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新華網「2017兩會」報導比較研究

2020-12-17 人民網傳媒

摘要:本文以人民網、新華網2017年2月21日至3月19日的「兩會」報導為樣本,從文字新聞、圖解新聞、視頻直播以及民意調查四方面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兩網站「2017兩會」報導在內容、形式和時效等方面的差異,並探究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兩網站在「2017兩會」報導中各自的優劣之處,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人民網;新華網;「2017兩會」報導;差異性

一、 研究對象

每年 3 月召開的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兩會」歷時長、議題多、跨度大,重大話題密集,輿情複雜,對「兩會」的報導是各媒體展現自身實力和特色的重要時機。本文選擇人民網和新華網為研究對象。分析兩網站「2017兩會」報導在內容、形式和時效等方面的差異,並探究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總結兩網站在報導中各自的優劣之處,提出改進建議。

二、 研究方法

本文採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即對人民網和新華網關於「2017兩會」的報導情況進行數據統計,定性研究即對具體報導內容進行系統分析。

1. 文獻分析法。該方法主要指搜集、鑑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 筆者通過圖書館藏書及資料庫資源獲得與本選題相關的文獻資料,並全面地回顧與整理所獲得的資料,從而充分掌握本選題的研究現狀。

2. 比較研究法。該方法是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或對象加以對比,以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性與差異性的一種分析方法。 通過對人民網、新華網在兩會期間發布的新聞數量、新聞時效性進行對比,可明顯看出兩網站報導思路的不同。

3. 內容分析法。該方法是一種對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的分析並加以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本文以2017年2月21日至3月19日人民網、新華網「兩會」報導為樣本,從文字新聞、圖解新聞、視頻直播以及民意調查四方面研究兩網站報導內容的異同。

三、 研究結果

(一)文字新聞

1. 數量及變化趨勢

對於「2017兩會」的文字報導,人民網從2月21日至3月15日共發布新聞698條(轉載新聞除外),新華網從2月23日至3月19日共發布新聞584條。從3月1日至3月19日兩網站新聞發布量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

如圖所示,兩網站新聞發布量的變化趨勢具有很高的相似度:3月1日至3月5日,兩網站新聞發布量都不斷增大,3月5日人民網的新聞發布量達到兩會期間的最大值,新華網的新聞發布量也迎來第一個小高峰;隨後,人民網的新聞發布量便呈波動下降的趨勢,分別於3月8日、3月12日、3月15日出現3個小高峰,3月15日以後不再有新聞發布;新華網的新聞發布量則在3月9日達到兩會期間的最大值,此後也呈波動下降的趨勢,分別於3月12日、3月15日出現2個小高峰,3月16日至3月19日依然有少量新聞發布。

總體來說,兩網站在兩會期間均出現了4個新聞發布高峰期,且這4個日期幾乎吻合,但人民網在4個高峰期的新聞發布量增幅均比新華網明顯許多。從數量上來看,在3月1日—3月15日共計15天的時間裡,其中9天人民網的新聞發布量大於新華網。

2. 高峰期分析

(1)高峰期出現的節點

人民網新聞發布的4個高峰期分別為:3月5日、3月8日、3月12日、3月15日。在這四天裡舉行的重大會議依次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午10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二次全體會議(下午3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三次全體會議(下午3點)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上午9時)。可發現這些會議均為人大會議。

新華網新聞發布的4個高峰期分別為:3月5日、3月9日、3月12日、3月15日。經瀏覽新華網在3月9日發布的新聞,除了常規的、數量較多的「代表建言」類新聞,新華網還於當晚發布了17條關於政協第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的新聞。故3月9日新華網出現新聞發布高峰的原因在於政協會議的召開。其餘3天出現新聞發布高峰的原因與人民網相同,為人大會議的召開。

