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必背課文及古詩文釋義

2020-12-15 蓮影老師

新學期來臨,同學們都在積極為下學期做準備了。你開始了嗎?

必備課文

第一單元

第3課 植物媽媽有辦法

☆孩子如果已經長大,

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牛馬有腳,鳥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靠的什麼辦法?

☆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

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風輕輕吹過,

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

☆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

她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

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

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窪。

☆豌豆媽媽更有辦法,

她讓豆莢曬在太陽底下,

啪的一聲,豆莢炸開,

孩子們就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細觀察。

那裡有許許多多的知識,

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

語文園地一 日積月累

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注釋凌寒:冒著嚴寒。遙:遠遠地。知:知道。為(wèi):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譯文: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盛開。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賞析: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凌寒獨自開」,這裡寫梅花沒寫她的姿態,而只寫她「獨自開」,突出梅花不畏寒,不從眾,雖在無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開,寫的是梅花的品質,又像寫人品。「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淨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牆角,衝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鬱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第二單元

識字1 場景歌

一隻海鷗,一片沙灘。

一艘軍艦,一條帆船。

一方魚塘,一塊稻田。

一行垂柳,一座花園。

一道小溪,一孔石橋。

一叢翠竹,一群飛鳥。

一面隊旗,一把銅號。

一隊「紅領巾」,一片歡笑。

識字2 樹之歌

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

楓樹秋天葉兒紅,松柏四季披綠裝。

木棉喜暖在南方,樺樹耐寒守北疆。

銀杏水杉活化石,金桂開花滿院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高百尺,葉落歸根。

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

識字3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

動物世界很新奇。

你拍二,我拍二,

孔雀錦雞是夥伴。

你拍三,我拍三,

雄鷹飛翔雲彩間。

你拍四,我拍四,

天空雁群會寫字。

你拍五,我拍五,

叢林深處有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

黃鸝百靈唱不休。

你拍七,我拍七,

竹林熊貓在嬉戲。

你拍八,我拍八,

大小動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

人和動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

保護動物是大事。

識字4 田家四季歌

春季裡,春風吹,

花開草長蝴蝶飛。

麥苗兒多嫩,桑葉兒正肥。

夏季裡,農事忙,

採了蠶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歸來戴月光。

秋季裡,稻上場,

谷像黃金粒粒香,

身上雖辛苦,心裡喜羊羊。

冬季裡,雪初晴,

新制棉衣暖又輕,

一年農事了,大家笑盈盈。

語文園地二 日積月累

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第三單元

語文園地三 日積月累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注釋蓬頭:形容小孩可愛。稚子:年齡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莓:一種野草。苔:苔蘚植物。映:遮映。借問:向人打聽。魚驚:魚兒受到驚嚇。應:回應,答應,理睬。

譯文:一個頭髮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賞析:《小兒垂釣》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詩寫一「蓬頭稚子」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兒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人」(怕驚了魚而不置一詞),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意趣盎然。其藝術成就絲毫不亞於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詩。

此詩分垂釣和問路兩層,第一、二句重在寫垂釣(形),第三、四句重在問路(傳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頭」寫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學」是這首詩的詩眼。這個小孩子初學釣魚,所以特別小心。在垂釣時,「側坐」姿態,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眼前。「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側坐,而非穩坐,正與小兒初學此道的心境相吻合。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於釣魚的情景。「莓苔」,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溼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後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草映身」,也不只是在為小兒畫像,它在結構上,對於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係──路人之向小兒打問,就因為看得見小兒。

後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當路人問道,小兒害怕應答驚魚,從老遠招手而不回答。這是從動作和心理方面來刻畫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警聰明。小兒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小兒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小兒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小兒在「招手」以後,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像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後,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因而顯得可貴。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詩中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 此詩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第四單元

第8課 古詩二首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注釋鸛(guàn)雀(què)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消失。 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願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窮:盡,使達到極點。千裡目:眼界寬闊。更:再。

譯文: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湧奔流。想要看到千裡之外的風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詩的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這裡,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裡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後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

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次句寫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

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生的意中景,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落日銜山,雲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於「黃河」。當然也是寫實。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於層巒疊嶂之間。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裡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非最高層)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但其含意深遠,耐人探索。「千裡」「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像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發表議論,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寫景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從而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也正因為如此,這兩句包含樸素哲理的議論,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使得這首詩成為一首千古絕唱。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裡指瀑布。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譯文: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賞析

