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