由此可見,重要會議的召開會明顯增加兩網站當天的報導數量。高峰期的近乎吻合則說明兩網站對新聞事件重要性的判斷較為一致。

(2)人民網高峰期新聞發布量增幅更明顯的原因

通過查閱人民網在這四天內發布的新聞,筆者發現,對於發言人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言論,人民網做了較為詳盡的報導。例如,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上,李克強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從9:11至12:23,人民網不間斷地發布了47條新聞,將李克強講話中陳述的2016年成果和2017年目標全部拆分成一篇篇獨立的報導,如《李克強: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李克強:2017年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而新華網從9:17至10:43共發布19條新聞,內容較人民網更具概括性,篇幅普遍長於人民網,標題也不似人民網具體到數字,如《李克強說,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李克強談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

再如3月12日上午9時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三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做工作報告。人民網從9:13至10:15接連發布以周強的講話為內容的新聞10條,又從10:22至11:45發布以曹建明的講話為內容的新聞19條。而新華網只在當天晚上發布了5篇高度總結、並配有解讀的長篇報導,如《2017年法院檢察院反腐六大看點》《從兩高報告透視司法體制改革四大亮點》。

總之,對此類信息量豐富的會議的報導,兩網站採取了不同的策略:人民網將信息點拆分為多篇獨立的報導,而新華網則將信息點濃縮、整合。因此,一旦有重大會議召開,人民網的新聞發布量會驟然增多,而新華網的新聞發布量變化就不那麼明顯。

3. 時效性對比

對於會議新聞的報導,人民網的時效性普遍強於新華網。以3月15日上午10時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為例,新華網從10:53至13:18共發布新聞11條,人民網從10:48至13:18共發布新聞17條,且包含新華網發布的11條新聞。在這內容完全相同的11條新聞中,兩網站同時發布的新聞佔4條,其他7條新聞人民網均先於新華網發布,平均時間差為7.9分鐘。再如3月4日上午11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傅瑩的發言,新華網從11:22至22:49共發布新聞5條,人民網從11:10至12:24共發布新聞8條,其中3條與新華網發布的新聞內容相同,而這3條新聞人民網均先於新華網發布,其中最小的時間差為65分鐘,最大的時間差超過10個小時。

但從2月21日至3月15日,人民網共轉載新華網72條新聞,對於這些轉載的新聞,人民網的轉載時間通常晚於新華網的發布時間1—2小時。例如新華網3月3日10:59發布新聞《「熱」起來還要「傳」下去——代表委員把脈傳統文化熱》,人民網於當天12:50轉載;新華網3月5日11:44發布新聞《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京開幕》,人民網於當天13:12轉載。

4. 重要文件的發布

從2月23日至3月19日,新華網共發布帶有「兩會受權發布」字樣的新聞57條,發布時間多集中在3月16日至3月19日。這是新華網獨有的優勢。

如新華網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草案)>的說明》,對具體內容、細節規定進行詳細說明。人民網只發布了《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草案通過》等消息。

(二)圖解新聞

1. 數量及時效

在15天的時間裡,人民網共發布圖解23條,新華網共發布圖解14條,數量上人民網超出新華網近一倍。且人民網發布圖解的頻率較大,除3月9日、3月10日兩天沒有發布外,其餘13天均保持每天1—4條的發布率;而新華網在15天中只有6天發布了圖解,數量分布也不夠均勻。

在圖解的發布時效上,新華網略落後於人民網。筆者選取了兩網站發布的內容大致相同的5條「工作報告」圖解,將其發布時間進行對比。結果顯示,人民網先於新華網發布的有3條,時間差分別為24小時、3小時、4.6小時;新華網先於人民網發布的有2條,時間差分別為1.5小時、0.5小時。對於常規的會議類新聞,兩網站同時獲得一手報導素材,但由以上數據可看出,人民網的整體反應速度、製作圖解速度快於新華網。

(責編:溫靜、趙光霞)

