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從有爭議的問題入手,從新的現象入手,從邊緣性問題入手,從冷門問題入手,從崗位工作入手。新聞論文可從這5個方面入手來解決寫什麼的問題。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根據不同的結構形式,新聞論文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寫法。
關鍵詞:新聞論文;新聞實踐;新聞理論
學界和業界都有這麼一種說法:「新聞無學」。我的理解是,這麼說並不是要貶低新聞這門學科,而是告誡新聞從業人員:新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我們在新聞實踐中去摸索、去總結、去歸納。
從事新聞工作,應該這樣去做:運用基本的新聞理論去指導新聞實踐,在新聞實踐中,不斷總結、歸納經驗抑或教訓。通過撰寫新聞論文,讓經驗、教訓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又反過來指導新聞實踐。如果堅持這樣去做,一定能較快地提高新聞從業水平。這是因為,撰寫新聞論文,既是新聞實踐總結、歸納與提煉的過程,又是學習、思考與鞏固的過程。
一、新聞論文寫什麼
我們知道,寫新聞報導需要練就「新聞眼」。那麼,撰寫新聞論文與採寫新聞報導一樣,需要練就一雙「論文眼」。儘管叫法不同,但功能是一樣的,都是強調要有「獨到的眼光」。但前者「盯」的範圍是整個社會,後者「盯」的範圍只是新聞行業本身。
簡而言之,當我們在新聞學習與新聞實踐中,發現讓你「眼睛一亮」「火花一閃」的東西時,甚至當你與同事因為一個標題的製作、因為一個導語的寫作或因為一個角度的選擇而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你可能已經捕捉到了新聞論文的選題。
我梳理了一下,發掘新聞論文的選題可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
(一)從有爭議的問題入手。新聞學中有爭議的東西還真不少,比如關於新聞定義的問題,關於新聞本質真實的問題,關於新聞自由的問題,關於新聞價值的問題,關於新聞策劃的問題,關於報導與宣傳的問題,關於新聞事實與法律事實的問題,關於客觀報導與輿論導向的問題,等等。有很多問題,無論是在學界還是在業界,已經論爭多年甚至幾十年。我們完全可以結合新聞實踐抓住某一個方面的問題來研究,並撰寫成新聞論文。
(二)從新的現象入手。新聞實踐給新聞創新留下了廣闊的空間,而新聞報導樣式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又成為新聞理論研究的土壤。這些年來,各種報導樣式的創新時不時出現在報紙的版面上。比如,現場短新聞、體驗式報導、消息中加小標題、報紙封面版,等等,讓人感到耳目一新。每當一個新的現象出現時,就會引得學界、業界一片議論紛紛。這個時候,你也完全可以進去湊個熱鬧,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三)從邊緣性問題入手。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社會科學之間也不例外,它們之間的聯繫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而日益密切。聯繫的問題就是一個交叉的問題,交叉的問題就是一個邊緣的問題。社會科學的邊緣性問題,就好像國與國之間的邊界問題一樣,要解決邊界的問題,有時既要用到這國的法律,又要用到那國的法律。同樣,要解決社會科學之間的邊緣性問題,有時既要用到這門學科的知識,又要用到那門學科的知識。對於新聞這門學科來說,目前的邊緣性問題較多,如新聞與文學、新聞與社會、新聞與法律等一系列問題,每一個邊緣性問題又有不少具體的問題。
(四)從冷門問題入手。一般地說,狹義的新聞工作指新聞採訪和新聞編輯;廣義的新聞工作指新聞媒體所從事的一切活動,包括採編、廣告、發行、管理、經營等。新聞理論研究中出現冷門的主要原因是,新聞外延範圍的廣泛性和媒體從業人員學科專業背景的不匹配。目前,我國新聞媒體的從業人員中,學新聞、學中文的比較多,而學廣告、學發行、學管理、學經營的人較少或者沒有。這樣一來,使得廣告、發行、管理、經營等方面的研究往往成為冷門。因此,抓住冷門進行研究往往容易出成果。
(五)從崗位工作入手。記者寫稿,編輯編稿,美編劃版,領導把關……新聞從業細分出一些具體的崗位。在某一個工作崗位上時間長了,一般都會有所發現,有些體會、經驗,甚至教訓。所以,對於論文的選題,我們不妨多從自己熟悉的工作崗位入手。結合熟悉的工作撰寫新聞論文,會更加得心應手。其實,每一個新聞從業人員都可結合本職工作,撰寫出新聞論文。每一個新聞工作崗位,都有新聞論文的選題。
二、新聞論文怎麼寫
