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人民網、新華網2017年2月21日至3月19日的「兩會」報導為樣本,從文字新聞、圖解新聞、視頻直播以及民意調查四方面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兩網站「2017兩會」報導在內容、形式和時效等方面的差異,並探究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兩網站在「2017兩會」報導中各自的優劣之處,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人民網;新華網;「2017兩會」報導;差異性
一、 研究對象
每年 3 月召開的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兩會」歷時長、議題多、跨度大,重大話題密集,輿情複雜,對「兩會」的報導是各媒體展現自身實力和特色的重要時機。本文選擇人民網和新華網為研究對象。分析兩網站「2017兩會」報導在內容、形式和時效等方面的差異,並探究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總結兩網站在報導中各自的優劣之處,提出改進建議。
二、 研究方法
本文採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即對人民網和新華網關於「2017兩會」的報導情況進行數據統計,定性研究即對具體報導內容進行系統分析。
1. 文獻分析法。該方法主要指搜集、鑑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 筆者通過圖書館藏書及資料庫資源獲得與本選題相關的文獻資料,並全面地回顧與整理所獲得的資料,從而充分掌握本選題的研究現狀。
2. 比較研究法。該方法是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或對象加以對比,以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性與差異性的一種分析方法。 通過對人民網、新華網在兩會期間發布的新聞數量、新聞時效性進行對比,可明顯看出兩網站報導思路的不同。
3. 內容分析法。該方法是一種對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的分析並加以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本文以2017年2月21日至3月19日人民網、新華網「兩會」報導為樣本,從文字新聞、圖解新聞、視頻直播以及民意調查四方面研究兩網站報導內容的異同。
三、 研究結果
(一)文字新聞
1. 數量及變化趨勢
對於「2017兩會」的文字報導,人民網從2月21日至3月15日共發布新聞698條(轉載新聞除外),新華網從2月23日至3月19日共發布新聞584條。從3月1日至3月19日兩網站新聞發布量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
如圖所示,兩網站新聞發布量的變化趨勢具有很高的相似度:3月1日至3月5日,兩網站新聞發布量都不斷增大,3月5日人民網的新聞發布量達到兩會期間的最大值,新華網的新聞發布量也迎來第一個小高峰;隨後,人民網的新聞發布量便呈波動下降的趨勢,分別於3月8日、3月12日、3月15日出現3個小高峰,3月15日以後不再有新聞發布;新華網的新聞發布量則在3月9日達到兩會期間的最大值,此後也呈波動下降的趨勢,分別於3月12日、3月15日出現2個小高峰,3月16日至3月19日依然有少量新聞發布。
總體來說,兩網站在兩會期間均出現了4個新聞發布高峰期,且這4個日期幾乎吻合,但人民網在4個高峰期的新聞發布量增幅均比新華網明顯許多。從數量上來看,在3月1日—3月15日共計15天的時間裡,其中9天人民網的新聞發布量大於新華網。
2. 高峰期分析
(1)高峰期出現的節點
人民網新聞發布的4個高峰期分別為:3月5日、3月8日、3月12日、3月15日。在這四天裡舉行的重大會議依次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午10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二次全體會議(下午3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三次全體會議(下午3點)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上午9時)。可發現這些會議均為人大會議。
新華網新聞發布的4個高峰期分別為:3月5日、3月9日、3月12日、3月15日。經瀏覽新華網在3月9日發布的新聞,除了常規的、數量較多的「代表建言」類新聞,新華網還於當晚發布了17條關於政協第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的新聞。故3月9日新華網出現新聞發布高峰的原因在於政協會議的召開。其餘3天出現新聞發布高峰的原因與人民網相同,為人大會議的召開。
由此可見,重要會議的召開會明顯增加兩網站當天的報導數量。高峰期的近乎吻合則說明兩網站對新聞事件重要性的判斷較為一致。
(2)人民網高峰期新聞發布量增幅更明顯的原因
通過查閱人民網在這四天內發布的新聞,筆者發現,對於發言人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言論,人民網做了較為詳盡的報導。例如,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上,李克強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從9:11至12:23,人民網不間斷地發布了47條新聞,將李克強講話中陳述的2016年成果和2017年目標全部拆分成一篇篇獨立的報導,如《李克強: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李克強:2017年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而新華網從9:17至10:43共發布19條新聞,內容較人民網更具概括性,篇幅普遍長於人民網,標題也不似人民網具體到數字,如《李克強說,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李克強談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
再如3月12日上午9時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三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做工作報告。人民網從9:13至10:15接連發布以周強的講話為內容的新聞10條,又從10:22至11:45發布以曹建明的講話為內容的新聞19條。而新華網只在當天晚上發布了5篇高度總結、並配有解讀的長篇報導,如《2017年法院檢察院反腐六大看點》《從兩高報告透視司法體制改革四大亮點》。
總之,對此類信息量豐富的會議的報導,兩網站採取了不同的策略:人民網將信息點拆分為多篇獨立的報導,而新華網則將信息點濃縮、整合。因此,一旦有重大會議召開,人民網的新聞發布量會驟然增多,而新華網的新聞發布量變化就不那麼明顯。
3. 時效性對比
對於會議新聞的報導,人民網的時效性普遍強於新華網。以3月15日上午10時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為例,新華網從10:53至13:18共發布新聞11條,人民網從10:48至13:18共發布新聞17條,且包含新華網發布的11條新聞。在這內容完全相同的11條新聞中,兩網站同時發布的新聞佔4條,其他7條新聞人民網均先於新華網發布,平均時間差為7.9分鐘。再如3月4日上午11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傅瑩的發言,新華網從11:22至22:49共發布新聞5條,人民網從11:10至12:24共發布新聞8條,其中3條與新華網發布的新聞內容相同,而這3條新聞人民網均先於新華網發布,其中最小的時間差為65分鐘,最大的時間差超過10個小時。
但從2月21日至3月15日,人民網共轉載新華網72條新聞,對於這些轉載的新聞,人民網的轉載時間通常晚於新華網的發布時間1—2小時。例如新華網3月3日10:59發布新聞《「熱」起來還要「傳」下去——代表委員把脈傳統文化熱》,人民網於當天12:50轉載;新華網3月5日11:44發布新聞《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京開幕》,人民網於當天13:12轉載。
4. 重要文件的發布
從2月23日至3月19日,新華網共發布帶有「兩會受權發布」字樣的新聞57條,發布時間多集中在3月16日至3月19日。這是新華網獨有的優勢。
如新華網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草案)>的說明》,對具體內容、細節規定進行詳細說明。人民網只發布了《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草案通過》等消息。
(二)圖解新聞
1. 數量及時效
在15天的時間裡,人民網共發布圖解23條,新華網共發布圖解14條,數量上人民網超出新華網近一倍。且人民網發布圖解的頻率較大,除3月9日、3月10日兩天沒有發布外,其餘13天均保持每天1—4條的發布率;而新華網在15天中只有6天發布了圖解,數量分布也不夠均勻。
在圖解的發布時效上,新華網略落後於人民網。筆者選取了兩網站發布的內容大致相同的5條「工作報告」圖解,將其發布時間進行對比。結果顯示,人民網先於新華網發布的有3條,時間差分別為24小時、3小時、4.6小時;新華網先於人民網發布的有2條,時間差分別為1.5小時、0.5小時。對於常規的會議類新聞,兩網站同時獲得一手報導素材,但由以上數據可看出,人民網的整體反應速度、製作圖解速度快於新華網。
(責編:溫靜、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