相關焦點

  • 一汽豐田皇冠榮膺2018全國兩會新華網《兩會直達車》服務專用車
    2018年兩會開幕在即,此前連續三年成為新華網兩會報導用車的一汽豐田皇冠,再次憑藉出色的品質榮膺全國兩會新華網《兩會直達車》服務專用車。在2017年12月,全新皇冠正式上市,售價26.48萬-39.18萬。新車將全系新增前大燈玫瑰金裝飾和前格柵燻黑塗裝,室內燈升級為LED光源,並配備換擋撥片。
  • 2017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
    ——基於12例朋友圈刷屏事件的清晰集定性比較分析 作者:吳心怡(北京大學) 6、網際網路環境下電視劇的新發展——網絡時代如何解決傳統電視劇生產過剩 作者:李英紅(中國人民大學) 7、人民網「一帶一路」報導特色及問題研究 作者:孫志男(中國傳媒大學) 8、「自來水」對政府公關傳播的影響研究——以bilibili網站有關國家政府的視頻傳播為例
  • 人民網與紐約時報網的國際新聞報導比較研究——以3.15-4.15兩家...
    時至今日,美國主流媒體對我國的報導是怎樣的,用了怎樣的報導方式,塑造了怎樣的中國形象,而中國主流媒體又是如何報導美國的,用了怎樣的報導方式,塑造了怎樣的美國形象……這些問題構成了本文探討的主題。 1.2 研究設計 1.2.1 研究問題 Q1:美國主流媒體對我國的報導是怎樣的,用了怎樣的報導方式,塑造了怎樣的中國形象。
  • 人民網創新融合報兩會 傳遞新時代最強音
    截至目前,兩會期間人民網發稿1.3萬篇,組織135場訪談,邀請了300餘位嘉賓做客人民網,精品迭出,爆款頻現,兩會相關報導和策劃累計瀏覽量15.4億。 突出做好習近平兩會報導 連天線接地氣 歷年兩會,關於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導都是焦點中的焦點。
  • ——基於人民網、新華網、財新網的對比...
    筆者以人民網圖解新聞、新華網數據新聞、財新網數字說和搜狐網數字之道四個頻道的數據新聞為對象,試圖通過對這些有代表性的「縮影」進行內容分析來探究數據新聞三年來發展情況,發現數據新聞發展的趨勢,以及其能否取代傳統新聞,同時為其他媒體在進行數據新聞實踐時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據新聞,人民網,新華網,財新,搜狐。
  • 人民網聯合今日頭條共同推出「兩會熱點調查」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9日訊 2018年人民網「兩會熱點調查」今日上線,這已經是人民網連續第17年推出此項調查。調查圍繞公眾關注的18個熱點問題展開,與往年相比,有5個為新熱點選項。今年的兩會調查獨家聯合今日頭條共同推出。
  • 那些年兩會記者用過的神器:1983-2016 記者們兩會報導設備盤點
    圖為人民網的直播編輯。   【2009年】  網絡訪談室、多媒體電話   2009年兩會新聞中心首設「網絡訪談室」,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中國廣播網……等十家網絡媒體電腦旁邊都插著兩面小旗子,一看便知哪家網站,打開網頁,彈出的首頁一定是兩會專題。
  • 新華社兩會新聞報導中心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啟用
    設在人民大會堂的新華社兩會新聞報導中心1日正式啟用。從即日起,新華社有關兩會的各類報導將匯集到這裡,及時向海內外播發。    新華社兩會新聞報導中心位於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南側,佔地240多平方米,安裝了先進的移動式計算機發稿系統。兩會期間,來自新華社總編室、國內部、對外部、攝影部、信息部、音視頻部、新華網、技術局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將在這裡晝夜值班,組織採編播發新聞報導。
  • 大數據時代人民網可視化數據新聞研究
    國內媒體也紛紛成立數據新聞欄目,人民網於2013年成立數據新聞團隊,組建「圖解新聞」欄目。本文以人民網的「圖解新聞」的數據新聞為研究對象,對2017-2018年100條數據新聞進行研究。在生產內容、生產方式和可視化設計方面發現人民網數據新聞作品偏重國內新聞報導、數據來源豐富、注重視覺裝飾和主打靜態式信息圖等特點,同時也發現了數據新聞的用戶體驗度不佳、交互性不足和作品同質性強等問題。
  • 人民網9種外語講好兩會故事 海外社交媒體傳播中國好聲音
    2018年全國兩會,人民網英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韓語、德語、葡萄牙語等9個外文語種精心策劃、融合發力,融媒體、全平臺開展兩會報導,展現了人民網強大的對外傳播力。
  • 基於語料庫的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特點研究