賞析: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

第9課 黃山奇石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猴子"。它兩隻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第10課 日月潭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濛濛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語文園地四 日積月累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第五單元

語文園地五 日積月累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注釋絕:無,沒有。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人蹤:人的腳印。孤:孤零零。蓑笠(suō lì):蓑衣和鬥笠 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獨:獨自。

譯文: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賞析: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儘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繫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鍊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體而細緻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裡,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第六單元

語文園地六 日積月累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志當存高遠。——《誡外生書》

有志不在年高。——《傳家寶》

第七單元

第18課 古詩二首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注釋宿:住,過夜。危樓:高樓,這裡指山頂的寺廟。危:高。百尺:虛指,不是實數,這裡形容樓很高。星辰:天上的星星統稱。語:說話。恐:唯恐,害怕。驚:驚動。

譯文: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邊仿佛都能摘下星辰。不敢高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賞析:這是一首紀遊寫景的短詩。詩的內容記錄了李白夜遊寺廟的有趣經歷。全詩沒有一個生僻字,從頭到尾用「誇張」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寫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這兩句是寫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雲。發端一個「 危 」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了出來。次句以極其誇張的技法來烘託山寺之高聳雲霄。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雲的「危樓」的嚮往。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兩句,「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讀者完全可以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詩人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描繪了山寺的高聳,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山上的這座樓好像有一百尺高,詩人站在樓頂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這兒都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語文園地七 日積月累