一篇新聞通訊特別是人物通訊與事件通訊,往往都是由若干個小故事串連起來的。同樣的道理,一篇論文往往是由若干小觀點組成的。每一個小觀點就是一篇相對獨立的小言論。所以,學會寫小言論是寫作論文的基礎。在此前提下,還要弄清論文的結構形式。我認為,論文的結構形式不外乎3種: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
所謂縱式結構,就是論文的分論點是由淺入深地推進,就像一列直奔而來的火車;所謂橫式結構,就是論文的分論點,是並列的兄弟姐妹關係;所謂縱橫式結構,就是論文的分論點是縱式的,但分論點中的支論點又是橫式的。
(一)縱式結構的論文寫作
我曾撰寫過一篇《關於體驗式報導的理性思考》,就是縱式結構的新聞論文。論文圍繞體驗式報導這個中心論點,層層推進衍生出5個分論點:體驗式報導的界說;體驗式報導的獨特屬性;體驗式報導的三個基本環節;體驗式報導的形式;體驗式報導的價值。
「體驗式報導的界說」部分,引用多位專家、學者給體驗式報導下的定義。「體驗式報導的獨特屬性」部分,用「需不需要體驗」「能不能體驗」「怎樣體驗」等3個支論點。「體驗式報導的3個基本環節」部分,用了「參與」「感受」「再現」等3個支論點。「體驗式報導的形式」這一部分,通過「體驗式消息」「體驗式通訊」「體驗式述評」「體驗式圖片」等4個支論點進行了論述。「體驗式報導的價值」這個部分,也講了3點。
通過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撰寫縱式結構的論文,主要的方法就是,圍繞一個問題即中心論點,由淺入深,進行縱深式研究,窮盡內容,寫到沒有東西可寫為止。這有點類似於新聞報導中的深度報導的寫法,寫到提不出問題為止。縱式結構的論文,幾個部分往往緊密相聯,少了任何一個部分,都會顯得殘缺不完整。
(二)橫式結構的論文寫作
我撰寫的新聞論文《黨報處理群眾問題的五大方法》,就屬於橫式結構。論文有5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有效實施輿論監督,促進問題順利解決」,主要講實施有效的輿論監督就得注意「選擇」和「方法」的問題。第二個部分「充分發揮內參作用,提供問題化解依據」,主要講內參的作用及內參的「4個要件」。第三個部分「實施媒體協助調解,防止問題步步升級」,主要講什麼是媒體協助調解以及媒體協助調解為什麼能解決問題。第四個部分「督促有關部門辦理,促使問題依法處置」,主要講哪些問題需要轉至有關部門督促處理以及如何督促處理。第五個部分「耐心做好說服工作,阻止問題錯誤擴散」,主要講以訛傳訛的危害以及說服工作的方法。
可以看出,文章5個部分都是並列關係。這種結構的論文是比較好寫的,因為它的結構簡單,而且並列的幾個部分多一個少一個也不會影響到論文的整體質量。比如,這篇論文第一次刊發後,又被另一個雜誌轉載。但轉載時,刪除了一個部分,只用了4個部分,並相應地把論文的標題也改成了《黨報處理群眾問題的四大方法》。
(三)縱橫式結構的論文寫作
同樣以我的一篇論文《微信失控的危害及控制策略》為例。文章只有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寫的是「微信失控的三大危害」,第二個部分寫的是「防止微信失控的對策」。前一個部分寫了3點:第一,搞亂人的思想;第二,煽動不滿情緒;第三,傳播偽劣科學。後一個部分也寫了3點:第一,提高微信準入門檻;第二,政府買斷微信平臺;第三,讓法律來約束微信。
這篇論文屬於縱橫式結構。這類論文往往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寫作。顯然,這個思路是縱式的。也就是說,第一個部分與第二個部分是縱式的。而第一個部分的「三大危害」之間和第二個部分的「三大對策」之間,都是並列的關係,是橫式的。
有人說,知道怎麼給新聞論文搭骨架了,但裡面的內容不知怎麼去填充。也就是說,不知怎麼去論述。這裡以「提高微信準入門檻」這個支論點為例。論證的思路是:圍繞為什麼要「提高微信準入門檻」進行論述。第一,論述微信是個新媒體;第二,指出微信公眾號多如牛毛的現狀;第三,論證輿論陣地的重要性;最後,提出了提高微信準入門檻的方法。在論述的過程中,要始終善於用「問號」的手,一層一層把筍子剝到筍芯,至此自然而然就得出了結論。這就是邏輯的力量。
此外,新聞論文寫作要符合學術規範的要求。除標題外、署名、作者單位、作者簡介以及「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參考文獻」「注釋」等,要做到應有盡有。需要注意的是,「摘要」不是對論文的評價,而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濃縮。「參考文獻」與「注釋」是有區別的,前者是引用,後者是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
(作者系常德日報傳媒集團群工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