    結合人民網對外傳播的問題,本文採用語料庫的研究方法,以人民網twitter帳號@PDChina傳播的人民網英文版文章為主體構建了研究語料庫。結合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語料庫利用WordSmith Tools 5.0軟體進行了詞頻統計分析和共詞分析,總結了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的5個特點,病探討了應用語料庫研究方法研究新聞文本的問題。
  • 2018年寧夏兩會專題_新華網寧夏頻道
    2017年,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年。正在此間參加寧夏回族自治區兩會的銀川市委常委、永寧縣委書記錢克孝說。Copyright © 2000-2018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聚焦2018兩會--新華網、新華房產專題
    聚焦2018兩會--新華網、新華房產專題聚焦2018兩會聚焦2018兩會[詳細]全國兩會期間,相關部委負責人在記者會、「部長通道」、「部長之聲」專訪等場合發聲,直面民生熱點,坦誠回應關切... [詳細]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說,稅務部門將在改革中努力做到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確保改革積極平穩紮實如期落地...
  • 人民網受眾刻板印象及其信息交互性研究
    這也是人民網開設 @人民網 新浪微博的原因之一,即為了更高效地傳遞信息以及更廣泛地覆蓋人群。 2.2結合實際調查結果系統地分析、比較 相比於以往幾乎純理論的研究,本次研究加強了實際調查,面向全國大學生發布問卷。
  • 2018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
    一等獎(13篇): 1、人民網地方問政平臺功能優化分析 作者:趙靖(陝西師範大學) 2、數據新聞視角下的平面靜態信息圖——基於「人民網圖解新聞」的比較研究 作者:孫逸軒 薛雨菲 尹伯昊(中國傳媒大學
  • 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都在為鹹寧打call!
    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都在為鹹寧打call!在2天的採訪報導中,各路媒體記者們不斷用文字、聲音和鏡頭記錄鹹寧市脫貧攻堅基層見聞和故事。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展現了決勝之年我市精準扶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進事例。
  • 又到「兩會」 2017年我們關注什麼?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黨的十九大將召開。「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裡召開的全國「兩會」備受關注。  隨著「兩會」時間的臨近,相關熱點話題已經吸引了大量的關注。打開人民網「2017全國兩會調查」頁面,截至2月27日20時30分,參與調查人次已經達到了786674人。
  • ...霧霾問題報導模式對比研究——以人民網(英文版)和紐約時報網為例
    摘要:外媒對華環境新聞報導問題,對我國國家形象建設有著重要影響,在近年來日益 引起學者的關注。本研究以傳播學的視角,選取霧霾報導為切入點,希望分別以紐約時報網 和人民網(英文版為案例,分析外國媒體和中國外宣媒體的關注角度、信息來源、觀點內容 等等,從而總結出雙方環境問題報導的話語體系特點。
  • 2017全國兩會:2017兩會熱點時政模擬題
    2017年國內時事政治匯總|公務員工資改革|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教師工資改革消息2017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方案消息一覽表 時事政治: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
  • 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青年報等央媒紛紛報導東北這所大學
    積澱了"兵工七子"的歷史底蘊,又獲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瀋陽理工大學實力強勁、社會認可度高,歷來備受社會各方媒體關注,曾被新華網、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青年報、法制網等多家央媒聚焦報導,堪稱"媒體寵兒"。本期推送,帶你回顧知名媒體報導中的"沈理工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