數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第八單元

語文園地八 日積月累

狼吞虎咽 驚弓之鳥 膽小如鼠

龍飛鳳舞 漏網之魚 如虎添翼

雞鳴狗吠 害群之馬 如魚得水

相關焦點

  • 部編版1至6年級語文上冊必背古詩文、課文、名句匯總
    今日分享: 部編版1-6年級語文上冊必背古詩文、課文、名句匯總 若需要電子列印版 請拉到文章末尾
  • 部編版1-6年級語文上冊必背課文都找齊了!速速收藏,考試複習用!
    這份必背資料是根據新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材整理,是孩子必須掌握的重要背誦知識點,在這裡提前分享給大家,可以讓孩子提前朗誦或者背誦,為後期的學習打下基礎。一年級上冊必背課文文章字數有限,僅展示第一頁如需下載完整列印版,請拉到文章底部二年級上冊必背課文
  • 鄭州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鄭州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像,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指導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傳達出對詩意的理解,對詩境的感悟。
  •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生字注音組詞練習+看拼音寫詞語,給孩子考前檢測!
    作文  作業  作者  作家  傑作  作風給  gěi 送給  交給  給力  供給  給以  帶給帶  dài 皮帶  帶隊  帶領  帶動  寬帶  帶頭識字課文(上)全冊默寫紙丨可下載列印2、二年級語文上冊《生字注音、組詞》,可下載!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全冊課文內容梳理!非常重要,一定要背熟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全冊課文內容梳理!非常重要,一定要背熟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其實就是一個積累掌握的過程,尤其是在二年級這樣的低年級階段則更是如此,不管是生字詞的積累,還是古詩詞和文言文等都是需要同學們掌握的,因此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特別重要。很多孩子其實不是學不懂,就是學習習慣比較欠缺,以至於遺漏了重點知識,導致了成績不佳。
  •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的課堂筆記
    導語: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17課《古詩三首》的課堂筆記一,預習單——二,課文解析——
  • 2020新人教版1—9年級數學上冊微課視頻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全冊微課視頻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全冊微課視頻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全冊微課視頻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冊數學全冊微課視頻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全冊微課視頻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全冊微課視頻人教版7—9年級上冊數學微課視頻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微課視頻
  • 部編版語文教材古詩文增長87%!學好語文該如何入手?
    小田老師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上一年級後,現在每天都要監督他背古詩,學校老師說家長一定得檢查孩子,讓他們確認背過,可關鍵是家長都不明白古詩的意思,死記硬背,不了解古詩背後的意義,背起來也很吃力,背了過幾天就忘了。」
  • 二年級上冊語文:必背課文+日積月累,全部搞定好,期末成績好!
    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家長給大熊老師留言,暑假時間到了,想給自家小同學們整理一些上冊的學習資料,供孩子暑假學習。為此,大熊老師就整理了二年級上冊語文相關預習資料,在分享資料之前老師也有一些話要講。小同學們在暑假預習的過程中,不能光去抄抄生字詞、背背課文,打好語文學習基礎。強調一點,基礎好與不好的小同學們都要鞏固基礎部分,包括生字詞、文言文、閱讀理解、寫作等。
  • 暑假福利,新部編版三年級語文電子教材
    「部編版」 語文教材 四個核心點1.重傳統文化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人教版增加55篇。初中古詩文選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51.7%,相比原來的人教版,數量也有所增加。革命傳統教育篇目也佔有較大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
  • 人民日報:新版1-12年級必背古詩文208篇完整版,家長收藏
    從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中小學的語文就統一使用部編版的教科書,新教材之中,大量增加了古詩文,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古詩詞共128篇,增加了87%,初中語文古詩詞數量增加了51%,而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則由60篇增加到了70篇。這意味著在語文試卷之中,古詩詞的分數可以佔到30%,也就是說古詩詞和作文的分數基本相當。
  • 期末複習:二年級語文上冊必背課文+闖關表
    統編教材:1-6年級上冊在線課堂(朗讀+知識點+視頻+課件)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必背古詩、課文、日積月累》
    孩子上一年級後,生活發生的變化,從半學半玩一下子變成完全受約束、有規律的學習生活。學校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上課認真聽講,不許亂動,不許吃零食,人際關係複雜,老師要求也嚴格。接下來,老師整理了一年級語文上冊《必背古詩、課文、日積月累》,一年級家長、老師可以為孩子收藏列印一份,吃透語文古詩詞、日積月累、背誦對小學一年級語文單元、期中、期末考試成績提升有幫助。整理不易,希望大家點讚、收藏、轉發吧,感謝大家支持!
  •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背誦闖關表及必背內容,孩子開學必備
    部編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必背、選背闖關表1.背誦闖關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背誦課文檢測表班級: 姓名:請家長根據課文內容,落實學生背誦任務並評等級(優、良、差)背完後,及時要求學生默寫並對照課本進行訂正,做到準確無誤背誦篇目背誦內容
  •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必背課文匯總!牢固基礎必備,小同學下載學習
    在這裡,大熊得強調一點,低年級複習收效可能會微乎甚微,但隨著年級升高,課業逐漸增加時,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小學二年級語文要如何預習與複習,大熊給小同學分享方法,學語文複習定要做到「看、標、讀、寫、組、思、說」幾個細節,在複習的過程中要對新內容、新知識有個初步認識與了解。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背誦闖關表及必背內容匯總
    雖說小學課本有些需要背誦的現代文,語句一般不若古詩文那麼優美,但既然要求背誦那就應該一字不錯的背下來。我兒子小學二年級,前幾天他背《黃山奇石》時我發現他有挺嚴重的漏字錯字的現象,幾次更正效果都不太好。接著他學《日月潭》時,從預習開始我就要求他指讀,不能讀錯一個字,然後我發現他背《日月潭》時就好很多,雖然第一次背誦也出現了漏字錯字現象,但明顯比背《黃山奇石》時少了很多,而且很快就能一字不錯的背下來。
  • 課文不背熟,掉分太可惜,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內容填空專題
    #小學六年級語文學習#課文內容填空部分,只要課堂聽懂,課後多讀多背,是可以在考試的時候拿滿分的。今天整理分享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內容填空專項練習題一套,各位同學可以收藏練習一下。1、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參考答案:一、 1. 孕育 開放 成長 昏昏睡去2.
  • 合肥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合肥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像,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指導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傳達出對詩意的理解,對詩境的感悟。
  • 一年級升二年級的同學,語文書上要背的內容很多,先自學一下。
    沒想到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要背的內容這麼多!一年級升二年級的小同學的爸爸媽媽會陪讀嗎?先收藏,再轉發,同班同學一起學。一、讀讀要求背誦的課文。編教材的專家,指定要背誦多篇課文,說明二年級的小朋友記憶力都很好。多讀多背,熟讀成誦,做個背誦小達人。
  • 人民日報:1-12年級208篇必背古詩文匯總,中小學家長收藏!
    今天為同學們分享中小學1-12年級208篇必背古詩文匯總,也為大家準備好了完整電子版。因篇幅有限,完整電子版,請到文末免費獲取。人民日報:1-12年級208篇必背古詩文匯總,中小學家長收藏!中小學1-12年級208篇必背古詩文匯總